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树立起的五面理论旗帜 综合检测(六)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绍兴高二期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要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故选B项。
【答案】 B
2.毛泽东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即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 )
A.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
B.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D.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解析】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实施策略,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内涵,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相对于旧三民主义的质的飞跃。
【答案】 C
3.“中山不死,国共求同”是北大学生欢迎连战时打出的标语。孙中山为国共“求同”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
A.领导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召开国民党一大,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
C.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迫使袁世凯下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的准确识记和理解。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A项时间不符,B项中说法错误,D项与本题无关。
【答案】 C
4.(2011·黑龙江学业水平测试)“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出自下列哪一思想理论中( )
A.孙中山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B.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C.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邓小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材料中有“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的主张。显然这些是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的内容。
【答案】 B
5.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 从时间发展来看,最符合题意的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答案】 B
6.(2013·高二盐城质检)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解析】 ①应该出自《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②应该出自《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③应该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④应该是选自新中国成立后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发表于新中国成立之后。
【答案】 C
7.毛泽东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具有时代特征
B.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产物
C.都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D.都是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的产物
【解析】 毛泽东思想和三民主义是不同阶段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的产物,都具有相应的时代特征,A、D两项正确;毛泽东思想和三民主义分别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在其指导下分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C项正确;1905年孙中山阐发了三民主义,而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才传入中国,B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B
8.(2013·东莞月考)某校团委给中学生上党课,积极引导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同学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指导他们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论十大关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B.《新民主主义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理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记忆历史问题的能力。《论十大关系》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阶段;《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故A、B、D三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故C项正确。
【答案】 C
9.邓小平给汉语的海洋里增添了许多鲜活睿智的词汇,下列词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一国两制” ②“三个面向” ③“三个有利于”
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一国两制”于1984年提出;“三个面向”于1983年提出;“三个有利于”于1992年“南方讲话”中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于1987年确定。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10.(2013·徐州月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解析】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都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答案】 D
1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科学发展观 ③邓小平理论 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解析】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这一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根据三者相互衔接的顺序可知D项正确。
【答案】 D
1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 )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解析】 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是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问题和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问题;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关于党的建设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图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图四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中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中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8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出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哪两大理论?(8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第(1)问,回答“世界潮流”需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和中国历史发展的现状;图二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据此判断该重要思想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历史作用”需依据教材知识回答。第(2)问,“历史背景”及“两大理论”需联系教材知识回答,“情怀”可从毛泽东的文章中感悟出来。第(3)问比较基础,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潮流:民主共和(发展资本主义)。思想:三民主义。作用: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
(3)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4.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某同学在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采用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两个观点作为“立论”:
第一,“在五四以前,中国(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思想)文化的斗争”。第二,“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倡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
请回答:
(1)请为该同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加一个合适的题目。(2分)
(2)该同学在论证第一个观点时,应选择哪些典型的论据进行论证?(6分)
(3)“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五四运动前后,它能够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4分)
(4)在思考第二个观点时,该同学引用了中共十七大报告中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他引用这部分内容将论证什么问题?20世纪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概括指出这两次历史性飞跃分别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的影响。(8分)
【解析】 本题形式比较新颖,以研究性学习的话题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而且考查的内容都是重要的知识点,难度不大,仔细看清题目要求归纳即可。
【答案】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或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文化)。
(2)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回答中国近代三次论战的具体名称亦可)。
(3)十月革命的影响;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等。
(4)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或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问题)。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或“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和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指引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