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区域发展战略 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2 区域发展战略 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19 15:2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
新湘
教版


01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0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区域发展战略概念
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
区域发展战略特点
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优先,共同富裕。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
什么是区域发展战略
均衡发展
战略时期
非均衡发展
战略时期
区域协调发展
战略时期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
均衡发展
战略时期
非均衡发展
战略时期
区域协调发展
战略时期
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以优惠政策和大量投资加快内地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人口数量多
区域差异大
发展不平衡
基本国情
均衡发展
战略时期
非均衡发展
战略时期
区域协调发展
战略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
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
均衡发展
战略时期
非均衡发展
战略时期
区域协调发展
战略时期
新时期:我国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明确提出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国家级经济带为骨架,以区域中心增长极为节点,以县域发展为基础,形成覆盖全国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同时,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国家海洋战略,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
结合政区图认识四大地区。
结合地理特征分析四大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
分析四大地区发展方向。
合作学习
东北地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
东部地区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台湾
中部地区
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
西部地区
陕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西藏、青海
地区 地形 气候
东部地区 平原、丘陵 季风气候
中部地区 高原、丘陵、平原 季风气候
西部地区 高原、盆地、山地 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
东北地区 山地、平原 季风气候
地区 人口 交通
东部 稠密 海、陆交通便利,交通网稠密
中部 较多 陆路交通为主,部分地区水运便利,交通网稠密
西部 稀少 陆路交通为主,交通线路稀少
东北 较少 陆路交通较发达,南部有海运
归纳小结
地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东部 地理位置优越,平原为主,季风气候光照、水分条件好,人口稠密,交通方式多样,工农业发达。 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南部夏秋季节多台风。
中部 位于东西部结合带,能源、矿产丰富。 水土流失、风沙危害严重,旱涝灾害频繁。
西部 土地广阔,国境线长,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地形、气候条件复杂,工农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
东北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矿产、森林等资源丰富,地广人稀,海运便利、铁路发达,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工业历史悠久。 冬季寒冷漫长,农作物生长期短,资源日益枯竭,人口流失严重,老工业区活力不足,污染严重。
协调 加大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加强东部和中、西部的联系,协调四大地区互补发展。
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高地,重点发展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东部地区
构建产业创新、现代服务、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
中部地区
加强交通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西部地区
发展方向
development direction
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东北地区
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
结合区域图说出长江经济带范围
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
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阅读教材归纳长江经济带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交通便捷,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密集,市场广阔。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也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走廊”,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业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
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威胁,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长时期的围湖造田、填湖造陆,使得长江中游地区的湖泊面积由 1950 年的 17198 平方千米减少到现在不足 6600 平方千米。尽管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整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部分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1. 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2. 议一议,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位置和交通优势: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资源优势:丰沛的淡水资源,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
产业优势:重要的工业走廊,农业基础地位高;
人力资源优势: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市场优势:人口密集,收入水平高,具有各种消费需求,对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1. 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2. 议一议,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环境污染严重;沿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同质化;上、中、下游之间经济联系薄弱;能源资源不足。
黄金水道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格局
长江黄金水道
一轴
沪瑞、沪蓉
两翼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三极
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多点
长江经济带涉及省份多,区域面积大,上中下游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114.8
2151.6
2170.5
2172.9
2170.7
2154.2
2153.6
2.00%
1.50%
1.00%
0.50%
0.00%
-0.50%
-1.00%
北京市常住人口统计
北京市常住人口(万人)
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年以前北京市常住人口呈增长趋势,2017年开始,北京市常住人口出现下降。
结合统计图描述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化特征
人口“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开展导致常住外来人口规模减少。
推测北京市常住人口减少的原因
交通拥堵
环境污染
房价高涨
北京为什么开展人口“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
重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内容
合作学习:结合上图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
具有空间上相毗邻的区位优势,利于京津冀地区统筹规划、协同发展。
地理位置
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
地形
交通网密集,交通运输方式多样,海运条件便利。
交通
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但人口数量及素质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
人口
阅读教材归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分工是什么?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强化首都功能,注重“瘦身健体”,传统市场向河北转移,科技企业抢滩天津和河北。
北京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侧重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型产业。


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点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着力改善京津冀空气质量,重点建设好雄安新区。


京张高铁
京雄城际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城市候机楼
方便京津冀三地居民出行及联系。
为京津冀三地要素顺畅流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实现干支联动、优势互补、航线互联和政策共享。
思考:交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利于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
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区域的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提升中国品牌。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归纳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意义。
提升城市形象,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成为新区的教育和科研基地;改善新区城市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为城市提供水资源,补充新区地下水;净化污水,降解污染物,提升新区水质;为新区提供新鲜的水产品;调节流量,控制洪水,减少城市内涝发生。
合作探究:在雄安新区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