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2013·郑州一模)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1~3题。
1.上图所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雷州半岛 D.华北平原
【解析】 图示地区能种植香蕉,说明位于热带,即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雷州半岛。
【答案】 C
2.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和土壤 B.地形和水分
C.光照和温度 D.积温和降水
【解析】 图示为典型的基塘农业模式,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水分较多的地区,主要是对地形和水分条件的改造形成的。
【答案】 B
3.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和水分 B.地形和土壤
C.光照和湿度 D.市场和政策
【解析】 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类似于山地垂直地带性,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变化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A
读图,回答4~6题。
4.与B地相比,C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势是( )
A.雨热同期 B.光照、热量充足
C.土壤肥沃 D.市场广阔
5.B地区淡水养殖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 )
A.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
B.原料充足
C.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D.交通便利
6.为促进A地农业生产,可采取的科学技术措施有( )
①采用滴灌、喷灌技术 ②培育耐旱品种 ③熟制安排一年三熟 ④合理施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图中A是我国西北的哈密盆地,B是太湖平原,C是东北松嫩平原。松嫩平原黑土肥沃,但纬度高与太湖平原相比,光照、热量不足。太湖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典型的“鱼米之乡”,靠近长江三角洲,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发展淡水渔业生产条件优越。哈密盆地气候干旱,水源不足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培育耐旱品种,节水灌溉和合理施肥等农业技术可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发展。
【答案】 4.C 5.C 6.C
读以下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第7~9题。
地区
种植业
比重
畜牧业
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
力数量
①
86%
14%
20%
多
②
45%
55%
90%
少
③
8%
92%
89%
少
7.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传统旱作谷物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8.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美国中央大平原 D.墨累—达令盆地
9.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解析】 依据农业部门结构可知,①②③地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种植业、混合农业和畜牧业;再结合商品率和投入劳动力数量可知,①③分别为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和大牧场畜牧业。
【答案】 7.A 8.D 9.C
(2013·济南调研)读下面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10~11题。
10.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地区为乳畜业
B.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B.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
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解析】 第10题,①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比重相当,农产品的商品率高,应为混合农业;②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应为水稻种植业;③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产品的商品率较高,应为大牧场放牧业。第11题,美国东北部以乳畜业为主,而①地区为混合农业,两者农业地域类型不相似;②地区为水稻种植业,与B选项中说法不符;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不宜大力发展种植业,该地区应通过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来提高土地的载畜量。
【答案】 10.C 11.D
12.下列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中不属于农业技术范畴的是( )
A.化肥的广泛使用使土壤板结变硬
B.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
C.过度放牧造成土地荒漠化扩展
D.大量使用农药使食品受到污染
【解析】 农业技术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如优良品种的培育、机械化耕作、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灌溉技术的推广等,选项中A、B、D三项均属于农业技术改进方面的内容,唯有过度放牧属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答案】 C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新疆(产地位于下图中A地区),新疆拥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是世界上极佳的番茄产地,全世界40%的番茄产自新疆。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表。
地区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甲
乙
夏季光热充足、
昼夜温差大
丙
旱涝灾害频繁
(2)A地区生长的番茄“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越的自然条件。
(3)随着A地区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B湖泊及其周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解析】 第(1)题,甲地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但地广人稀,土壤肥沃;乙地位于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热同期,但旱涝频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减少粮食种植。第(2)题,题干提到“新疆拥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是世界上极佳的番茄产地”,说明番茄“品质优良”主要与自然条件有关。第(3)题,图示甲地区位于山前冲积扇上,流入乙湖泊的河流经过甲地区。甲地区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灌溉用水量会增加,流入乙湖泊的水量会减少;新疆地区气候干旱,湖泊的淡水注入量减少,盐度会增加。
【答案】 (1)
地区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甲
人均耕地多
热量不足
乙
水源不足
丙
光热水充足
(2)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丰富的纯净冰雪融水
(3)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升高。
14.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
(2)比较甲图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解析】 通过经纬网和河流水系特征、湖泊轮廓可确定,甲图所示区域为美国的现代旱作谷物农业区,乙图所示区域为澳大利亚的现代混合农业区;甲图中的A、C同为小麦区,纬度较高的A为春小麦区,纬度较低的C为冬小麦区。乙图中的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水资源是墨累——达令盆地现代混合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 (1)甲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为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特点: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程度高,粮食商品率高。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为现代混合农业,特点: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种农业类型,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便于合理、高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2)A农业带种植春小麦,C农业带种植冬小麦。
(3)甲图所示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成本太高、资源耗费太高、生态环境恶化。
(4)水资源。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降水稀少。
课件70张PPT。演示结束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种植业 肥沃程度 分布 集约化 降低 冷藏 腐烂变质 成本 单位面积产量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混合农业 地中海 迁移农业 动植物种类 温带大陆 刀耕火种 城市市场 营利性生产 水土流失 互惠互利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盐渍化 扩大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课时作业(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