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 12 人口的迁移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 12 人口的迁移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8-02 08:24:10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入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
2.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主要方向,则甲、乙可以分别表示(  )
A.四川、广东 B.湖北、重庆
C.河北、山东 D.新疆、内地
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D.甲地优美的环境
【解析】 第1题,二战后,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迁往发达国家和地区。西亚、北非的石油输出国因为资源开发,招募了大量外籍工人。第2题,当前,我国人口主要从内地迁往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及工矿地区。湖北、重庆均位于中部地区,河北、山东均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大,相互间的人口迁移量不大。新疆因为资源开发,属于人口净迁入地区。第3题,良好的教育条件、优美的环境会吸引人口迁入。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人口迁移的进行。
【答案】 1.C 2.A 3.A
(2013·乌鲁木齐高一检测)2012年中国春运自1月8日起至2月16日止,为期40天,其中节前15天,节后25天。据此回答4~6题。
4.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5.我国面临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客流量过大 ②出行时间分散 ③客流集中于公路运输 ④民工潮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关于近几年春运旅客量不断增加可能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压力
B.扩大了流出地、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压力
【解析】 第4、5题,春运的旅客主要是民工和大中专院校学生,春节前人员由城市流向农村回家过年,春节后流向城市外出务工和求学。第6题,民工外出务工或经商,可以提高经济收入,缩小流出地、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答案】 4.A 5.C 6.B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  )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 ②投夫(妻)者 ③购房者 ④特殊人才 ⑤投父母者 ⑥投子女者 ⑦郊县农民
A.①③⑦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⑦
8.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推进城市化进程
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C.解决城市交通困境
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第7题,关键在审题,提取重要信息“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第8题,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从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增加了迁入地住房、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压力;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答案】 7.C 8.A
下图为某地2009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9~10题。
9.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0.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解析】 第9题,图中迁移人口主要集中在20~29岁,这部分人口属于劳动力人口,人口迁移最可能受经济因素影响。第10题,图中甲为0~4岁的儿童,儿童的迁移主要与父母的迁移有关,图中乙为20~24岁的青年人口,与甲的关联性最强;丙、丁为老年人口,其迁移主要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与儿童和青年人口的迁移关系不太密切。
【答案】 9.D 10.A
读2010年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回答11~12题。
浙江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
11.有关该市迁入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老年人口多于儿童人口
C.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D.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
12.大量的人口迁入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
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
B.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C.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D.扩大了联姻的地域范围
【解析】 第11题,该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是年轻的劳动力,其迁移主要是受就业等经济因素影响。第12题,各地年轻人口的到来,为年轻人的婚姻提供了更大的地域选择范围。图中显示迁入人口中有少量的14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被抚养人口,因此会增加该市被抚养人口;年轻人口的增加可能会降低人口死亡率,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答案】 11.C 12.D
二、综合题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A表示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向南方“________地带”迁移。
(2)B、C两个箭头表示黑人奴隶贸易的是________,这些黑人主要来自________中部和西部;表示华工迁移路线的是________。
(3)A、B、C三个箭头中,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
(4)如果B箭头不表示黑人奴隶贸易,那么它所表示的国际人口迁移的来源地是哪里?
(5)二战前后迁往美国的国际人口来源地有何变化?
【解析】 由图中A、B、C三个箭头所示方向判断,A箭头为国内人口迁移,是从东北部移向美国的南部和西部。从纬度位置上来看,美国东北部被称为“冷冻地带”,相对纬度较低的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B、C两箭头为国际人口迁移方向。我国近代史上迁移到美国的华工应是沿C箭头进入的,原因是我国与美国之间相隔的是太平洋,我国在太平洋以西。B箭头表示的是从大西洋进入美国的人口迁移方向,包括来自非洲的黑人和来自欧洲的白人。二战前的人口迁移主要是从旧大陆(亚、非、欧)流向新大陆,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据此可回答第(5)题。
【答案】 (1)阳光 (2)B 非洲 C (3)BC A
(4) 越过大西洋迁往美国的国际人口主要来源于非洲和欧洲。如果B箭头表示的不是黑人奴隶贸易,那么它所表示的应是来自于欧洲的人口迁移。
(5) 美国在二战前后一直是国际人口的迁入地。二战以前,人口迁移主要来自欧洲、非洲和亚洲。二战以后,人口迁移主要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河报》2011年3月25日消息 2010年,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就业2 363万人,其中省外就业1 221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劳务大省。
材料二 2008年中国GDP总量和人均GDP。
地区
GDP总量(亿元)
人均GDP(元)
东部
193 899
34 967
中部
90 534
14 450
西部
25 359
13 798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河南成为劳务输出大省的原因。
(2)从材料三中看出,人口迁入地区是________(经济地带),结合材料二试分析其原因。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3)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近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  )
A.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
C.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他们迫切需要进城寻找就业机会。因此,大量人口迁往东部沿海地区。
【答案】 (1)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经济发展较慢,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工资报酬低;人地矛盾尖锐;距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较近。
(2)东部 东部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区;就业机会多于人口流出地区;生活环境优于人口流出地区。有利影响:直接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加剧东部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3)矿产资源开发;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4)D
课件67张PPT。演示结束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定居 季节国内北美 拉丁美洲 欧洲 优秀人才 外籍工人 黄河 长江 河北 山东 河南 城市 乡村 城乡间 发达 欠发达 国家有组织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生态环境 人口迁入 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人口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课时作业(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