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科学尖子生提优练习
一、选择题
1.近年来我国各地连续爆发柑橘大实蝇(如图)疫情,大实蝇产卵于柑橘幼果中,孵化后幼虫在果实内部穿食瓢瓣,常使果实未熟先黄,并使果实严重腐烂而失去食用价值。以蛹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越冬蛹于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出土,成虫具有较强的近距离迁飞能力,下列有关大实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实蝇是一种寄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中属消费者
B.大实蝇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C.冬、春两季通过翻土灭踊可有效减轻大实蝇疫情
D.大量引进大实蝇的天敌,可大大增强这片柑橘林的稳定性
2.如图,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灯L1,L2分别标有“6V 6W”、“6V 3W”字样,设灯的电阻不变,当S与a接触时,电流表示数为0.3A,R0消耗的电功率为P1;当S与b接触时,R0消耗的电功率为P2;已知P1:P2=9: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L2的电阻之比为1:2
B.电源电压为6V
C.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6Ω
D.S分别与a,b接触时,电路的总功率之比为3:2
3.表中为测定某种哺乳动物的血液在通过不同的组织器官后,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检测的组织 甲 乙 丙 丁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 96 60 50 25
A.组织甲有可能是右心房
B.组织丁不可能是左心房
C.若丙是出球小动脉,则丁是肾小球
D.若乙是肺动脉,则丙可能是肺静脉
4.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和H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将混合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各步均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A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体积明显减小;装置D增重1.8g;装置E增重2.4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石灰水不变浑浊,所以气体中一定不含二氧化碳
B.装置C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所以可以去掉装置C以简化实验方案
C.后续装置的目的是阻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E中,干扰CO的检验
D.该混合气体成分可能是CH4和CO
5.如图,一支自制密度计静止于某种液体中,密度计由轻质密闭细管和配重M组成,P、Q两处分别是该密度计静止于酒精和水中时的液面位置,且P、Q到此液体液面的距离相等。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P处为静止于酒精中的液面位置
B.该密度计静止于水中和酒精中时所受的浮力相等
C.图中液体密度等于水和酒精密度的平均值
D.用更粗的轻质细管可以使PQ间距变大,提高精确度
6.等质量的下列固体物质分别与一定量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铝和镁比较,镁反应速度快,但生成氢气的质量少
B.镁与氧化镁比较,镁消耗的盐酸质量少,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
C.碳酸钙粉末与石灰石比较,碳酸钙粉末反应速度快,消耗的盐酸质量少
D.氧化铜与氢氧化铜比较,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溶液质量也相等
7.某元素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价态相同的硫酸盐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此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用细绳吊着一个物块,静止靠在墙壁上。剪断细绳的同时,用一个由零逐渐增大的水平作用力F压在物块上,墙壁足够高,则物块( )
A.运动速度变大
B.机械能先减小后不变
C.剪断细线的瞬间,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
D.摩擦力先变大,待物体静止后变为零
9.下列有关人体代谢的血液循环中“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脉血管中的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中的流动的不一定是静脉血
B.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动脉血中的含氧量不一定比静脉血中的高
C.肾静脉中的尿素含量一定比肾动脉中的少,肝动脉中血糖不一定比肝静脉多
D.心脏的左心房和左心室中流动的一定是静脉血,左心房和左心室不一定同时舒张
10.据图回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丙这种生物可以用来酿酒,它的名称是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
B.图乙和丙这两种生物属于真菌,属于多细胞真菌的是图乙
C.生物甲是细菌,靠分裂生殖,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D.生物丁主要也是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系列的
二、填空题
11.如图甲所示,光滑的斜面甲与粗糙水平面AB平滑连接,从斜面甲高H处静止释放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运动到B点静止;如图乙,在AB上的C点平滑连接另一光滑的斜面乙。(不计空气阻力,C点与A点不重合)
(1)图甲中,摩擦力对小球做功______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
(2)图乙中,如果小球从斜面甲高H处静止释放,小球在乙斜面到达的最高高度h,那么h与H的关系是:h_______H;(填“>”、“<”或“=”)
(3)若将轨道换成如图丙的AOB完全光滑轨道,A点的高度H大于B点的高度h,让小球在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到达B点后离开,则小球离开B点后的运动轨迹为_______(填“a”、“b”或“c”)
12.如图所示,站在小车上的男孩在绳子末端施加50N的水平拉力F,物体M和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相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物体M速度为0.2m/s,小车速度为0.3m/s,则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为________N,2s后小孩拉绳做的功为________J(不计绳重、滑轮重以及绳与滑轮的摩擦)。
13.兴趣小组某同学在做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 时,发现试管内溶液未显蓝色,与所学知识不符。组内同学即展开讨论, 认为溶液未显蓝色是因为铜离子的浓度太小, 于是对铜离子浓度太小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硝酸银溶液浓度不够大。
猜想二: 铜丝中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
猜想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1)验证猜想一: 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猜想二: 取上述相同的铜丝,选择一种酸或盐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请你在矩形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 并标出所选物质。
______________
(3)验证猜想三: 进一步实验……
14.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最某本特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水除来自饮水和进食外,还可由自身细胞的______产生;
(2)人体组织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通过血液循环输送来的,其中能运送氧的是血细胞中的______;(选填“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
(3)治疗急性肠炎往往需要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从体静脉进入循环系统到达发病部位,此过程中抗菌药物依次通过心脏各腔(如图)的顺序是______。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
三、探究题
15.学习过摩擦力以后,小明同学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准度,小明选用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该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带动传送带运动,木块保持不动,其中力传感器可以代替弹簧测力计精确显示拉力的大小。驱动装置的电路如图乙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要增大传送带运动的速度,可以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实现。
(2)在实验过程中让同一木块在同一传送带上进行实验是为了:______。
(3)图丙是不同速度下滑动摩擦力与时间的关系图,观察该图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理由是:______。
16.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装置 甲 乙 丙 丁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 23 0 24 0
(1)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25粒豌豆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在研究某一因素时,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这一个因素,这样实验探究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甲和___________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4)通过实验甲和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17.实验室现有一瓶含有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已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能被酸溶液吸收。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Ⅱ、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Ⅲ、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
Ⅴ、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HCO3属于________(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2)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
(3)步骤Ⅲ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
18.为了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小兰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作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请你分析并回答:
(1)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______。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移动装片;④调节光圈;⑤转动转换器。
A.③⑤②① B.④③②⑤ C.③①④⑤ D.③⑤④①
(2)若要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择的组合是______。
(3)请观察图1~图2,回答①-④题:
①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下列______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A.滴生理盐水 B.放置口腔上皮细胞 C.盖盖玻片 D.染色
②光线不充足的情况下,在显微镜视野内太暗,不宜观察,此时应______。
③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到0.9%的生理盐水中,而不能涂抹在清水中,目的是______。
A.防止细菌在装片中繁殖 B.避免细胞变形 C.利用生理盐水杀死细胞
④图2表示细胞结构的异同,两个圆的重合区域为相同点。则图中阴影区C含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_。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大液泡
19.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开展实验。现有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伏)、电流表(0~0.6A, 0~3A)、电压表(0~3V,0~15V)、若干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等。
(1)按图甲所示连接好电路,将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始终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并保持不变。则电路中可能存在的故障是____;
(2)排除故障后,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是____;
(3)多次换用不同规格的定值电阻R2,调节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记下电流表示数I,利用描点法得到I随R2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下列能反映本实验中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I随滑动变阻器的有效阻值R1的倒数变化关系的图是_____。
A. B.
C. D.
四、简答题
20.如图装置可用于多次连续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
(1)仪器Y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
(3)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实验不同,Z 的作用不同;
①铁丝燃烧。Z 为水,其作用是_____;
②硫粉燃烧。Z 为NaOH 溶液,其作用是_____;
③蜡烛燃烧。Z 为_____,其作用是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4)实验时需要 1.6g 氧气,至少需要加入_____克 5%的过氧化氢溶液。
21.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的装置,下表是小明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某天在阳光照射下的相关信息:其中太阳辐射功率是指1h内投射到1m2面积上的太阳能。
太阳照射时间/h 装水量/kg 吸热板面积/m2 水升高的温度/℃ 水的比热容J/(kg·℃) 太阳辐射功率J/(m2·h)
10 100 2.5 50 4.2×103 1.68×106
求:
(1)水在10h内吸收的热量;
(2)如果水吸收的热量用天然气提供,需要完全燃烧多少m3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J/m3,天然气完全燃烧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3)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
参考答案:
1.D
【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详解】A 、大实蝇产卵于柑橘幼果中,孵化后幼虫在果实内部穿食瓢瓣,常使果实未熟先黄,由此可知,大实蝇是寄生生物,以其他物种为食,属于消费者;故A正确;
B、大实蝇是卵生生物,卵生属于有性生殖;故B正确;
C、大实蝇以蛹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越冬蛹于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出土,因此在冬、春两季通过翻土灭蛹,可以大大减少大实蝇成虫的数量,可以减轻大实蝇疫情 ;故C正确;
D、向原有的生态系统引入外来物种,如果原有的生态系统中缺少天敌,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发育特点以及生活方式,从提问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ACD
【详解】A.灯泡的电阻
则
故A正确;
BC.根据P=I2R可得
则
由图可知:当S与a接触时,电阻R0与L1串联,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可得电源电压
当S与b接触时,R0与L2串联;电源电压
由①②可得
R0=6Ω,U=3.6V
故B错误,C正确;
D.总功率之比为
故D正确。
故选ACD。
3.B
【分析】(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它在氧气浓度比较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的浓度比较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还是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的浓度。
(2)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甲乙丙丁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能力逐渐降低,可以推测血液从甲流向丁的过程中血液中的氧气逐渐减少。
A、由于右心房内的血液为含氧量低的静脉血,因此组织甲不可能是右心房,A错误;
B、由于左心房内的血液为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因此组织丁不可能是左心房,B正确;
C、根据血液的流向,血液应先经过肾小球,在经过出球小动脉,则出球小动脉血液中的氧气低于肾小球。C错误;
D、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肺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所以肺动脉血液中氧气的低于肺静脉,D错误。
故选B。
【点睛】熟知血红蛋白的特性以及血液的流向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4.C
【详解】A、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说明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如果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时,可能就不变浑浊,混合气体的体积明显减小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被石灰水吸收,使气体体积明显减小,选项错误;
B、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气体,如去掉装置C,则从B中引入的水蒸气进入D中,影响甲烷的检验,所以装置C对实验结果有产生影响,不能去掉,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后续装置的目的是阻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E中,干扰CO的检验,选项正确;
D、装置D中增重量是气体燃烧生成水的质量,装置E中质量增重量是气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混合气体中必须含有甲烷,否则不能产生水,设甲烷燃烧生成1.8g水的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
x=2.2g<2.4g 该混合气体成分有CH4、HCl和CO,可能有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故选C。
5.B
【详解】B.同一只密度计不管在哪种液体中都是漂浮的,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密度计在各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都等于其自身重力G,即密度计静止于水中和酒精中时所受的浮力相等。故B正确;
A.设密度计横截面积为S,浸入液体中深度为h,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
F浮=ρ液gV排=ρ液gSh
则所测液体的密度与密度计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为
ρ液=
从以上关系式来看,所测液体的密度与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成反比例关系。因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密度计浸入液体中P位置比Q位置浅,故液面在P位置时液体为水,液面在Q位置时液体为酒精。故A错误;
C.因所测液体的密度与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成反比,当X液体液面位置在PQ中点时,ρ液与h的关系图像大致为
此X液体的密度不在水和酒精密度的中点,故此液体密度不等于水和酒精密度的平均值。故C错误;
D.若用直径更大的轻质细管,密度计重力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则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但密度计的横截面积增大了,则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会减小,可使PQ间距减小,会降低精度。故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率越快,镁的位置在前面,镁反应速率快,相同质量的铝和Mg分别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比铝少,故正确;
B、每24份质量的镁和40份质量的氧化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等,反应生成氯化镁的质量相等,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的质量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故错误;
C、碳酸钙粉末与石灰石比较,酸钙粉末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大,碳酸钙粉末反应速度快,但是消耗的盐酸质量相等,故错误;
D、每80份质量的氧化铜和98份质量的氢氧化铜和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氯化铜,等质量的氧化铜与氢氧化铜比较,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相等,但由于消耗的盐酸的量不同,故反应后溶液质量不相等,故错误。
故选A。
7.D
【详解】设该元素化合价为+x价,相对原子质量为y。
(1)如x为奇数时,氧化物化学式为 R2Ox,硫酸盐的化学式为 R2(SO4)x,据题意有:
2y+16x=a,
2y+96x=b;
解得: 。
(2)x为偶数时,氧化物化学式为 ,硫酸盐的化学式为 R(SO4),据题意有:
,
;
解得: 。
综上所述:选择D。
8.B
【详解】用细绳吊着一个物块,静止靠在墙壁上,此时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当剪断细绳时,拉力消失,但同时用一个由零逐渐增大的水平作用力F压在物块上,则木块对墙面产生压力,进而产生沿墙壁向上的摩擦力,且摩擦力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变大。开始时摩擦力较小,小于重力(f滑<G),物块向下做加速运动;然后瞬间等于重力;再大于重力(f滑>G),物块做减速运动;当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此时静摩擦力等于物重(f静=G)。
A.物块的速度先变大再变小,故A错误;
B.物块向下滑落的过程中,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当物块静止后,机械能不再变化,故机械能先减小后不变,故B正确。
C.剪断细线的瞬间,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小于物体重力,故C错误;
D.剪断细线后,摩擦力由小变大,最后静止时,摩擦力等于重力,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B。
9.C
【分析】
【详解】A.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主要看血液中氧的含量和颜色。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而静脉血含氧量少,颜色暗红。比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A错误;
B.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又属于体循环的一部分。小肠静脉内流的是静脉血,但是含营养物质最多。因此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不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动脉血中的含氧量一定比静脉血中的高,B错误;
C.血液流经肾脏时,形成了尿液并排出体外,因此,肾静脉中的尿素含量比肾动脉中的尿素含量低。肝脏能调节血糖浓度,维持血糖的平衡,既能把多余的血糖合成糖原,在血糖浓度低时又可以分解糖原,因此,肝动脉中血糖不一定比肝静脉多,C正确;
D.心脏的左心房和左心室中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在心脏跳动时,左心房和左心室同时舒张,不能同时收缩,D错误。
【点睛】易错点:正确区分动脉和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以及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后成分的变化。
10.C
【解析】图中:甲是细菌、乙青霉、丙是酵母菌、丁是蘑菇。
【详解】A.图丙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属于真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A正确。
B.乙青霉和丙酵母菌都属于真菌,丙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乙青霉多细胞真菌,B正确。
C.生物甲是细菌,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大多数细菌对人体都是有利的,少数是有害的,C错误。
D.生物蘑菇属于真菌,主要是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D正确。
故选C。
【点睛】掌握细菌和真菌的构成、生殖方式等知识是本题解题关键。
11. mgH < 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根据AB面粗糙,C点不与A点重合,可知在该段过程中会有摩擦力做功,建立能量守恒式就可解题;AOB完全光滑时,小球在A点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球抛出时的重力势能和动能。
【详解】(1)小球m在高处H时的重力势能为mgH,因为斜面甲完全光滑,小球运动到B点时静止,即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摩擦力做的功,所以摩擦力对小球做功为mgH。
(2)因为C点不与A点重合,所以小球m在AC段运动时会受到摩擦力做功,
此时,,所以h(3)根据题意,若将轨道换成如图丙AOB的完全光滑轨道,则机械能守恒;小球从A点由静止滑下,所以小球的机械能等于A点时的重力势能,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a虚线的最高点超过了A点的高度,这是不可能的;b虚线的最高点与A点的高度相同,而在最高点时,小球仍具有向右运动的速度,所以b虚线所示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也是不可能的;c虚线的最高点低于A点,由于在最高点时小球仍运动,其总机械能可能与开始时的机械能相等,符合实际。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考生在判断哪条抛出曲线正确时会近考虑小球在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而忽略了此时小球还存在动能,因此抛出小球的最高点应比A点低。
12. 150 150
【分析】物体在拉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滑轮组绳子段数为3,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为物体移动距离的3倍可求绳子移动的距离,再由可求小孩做的功。
【详解】[1]已知不计绳重、滑轮重以及绳与滑轮的摩擦由图知,有3股绳子承担摩擦阻力,根据可知,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
[2]由题知,物体M速度v物=0.2m/s,小车速度v车=0.3m/s,二者的相对速度
2s后人相对于物体移动的距离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小孩拉绳做的功
13.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时间太短 其它条件不变,用浓度更大的AgNO3溶液,重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见右图答案
【详解】猜想三: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时间太短,或反应速率太慢,都可能导致反应一定时间后,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太低;
实验验证:
(1)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验证猜想一:方案是其它条件不变,用浓度更大的AgNO3溶液,重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验证猜想二:取上述相同的铜丝,分别和硫酸或硫酸铜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如果有气泡产生或硫酸铜的溶液颜色变浅或变色,可证明铜丝中有比铜活泼的金属,反之没有。实验装置见图:。
14. 呼吸作用 红细胞 B
【分析】(1)有机物在人体细胞中经过氧化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以及其它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为呼吸作用。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
(3)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其中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详解】(1)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水除来自饮水和进食外,还可由自身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
(2)人体组织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通过血液循环输送来的,其中能运送氧的是血细胞中的红细胞。
(3)静脉注射药物,药物进入血液后首先参与体循环,通过上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然后再进行肺循环,通过肺静脉进入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因此药物随血液循环依次流经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即B:③→④→…→①→②。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以及血液循环过程。
15. 左 控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当速度改变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详解】(1)[1]要增大传送带运动的速度,需要增大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即要减小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该向左移动。
(2)[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让同一木块在同一传送带上进行实验,可以控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3)[3][4]根据图象可知,在速度不同时,摩擦力的大小是相同的,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16.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控制变量法 丙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所用种子的数量要适量,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实验用25粒种子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2)在研究某一因素时,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这一个因素,这样实验探究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实验甲和丙对照,变量为光照,以得出的结论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因为在潮湿和23℃下,有光无光种子都能萌发。
(4)实验甲和乙对照,唯一不同的量是水分,因此变量是水分,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17. 氮肥 浓硫酸 打开弹簧夹通氮气
【详解】(1)NH4HCO3是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故填:氮肥;
(2)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和氨气;故填:浓硫酸。
(3)步骤Ⅲ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使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吸收。
故填: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4)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说明样品质量为:m1+m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m2,设碳酸氢铵质量为x,
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100%。
18. D ①④⑥ C 调节大光圈和凹面镜 B ②③④
【分析】(1)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步骤:擦、滴、撕(刮)、展(涂)、盖、染。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详解】(1)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即③,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即⑤;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使视野变得亮一些即④;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即①。
(2)若要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应该放大倍数小。用低倍显微镜看细胞的结构,目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则相反.用低倍镜观察,镜头与标本的距离远,视野也很亮,故低倍镜的组合是①④⑥。
(3)①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故选C。
②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控制光线进入镜内多少的结构是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强时,选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选用大光圈。能够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0.9%的生理盐水,也就是0.9%的氯化钠溶液,浓度与组织液的浓度相当,这样不会因为过浓或过淡而引起细胞的失水或吸水对细胞造成损害,能够保持细胞的形状,且细胞不死亡,便于实验的观察,故选B。
④洋葱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口腔上皮细胞没有。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方法步骤的理解,考查学生实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操作能力。
19. 定值电阻断路 0.4 C
【详解】(1)[1]按图甲所示连接好电路,将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始终无示数,说明电路存在断路,电压表有示数并保持不变,说明与电压表并联以外的电路正常,则电路中可能存在的故障是定值电阻断路。
(2)[2]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电流表的示数为0.4A。
(3)[3]BD.根据丙图可知,当定值电阻为5Ω时,电流为0.4A,则定值电阻的电压为
那么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根据公式得到
则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与电阻的倒数成正比,即二者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B、D不符合题意;
AC.当电流为0.1A时,定值电阻的阻值
此时
这与A不符,故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分液漏斗 向上排空气法 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澄清石灰水 68
【详解】(1)仪器Y 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图中可见,没有水槽,只有集气瓶和导气管,而氧气的密度又比空气大,所以该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3)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实验不同,集气瓶底部的少量液体Z 的作用不同;
①铁丝燃烧。Z 为水,其作用是:水能降温,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因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使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如果不预留少量水或细砂,就可能炸裂瓶底;
②硫粉燃烧。Z 为NaOH 溶液,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污染空气,氢氧化钠能和其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所以其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③蜡烛燃烧。Z 为澄清石灰水,其作用是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因为如果蜡烛中含有碳元素,燃烧后就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设需要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为x
解得x=68g
答:至少需要加入68克 5%的过氧化氢溶液。
21.(1)2.1×107J;(2)0.25m3;(3)50%
【详解】解:(1)水在10h内升高的温度为50℃,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Δt=4.2×103J/(kg·℃)×100kg×50℃=2.1×107J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给水吸收,则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Q吸=2.1×107J
需要完全燃烧天然气的体积
(3)热水器吸收太阳能的热量为
Q太=1.68×106J/(m2·h)×2.5m2×10h=4.2×107J
太阳能热水器能量转化效率为
答:(1)水在10h内吸收的热量为2.1×107J;
(2)如果水吸收的热量用天然气来提供,需要完全燃烧0.25m3的天然气;
(3)该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