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1)课件:自读文本 悼念乔治桑(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1)课件:自读文本 悼念乔治桑(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02 09:3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而明月东升,月影溶江之时,坐在江边的酒吧中,望着夜色中流光溢彩的虹桥,桥下流水潺潺,水中烛光点点,摇曳的烛灯向着下游飘去,这是谁放的水灯?浅浅的水灯载着放灯人浓浓的祝福,飘向未知的远方,飘向心中的桃源。
水灯远去,望着水灯,放下心中的行囊,有如回到故乡,这是精神的家园,漂去的是沉重的物质负荷,留下的是心灵的静谧,这便是凤凰的真谛,这就是边城永远的魅力。钦佩 屹立 矗立 “至高无上”指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 的了。搭配不当,至高无上不能与事迹搭配 “居高临下”指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 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符合语境 他的诗歌不但数量丰富,而且主题多样,形式完美,表现手法细致多彩,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是其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他的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以五光十色、气势雄伟的画面见长,为浪漫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及《悲惨世界》《九三年》是其小说创作的代表作。雨果一生以文学为武器,为社会进步而斗争。鞭挞统治者的罪恶,揭露社会的不平,对受压迫者和穷苦人的同情,是他作品的基本内容。2.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巴贝斯、巴尔扎克等人,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 类比手法。赞美其的政治才能、卓越的文学业绩、诗人一样的激情和智慧。思想火炬,增添文明的光芒。3.阅读第8~16段,概括乔治·桑的思想和功绩。
【答案】 (1)她是本世纪人类历史新纪元中雨果所处时代拥有男子才华的伟大女性的典范。
(2)她是法兰西的骄傲,荣誉等身,完美无缺。
(3)无数杰作佳品的伟力在于“善良”二字。
(4)留给我们“女权”思想,她的思想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并将推进文明的发展。4.如何理解“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 “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指的是躯体消失了,精神复活了。大学的职责,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人,传道授业。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人,首先要从尊重他人开始。伏尔泰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任何人,在不侵犯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都应该受到尊重,更不应该成为嘲笑谩骂的借口。社会不反对个性张扬,但是,用极端的私欲与个性践踏他人的人格尊严,是不道德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人对己都一样。【媒评文摘】 1.北大老校长蔡元培曾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作为北大的办学宗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体现北大学术的领先与包容的胸怀。
——荆州网
2.能够把于丹轰下台,恰恰是一种不对名人的崇拜,恰恰是一种对真理的渴求,北大学子当有这种精神。
青年应该敢于向权威挑战,精神可嘉!北大学子说不,这是对庸俗的拒绝,这是对真理的坚守,这是对正气的呼唤。
——《北京晨报》在乡下,一片阳光或者刮几小时风就使空气变得清新,使地面干爽。可怜的城市工人对此十分了解,他们滞留在这个垃圾场里,实在是由于无可奈何。我们的富翁们所过的人为的、悖谬的生活,违背大自然的安排,结果毫无生气。英国人比较明智,他们到乡下别墅里去过冬。在巴黎,人们想象大自然有六个月毫无生机,可是小麦从秋天就开始发芽,而冬天惨淡的阳光——大家惯于这样描写它——是一年之中最灿烂、最辉煌的。当太阳拨开云雾,当它在严冬傍晚披上闪烁发光的紫红色长袍坠落时,人们几乎无法忍受它那令人炫目的光芒。即使在我们严寒却偏偏不恰当地称为温带的国家里,自然界万物永远不会除掉盛装和失去盎然的生机,广阔的麦田铺上了鲜艳的地毯,而天际低矮的太阳在上面投下了绿宝石的光辉。地面披上了美丽的苔藓。华丽的常春藤涂上了大理石般的鲜红和金色的斑纹。报春花、紫罗兰和孟加拉玫瑰躲在雪层下面微笑。由于地势的起伏,由于偶然的机缘,还有其他几种花儿躲过严寒幸存下来,而随时使你感到意想不到的欢愉。虽然百灵鸟不见踪影,但有多少喧闹而美丽的鸟儿路过这儿,在河边栖息和休憩!当地面的白雪像璀璨的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或者当挂在树梢的冰凌组成神奇的连笔都无法描绘的水晶的花彩时,有什么东西比白雪更加美丽呢?在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大家亲切地聚集一堂,甚至时间似乎也听从我们使唤。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这样的夜晚,同家人围炉而坐,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精要赏析】 在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大家亲切地聚集一堂,甚至时间似乎也听从我们使唤。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这样的夜晚,同家人围炉而坐,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自然景物固然美好,但人情美更加美好,它才是乡村冬天之美的灵魂。作者借写冬天之美,写出了自己对朴实温馨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三、教学难点
挖掘文章的深层内蕴,和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用具
录音机、投影仪
五、教学方法
自读、识记、引导、感悟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介绍作家作品
悼念乔治·桑
雨 果
(1)掌握乔治·桑(1480~1876):
乔治·桑,法国女作家。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法国七月革命后,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安蒂亚娜》(1832),一举成名。代表作有《木工小史》(1840)、《康素爱萝》(1843)、《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1876年6月7日逝世。乔治·桑的作品描写细腻,文笔清新流畅,风格委婉柔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2)了解作者雨果(1802~1885):
雨果,法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民主作家。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要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长篇小说,诗集《颂诗集》,剧本《爱尔那尼》。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二、初读课文,理顺结构
1.播放课文录音(教师范读亦可),提出听读要求:
标段序;标生字词;标精彩之处;标疑难之处。
2.自读课文,巩固听读效果。
3.检查自读成效
(1)生字词的认读
屹立(yì) 爱慕(mù) 钦佩(qīn) 肃穆(sù) 禀性(bǐng) 载誉(zài) 苍穹(qióng)(2)词语的解释
钦佩:敬重佩服。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比拟的。
禀性:人的本性。
争光载誉:争得荣誉,带来光荣。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抹煞:一笔勾销,完全不记。
遗赠:赠与。(3)结构划分
1.指名回答。
2.明确:
第一部分(1~7段),乔治·桑虽然去世了,但是由于她思想的伟大,虽死犹生。
第二部分(8~16段),高度评价了她的思想,号召人们继承它并继续前进。
第三部分(17段),用三个感叹号总结全文,向逝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三、精读课文,揣摩语言
1.小组交流并展示交流成果。
2.点拨疑难之处。
(1)作者为什么说“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明确:乔治·桑是这个时代的典范,天使的温柔,男人的才华,伟大的灵魂,杰出的作品。
(2)第13段“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中“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指什么?
明确:在乔治·桑这样的伟人的精神的指引下,人们一定会振奋精神,顽强拼搏,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3)第13段中“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这两种“事物”分别指的是什么?
明确:前者指生命,后者指思想。
(4)第14段中“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是指什么?
明确:是指个体生命的死亡。四、再读课文,探究细节
1.文章一开始就悲痛而又虔诚地说:“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纵观全文,作者为什么要为之哭泣,向之致敬?
明确:她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尽人皆知,有口皆碑,不必说;比一个人的成就更伟大的是她不为人知的一面:美好的品德、伟大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与意义。2.第9、10、11段和第14段都写了乔治·桑的贡献和价值,是否重复啰唆?
明确:不重复,9、10、11段是写乔治·桑对现在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14段是写她逝世后对文明和思想的影响。
3.分析一下第12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对当前的贡献和评价过渡到对后世影响的赞扬。4.文中多处用到类比,这些类比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把乔治·桑同当时的男性相比,突出她的才华,她的追求,她的伟大地位;文章还把乔治·桑同一些名人巴贝斯、巴尔扎克、拉马丁等相比,突出了她精神的伟大。文章倒数第二段又用了另一组类比,说明乔治·桑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后人,后人将从她那里获得很多的精神的馈赠。五、小结
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为悼念著名作家乔治·桑而写的一篇悼词。感情充沛,气势磅礴,笔触轻灵,文辞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表达了作者对不朽者的无比的崇敬及由衷的赞美。
六、作业
1.用一副对联概括乔治·桑的地位和精神。
2.仔细研读乔治·桑的《冬天之美》,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课时作业(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