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世界各洲气候特征分析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世界各洲气候特征分析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19 16:0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气候类型的分布(延伸方向)
气温高低、温差大小;
降水多少、季节变化;
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气候的复杂性和单一性;
比较亚洲和北美洲气候特征的异同及成因。
比较亚洲和北美洲气候特征的异同及成因。
答题要点:
相同点: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大。成因:地形复杂多样;陆地面积大。
不同点:
①亚洲季风气候显著,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千岛寒流影响。
②亚洲缺少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亚洲位于大陆的东岸。
比较欧洲和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比较欧洲和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答题要点:
相同点:纬度40-60 N,狭长型分布。成因: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都受暖流影响。
不同点: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全世界最大,东西延伸;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小,南北延伸。
成因:①欧洲地形南北山地,中间平原,山地东西走向,有利于西风的深入。
②欧洲海岸线曲折,有众多深入陆地的海湾,有利于西风的深入。
③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受其影响分布范围大。
④北美洲受落基山脉的影响,仅仅分布在西海岸的狭长区域。
1、分析非洲的气候特征及原因。
答题要点:
1.特征:以热带的气候类型为主;干燥面积大;南北对
称分布。
成因:赤道从非洲大陆中间穿过;非洲大陆大部分位于
热带地区;非洲大陆是高原大陆,地形单一;海岸线平
直。
2、非洲南北的热带沙漠气候面积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2.①撒哈拉沙漠,地势比较平坦,起伏不大,气
候单一。
②东北信风从亚洲大陆吹过来,比较干燥,降水少。
③非洲大陆北宽南窄,北部受副热带高原控制范围大,
干热面积大。
1、亚马孙平原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巴西高原东南接近南回归线,为什么也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2、南美大陆南端西岸是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东岸却是温凉干燥的温带沙漠气候,为什么?
1、亚马孙平原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巴西高原东南接近南回归线,为什么也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答题要点:
1. ①亚马孙平原西部、北部、南部地势高,向东敞开,
有利于东南、东北信风深入内陆,带来丰富地形雨。
②赤道低气压长期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③受赤道暖流影响,降水多。
2. 受东南信风、巴西暖流影响,多地形雨。
2、南美大陆南端西岸是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东岸却是温凉干燥的温带沙漠气候,为什么?
答题要点:
南美大陆西岸终年受到西风带控制,温度高,地处山
地迎风坡降水多。
2.南美大陆东端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
澳大利亚气候植物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澳大利亚气候植物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题要点:
特点: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呈现半环状分布。
影响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洋流。
南极洲为什么有“世界寒极”之称?
南极洲为什么有“世界寒极”之称?
答题要点:
1.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
路程长,所以温度低。
2.海拔高,温度低。
3.冰雪覆盖,反射率高,所以温度低。
4.西风漂流、极低东风影响高低纬度的热量交换。
5.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快,南极极昼时间短。
影响气候的因素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单一影响、交替控制)
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夏季风)
地面状况
面积大小
海拔高低
地势起伏(地形复杂、单一)
山脉走向(迎风背风、气流运行)
距海远近
下垫面(如反射率、热容量、城市热岛雨岛)
海岸曲直
洋流性质
例1.非洲的比尔马(19 N,13 E)、印度的安拉阿巴德(25 N,81 E)和
我国的广州(23 N,113 E)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图9为三地年内各
月气温及降水量图。(2007年海南卷23题)
(3)分析广州较为湿润的原因。(4分)
答题要点:
位于海陆交界地带,季风气候显著。(2分)
夏季: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造成大量降水。
冬季:受大陆冷高压影响较弱,所以不干旱。(2分)
高考链接
例2.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2008年宁夏卷)
(1)甲、乙两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
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
高考链接
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 水汽较多(靠近河流) (易产生浓雾)。
乙路段 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
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