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阿Q正传(节选)》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远远的走来了一个人,他的对头又到了。这也是阿Q最厌恶的一个人,就是钱太爷的大儿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进洋学堂,不知怎么又跑到东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来,腿也直了,辫子也不见了,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后来,他的母亲到处说,“这辫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的。本来可以做大官,现在只好等留长再说了。”然而阿Q不肯信,偏称他“假洋鬼子”,也叫作“里通外国的人”,一见他,一定在肚子里暗暗的咒骂。
阿Q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他的一条假辫子。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这“假洋鬼子”近来了。
“秃儿。驴……”阿Q历来本只在肚子里骂,没有出过声,这回因为正气忿,因为要报仇,便不由的轻轻的说出来了。
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谓哭丧棒——大踏步走了过来。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
“我说他!”阿Q指着近旁的一个孩子,分辩说。
拍!拍拍!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洋鬼子”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全是因为他剪了辫子,不能做官了,这说明未庄人的保守。
B.阿Q称钱太爷的大儿子是“假洋鬼子”和“里通外国的人”,说明阿Q是爱国的。
C.“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他之所以“耸了肩膀等候着”是因为他知道逃不脱,不如让他打。
D.选文的结尾处写阿Q“有些高兴了”是因为他的精神胜利法起作用了。
2.说说文中的“等候”“轻松”妙在何处。
3.阿Q为什么认为“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远远的走来了一个人,他的对头又到了。这也是阿Q最厌恶的一个人,就是钱太爷的大儿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进洋学堂,不知怎么又跑到东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来,腿也直了,辫子也不见了,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后来,他的母亲到处说,“这辩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的。本来可以做大官,现在只好等留长再说了。”然而阿Q不肯信,偏称他“假洋鬼子”,也叫作“里通外国的人”,一见他,一定在肚子里暗暗的咒骂。
阿Q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他的一条假辫子。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这“假详鬼子”近来了。
“秃儿。驴……”阿Q历来本只在肚子里骂,没有出过声,这回因为正气忿,因为要报仇,便不由的轻轻的说出来了。
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谓哭丧棒——大踏步走了过来。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了。
“我说他!”阿Q指着近旁的一个孩子,分辩说。
拍!拍拍!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洋鬼子”回家之后,“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是因为他剪了辫子,不能做官了,说明了未庄人的保守。
B.阿Q称钱太爷的大儿子是“假洋鬼子”和“里通外国的人”,说明阿Q是爱国的。
C.“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他之所以“耸了肩膀等候着”,是因为他知道逃不脱,不如让“假洋鬼子”打。
D.节选文字的结尾处写阿Q“有些高兴了”,是因为他的“精神胜利法”所起的作用。
5.解释文中加点的“等候”“轻松”妙在何处。
二、选择题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他便愈被未庄的闲人们喜欢玩笑。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哙,亮起来了。”
B.阿Q的钱便在这样的歌吟之下,渐渐的输入别个汗流满面的人物的腰间。终于只好挤出堆外,站在后面看,替别人着急。
C.虽然阿Q近来比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但和那些打惯的闲人们见面还胆怯。
D.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
7.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先生的文章爱憎分明,对反动势力深恶痛绝;寓意深刻,讳莫如深。而有些壁上观式的议论,虽也不乏针砭,但因没有切肤之痛,不是发自内心,故而徒有其表,或者是为自己粉饰一个“公正”的门面,或者成为千篇一律的口头禅,对反动派既无同仇敌忾之愤,又不能收到警诫世人之效。
A.深恶痛绝 B.讳莫如深
C.千篇一律 D.同仇敌忾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降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
B.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
C.阿Q虽然有些志忑,却并不很苦闷,因为他那土谷祠里的卧室,也并没有比这间屋子更高明。
D.秀才听了这庭训,非常之以为然,便即刻撤消了驱逐阿Q的提议。而且叮嘱邹七嫂,请伊万不要向人提起这一段话。
9.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曾经是一名企业高管,因为经济犯罪而落马;在他炙手可热之时,大家都要怕他三分。
②老张经常会出现一些危言危行,让人觉得他特别怪异,正因如此,很少有人和他打交道。
③鲁迅在他的《阿Q正传》中,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得利于他高超的写作技艺。
④他们这些人撸起袖子努力干,胜利完成了艰巨的任务,这真是三人成虎,人多力量大啊!
⑤有人说耿老二不学无术,是个胸无城府的人;也有人说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大智若愚。
⑥老师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受益匪浅,有如沐春风之感。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无非是在告诉人们,不用刀的杀人和不见血的杀人,实比严刑峻法还严酷,被杀害的范围和人数也要更多更广泛。
B.鲁迅可以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
C.中国戏曲在海外如何跨越不同文化间的鸿沟,让海外观众从文化猎奇走向欣赏与认同,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D.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及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它既是中国文学园地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学园地的杰作。阿Q这一艺术形象在中国早已妇孺皆知,“精神胜利法”已成为阿Q性格的代名词。但“精神胜利法”并不是阿Q性格的全部,阿Q还有其他品性。如他盲目自大,狭隘保守,“我们先前——一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是他的口头禅。
鲁迅刻画阿Q时,是用一个个喜剧性的外套包装着一个个悲剧性的故事。阿Q的遭遇是悲剧性的,他的结局是令人同情的。( )。例如,他同小D扭打时,双方抓住对方的辫子,时进时退,显得那样滑稽可笑;他到尼姑庵偷萝卜,遭到大黑狗的追赶,吓得连滚带爬,显得那样狼狈不堪……所以在人们读《阿Q正传》时,被阿Q可笑的言行常常逗得忍俊不禁;可掩卷沉思,又不免悲从中来,为阿Q的不幸遭遇而唏嘘叹息。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阿Q被压迫者的地位、他身上所具有的吃苦耐劳的品格和要通过“革命”来改变自己景况的愿望等,无疑是“有价值的东西”。但他的欺软怕硬、狡猾无赖,他的盲目自大、狭隘保守,他的假装正经、护卫道学,他的忌痛护短、以丑为美等,尤其是他的“精神胜利法”,这些都是恶劣的、“无价值的”。鲁迅把他“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把他“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在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相互映衬下展开艺术的描写,使作品读起来更加令人心酸,令人战栗,同时也更催人醒悟。
1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带工的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打印子簿子”,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轧票处一般的木栅子的前面。
B.“我小时候怕黑,夜里睡觉需要一直开着灯——啊,那只大狗冲过来了!”他高声喊道。
C.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D.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这一切又导致了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的发生。
B.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在这里表现出来。
C.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把这一切表现出来。
D.但这一切又是通过他日常生活中一系列富有喜剧性的事件表现出来的。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在人们读《阿Q正传》时,常常因阿Q可笑的言行而忍俊不禁。
B.所以人们在读《阿Q正传》时,常常被阿Q可笑的言行逗得忍俊不禁。
C.所以在人们读《阿Q正传》时,常常被阿Q可笑的言行逗得忍俊不禁。
D.所以人们在读《阿Q正传》时,被阿Q可笑的言行常常逗得忍俊不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鲁迅的文学观是“为人生”的,但他的文学表达从来不是单一乏味、_________的。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时隔百年再读这部小说,其价值绝不只是表现在艺术形式的_________,还在于作品对现实的倾情关注。《狂人日记》将现实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表达了那一代人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忧思。回望鲁迅的《呐喊》《彷徨》,无不是针对现实而写就的,无不呈现出一个作家对于现实的深度关怀。《故乡),写“我”与闰土从_________到形同陌路,也正像茅盾所言,“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阿Q正传》生动描绘了旧式农民的两重性格及国民的“精神胜利法”。《祝福》更是写出了女性在“父权”“夫权”的桎梏下对于自我灵魂无所依归的恐惧。《孔乙己》和《孤独者》写出了旧式文人、新知识分子的无路可走与精神沉沦。鲁迅的“开创性”价值,正在于他对现实的介入之深。“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文艺之途从来就是人生之途。每一个时代的作家艺术家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正是他所处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激动人心的深刻变革,正进行着令世界瞩目的伟大实践,_________、英雄辈出的新时代,为文学艺术的创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时代是出卷人,作家艺术家会将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等着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墨守成规 绝世独立 青梅竹马 同舟共济
B.故步自封 独一无二 亲密无间 风云际会
C.墨守成规 独一无二 亲密无间 同舟共济
D.故步自封 绝世独立 青梅竹马 风云际会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问世,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被拉开
B.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该小说成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
C.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白话小说问世,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
D.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被拉开了,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白话小说问世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张张壮丽卷轴已被卷起,留待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
B.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等待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
C.铺开一张张壮丽卷轴,等待作家艺术家们完成
D.等着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
四、语言表达
17.请你仿照例句,结合小说《阿Q正传》,为鲁迅写一段话,表现其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要求: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文采,不少于40个字。
示例:汤显祖:一部《牡丹亭》,一首青春的赞歌,一曲真情的颂歌。你彰显人性,反对束缚,你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曲作家,美的守护神。
18.下面是鲁迅先生《阿Q正传》初稿和定稿中的两段文字,请说说画线处修改的妙处。
初稿:天色将黑,他睡眼蒙眬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钱,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定稿:天色将黑,他睡眼蒙眬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19.将下面三个句子组合为一个以“阿Q”为主语的单句。(不改变原意,可适当改动词语)
①鲁迅在《阿Q正传》一书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
②阿Q是个破产农民。
③阿Q生活在闭塞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农村。
阿Q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网站的“文学天籁”论坛以“我最喜欢的课文”为话题向大家征集感言。请仿照示例,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写几句感言,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示例:初读《阿Q正传》,觉得阿Q滑稽可笑;再读,觉得阿Q质朴、愚昧、自私;多次阅读,发现《阿Q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
21.请从下面两幅插图中选择一幅,简述所选插图表现的故事情节。要求:写出关键人物、关键事件。
22.以下是画家创作的阿Q画像,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认为哪幅画与你心中的阿Q更为接近。
23.现代中国教育网的“文学天籁”论坛以“我最喜爱的课文”为话题向网友征集感言。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写上几句感言。要求:内容中肯恰当,80字以内。
示例:初读《阿Q正传》,觉得阿Q滑稽可笑;再读,觉得阿Q质朴、愚昧、自私;多次阅读,发现《阿Q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
答:初读《 》, ;再读, ;多次阅读, 。
五、名著阅读
24.下面是《阿Q正传》的插图。请分别概括图1、图2对应的事件:并比较两幅插图,简析阿Q前后遭遇发生变化的原因。
六、命题作文
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说《阿Q正传》中,阿Q后来因“恋爱问题”被赵秀才打出门外。为讨生计,被迫进城入伙偷盗。辛亥革命波及未庄时,他从县城返回,虽一向反对“造反”,但见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对此惊恐万状,于是也不免对革命“神往”起来,正当声称“造反”,并沉浸于幻想之中时,摇身一变为“革命党”的假洋鬼子扬起“哭丧棒”,不许他革命。赵家遭抢后,无辜的阿Q又突然被“革命党”抓进县大牢……
鲁迅为阿Q设计的结局是被处决。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以《假如阿Q走出大牢》为题,续写后面发生的故事。要求:联想与想象要符合原著社会环境及人物的基本特点。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9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B 2.“等候”一词,不仅表明阿Q的奴性,即他被动挨打不敢反抗,更表明他的某种受虐倾向,这种奴性人格,让人触目惊心。“轻松”一词写出了阿Q的法宝——精神胜利法的作用,面对屡遭毒打、屡次失败的境遇,他竟然能轻松起来,多么可悲可怜。 3.说明阿Q是一个受封建思想毒害很深的人,他认为人就是要留长辫子,没有辫子就没有做人的资格,妻子要为丈夫守妇德,丈夫不对,做妻子的就应该“跳井”。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爱国”无从说起,阿Q称钱太爷的大儿子是“假洋鬼子”和“里通外国的人”,只能说明他的狭隘保守。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重要词语的能力。“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阿Q明明知道自己大约要被打了。正常的人要么逃离要么反抗,而阿Q却耸了肩膀等候着,被动挨打不敢反抗。“等候”一词,不仅表明阿Q的奴性,更表明他的某种受虐倾向,这种奴性人格,让人触目惊心。“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被打时屈辱的,可是他竟然能轻松起来,多么反常,“轻松”一词写出了阿Q的法宝——精神胜利法的作用,面对屡遭毒打、屡次失败的境遇,竟然能轻松起来,写出了人物的可悲可怜。
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在阿Q看来,人就是要留长辫子,没有辫子就没有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在阿Q看来,妻子要为丈夫守妇德,丈夫不对,做妻子的就应该“跳井”。这都说明阿Q是一个受封建思想毒害很深的人。他狭隘、保守,容不下新事物。所以会这样说。
4.B 5.“等候”一词,不仅表明阿Q的奴性,即他被动挨打不敢反抗,更表明他的某种受虐倾向,这种奴性人格,让人触目惊心。“轻松”一词写出了阿Q的法宝——精神胜利法的作用,面对屡遭毒打、屡次失败的境遇,他竟然能轻松起来,多么可悲可怜。
【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说明阿Q是爱国的”分析错误,阿Q称钱太爷的大儿子是“假洋鬼子”和“里通外国的人”,只能说明他的狭隘保守。不能其是爱国的。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词语含义,鉴赏语言表达艺术能力。
题目要求学生解释文中加点的“等候”“轻松”妙在何处。解答时,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理解其好处。“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这里“等候”说明阿Q明明知道自己大约要被打了,就“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按常理,正常的人知道自己要被打了,要么逃离要么反抗,而阿Q却耸了肩膀等候着,被动挨打,既不敢逃跑,更不敢反抗。“等候”一词,不仅表明阿Q的奴性,更表明他的某种受虐倾向,这种奴性人格,让人触目惊心。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被打是屈辱的,可是他竟然能轻松起来,多么反常,“轻松”一词写出了阿Q的法宝——精神胜利法的作用,面对屡遭毒打、屡次失败的境遇,竟然能轻松起来,写出了人物的可悲可怜。
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
A.语序不当,“他便愈被未庄的闲人们喜欢玩笑”应为“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
B.成分残缺,“终于只好挤出堆外,站在后面看,替别人着急”缺少主语,在“终于”前加“他”。
C.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近来”后面。
故选D。
7.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能力。
A.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符合语境。
B.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根据前文“寓意深刻”可知不合语境。
C.千篇一律: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符合语境。
D.同仇敌忾:指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
故选B。
8.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B.“完人”加了引号,是反语。“完人”指品行优秀而毫无缺点的人,阿Q显然既不是德行完美也不是身体健康的人。
A.“行状”大词小用、庄词谐用,文中指阿Q的履历。
C.“卧室”,大词小用、庄词谐用,阿Q在土谷祠没有什么“卧室”。
D.“撤销”多用于比较正式、庄重的场合,句中其实就是“撵走”的意思。
故选B。
9.C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①“炙手可热”: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合乎语境,正确。排除A项、B项。②“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望文生义,不合语境中“让人觉得他特别怪异”。③“穷形尽相”:既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又指丑态毕露。与原形毕露不同。合乎语境,正确。排除D项。④“三人成虎”: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不合语境,错误。⑤“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城府:城市和官府;借指待人处事的心机。⑥“如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
10.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搭配有误,应是“范围更广泛,人数更多”。B项,“可以”和“堪称”表意重复。D项,介词滥用导致成分残缺,去掉“由于”。
11.C 12.D 13.B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题干中“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中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A.表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B.表示话题的转换;
C.表示声音的延长;
D.表示总结上文。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具体分析,前文说的是阿Q的遭遇是“悲剧性的”,结局是“令人同情的”,选项中所填句子主要讲“喜剧性的事件”,据此可知,前后文之间存在转折关系,故排除B、C两项。A、D两项相比,A项中的“……导致了……”的表述与文意不符,排除A项。
故选D。
1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具体分析,画线句子存在两种语病:一是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把“在”放到“人们”之后,排除A、C两项;二是语序不当,应把“常常”放到“被”前面,排除D项。
故选B。
14.B 15.C 16.B
【解析】14.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技巧:(1)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2)看对象,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3)看褒贬近义成语感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4)看语体,有的成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5)看功能,近义成语语法功能不同,不可乱用。本题
墨守成规: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来用“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偏重于不求进取。
语段中强调鲁迅的“文学表达”不断介入现实,进行创新,故应选“故步自封”。
绝世独立:当代无双,卓越超群,不同凡俗。多用来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使用对象不当。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
语境强调《狂人日记》在艺术形式上的价值是没有作品可以与之相比的,故应选“独一无二”。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要。指男女幼年间的亲密情谊。使用对象不当。
亲密无间:形容彼此很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故乡》中“我”与闰土在儿时是亲密的伙伴,故应选“亲密无间”。
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强调“共同渡过难关”。
风云际会:比喻有作为的人物在良好的时机聚在一起。
结合语境可知,这里是说有作为的人物在新时代出现,故应选“风云际会”。
故选B。
15.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可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进行准确补写。由上文“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以及后文“时隔百年再读这部小说,其价值绝不只是……”可知,括号内应是对《狂人日记》这部小说的意义进行评价或说明。
A项,前后主语不一致,不恰当;
B项,不合逻辑,应是“该小说作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
D项,不合逻辑,应该是“小说问世”,才“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
故选C。
16.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偷换主语的问题,根据上句“时代是出卷人”,可知“作家艺术家们”就是答卷人,时代出卷后“一张张壮丽卷轴铺开”“作家艺术家们”在壮丽的卷轴上呈现答案,所以铺开卷轴的主语应该是“时代”而不是“作家艺术家们”。
A项,“一张张壮丽卷轴已被卷起”不合逻辑,根据上文“时代是出卷人”可知,“卷”已出,应该“铺开”或“展开”。
C项,搭配不当,“卷轴……完成”搭配不当,“完成”可改为“绘制”。
D项,不合逻辑,应先铺开卷轴,然后才能在卷轴上写出答案。
B项,正确。联系上文“时代是出卷人”,按逻辑顺序应该是“出卷一铺开试卷一给出答案”。
故选B。
17.鲁迅:一部《阿Q正传》,一曲灵魂的哀歌,一段混乱的岁月。你反思人性,重塑国魂,你是世所公认的杰出的文学巨匠,思想的火炬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仿照例句,结合小说《阿Q正传》,为鲁迅写一段话,表现其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题干中已经明确了作家,是写“鲁迅”,考生要选择鲁迅和其作品《阿Q正传》进行拟写。
然后分析所给的例句,“《牡丹亭》,一部跨越生死的爱情传奇,一部浪漫绮丽的昆剧经典;你彰显人性,反对束缚,你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剧作家”,例句先对作品做出评价,评价作品的意义,然后对作家做出评价,肯定其在文学上的成就,考生可以模仿这种方式来评价其他作家和他的某一部作品。
18.①将抽象概念形象化,让读者同时获得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效果;
②形象具体地表现出阿Q手中钱的零碎,凸显了阿Q寒酸却又想要摆阔的性格特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初稿“满把是钱”语言一般又直接,缺少形象感和人物形象的表现力。
定稿“满把是银的和铜的”,从语言运用看,运用了借代修辞,“银的和铜的”是用事物的特征代本体“钱”,凸显了“钱”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语言表达更形象。
从表现人物看,语段描写的对象是阿Q,结合语境“从腰间伸出手来”“在柜上一扔”以及语言描写“现钱!打酒来!”可知,阿Q是寒酸却又想要摆阔的性格特点,用“满把是银的和铜的”更能形象具体地表现出他手中钱的零碎,凸显其性格特点。
19.(阿Q)是鲁迅在《阿Q正传》一书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出的生活在闭塞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农村破产农民的典型形象。
【详解】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
本题属于短句变长句。做此类题首先要从三个短句中选取一个句子作为新句子的主干,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其他两句作为修饰成分加入新句,可适当采用代词衔接,但不能遗漏信息。本题中,阿Q已经作为主语给出,故这句话的主干应是“阿Q是形象”,然后整理其他信息:破产农民,生活在闭塞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农村,在《阿 Q正传》一书中。将这些信息按逻辑顺序排列充当定语即可。
20.答案示例一:初读《祝福》,觉得祥林嫂愚昧可怜;再读,觉得祥林嫂周围的人精神麻木,缺乏同情心;多次阅读,发现《祝福》就像一幅生活速写,从中可以看到旧社会的人情冷暖。
示例二:初读《范进中举》,让人忍俊不禁;再读,既为范进喜也为范进悲,喜他终于中举,悲他为了地位发疯;多次阅读,发现范进其实就是古代封建社会文人的一个缩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
注意要求为“请仿照示例,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写几句感言,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内容应是一篇课文。
由示例“初读《阿Q正传》,觉得阿Q滑稽可笑;再读,觉得阿Q质朴、愚昧、自私;多次阅读,发现《阿Q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可知句式为“初读……,觉得……;再读,觉得……;多次阅读,发现……”,内容上应是经过多次阅读,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如课文《祝福》,初读可能觉得祥林嫂愚昧可怜;再读可能觉得祥林嫂周围的人精神麻木,缺乏同情心;多次阅读,也许会发现《祝福》就像一幅生活速写,从中可以看到旧社会的人情冷暖。
如课文《范进中举》,初读可能让人忍俊不禁;再读,可能既为范进喜也为范进悲,喜他终于中举,悲他为了地位发疯;多次阅读,也许会发现范进其实就是古代封建社会文人的一个缩影。
总之体现出理解的逐层深入,言之成理即可。
21.示例:刘姥姥带着外孙板儿第一次进贾府,来“打秋风”。周瑞家的带二人入府见凤姐,凤姐华服端坐,接见二人。刘姥姥向凤姐诉说生活困难,凤姐开始说“大有大的难处”,但后来还是接济了她。
插图二示例:某日,阿Q因自己捉虱子不如王胡捉得多,不由发怒与其厮打,反被王胡一把抓住,扭住了辫子。阿Q以“君子动口不动手”告饶,王胡不理,拉着他往墙上连撞了几下头,满意而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类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要善于提炼漫画的劝诫意义,这可从漫画的夸张手法中获取,也可多联系社会实际。第一幅图是曹雪芹《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时的情形。京官后代王狗儿已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凤姐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求助。在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引荐下,刘姥姥终于见到了管家奶奶王熙凤。刘姥姥尽情领略了凤姐的威严和气派,以至于刘姥姥有点语无伦次。在与刘姥姥交谈时,凤姐也说到家事 “大有大的难处”,刘姥姥说“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刘姥姥终于如愿以偿,得了二十两银子满意而去。
第二幅图与鲁迅的《阿Q正传》有关。阿Q最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须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而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对抵抗力稍薄弱的D,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其轻薄。这其实是阿Q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在作祟。这幅画面旁边有一列字,正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可知这是他被王胡揍的情景。画面中,他双手抱胸,瑟缩着,摆出“君子”不动手的样子,其实是无还手之力。做本题,要观察画面,结合鲁迅的相关文章,将画面和小说情节重叠即可。
22.[示例一]我认为图一与我心中的阿Q形象更为接近。画中阿Q撇着嘴的样子形象地表现出了他的妄自尊大,画家表现的阿Q是一个背对着读者转过头来的形象,表现出他被人欺负后在心里恨恨地嘟哝“儿子打老子”的样子。
[示例二]我认为图二与我心中的阿Q形象更为接近。阿Q衣服上的补丁表示他生活贫苦,头发长短不齐,似乎可以看到头上的癞疮疤。画中阿Q倒背着手显得无所事事,皱起的眉头好像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屑,外形表现得比较接近课文中的形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及对人物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要根据课文,整体理解把握文中阿Q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漫画进行分析。假如认同第一幅,则重点抓住漫画中人物神态来分析其心理性格,比如充满怒气的眼神和撇着嘴的细节,分析其被众人嘲笑奚落后的心理。假如认可第二幅,则要抓住漫画中人物的服饰细节,打了补丁,捆着腰带,别着烟袋,分析其无所事事又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抓住长短不齐的头发,皱着的眉头,不屑的眼神分析其心理。
23.示例一:初读《范进中举》,让人忍俊不禁;再读,既为范进喜也为范进悲,喜他终于中举,悲他为了地位发疯;多次阅读,发现范进其实就是醉心于科举的封建文人的一个缩影。
示例二:初读《祝福》,觉得祥林嫂愚昧可怜;再读,觉得祥林嫂周围的人精神麻木,缺乏同情心;多次阅读,发现《祝福》就像一幅生活速写,从中可以看到旧社会的人情冷暖。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及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此类题做之前一定要仔细审题,审清题目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显性要求主要是指题目中明确要求的。隐性要求,是题干没有明说,通常是指前后文或所给的示例句中所使用的句式和修辞。
此题要求选择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要选定篇目和文中的主角,通过初读、再读、多次阅读,不断深入,逐渐加深对人物的认识。
从示例来看,初读属于文章浅表层的感受;再读则涉及人物形象、文章主题的理解等;多次阅读则需要探究或评价文章对社会现象等问题的反映,自身的感悟等。
完成此类句子要平时多积累,培养文学功底,培养文本解读能力。
24.(1)图1:阿Q说自己姓赵,与赵太爷家攀转折亲,遭到赵太爷的责打;图2:阿Q大叫“造反了”,受到了赵太爷的主动逢迎。(2)底层人民地位的低下;封建地主阶级对革命的恐慌和投机。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图1,根据阿Q抱头等动作,及边上的人物分析,应该是阿Q说自己姓赵,与赵太爷家攀转折亲,遭到赵太爷的责打。原文中有相关的语句,如“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等。
图2,明显是阿Q走在门口,有人出来迎接的,应该是阿Q大叫“造反了”,受到了赵太爷的主动逢迎。
赵太爷,在小说的描述当中,应该算是在阿Q所生活的地方,一个最具有权势的人,是所有未庄的居民都崇拜和憧憬的对象。因为有钱、有权利、有大房子、有文化,所以可以有身份、有尊严、有剥削他人的可能。赵太爷是小说当最能够反衬出阿Q形象卑微的一个人物。
在小说当中,赵太爷表现出了对封建统治和封建意识的绝对维护,比如,讨厌假洋鬼子;对假洋鬼子的假辫子表现出了反感;反对革命。但是关于革命,赵太爷在最初的反对过后,又为了赚取自身的利益而反而“投身革命”,这种腐朽的自保观念,也是赵太爷具有强烈封建意识的表现之一。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赵太爷却对革命深恶痛绝,而且内心非常明白,作为封建势力的残余势力,革命以及人民的觉醒,会给他的地位带来实质性的威胁。封建地主阶级对革命的恐慌和投机。
25.例文:
假如阿Q走出大牢
自古以来,对于从监牢走出来的人,我们一向是敬而远之的,即使到了今天也是如此。
这不,阿Q出来了,他步履蹒跚地走到未庄的时候已经快晌午了。他进了酒店,说“饿了,没现钱”。满脸笑纹的老板口里说着“不忙”,并很快从后厨端出了丰盛的酒饭。
未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论有了什么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遍了全村。
赵家虽然遭了抢,被抢走的却也只是些个浮财,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宁式床……当然,也包括举人老爷寄存的两只大箱子。不能搬动的广阔的土地和连绵的房屋都还在。车马得拉东西,顺带也抢走了。赵太爷病倒了,正在吃药。其本家赵司晨和赵白眼把阿Q的消息告诉他,他骨碌一下就翻身下了床,扶住秀才。
“快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据说是举人老爷特地把他保下来的。”
赵太爷肚里一挺:“举人老爷这是要追查他存在咱家的箱子。阿Q要是来了,不许亏待,这是举人老爷的眼线。”几个人赶忙点头答应了。
小D、王胡几个人有些发懵,不知所措。他们是打过架的,小D抢过他的饭碗,王胡是因为捉虱子,而且还挨过阿Q杀头的那一斩,曾经蔫头蔫脑的好几天。后来他们凑在一起商议怎么讨好阿Q,毕竟人家可是举人老爷保下来的人啊。然而议论了半天并没有什么结果。
女人们可真是慌了。
吴妈据说又要去上吊,白绫都准备好了,歪脖树也找到了,却被赵府的太太死说活说给拦住了。邹七嫂赶紧给九岁的女儿的脖子、脸上擦了好几把灶灰,怕被他掳了去。静修庵的老尼姑嘱咐大家这几天都不要出门,伊自己成天地对着被假洋鬼子革去了宣德炉的佛堂念念有词,不知在嘟囔些什么。
未庄的一班闲人都在议论,听说是举人老爷保下来的,也有人说是举人老爷说了一句无关紧要的官话,把总似懂非懂的就给放了。后来又听谁说的什么酒店老板打探了半天,他还是要回到土谷祠去睡觉。于是,大家才长吁了一口气。
赵太爷长吁了一口气。
小D、王胡长吁了一口气。
吴妈、邹七嫂、尼姑们也都长吁了一口气。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考生要先分析命题的类型,是字,是词,或是短语;是动词,是形容词,还是名词。接着就要分析命题的意思,如表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是什么,或象征意思是什么。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材料简要概括了鲁迅先生《阿Q正传》里主人公的最后阶段的故事梗概,这些文字为我们写作提供了一个背景,续写的故事一定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题干让我们发挥联想和想象,改变鲁迅先生为主人公设计的结局,并提出要求:联想与想象要符合原著社会环境及人物的基本特点。这句话非常关键,我们一定要研究原著的社会背景,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还要研究人物的基本特点,尤其是阿Q的主要特点。阿Q自尊自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他的这些基本特点。另外,续写一定情节合情合理,比如,他为什么能够走出大牢?他后来的结局如何?人物个性也突出,主题要鲜明。
[立意]
1、出狱后,做某人的狗腿子,得势
2、出狱后,依然被人嫌弃,过着原来的生活
3、出狱后,更加潦倒,人们对他的欺凌变本加厉……
4、出狱后,因为某些原因,又被抓砍头
……
[素材]
1、《阿Q正传》是一个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人,他一无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尽管他“真能做”,但社会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使他时时处于生命危机,受尽欺凌。他用“一精一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被别人打时,他自我安慰说:“是儿子打老子。”他的“一精一神胜利法”可谓天下第一。来自:作文大全阿Q是悲哀的。他并不懒惰,他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的;阿Q也有梦想,他想有一个家,享有名声、有地位——但他在别人的心中永远是卑贱、微不足道的。现在,我们已经远离阿Q那个时代了,但他那种“一精一神胜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2、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流传至今。一个孩子看到父亲吸烟,而自己却受到了父亲的管制不准吸烟,便觉得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可笑却又顽固的阿Q一精一神依然存在,存在于所有人心中……
3、平衡的现象很常见,平衡的图画、平衡的文字、平衡的建筑……天平是平衡的,世界唯有平衡才能稳定,平衡是不可缺少的。事物需要平衡,心理也需要平衡,看见的东西需要平衡,看不见的更缺不了平衡。但是,这种平衡一旦被扭曲,就不再是原来的平衡了。
4、鲁迅的这本书,真实的反应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阿Q的悲剧想必是千千万万人的结局吧。难怪鲁迅先生要“弃医学文”来矫正国人“扭曲的平衡”。
5、一个爱抢风头,狂妄自大,自欺欺人的墙头草,那就是阿Q。也是鲁迅先生眼里清代末期的中国人。很难想象,鲁迅先生用短短的八章描绘了一个完整的人物个性。从看别人被杀头,到自己被杀头;从一无所有,到富有;从讨厌革命,到支持革命。正是这一个个的转折让我们更充分地看清了阿Q的真面目。
6、阿Q虽然是一个卑微、凄惨的小人物,但精神胜利法让他看到活下去的希望。鲁迅先生通过塑造阿Q的奴性、封建、盲目来给世人敲响警钟,引起世人反省与共鸣。
[结构]
文章写阿Q走出大牢之后,人们对他的态度有很大的转变,因为他得势了,据说成了举人老爷的眼线,先是酒店老板的殷勤,再是赵太爷的畏惧,然后是小D、王胡、女人们都吓得魂不附体,各有各的担忧,最后听说他还是要回到土谷祠去睡觉,大家才长吁了一口气。
【点睛】作为命题作文,要充分吸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命题人往往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展示一些信息,我们要认真地领会和推敲。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从而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瞬间或久远等等。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命题人总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巧拟文题,从某个角度去测试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以利正确定向下笔。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文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对接,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把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地。
答案第10页,共12页
答案第11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