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雷雨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雷雨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9 12:3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雷雨 第二课时
1、学习目标
1.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2.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二、评价任务
1.指名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小组交流“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抄写句子。(针对学习目标1)
2.指名说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针对学习目标2)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 对应评价任务 对应学习目标
环节一 (一)复习导入 1 1
环节二 (二)品析课文1.雷雨中(1)默读第4-6自然段,想象一下雷雨时的情景。(2)课件展示雷雨时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3)找出这些自然段描写雷雨变化的句子。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渐渐变小(4)品读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你从“哗哗哗”中体会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大很急。)从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说明雨下得非常大)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教师指导:两个“渐渐地”,体现出了雷声和雨声在一点一点变小,说明了雷雨变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变化。2.雷雨后(1)结合课件观察:雷雨后,你看到了哪些景象?(彩虹、蜘蛛、青蛙等)(2)品读句子。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仔细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挂”这个字来买描述彩虹。蜘蛛又坐在网上。从“坐”字体会蜘蛛在雷雨后悠闲的心情。(3)雷雨后,写了哪些景象?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课文。 1、2 1、2
环节三 (三)拓展阅读《预报天气的雨蕉》1.自由阅读,出示阅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雨蕉是怎样预报天气的?3.汇报交流。(1)指名读。(2)交流雨蕉预报天气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雨蕉的喜爱。 2 2
4、板书设计
16 雷雨
雷雨中 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
树、房子 雷声、雨声
雷雨后: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压 迎 垂
五、教学反思
《雷雨》这一课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因此我通过钻研教材,设计了认识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并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这两个教学目标。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符合我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摹景物时用词、造句的生动、形象。再通过看图扩展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
1、以词串学,带动全文。
设计这一课时,有个删繁就简的过程,我抓住文中重点词语,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来把握课文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体验这篇文章的魅力。如,我抓住课文中的“垂”与“坐”的体验,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而在课外词语这一块,在课前先让学生说说关于“雨”的四字词语,而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与场景,适时让学生理解“电闪雷鸣”“哗哗大雨”“雨后彩虹”,并让学生进行积累。
二、训练语言,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前的语言片段时,让学生自己说说,雷雨前都写到了哪些景物,让学生自己抓住重点词,“满天、黑沉沉、压、一动不动、垂”去品读,读出雨前的压抑、先动后静、电闪雷鸣的景象,带领学生去看“闪电”的动画图,听越来越响的雷鸣声,让学生身临其境,读出画面,读出真情来。而雷雨中,让学生自己读,交流读懂了什么,学生说到了雨大,引导他们都从哪些地方了解雨很大,学生从“看不清”,从“哗,哗,哗”与“沙,沙,沙”的比较,体会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而当一个学生起来说自己“渐渐地”,我顺势而导,能去掉一个“渐渐地”吗?学生讨论后,认为雨不是一时变小的,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逐渐变小的,由此越读越轻,读得非常到位。而描写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我将其变成诗歌的形式,再让学生扩展观看雨后的美景,让学生试着说一说“雨停了……”。学生的语言也十分生动,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