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 )
A.人口数量 B.人口素质
C.人口年龄结构 D.人口性别比例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衡量指标。由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可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
【答案】 A
2.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建立在对物质的无限需求基础上
C.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
D.环境承载力是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反映
【解析】 环境承载力反映的是最大人口数量,是一个警戒值,而人口合理容量反映的是适宜人口数量,所以环境承载力大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环境之间达到一种最佳的协调。
【答案】 C
3.根据广州有关规划,到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应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与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解析】 “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即人口合理容量,它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答案】 B
4.(2013·济南高一检测)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不少地区甚至低于1人/km2;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于600人/km2。造成上述人口分布如此悬殊的原因是因为西部地区( )
A.地域广大
B.水资源严重不足
C.缺乏资金、技术,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
D.交通闭塞,联络不便
【解析】 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也是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其主要的形成原因是水资源的差异。
【答案】 B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回答5~7题。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人/km2)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5.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少,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③加强环境保护
④限制外地人口进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第5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第6题,导致西藏人口合理容量减小的因素要联系消费水平、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等考虑。第7题,针对该地的实际,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应有加强其地域开放程度,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等。
【答案】 5.D 6.A 7.C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8~9题。
8.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9.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解析】 第8题,从材料中可知从清朝到今天的中国养活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现了更多的资源,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9题,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是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参考依据,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
【答案】 8.C 9.C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若要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我国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人口已超出了环境承载力
B.我国环境承载力约为10亿人之内
C.10亿人之内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D.我国的环境承载力会随着科技发展无限扩大
11.依据我国国情,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科技水平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④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 ⑤接纳海外移民⑥鼓励向国外移民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⑥
【解析】 第10题,我国的环境承载力约为16亿,10亿之内为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可以提高环境承载力,但不能无限地扩大。第11题,依据我国国情,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应该是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答案】 10.C 11.C
12.下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明确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然后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A
青藏地区因生态环境脆弱,不宜盲目扩展耕地
B
科技水平提高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扩大人口合理容量
C
人口迁移不属于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D
道路交通规模下降,不利于青藏地区对外开放,会使人口合理容量减小
二、综合题
13.结合表1、表2及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1 未来某地区环境承载力的最低消费量
耕地
森林面积
淡水(平均)
0.1 hm2
0.1 hm2
2 000 m3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
面积
耕地
森林面积
年径流总量(有效)
6 200万
22万 km2
8万 km2
7.5万 km2
5 105亿 m3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9 000万的人口高峰期。同时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湖而使现有耕地面积减少8 000平方千米,新造林面积1万平方千米。
(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淡水________。
(2)未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大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3)未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小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利用这种资源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及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等知识,体现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读图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方面的考查。第(1)题,可通过计算得出。第(2)、(3)题则应在第(1)题的基础上回答,结合人口增长可知,未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大的限制因素是耕地;而水资源则相对宽松,但也应注意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答案】 (1)0.001 3平方千米/人 0.001 2平方千米/人 8 234立方米/人
(2)耕地 ①在城市工程和交通建设中应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加大开放程度,互通有无,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3)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粮食安全问题日益迫切,日本掀起新一轮海外屯田浪潮。根据非政府组织GRAIN在2008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日本的食品企业于2006~2008年间在巴西、非洲和中亚等地租用和购买了大量农田以种植有机作物。日本目前已拥有超过国内农田3倍的海外农田。
材料二 近期,日本媒体上经常出现的一个数字是39%,这是现在日本的粮食自给率。按照日本官方的统计,日本60%以上的粮食依靠海外市场供应,18.3%来自中国,22.2%依靠美国。
(1)“海外屯田”的目的是解决日本的________问题,缅甸、泰国、俄罗斯以及一些非洲国家是被投资国,这些国家大都拥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资源。
(2)通过“海外屯田”,日本的环境承载力将______,试分析其原因。
(3)你认为日本“海外屯田”是否合理?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第(1)题,读材料可知,日本“海外屯田”是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其投资国在土地或廉价劳动力方面具有优势。第(2)题,通过“海外屯田”,充分利用他国资源,可使本国环境承载力变大。第(3)题为开放性题目,回答合理或不合理均可,但要说明理由,能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
【答案】 (1)粮食 土地或劳动力
(2)变大 通过区域间合作,充分利用区外资源,资源条件得以改善,本国环境承载力变大。
(3)合理。通过国际投资,有利于将土地资源和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或不合理。外国公司可能面临土地所有权纠纷、高昂的运作费用等问题;大资本家可能掠夺资源,侵害本国农民的利益。(两种观点理由充分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