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飞
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 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 因素。生态因素区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
种因素。或许你能列举出许多实例,来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 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 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在潮湿而又温暖的季节,如果食品保存不当,表面很
快会生长出白色的霉菌,不久又会变成绿色或黄色或 黑色等各种颜色。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观察霉菌 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情况。
目的要求
1 .观察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霉 菌的生长状况;
2 .探究温度、湿度等非生物因素对 霉菌生长的影响。
方法步骤
1 .取新鲜的面包片,切成边长约为2cm的小 块若干,在空气中暴露20~30分钟.
2 .取3只培养皿,标记为①、②、③,分别放 入两个小面包块。
材料器具 新鲜面包、培养皿、清水、放大镜、烘箱或烤箱。
3.将装有面包的培养皿:
①放在烘箱中烘烤2分钟,晾凉后盖上盖子,在室温下放 置4~5天
②号培养皿加盖后放在冰箱保鲜室内,温度设置为4℃, 放置4~5d天
③号培养皿加盖后不作任何处理,在室温下放置4~5天.
注:新鲜面包可以用馒头等替代;培养皿可以用透明塑料袋替代(塑料袋不能放在烤 箱中烘烤);烘箱可用其他烘干用具替代。
4 .每天观察各培养皿中面包表面是否有霉菌出现以及霉
菌的生长状况,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讨 讼
1.实验开始时面包片为什么要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
使面 包可以充分接触 空气中的霉菌
2.湿度对霉菌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湿度太低 霉茵的繁殖会受到抑制
3.温度对霉菌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温度在20度 ,更适合霉 茵的生长。
像霉菌一样,其他生物的生活也受水分、温度、空气等非 生物因素的影响。
此外,自然界中还有其他一些非生物因素也会影响生物, 如光照可以使花儿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绽放
光照也可使动物的习性受到影响(如朝蝇暮蚊等)
土壤条件的差异可使牵牛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受温度、风力等条件的影响,山顶和山脚的植物形态 差别很大。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相互斗争。例 如,企鹅能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繁殖。
企鹅交配产卵后,雌企鹅成群结队地到海里去寻找食
物,雄企鹅则担负起孵卵的重任,它们相互靠在一起, 将卵放在两腿之间,用羽毛和皮肤保护、用体温孵化, 直至小企鹅出生。
再如,成群的梅花鹿生活在一起,对逃避敌害非常有利。 而在交配季节到来时,雄鹿会因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
例如,有些海葵附着在蟹壳上生活,海葵借助蟹的运动得以快速转移,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和食物,而蟹则借身上 的“小花”掩护自己,同时海葵触手上的刺细胞也是它们 共同的防御武器,它们之间互惠互利。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复杂。
斑马食草,狮子捕杀斑马则是生物之间最为普遍的
捕食关系。
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 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
仔细观察上面的几幅图,你能发现其中的生物吗?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蜥蜴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也非常接近。
这些动物与栖息环境极为接近的体色或体形,有利于它 们捕获猎物或躲避捕食者的追击。
箭毒蛙是蛙中最漂亮的一类成
员,大多拥有色彩鲜艳的外表, 其中毒性大的种类,一只所具有 的毒素足以杀死两万只老鼠。
①.
胡蜂用它有毒的蜇针对其他昆虫发起致命的攻击
夹竹桃可供观赏,但其茎叶却有毒。
②.
这些生物对捕食者构成了威胁或伤害,其艳丽夺目的体 色也会成为捕食者终生难忘的预警信号。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
①.
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
②.
长臂猿的长臂适于在森林中灵活地攀援跳跃
企鹅、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与极地生活相适应
③.
你还能列举出其他的适应现象吗?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 响和改变环境。下面我们来探究植物对环境中温度和 湿度的影响。
①.
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②.
蝗虫啃食庄稼
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急剧繁殖,将导致水质恶化
③.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人类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
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 干燥,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
仔细观察右侧这幅图,并试着分析土地沙漠化的原因。
人类已经意识到,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
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道德准则和消费观念。为了 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利弊之分,但其结果都是使存活
下来的生物更能适应环境;生物的生存也会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作为在自然中具有特 殊地位的人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 保护人类自身!
G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