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 23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 23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8-02 08:40:21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域文化一旦形成,便不会因其他因素而改变
B.“地域”文化中的“地域”越大,地域文化特点便愈加明显
C.在同一国家的城市其文化特征基本相似
D.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上
【解析】 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地域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越大,内部文化特征会越丰富和复杂,同一个国家的城市也会因为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产生文化分异现象。
【答案】 D
2.下列能正确反映一个地区文化特点的是 (  )
①南方的居民夏天睡竹床,东北农村房屋使用双层玻璃
②溜冰是北方人冬季爱好的运动项目,游泳是南方人喜好和擅长的运动项目
③彝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火把节
④新疆人到国内的其他地方后说普通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南方湿热,居民夏天睡竹床,东北农村房屋使用双层玻璃利于保温;冬季北方寒冷便于溜冰,南方人喜欢游泳;彝族的火把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新疆人到国内的其他地方后说普通话是人的适应性,不能反映当地的地区文化。
【答案】 A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某地传统民居图”,读图完成3~4题。
3.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
4.下列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盛产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
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解析】 第3题,这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首先,由于正午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其次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第4题,华北地区属于旱作农业,但是不生产春小麦,而生产冬小麦。
【答案】 3.A 4.B
着力挖掘,营造城市特色,追求特色之美,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特色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均高于一般城市。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中华民族雍容恢弘、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解析】 第5题,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第6题,西安的风格古朴,苏杭的风格灵秀,桂林的风格奇逸,拉萨的风格神秘。
【答案】 5.C 6.A
读图,回答7~8题。
中国园林      美国园林
7.以上两图建筑物差异主要体现在(  )
A.空间布局形式 B.建筑结构
C.地域组合 D.以上三个方面
8.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地域文化的差异
【解析】 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答案】 7.B 8.D
9.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说明(  )
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
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西方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
C.中国与美国的行政权力不同
D.美国社会比中国安全,无需围墙
【解析】 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种建筑形式上的鲜明对照,是因为中西地域文化存在的差异,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答案】 B
10.关于城市文化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大城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等
B.欧洲城市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以外的地区
C.中国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D.西方宫廷建筑以红墙、黄瓦、飞檐、斗拱为主
【解析】 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是中国宫廷建筑的特色。
【答案】 B
11.根据徽派居民多具“白墙黑檐小窗”的特点判断,下列四幅图中属徽派民居的是(  )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先对图片的信息进行深入比较,然后依据“白墙黑檐小窗”的特点得出答案为C。
【答案】 C
12.原先生活在洪涝区的居民,即使搬迁到不受洪涝威胁的地区,还会继续兴建高地基房屋,这说明(  )
A.地域文化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B.地域文化一旦形成,就不再改变
C.地域文化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房屋地基高低与地理环境没有关系
【解析】 地域文化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生活在洪涝区的居民,为免受洪涝威胁,学会了建造高地基房屋,这种建筑风格已经成为他们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会因其他因素的改变而迅速改变。
【答案】 C
二、综合题
13.读“山西省一些老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向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自私自利出名
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________式样,这样可以与当地________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4)美国的城市,除摩天大楼外,私人住宅多是有草坪的单门独户的单层或两层套房;欧洲城市,住宅多是左右相连的多层楼房。欧美民居与四合院相比,从外部看上去,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是什么?它反映了欧美怎样的社会文化特点?
【解析】 根据山西气候条件及图示,“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山西水资源较少,当地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屋脊由外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我国南方降水较多,为保证排水,屋脊多为尖顶。受内向、封闭文化及皇权的影响,中国民居多“四合院”式建筑,多建有围墙。而西方国家受外向、自由、开放文化的影响,房屋建筑绝少围墙,多为独立性很强的独幢建筑。
【答案】 (1)B (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屋脊由外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的利用。(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内外两边倾斜) 降水较多 (4)没有围墙。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边地区。由于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而且还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了一种“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或圆形、或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客家土楼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材料二 中国“客家土楼”于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下列关于客家土楼建造地的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B.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D.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2)历史上,客家人修建的土楼除了有居住功能外,还具有的主要功能是(  )
A.安全防卫功能 B.宗教信仰功能
C.信息传递功能 D.文化交流功能
(3)土楼采用的建筑材料是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建筑的方式又与________因素有关。
(4)这种为世人称奇的房屋建筑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居住方式又说明了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解析】 由材料可知,客家土楼依山势而建,说明当地地形起伏大,平地少;建筑材料为生土、木材、鹅卵石等,说明土质黏重;福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客家人修建土楼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需要。楼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反映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答案】 (1)D
(2)A
(3)自然环境 技术水平
(4)客家人由于数代不断南迁,形成家族内部极强的凝聚力,只有家族内部的紧密团结才能使其在新的居住地生存下来。其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课件44张PPT。演示结束 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 地理环境 相对稳定 不断发展变化 自然因素 非物质方面 物质方面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长期的 城市中的建筑 城市建筑 标志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课时作业(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