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雷雨
学 校:
适用年级:二年级下册
设 计 者:
课 时:共2课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学习独立识字。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材分析
《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提取主要信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是在延续前面“能找出课文中的具体信息”这一要求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也为中高年级形成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本课“雷、乌”等9个生字,会写“雷雨、乌云”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第一课时
1、学习目标
1.认识“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本课“雷、乌”等9个生字,会写“雷雨、乌云”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评价任务
1.通过开火车等方式读生字,在课本上描红书写“雷”、“乌”等生字,抄写“雷雨、乌云”等词语。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 对应评价任务 对应学习目标
环节一 (一)激趣导入1.(出示:天气符号)找出“雷雨”的符号。2.你们知道雷雨有哪些特征呢?出示课题、齐读。(板书:雷雨) 1 1
环节二 (二)初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记不认识的生字。读完后和同桌讨论,课文写了雷雨哪些时候的景象。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是哪些自然段。2.指名学生回答。雷雨前(1-3) 雷雨中(4-6) 雷雨后(7-8) 1、2 1、2
环节三 (三)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大声朗读,自由读,小组读。2.记字形压:一间工厂把泥土压碎了。垂:睡觉的睡减去目。3.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书写方法。“雷”字雨字头的第二笔是点,第三笔是横钩;“黑”字笔画较多,注意笔顺,“灬”的四点要均匀排列,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稍短。“新”左边的“亲”要写得瘦窄,第五笔横比上下的两条横都长;“扑”的最后一点与竖是相触关系,不能交叉。“压”字先写外面,后写里面;“迎”字是先写里面,后写外面。“垂”字的横画较多,有四条,但要注意他们并不是一般长的,第一条横最短,中间那条横最长,而且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均等,整个字形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 2
环节四 (四)精读课文雷雨前: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雷雨前会有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指名个别学生回答。3.老师这里有一副画,同学们看看画上面都有什么呢?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观察图(乌云、蜘蛛、蝉等等)。4.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写了雷雨前是什么样的景象?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①画出“黑沉沉”和“压”,结合图和表演压来体会云层很厚很低。②比较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和“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教师指导:强调没有一丝风,天气很闷热。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①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吹 乱摆 垂 逃)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画面。你觉得哪个字用得特别好?为什么?教师指导:“垂”用得好。我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急急地溜走。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两个“越来越”写出了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我们还可以说“越来越( )”。5.打雷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普及安全知识)归纳:(1)打雷时,在室内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2)打雷时,如果在户外,要远离大树。(3)打雷时,不要接打手机。 2 2
四、板书设计
雷雨前(1-3) 闷热
大风
电闪雷鸣
五、作业设计
1.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尝试背诵1--3自然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