3.1 农业区位因素 (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农业区位因素 (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19 14:3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3.1农业区位因素
(2019中图版必修2)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BD80C4565564AEEC2C5C533DD9183AF9FD21A43FE32BD2EB8FA8A1BD73C843DBB217D569C6F92523D450AB0C0BFF8B5D83D20CE605574F48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通过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形成原因。(区域认知)
结合图文材料,能够综合分析影响某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综合思维)
通过调查本地区农业生产的情况,能对不同农业活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和评价。(地理实践力)
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环境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观。(人地协调观)
课 程 标 准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南蔬北运和北菜南运
海南崖州豇豆的运送
甘肃兰州花菜的采摘
思考:读教材P58“探索”材料,比较分析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和甘肃省兰州市作为蔬菜产地,各具备哪些有利条件?
01
农业及其发展变化
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指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产品的产业部门。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副业
渔业
广义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五种形式。
狭义农业指种植业,即栽培各种农作物以及取得植物性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
农业的分类
① 按生产对象分类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副业
渔业
农业的分类
② 按投入多少分类
粗放农业:把一定量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分散投入较多的土地上,采用粗放简作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
密集农业: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增加农产品产量的农业。
广种薄收
投入多产出多
农业的分类
③ 按产品用途分类
自给农业: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以满足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消费的需要,以自给性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农业。
商品农业: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满足市场对各类农产品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以商品性农产品生产为目的的农业。
农业的分类
④ 按历史发展分类
原始农业是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目前只在极少数地方零星存在。
传统农业一般指以人力、畜力和手工工具等为主的劳动方式,其采用世代积累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是自给自足的农业。
现代农业一般指应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农业生产的特点
地域性
季节性和周期性
原则:因地制宜
原则:不违农时
农业分布特征
(1)特征:空间分布最为广泛。
(2)在地球陆地面积中,约11%是耕地,约24%是草原和牧场,约31%是森林和林地。
(3)海洋和内陆水域则是渔业生产的场所。
02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区位的含义
区位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行为,是人们生活、工作最初步和最低的要求,可以说,人类在地理空间上的每一个行为都可以视为是一次区位选择活动
指某事物的位置
指某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在什么地方”
“受什么影响”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水源
气候
地形
土壤
市场
劳动力
科技
政策
交通
气候因素
热量
热量用积温来表示,根据积温的多少可以分成不同的热量带。
热量主要影响农业的产量、种类、耕作制度、生长期等。
气候因素
热量
【生长期】
指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一般以指候均温≥10℃的天数衡量。
【生长周期】
指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如玉米一般为95-130天。
青藏高寒带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气候因素
光照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地区分布、质量和产量
谷类作物:(淀粉)
主要包括稻子、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玉米、高粱、粟、黍、稷等。
西欧乳畜业:
深受大西洋温暖湿润的气流影响,多云雾天气,光照不足,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比较甜
一般情况下,光照充足地区,热量也充足。但也有热量充足光照却缺乏的地区,比如四川盆地;也有光照充足热量却缺乏的地区,比如青藏高原。
区分光照与热量
概念区分:光照主要指太阳辐射,热量主要指温度。
影响因素差异:光照主要受纬度、海拔、天气的影响
热量主要受纬度、地形、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的影响
气候因素
降水
降水主要影响农业的类型和分布
思考:造成我国东耕西牧、南稻北麦农业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降水
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降水过多则易造成洪涝灾害,过少则易造成旱灾。
农产品品质高低的影响因素:
土壤因素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墒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而影响着作物产量,甚至也影响到作物的品质
土壤的组成 作用
矿物质 由成土母质发育。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 由植物提供。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水分 过多会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
空气 过多会造成养分、水分不足,植物枯萎
土壤因素
茶叶
酸性土壤
甜菜
碱性土壤
棉花
沙质土壤
地形因素
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渔业
林业
坡度<25°的可以开垦为梯田,发展种植业
地形因素
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思考:地形除影响农业的类型外,还会影响农业的什么方面?
影响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生产规模、水利化。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干旱地区,无灌溉水源不能发展农业(种植业)。
(河湖水 冰雪融水 地下水等)
水源因素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河流
高山冰雪与湖泊
区分水源与降水
降水是水源中的一种。水源除降水外,还包括河湖水,高山冰雪融雪,积雪融水,地下水。
一般降水丰富地区,水源也充足。降水稀少地区也不代表就没有水源,比如西北地区还有高山冰雪融水和河流补给;降水丰富地区也可能水源缺乏,比如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新加坡等岛屿面积较小的国家。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 候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品种和耕作制度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光照 光照的强弱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地形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林牧业;低洼易涝地适合发展渔业
土壤 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如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水源 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种植业要布局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水源
气候
地形
土壤
市场
劳动力
科技
政策
交通
市场因素
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
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某地区耕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原因?
1984年水稻田
1995年甘蔗地
2004年花卉棚
2000年鱼塘
市场
交通因素
冬季北方市场上的反季节水果
保鲜冷藏车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影响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政策因素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20世纪90年代,德国通过补贴推广向日葵的种植,以提高食用油生产的原料供给。短短两年时间,德国向日葵种植面积显著扩大,大片黄色的向日葵田成为德国农村的特色景观。
思考:材料中反映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提价或降价,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
科技因素
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销售范围
良种
提高了农业单产和种植范围
机械
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节省了劳动力
改造
改造不利自然因素,扩大农业分布范围
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影响着农业的规模和水平
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决定农业生产力水平
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价格影响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人文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供求,安排生产
交通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技术 通过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 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m高度。②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区别农业区位选择的
「主要因素」 「主导因素」 「限制因素」
主要因素
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主导因素
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
限制因素
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当限制因素得到满足时,往往成为主导因素
说出下面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 主导因素
河西走廊和南疆的粮棉生产
珠三角的三季稻、海南的天然橡胶
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
江南丘陵的茶树
以色列的无土栽培
热量
水源
地形
土壤
技术
练一练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农业区位选择原则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社会经济因素经常会发生变化。因此,农民选择农作物品种时,要经常关注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
自然因素
相对稳定
人文因素
不断变化
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
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城市工矿业的发展
市场变化
生产经营规模和地域类型发生变化
交通条件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改进
市场影响的地域范围扩大
玻璃温室
光、热、湿度
沿等高线修筑梯田
地形
人工培育土壤
土壤
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
扩大种植范围,影响生长时间、季节
自然环境
科技的进步
社会经济条件发生变化
观察分析寿光蔬菜大棚的“大棚管家”
山东省寿光市是我国的蔬菜之乡,是冬暖大棚的发祥地。如今,该地农民利用书本大小的带天线的“大棚管家”(远程控制终端),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对棚内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大棚管家”根据专家或菜农提前设定的指标,对棚内的温度、湿度进行监测,并提醒菜农及时采取大棚通风、降温或保暖等相应措施。
案例分析
分析寿光蔬菜大棚主要改变了哪些农业区位因素。
寿光蔬菜大棚主要通过科技的发展改变了农业生产的热量、水分等自然条件。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气候
水源
地形
土壤
市场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农业区位的选择
改造利用
发展变化
交通运输
政策
劳动力
技术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