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植物与环境
文科地理专题复习
植物与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关系
知识点一
大气
岩石
动物(生物)
植物(生物)
土壤
水
地形
探究活动 为植物们找“家”
请根据以下植物的特征描述,在中国地图上给植物们寻找一个适合生长的“家”。
望天树、樟树、桦树;
骆驼刺;
茶树;
芦苇;
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所以它在净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望天树,别名擎天树,大乔木,高40-60米,胸径60-150厘米。
望天树产中国云南、广西等地,在东南亚大部分热带雨林都有分布。
樟树,喜光,幼苗幼树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在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或中性黄壤、红壤中生长良好,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耐湿。树体内含有的樟脑、芳樟醇、松油醇等挥发油类物质。
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一般生长于海 拔1000米以下的酸性土地带中。
桦树,落叶乔木,喜光,不耐荫。耐严寒。对土壤适应性强,喜酸性土,沼泽地、干燥阳坡及湿润阴坡都能生长。
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少数种类分布至寒带。其中以白桦分布最广,由东北、华北到西北、西南都有。
从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份和营养,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茎上长着刺状的很坚硬的小绿叶,是草本植物,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赖以生存的草。
骆驼刺主要分布在沙漠和戈壁深处。主要产于宁夏、新疆、甘肃,生长于海拔150米至1500米的沙荒地、盐渍化低湿地和覆沙戈壁上。
野生种遍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为小乔木或灌木。
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
适合生长于酸性土壤。在云雾多的山区,且偏南坡、坡度不宜太大为好。
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所以它在净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分布于各种有水源的空旷地带,在湖边长的比较多。
*
*
望天树
樟树
桦树
骆驼刺
茶树
芦苇
珠峰的植被分布情况
地形
气候
植物
山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的主要植被类型分布
阳坡光热充足,植被分布上限比阴坡高
南坡与北坡的植被类型差异
问题:请填写珠峰南坡植被的分布情况,对比南北坡的植被类型和分布差异。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气候
植物土壤
自然带(以植被类型命名)
相互作用
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
气候 气候类型(热量、水分、光照、风力)——植物(植被)类型和植物的生长;
地形 地形类型、海拔、坡向——气候类型和特点——植物(植被)类型及数量、疏密等;
水文 水源——植物生长;水文特征——水生植物;洋流——气候——植被;
土壤 土壤水分含量、肥力、酸碱度——植物类型和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环境效益
知识点二
相互作用
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对植物的影响 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
气候 气候类型(热量、水分、光照、风力)——植物(植被)类型和植物的生长; 植被——调节气候(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降水量、湿度)
地形 地形类型、海拔、坡向——气候类型和特点——植物(植被)类型及数量、疏密等; 植被覆盖率——地质作用(流水和风力作用)——外力地貌
水文 水源——植物生长;水文特征——水生植物;洋流——气候——植被; 植被——水文特征(含沙量、径流量)、水源水质
土壤 土壤水分含量、肥力、酸碱度——植物类型和植物的生长; 植被生长——改变土壤性质(水稻土)
案例——森林的环境效益: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减弱噪声……
植物——其他自然要素——环境效益
植物——人文因素——经济效益
植物的经济效益
知识点三
植物的经济效益——粮食作物生产
植物的经济效益——经济作物生产
西北地区的红色产业:红花、番茄、枸杞
西南地区的药材加工
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镇山上大面积种植速生桉。
桉树种植从鼓励到清理
喜光,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生长较好。适生于酸性的红壤、黄壤和土层深厚的冲积土,但在土层深厚、疏松、排水好的地方生长良好。主根深,抗风力强。原产地绝大多数生长在澳洲大陆。
1亩速生桉的木材产量相当于5亩以上的天然林产量,桉树被作为重要工业原料大规模种植,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广东种植超过1600万亩,广西则超3000万亩。
速生桉树林对植被的破坏、水源的破坏、生态的破坏等都非常严重。
植物是环境的基础!
保护环境!
保护植物!
植物
类型
结构
生长习性
分布区域
乔木、灌木、草本、禾本;
水生植物、陆生植物;
根、叶、茎等——
自然因素为主——
自然因素
气候:气温、降水、光照、湿度等;
水文:水源、水温等;
土壤:水分、肥力、盐碱度等;
动物:食物链;
人文因素
人口分布
农业:类型、产量、规模;
工业:加工原料;
第三产业:旅游等;
其他:习俗等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植物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