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8-03 16:0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3张PPT。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地理空间地理位置实体自然经济社会有大有小有高有低自然经济社会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
3.区域差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主要是比较区域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讨区域内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从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依据。
栏目链接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自然与人文要素区域和区域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自然区域差异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
2.划分自然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
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________、________则是自
然区域的标志。
3.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1.农业活动。
东部季风区,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我国最主要的
________。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畜牧业历史悠久,沙漠中
的绿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以及与之相伴的
__________和盐碱化问题。青藏高寒区,土地利用方式以
________为主,少数地区可以开展林业和种植业,主要的不
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形
崎岖。 栏目链接农业区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畜牧业气温低、空气稀薄2.交通。
东部:平原地区交通发达、路网稠密。
西部:山地、高原地形崎岖,交通落后、阻碍发展。
3.经济和文化。
东部:信息发达、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
西部: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
栏目链接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中国1月平均气温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成为中国东部季风区内北方与南方、温带与亚热带、旱地与水田等地理事物的重要分界线。
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a.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以________为主,盛产________、棉花、杂粮和温带水果。
b.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以________为主,盛产________、茶叶、蚕丝和亚热带、热带水果。
栏目链接0℃等温线800旱地小麦水田稻谷(2)对居民建筑的影响。
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居民建筑在外在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
受________和________的影响,总体上东部季风区交通便利,道路密集且通达性好,是铁路和干线公路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中,南方地区河流众多,内河运输普遍。
(4)________南北方各不相同: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食为主;北方人说话直率,南方人说话婉转;北方人方言较少,南方人方言繁杂。
(5)矿产资源存在南北差异,北方多煤炭、石油、天然气,以重工业为主,而南方的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栏目链接地形气候风土人情五、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经济发展的差异。
(1)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呈现出东部经济地带最高、西部经济地带最低的东、西梯度排列方式,且差距还在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东部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2.区域位置差异。
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________便利,地势平坦,为发展________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而中、西部经济地带由于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
栏目链接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扩大经济发展速度海运开放型3.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
(1)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______趋势。
(2)中国的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早,西北内陆地区晚。 栏目链接东移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知识点1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师生互动 ◆◆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回答问题。 栏目链接(1)写出图中三个自然区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2)三大自然区之间界线分别与哪些重要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3)下列不属于a区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栏目链接(4)下列关于b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 ②地表植被从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 ③水系特征是流程短,水量少,多为内流河 ④农业多为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下列关于c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高、气温低是其主要自然特征
B.全部位于非季风区
C.区内尚无铁路,陆上交通依靠公路
D.是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发源地
栏目链接解析:如导图。 栏目链接答案:(1)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 青藏高寒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 000米等高线为界。
(3)C (4)B (5)A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续表)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 1.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
三大自然区(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栏目链接学 以
致 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师生互动 ◆◆ 知识点2 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海南岛和新疆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分别为(  )
A.光照 水源 B.热量 光照
C.降水 热量 D.热量 水源
(2)受地理位置、地形、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两省区的主要交
通方式除了公路和铁路运输外,海南还有________,新疆还有________。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从而使得不同区域人类活动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其主要表现为:区域项目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2.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完成(1)~(2)题。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不同
B. 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热量比Ⅱ区充足
C. Ⅲ区和Ⅰ区所处纬度差不多,光热条件相同
D. 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与Ⅰ区北部为界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2)下列不属于Ⅰ自然区的地貌单元是(  )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理界线P为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为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同时也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因此,南北两侧水热条件不同,Ⅱ区比Ⅲ区纬度高,但是由于Ⅲ区海拔高,故热量较Ⅱ区少;比Ⅰ区更少;Ⅱ区与Ⅰ区北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有明显差异,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2)联系三大自然区内的主要地形,可知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属于Ⅱ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答案:(1)D (2)D
栏目链接◆◆ 师生互动 ◆◆ 知识点3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栏目链接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______(大、
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栏目链接解析:如导图。
栏目链接 答案:(1)小 地形 (2)南方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方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低于南方,气温年较差大。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格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3.读下图,完成(1)~(4)题。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1)图序与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
A.①东北平原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南部沿海地区
④黄河中下游地区
B.①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南部沿海地区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 ④东北平原
C.①南部沿海地区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东北平原
④长江中下游地区
D.①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东北平原 ④南部沿海地区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2)图中①②两地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差异    B.热量的差异
C.水分的差异 D.土壤的差异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3)图中②③两地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 (4)图中①②两地都有棉花的种植,两地相比,②地的优势气候条件主要是(  )
A.春季多雨,利于棉苗的生长
B.夏季多雨,利于棉花的生长
C.秋季“秋高气爽”,利于棉花的收摘
D.春季降水少,利于棉苗的生长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解析:由于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出现了南北差异,这种差异通过影响人类活动,进一步出现了南北方人类活动的差异。(1)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知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是④①②③,对应的区域可分别为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和东北平原地区。(2)①②分别地处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差异较大,导致两地农业生产方式不同。(3)②③农作物品种不同,主要是由于两地纬度差异引起的热量差异而成。(4)①②相比,②处于黄河中下游。
答案:(1)D (2)C (3)B (4)C
栏目链接◆◆ 师生互动 ◆◆ 知识点4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栏目链接材料二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元) 栏目链接(1)三大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____部最发达,________部次之,________较落后。
(3)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部,________部次之,________部较慢。
(4)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变化?
(5)根据材料结合区域产业结构有关理论分析,________________地区农业经济占的比重最大,_______________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
栏目链接解析:如导图。 栏目链接答案:(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速度
(2)东 中 西
(3)东 中 西
(4)都在提高,但三者差距逐渐扩大。
(5)西部 东部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知识
归纳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4.读下图,完成(1)~(5)题。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 (1)A图代表地带的名称是________地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2)B图代表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在三个地带中处于第________位;这个地带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因素是________。
(3)下列省市与其所属地带连线正确的是(  )
A.山西省——A图   B.广东省——B图
C.云南省——C图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4)更能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经济发展速度
(5)有关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地带第二产业比重大
B.东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小
C.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越小
D.产业结构能反映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劣 栏目链接举一
反三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三类产业划分的有关知识。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为服务性行业和饮食业等。各个地带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与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资源等因素有关。自然环境条件是产生各地带产业结构的基础,但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地形、气候优越的地区,适合发展第一产业,但是更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其分布区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也较高,因此第二、第三产业更加活跃;而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相对较低,因而产生了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特点,这是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的具体表现。
答案:(1)东部 第二、第三产业比值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产业结构最优 (2)二 缺水 (3)C (4)B
(5)B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教材P13思考经济地带 栏目链接(续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案例研究 教材P15
列表比较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地理环境的差异。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