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1 核舟记 习题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1 核舟记 习题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0 18:01:2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2张PPT)
第三单元
11 核舟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东坡峨冠(   )多rán(   ),与朋友高谈阔论。
(2)虞山王叔远雕刻技艺高超,其所刻之物罔(  )不因势象形,尝贻(   )余核舟一。
(3)核舟箬(   )篷覆之,刻于rén xū(   )(   )秋日。
(4)核舟篆(  )章、刻字,清晰可见,石青sǎn(   )之,所刻人物xǔ xǔ(   )(   )如生。
·
·
·
·
·
guān

wǎng

ruò
zhuàn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苏、黄/共阅/一手卷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
解析:
正确的朗读停顿划分为: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罔不因势象形 因:  , 
(2)尝贻余核舟一 贻:  , 
(3)矫首昂视 矫:  ,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 
·
·
·
·
顺着、就着


竟然
4.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
·
·
·
C
解析:C项与例句中的“为”都解释为“雕刻”,A、D两项中的“为”都解释为“是”,B项中的“为”解释为“对、向”。
点拨:“为”的用法
(1)动词,解释为“作为”“成为”“认为”“以为”等。
(2)判断动词,“是”。
(3)介词,表被动,解释为“被”。
(4)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解释为“向”“对”等;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解释为“为着”“为了”等。“对、向”。
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
C.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
D.苏、黄共阅一手卷/通计一舟
·
·
·
·
·
·
·
·
A
解析:
A项中的“若”都是“好像”的意思;B项中的“可”分别是“大约”“可以”的意思;C项中的“端”分别是“一头”“正”的意思;D项中的“一”分别是“一幅”“全”的意思。
阅读《核舟记》全文,回答问题。
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冠:   , 
(3)曾不盈寸 盈: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成礼而去
C.左臂挂念珠倚之/渔人甚异之
D.能以径寸之木/以其境过清
·
·
·
·
·
·
·
·
·
·
·
阅读《核舟记》全文,回答问题。
8.翻译下面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
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
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C.作者详细地介绍了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
情,表现了核雕作品的主题。
D.船尾部分,写舟子的心理和动作、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
题,也渲染了舟中愉悦的气氛。
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冠:    ,  
(3)曾不盈寸 盈:    ,  
·
·
·
挑选
帽子 

A
解析:
A.代词,那/代词,那;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C.代词,代指左膝/代词,代指于桃花林见到的景象;D.介词,用/连词,因为。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成礼而去
C.左臂挂念珠倚之/渔人甚异之
D.能以径寸之木/以其境过清
·
·
·
·
·
·
·
·
8.翻译下面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答案示例: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
解析:
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落实这些重点词义,翻译通顺即可。
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
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
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C.作者详细地介绍了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
情,表现了核雕作品的主题。
D.船尾部分,写舟子的心理和动作、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
题,也渲染了舟中愉悦的气氛。
D
解析:
“写舟子的心理和动作”错误,应是“写舟子的神态和动作”。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两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晖《刻木巧匠》)
【注】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其两膝相比者 比:   ,
(2)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   ,   
(3)大可二寸 可:   ,   
(4)两人对酌于中 酌:   ,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凄异
B.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佛印绝类弥勒 沿溯阻绝
D.篷、桅、橹、舵咸具 各具情态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13.【甲】【乙】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都写了船上的五个人,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但写法不同,试加以分析。
·
· ·
·
·
·
·
·
·
·
·
·
·
参考译文:
【乙】成化年间,一个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船。大约有二寸那么大,船篷、桅杆、船桨、船舵等东西全都具备,两个人在船上相对饮酒,酒壶、食物放满了桌,一个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握着船桨,一个人掌舵,都装有机关能活动。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行,一点也不倾斜。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才肯卖),喜欢这个的人都争着抢购。
【乙】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两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晖《刻木巧匠》)
【注】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其两膝相比者 比:  , 
(2)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  ,    
(3)大可二寸 可:  ,    
(4)两人对酌于中 酌:       , 
· ·
·
·
·
靠近
分明的样子
大约
饮酒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凄异
B.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佛印绝类弥勒 沿溯阻绝
D.篷、桅、橹、舵咸具 各具情态
·
·
·
·
·
·
·
·
解析:
A项,相类似/连接;B项,成为/是;C项,极/断绝;D项,都是“具备”的意思。
D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解析:
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然,……的样子。
答案示例:
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解析:
略无,一点儿也不;欹侧,倾斜。落实这些重点词义,翻译通顺即可。
答案示例:
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行,一点儿也不倾斜。
13.【甲】【乙】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都写了船上的五个人,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但写法不同,试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
【甲】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如用细节描写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生动逼真;【乙】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概括、简略。(或:【甲】文用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船上五个人物,各具情态;【乙】文概括地写了船上五个人的动作,比较简洁。)
解析:
扣住两文的写法具体分析即可。如【甲】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细节描写),【乙】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概括描写。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核工记
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②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③。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④,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⑤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⑥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文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⑦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有删改)
【注】①雉(zhì):城墙上的垛子。②桴:槌。③章:棵。④衲(nà):和尚穿的衣服,这里指代和尚。⑤浮屠:佛塔。⑥寤(wù):睡醒。⑦招提:寺。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执桴鼓 鼓:击鼓
B.枕山麓一寺 枕:靠近
C.下则波文涨起 文:同“纹”
D.而人事如传更 人事:人情事物
1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
(2)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
16.选文第二段是这类记文所必需的,请结合选文说明其用意。
·
·
·
·
参考译文:
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洼处矗立着一座城,城墙上的垛子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击鼓,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门大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事活动晚归的人。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好像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
核工记
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②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③。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④,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注】①雉(zhì):城墙上的垛子。②桴:槌。③章:棵。④衲(nà):和尚穿的衣服,这里指代和尚。
参考译文: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佛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小桌在休憩,好像快要睡醒了的样子。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茶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盘踞在那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几点星星。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诗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核侧出浮屠⑤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⑥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文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注】⑤浮屠:佛塔。⑥寤(wù):睡醒。
参考译文:
计算整个桃坠,总共有七个人:四个和尚,一个船客,一个小童,一个更夫。宫殿房屋器物用具共有九个:一座城,一座楼,一座寺院,一座佛塔,一条小船,一座阁楼,一个炉灶,钟和鼓各一个。景致共有七处:山、水、林木、河滩石头四处,星星、月亮、灯火三处。而人的活动例如传递更次,报知天亮,候门等人,夜晚归来,靠着小桌,烧制茶水,总共有六样,各有不同的情趣和意态,并且那些愁眉苦脸、畏惧严寒、凝聚神思的神态,都一一模仿得很像。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⑦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有删改)
【注】⑦招提:寺。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执桴鼓 鼓:击鼓
B.枕山麓一寺 枕:靠近
C.下则波文涨起 文:同“纹”
D.而人事如传更 人事:人情事物
·
·
·
·
解析:
人事,人的活动。
D
1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
(2)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
答案示例:门大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
解析:延,请;度,揣测;宜,适宜,合适。
答案示例: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茶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
解析:拥,抱着;嘘,吹;盖,大概是。落实这些重点词义,翻译通顺即可。
16.选文第二段是这类记文所必需的,请结合选文说明其用意。
解析:
这一段用了具体的数字,对桃坠雕刻的内容做了总结,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桃坠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桃坠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
答案示例:
用具体的数字,一一列举桃坠雕刻的内容,准确说明了桃坠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侧面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精妙。
17.(20-21·枣庄台儿庄区期末)学校开展“看古城皮影,传鲁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相关活动。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是人们对皮影艺术的高度赞誉。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据《汉书》记载,汉朝时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汉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方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被认为是皮影戏的渊源。
台儿庄古城景区内的鲁南皮影戏起源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其操作巧妙,唱腔圆润,故事生动。传统剧目有《西游记》《哪吒闹海》《八仙过海》等。
2007年鲁南皮影戏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城景区专设表演“鲁南皮影戏”的地方:
地点:大衙门街台庄驿东侧
时间:上午8:00 —12:00
   下午14:00 —18:00
(1)活动一:拟写推荐词。
  一外地联谊学校,打算寒假来台儿庄古城研学,考察鲁南文化,让学校推荐几处特色景点。学校打算推荐“古城皮影”,在全校征集推荐词。请你参考上面文字,参与拟写,不少于80字。
(2)活动二:推荐剧目
  台儿庄皮影戏传人想丰富表演剧目种类,向社会征集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剧目。学校组织各班积极参与,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至少推荐一个,并说说你的理由。
(1)活动一:拟写推荐词。
  一外地联谊学校,打算寒假来台儿庄古城研学,考察鲁南文化,让学校推荐几处特色景点。学校打算推荐“古城皮影”,在全校征集推荐词。请你参考上面文字,参与拟写,不少于80字。
答案示例:
台儿庄是扬威不屈的英雄地,台儿庄的鲁南皮影戏有百年历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剧目有《西游记》《哪吒闹海》《八仙过海》等。“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快来台儿庄看精彩的鲁南皮影戏吧!
解析:
紧扣活动主题“看古城皮影,传鲁南文化”,推荐词语言要生动,结合材料内容,抓住“古城皮影”最吸引人的特色进行推荐,如皮影戏的地位、价值、剧目等。
(2)活动二:推荐剧目
  台儿庄皮影戏传人想丰富表演剧目种类,向社会征集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剧目。学校组织各班积极参与,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至少推荐一个,并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
推荐民间传说戏《牛郎织女》。《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也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人们喜闻乐见。表演此剧目,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