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二轮复习—欧洲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1 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图4示意瑞士的地形。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6分)
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地势起伏大,可发展电力工业;
河湖众多,风景优美,经济发达,可发展旅游产业。
(观光、冰雪运动)
思维路径→
1.自然资源:气候资源(降水)、水资源(河湖众多)、水能(地势起伏大)、旅游资源(山水风光)等。
2.非农产业:二三产业。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1 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图4示意瑞士的地形。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 (8分)
环境污染少,环境效益高;
促进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获取更多的利润;
缓解能源资源紧缺状况,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思维路径→
1.区域特征:
矿产资源贫乏→原料和能源来源不足→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程度→降低原料成本、运输成本。
2.低原料消耗工业特点:
原料能源消耗少→污染少→技术类产业,附加值高→带动基建和相关产业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1 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图4示意瑞士的地形。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4分)
位于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且经济发达;
金融业起步较早,知名度高;
监管制度完善;
中立国,政局稳定。
思维路径→(从区域特征和区位优势匹配度入手)
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从优越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灵活创新的制度与环境、发达的科技水平与研发能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广阔的市场需求等角度分析。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1 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图4示意瑞士的地形。
(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4分)
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系;
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参考:加大技术投入,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思维路径→
1.经济发展特点:包括产业结构、优势产业、发展速度、质量等。
2.问题:给区域发展带来的启示,指的是怎么做。
瑞士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项目(下图)。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
(1)推测老港外迁的主要原因。 (4分)
港口运输需求大,老港基础设施陈旧,货物吞吐量有限,难以满足货物运输需求;
政策的引导作用;
老港工业区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
港口的运输需求量大
受到政策的引导
老港工业区呈半荒废状态,土地利用率低
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项目(下图)。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
(2)简述利于汉堡新城建设的区位条件。 (8分)
政策支持;
老港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新城的建设;
老港工业区地租低;
新城紧邻易北河,水运条件好,
有利于物资的输入与城市的建设。
受到政策的引导
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半荒废→地租低
思维路径→
新城建设有利的区位条件:原有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条件、土地租金、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项目(下图)。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
(3)说明特色板块空间利用方式对汉堡新城发展的作用。 (4分)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提高;
市民休憩空间充足,提高人居环境;
合理利用工业遗产,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
思维路径→
作用:主要从对城市经济效益、宜居环境、发展工业旅游等方面进行说明。
(2021年山东卷)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m,风浪较小(下图左)。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
(1)从右图中找出人工岛周边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3分)
(2)从抵御风浪的角度,分析与石质堤坝相比,沙坝所具有的优势。(4分)
(3)说明人工岛是如何实现马肯湖水环境质量改善的。(8分)
(2021年山东卷)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m,风浪较小(下图左)。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
(1)从右图中找出人工岛周边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3分)
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如图所示。答对1个得1分,答对2个得2分,答对3个得3分;错答、多答不得分。
思维路径→
1.材料表明沙坝作用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因此沙坝应建设在人工岛盛行风上风向。
2.结合区域背景,荷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因此沙坝在岛西侧较合适。
区域背景:欧洲西部
位于盛行西风带
盛行西风
从西北方鸟瞰人工岛
石质堤
沙质堤
沙质堤
(2)从抵御风浪的角度,分析与石质堤坝相比,沙坝所具有的优势。(4分)
需要出现表达比较的词:较,比,更...
(2021年山东卷)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m,风浪较小(下图左)。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
泥沙易淤积,有利于沙坝体积扩张
思维路径→
1.堤防抵御风浪的能力主要靠降低风浪的速度、强度,并持续、稳定存在。
2.通过对比石质堤坝与沙坝之间的质地、性状等差异,找出沙坝的优势。
沙坝疏松多孔,并可以生长植物,消能作用更强,能更有效的降低风浪速度;能吸附、固定悬浮物,可以自我修复或扩大规模,持续抵御风浪。
沙坝:疏松多孔,表面粗糙,可生长植被,摩擦力大
石质堤坝:表面致密、光滑,摩擦力小
(2021年山东卷)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m,风浪较小(下图左)。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
(3)说明人工岛是如何实现马肯湖水环境质量改善的。(8分)
人工岛与马肯湖之间有水体交换
主要问题:水体杂质多,待净化
思维路径→人工岛如何净化水体?
1.流速缓慢,导致水中悬浮物质沉积
2.雨水经沼泽进入蓄积区,净化雨水
3.水生生物提高水环境自净能力
4.岛内外水体不断交换促使整个马肯湖水质改善
植被、高低不平的沼泽、浅滩、沟渠阻碍水流
雨水自高处沼泽流入蓄积区
在风与地势高差的驱动下,湖水从各个方向流入人工岛,并沿沟渠、沼泽、浅滩缓慢流动,水中的悬浮物逐渐沉积下来;
岛内营造的地势高差,使大气降水经斜坡汇集到雨水蓄积区,改善了岛内水环境;
岛内水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水生生物进一步截留、吸附悬浮物;
净化后的水体通过人工岛内外的水体交换进入马肯湖,改善了马肯湖水环境质量。
(2020年7月浙江卷)材料: 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图1 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2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1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1)简述西欧大量输入天然气的主要原因。(4分)
(2)与北海相比,评价在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3分)
(3)简述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德国在甲乙两地间采用输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优势。(6分)
(2020年7月浙江卷)材料: 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图1 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2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1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1)简述西欧大量输入天然气的主要原因。(4分)
经济发达,需求量大;本地天然气产量较小,供需矛盾突出;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
思维路径→供需矛盾,能源优点
1.供给侧:本国储量、产量;需求侧:经济发达程度,生产生活用能状况。对比供需平衡状况。
2.能源优点:清洁、燃烧效率、价格、开采|运输成本等(结合材料选需要的)
区域背景:西欧 纬度高,冬季气温低,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能大
(2020年7月浙江卷)材料: 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图1 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2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1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2)与北海相比,评价在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3分)
有利:海水深度较浅;风浪较小等。
不利:冬季海面结冰。
需要出现表达比较的词:较,比,更...
利弊
思维路径→海域上交通线路建设的区位条件、海水的性质
1.对比两海域的风浪大小、温度、结冰状况、盐度等。
2.按有利、不利条件归纳作答。
内海。深度更浅,四周地形阻挡,风浪更小;地形较封闭多淡水注入,盐度较低;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更易结冰
(2020年7月浙江卷)材料: 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图1 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2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1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3)简述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德国在甲乙两地间采用输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优势。(6分)
特征:来源于邻近国家;来源多元,俄罗斯比例最大。
优势:运输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输量大;成本低。
思维路径→
1.数据图像转化文字描述(表述结构占比、结构多元化特征等)
2.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运量、成本、速度、连续性、灵活性、安全性、线路建设/运营成本、损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