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产业结构的优化 课件(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产业结构的优化 课件(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19 16:0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业转型的含义
01
(一)地区产业结构
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产业类型:
(1)按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水电油气生产及供应、医疗制造)
第三产业: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通讯、教育、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事业
(2)按要素集约程度分类:
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很高,如农业、采矿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劳动力,如传统的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
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
技术密集型产业:其生产主要依靠技术的投入,如高新技术产业。
3.影响因素
材料1:位于波斯湾西南岸半岛上的国家卡塔尔,石油、天然气产业为其经济支柱产业。
资源禀赋
材料2:非洲布隆迪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就业比重高达90%,国家收入的70%来自农业。美国农业发达但以服务业为主。
技术条件
材料3:40年的发展,深圳形成了独特的、发达的、高度细分化的、极复杂的网络化分工体系,构成产业链协同分工效应。因分工深化而带来的进一步的产业扩张和创新,使产业升级成为可能。
分工深化
其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与结构、经济体制、国际贸易等等
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矿产、劳动力、资本、土地、管理等的方面。
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资源禀赋
技术条件
分工深化
地区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因素
水平较低
以第一产业为主
水平较高
以二三产业为主
体现
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可以表现为:
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
1
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
2
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
3
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产品附加值提高
(2021·浙江6月选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下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 (  )
A.更加灵活和复杂 B.更凸显交通运输的作用
C.更依赖自然资源 D.更趋向市场广阔的地方
2.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影响有 (  )
①减少政府投入 ②扩大进口规模
③促进科技创新 ④推进产业升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C
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小,但农业发达;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大,但农业不发达。
【思考】第一产业比重小是不是说明农业不发达?简要说明理由。
部分国家三大产业比重图
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空间差异。
中国四大地区示意
四大地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亿元 比例/% 生产总值/亿元 比例/% 生产总值/亿元 比例/%
东部地区 25 009.5 4.76 198 492.9 37.75 302 249.9 57.49
中部地区 20 099 9.04 90 268.9 40.62 111 878.2 50.34
西部地区 25 349.5 11.88 78 548.8 36.83 109 393.5 51.29
东北地区 7 275.9 14.23 17 210.6 33.66 26 638.2 52.11
表 2020年中国四大地区的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比例
第一产业占比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三产业占比
比较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并说明原因。
比较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并说明原因。
同: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异: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相对最高;中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相对最高,工业结构具有过渡性;西部与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
原因:总体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科技水平高,产业结构转型更加成功;中西部与东北地区还在转型过程中。
煤炭
钢铁
机械
化工
纺织
2.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的作用(意义)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meaning)
促进经济增长
解决社会就业
增加财政收入
改善人民生活
推进城市化等
传统产业的问题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技术层次不高
创新能力不强
产品附加值低
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
环境污染严重等
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1)技术含量低,利润率低。
(2)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竞争力不强。
(3)产品附加值低,易受市场冲击
(4)由于原材料价格和工资水平不断上升,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经济效益日渐下降。
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城市路在何方?
传统产业只有进行技术改造和整体提升,才能适应转型发展的市场环境。
思考
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阅读Reading
产业延伸 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这样,在转型初期能够充分运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加强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联系,工作难度较小。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业不断增长,推动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配套服务,促使集聚效益的产生。
产业更新 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造。这样的转型相对彻底,但如何运用原有基础,发展有竞争力的替代产业群,是困难与挑战所在。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是建立替代产业的有效途径。
综合发展 有的产业转型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综合。比如,在转型初期,采取产业延伸模式,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兴产业相继崛起,遂向综合性方向演化。
资源禀赋 产业基础 发展阶段
市场环境 经济政策 科技创新
政府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引领产业转型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
政府采取专门措施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出于产业转型的需要,政府往往会鼓励或限制某一产业的发展。区域经济政策直接影响到产业转型路径的选择。
以经济政策为例,
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
Factors influencing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02
(一)休斯顿发展概况
(I)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Houston
休斯敦现为美国第四大城市,位于得克萨斯州东南部,距墨西哥湾80千米。该市位于墨西哥湾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地理概况
(一)休斯顿发展概况
(I)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Houston
发展历程
1901年
1930年
20世纪70年代
休斯敦石油
钻探成功
第一次
经济发展高潮
吸引与石油
有关的生产生活
服务业和制造业
休斯敦东部
再次发现大油田
第二次
经济发展高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带
来了第三次发展高潮
世界石油价格暴涨
休斯敦石油、
石化工业进入全盛期
世界能源之都
发展之初
经济支柱是农牧
业,棉花是当地
主要的经济作物,直到19世纪末,还是木材与棉花
集散地
休斯敦发展单一的石油产业,由于世界石油价格暴跌,导致了经济大萧条。
大量失业人员
曾经的石油小镇成了废村
(二)休斯敦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
(II) disadvantages of Houston's single economic structure
休斯敦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
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严重依赖石油经济,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油价暴跌和石化行业萧条,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大批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科技人才外流。
大量失业人员
休斯敦规模庞大的炼油厂和过往的货船
休斯顿单一经济结构弊端显著,怎么办?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思考
(三)休斯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Ⅲ)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Houston's industrial structure
(三)休斯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Ⅲ)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Houston's industrial structure
途径 表现
产业延伸 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拓展石油产业链,带动机械、电子、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发展
产业更新 发展替代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大力发展航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促进经济多元化
综合发展 大力发展高层次服务业 既是美国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中心、航天中心和医疗中心,也是美国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调整成就:
休斯敦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由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变为综合性大都市,实现了结构优化和绿色转型。
1. 说明休斯敦产业转型的优势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石油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量相关产业集群,切实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经济向多元化发展;
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高科技研发和人力资源培训。
2. 休斯敦石化工业为什么要向海外转移?
利用所在国的廉价资源,降低成本,同时在转移过程中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获取项目股份,提高利润;
减少对石化产业的过度依赖,降低经济风险等。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型
03
【情境探究】广东流传着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阶段轻工业起步时的顺口溜:三水一瓶水(健力宝饮料),顺德一把扇(各种名牌电风扇),鹤山一条毯(拉舍尔毛毯)。20世纪90年代后,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而今,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1.珠江三角洲早期为什么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该阶段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劳动力丰富廉价
【情境探究】广东流传着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阶段轻工业起步时的顺口溜:三水一瓶水(健力宝饮料),顺德一把扇(各种名牌电风扇),鹤山一条毯(拉舍尔毛毯)。20世纪90年代后,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而今,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1990年后有哪些优势条件逐渐丧失?在众多优势条件逐渐丧失的前提下,为何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情境探究】广东流传着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阶段轻工业起步时的顺口溜:三水一瓶水(健力宝饮料),顺德一把扇(各种名牌电风扇),鹤山一条毯(拉舍尔毛毯)。20世纪90年代后,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而今,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1990年及以前和1995以后工业结构主要差异是什么?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
20世纪90年代以后
技术密集型
产业
产业升级
政策优势+廉价劳动力
资金优势+技术优势
劳动密集型
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前
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原有的比较优势丧失,新优势凸显
政策引导
技术
创新
根本原因
影响因素
最终
比较优势
的变化
政策
主导产业需要转型,
产业结构需要升级
促使产业结
构尽快升级
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
技术密集型为
主的产业结构
重要作用
根本原因
上海产业结构的优化
04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时期 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特点
工业化初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
20世纪90年代以后
轻纺工业
第三产业占主导
重化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占主导,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重化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金融服务业
轻纺为主的第二产业为主
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
工业结构:轻纺工业一综合性工业一高新技术产业。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3.分析轻纺工业成为上海工业化初期的支柱产业的原因。
靠近丝、棉产地,原料充足;
人口稠密,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庞大的消费市场;
作为通商口岸,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纺织产业基础好。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①国家实施重工业化的战略决策;
②原有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明显。
比较优势
20世纪50-70年代——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20世纪50年代:发展重工业部门
20世纪70年代:
形成以四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电子信息工业领衔、现代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为主导的工业新体系;
上海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形成工业新体系。
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新形式;
②国家优惠政策;
③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
比较优势
上海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在这个发展方向指引下,上海将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并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今后-
活动: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Activity: analyze the change of Guiyang's industrial structure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作原料的话,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产业。
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6.5%,空气质量优,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 2015年,经国家批准,贵阳市、 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 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活动: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Activity: analyze the change of Guiyang's industrial structure
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条件。
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优;
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
海拔较高,夏季凉爽;
能源资源丰富,电价低;
科教发达,人才众多;
政策支持。
活动: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Activity: analyze the change of Guiyang's industrial structure
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化。
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贵阳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会上升,而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会相应下降。
上海
深圳
香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