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新型城镇化 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新型城镇化 课件(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19 16:0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专题 新型城镇化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城区
近 郊
农 村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区
近 郊
农 村
部分人口转向近郊区
城区
近 郊
农 村
人口迁往远郊或农村
城区
近 郊
农 村
人口重新实现内迁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的
个别城市
城镇化过程的一般规律
中国特色城镇化
“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命题1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022·山东枣庄二模)与追求数量增长的传统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致力于实现“人的城镇化”。传统城镇化阶段完成了农村地区农民空间转移,而区域发展越过这一阶段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便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据此完成1~2题。
1.(角度1: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措施)下列措施中最能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是(  )
①完善基础设施  ②提升工资待遇 
③改革户籍制度  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角度2:影响农业转移因素)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呈现出“家庭式迁移”的新趋势,主要是由于(  )
A.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B.获取更高的家庭收入
C.现代交通、通信发达 D.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环境
C
D
命题2收缩型城市的转型
①以中国某收缩型城市为背景资料,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②以中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为背景资料,考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的措施等。
第一类是资源枯竭性城市
第二类是产业变迁导致的收缩
第三类是偏远城市的收缩
第四类是大城市周边的收缩
(2022·山东泰安二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关系(2018年)。目前,肇庆、江门、惠州等人口持续减少,被称为“人口收缩型城市”。针对这些收缩型城市,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它们“瘦身强体”。据此完成12~13题
12.影响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A.空间距离 B.产业布局C.服务范围 D.行政等级13.面对城市收缩,这些城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加快工业化进程 ③建设新城区 ④优化城市功能分区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通过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重塑城市形象
■分析地区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
①产业方面: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减少城市对资源产业的依赖,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
②科技方面: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引进优秀人才;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再利用能力
③交通方面:改善区位条件,完善基础设施
④环境方面: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恢复生态环境
B
C
命题3特色小镇
考查特色小镇相关的产业等区位条件分析,以及产生的影响。
材料:特色小镇创建始于浙江。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小镇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主体,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主要产业有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汽车与飞行器、新能源、新材料和生命医药等。江苏积极推动跨城地铁发展,目前已开通苏州一上海、南京一镇江两条跨城地铁,未来几年将继续开通多条跨城地铁。图为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小镇分布。
(1)从空间位置关系角度说明江苏省高端制造业小镇快速发展的原因。(6分)
①距上海近,便于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②靠近浙江,便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③小镇依托周边大城市,产业基础好:④靠近交通干线,运输便利。
命题4以生态城市理念来进行城市规划
以生态城市建设为背景资料考查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绿地的作用、城市规划的一般原理等相关知识。
①掌握生态城市的概念:是一种趋向尽可能降低对于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尽可能降低废热、二氧化碳、甲烷与废水的排放的城市。在解题时要注意掌握节能、排污少、资源利用方面,因此要掌握相关的太阳能的特点及开发利用,水循环与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②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一般在城市绿地、海绵城市、花园城市考查方面都会涉及到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要注意以不变应万变,即掌握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反之即可解题。城市化造成硬化路面增多,则阻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蒸发等。城市绿地能增加下渗,阻滞地表水流动,增加蒸发等。
③城市规划关键是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的布局关系;二者之间一般有卫生防护带相隔开,并且要考虑到风向、河流流向等,尽可能减少工业区对城区的污染。
(2022·黑龙江大庆高三检测)绿心环形城市的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由荷兰政府提出,以不过分集中、在城镇间保留缓冲地带等为规划原则,疏散大城市的人口,保留中间的农业区作为“绿心”,将城市布局成由多个中心集结而成的环形。我国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率先构建了乐山“绿心―城市环―江河环—山林环”的城市形态结构(见下图)。据此完成3~5题。
3.(角度1:绿心环形城市的特点)绿心环形城市的特点是(  )
A.城市人口不断减少,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B.人与自然有机结合,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C.产业结构逐渐由第二、三产业转向第一产业
D.城市功能趋于分散,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降低
4.(角度2:因地制宜进行绿心环形城市的建设)乐山“绿心―城市环―江河环—山林环”城市形态结构的构建,主要依托于该地的(  )
A.山水组合的自然条件 B.交通通达度
C.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 D.承租能力
5.(角度3:绿心环形城市功能区的布局)推测甲功能区为(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行政区 D.文化区
B
A
A
命题5人口回流
在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乡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乡城流动人口的返乡回流现象逐渐显现,流动人口呈现外出与回流并存的趋势。基于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分析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作为流入(出)地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得到流入地视角下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差异图(图1)和流出地视角下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差异图(图2)。据此完成3~5题。
3.分别从人口流入和流出视角看,人口回流意愿都较低的省级行政区有(  )A.鄂、辽B.藏、内蒙古C.新、吉D.吉、内蒙古
D
命题5人口回流
在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乡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乡城流动人口的返乡回流现象逐渐显现,流动人口呈现外出与回流并存的趋势。基于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分析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作为流入(出)地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得到流入地视角下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差异图(图1)和流出地视角下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差异图(图2)。据此完成3~5题。
4.从人口流出视角看,青海省、云南省人口回流意愿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拥有良好的经济圈,就业机会多
B.与流入地的生活习俗等方面差异大
C.当地收入更多,社会保障制度更完善
D.努力保住流出地原有农村户口性质
B
命题5人口回流
在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乡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乡城流动人口的返乡回流现象逐渐显现,流动人口呈现外出与回流并存的趋势。基于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分析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作为流入(出)地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得到流入地视角下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差异图(图1)和流出地视角下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差异图(图2)。据此完成3~5题。
5.当前的人口回流(  )
A.使东部地区的人口红利进一步扩大
B.加剧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
C.使人口净流出省份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
D
命题5人口回流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D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