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阻碍因素及应对措施 1.发展历程2.阻碍因素及应对措施【解析】 本题材料反映了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新途径是全球化。本题选C项。
【答案】 C运用排除法解答历史选择题
排除法,就是根据题意,排除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解题方法。
运用排除法解题的情况和具体解题步骤如下:
(1)题干凸显时空。即题干材料和情境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限定。其解题步骤为:明确题干所反映史实的时空范围→定位符合题意要求的备选项的时空→联系所学知识弄清备选项所涉及史实的时空并与前两者相印证。(2)选项表述有误。即选项本身的表述不正确或者太绝对化。其解题步骤为:审题干材料主旨和要求(逆向型或正向型)→找出备选项中表述错误或绝对化的一项→如是逆向型选择题可优先考虑为答案,如是正向型选择题可优先排除该项。
(3)选项表述正确。即选项本身表述正确无误。其解题步骤为:审题干材料主旨和要求(逆向型或正向型)→找出备选项中表述准确无误的一项→如是逆向型选择题可优先排除该选项,如是正向型选择题则可优先考虑该选项属备选答案的范畴(若不止一项本身表述正确,一看选项是否符合题干材料反映的史实;二看选项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4)组合型选择题。
①否定排除法:在题肢中找到一个或两个错误的题肢→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
②肯定排除法:在题肢中,找出一个或两个特别有把握的正确题肢→排除不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
③排除异意法:找出题肢中那些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意思无关的题肢→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解答思路】【解析】 首先,审题干,材料说的是在对外贸易中,发达国家获利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其次,明确设问方向,本题要求回答材料反映的问题。最后,分析备选项,利用排除法进行解答。本题题干凸显了时间“2003年”,故可首先排除A项,因为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WTO;C项中的“遏止”说法错误;对中国来说,“大国责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故D项说法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故选B。
【答案】 B课件64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程标准
多媒体原始呈现本课课标,并离析出具体知识点,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新课导入建议
案例一 ——情景导入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又与美元挂钩,美元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于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就要求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手段与货币储备。这样做,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积。这样,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国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就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就是“特里芬难题”。
战后美国是如何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又有何影响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案例二——文字导入
2005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推荐原伊拉克战争的积极推动者、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为世界银行行长,引起世界的忧虑。世界银行是一个什么机构?为什么其行长不是选举产生而是要由美国推荐任命?为什么世界各国对美国的举动敢怒而不敢言?学习本课,将为你解开这些谜团。演示结束布雷顿森林会议 西欧国家 债权国 英镑 怀特计划 布雷顿森林协定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国际汇率 短期贷款 欧洲经济复兴 长期贷款 黄金 美元 美国 世界货币关系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日内瓦 关税 自由贸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贸总协定 体系化 制度化 【判断回扣】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经济困难的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
【提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是为出现经济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基金组织向成员国临时提供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提示】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并不能说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而是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3.“关贸总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但是在工作上同联合国有关机构密切联系。(√)
【提示】 “关贸总协定”是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协定,与联合国没有隶属关系,但在经贸等方面有密切联系。美国对世界货币体系的控制 史料一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官方价格为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各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
——《布雷顿森林协定》史料二 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 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总额的一半左右。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
(1)从史料一中你能读出怎样的信息?
【提示】 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高于其他国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2)史料二中,美国对外资本输出和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大增的最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 美国凭借其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加强对外经济扩张;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解析】 判断美国操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据要看它对该体系的实际控制,而不是看它自身实力,排除C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仅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排除D项。A项不符合史实,关贸总协定是在日内瓦签署的,排除。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1.战后初期从经济方面来说,它虽然只占有全世界6%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却生产资本主义世界1/3的小麦,1/2的棉花,70%的玉米;开采68%的石油,冶炼61%的钢,生产48%的电力和84%的汽车,拥有84%的飞机和85%的电冰箱。
——李世安《世界当代史》2.以美元表示的黄金官价,非经美国政府同意,不得变更。会员国偿还贷款时,只能用黄金或可兑换货币,而美元就是这种可兑换货币。协议规定,基金的总额为88亿美元,美国份额为27.5亿美元,每一会员国固定投票权为250票,另按其份额,每10万元增加一票。
——《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史料一 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
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斯摩特关税法》。美国政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
——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
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整理史料二 我们希望找到一个统一有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消除各国单方面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而采取单方面货币贬值行动的危险。……我们希望通过让国际货币体系成为一国经济政策的工具而确保经济政策的安全性。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国家在做出货币升值或贬值的决定前都必须同他国政府进行磋商。(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面对危机,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有何共同特点?这些措施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措施:提高关税;组建区域集团贸易圈,实行进口配额制度,宣布货币贬值。
共同特点: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影响:政治上,使国际关系恶化,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经济上,国际贸易急剧缩减,各国争相抢夺世界市场。(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防止悲剧重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金融和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统一有序”的应对措施?影响如何?
【提示】 措施:金融领域: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贸易领域: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影响: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加强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规则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发展中国家缺少话语权和决定权。 (3)在工业方面: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4)在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解析】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膨胀,欧洲、日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注意材料反映的是“工业生产”而不是“金融”“黄金储备”“资本”。
【答案】 A【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1.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一个准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美日贸易战旷日持久,美欧农产品之争相持不下,而总协定对此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其局限性也可窥见一斑。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2.有人曾形象地如此比喻: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GATT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IMF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保证公平交易,如果出现支付困难,这就请世界银行帮助贷款,WB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二战后成立的世界三大经济组织对世界
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了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帮助其解决外汇资金的困难。
2.世界银行主要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关贸总协定主要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制订贸易规则等,从而促使各国间的贸易更加自由平等地进行。4.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构成了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经济支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
1.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美国经济实力的空前膨胀
C.美国推行国家垄断主义政策
D.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国在工业生产领域、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都确立了统治地位,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以美国为主导的根本原因。
【答案】 B2.美国前财政部长福勒曾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与此有关的历史现象主要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世界银行的建立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故本题答案为A项。
【答案】 A3.1944年美国倡导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主要意图是
( )
A.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B.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C.取代英国的世界金融霸主地位
D.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解析】 既然召开的是国际货币金融会议,肯定与国际货币金融有关,故答案应出自A、C两项之中,就A、C两项而言,A项是手段,C项才是目的。
【答案】 C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个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三个组织是( )
①关贸总协定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世界贸易组织 ④世界银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即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故①②④正确。③世界贸易组织是1995年建立的,排除。
【答案】 C材料二 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中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政治合作的基石是敦巴顿橡树园关于建立一个永久性的联合国的建议书。然而,只有我们今天面临的棘手的经济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时,才能建立起友好的和建设性的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就是布雷顿森林会议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1)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组织的标志?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还有什么?
(2)结合二战后初期的历史,简述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意义?
(4)你认为罗斯福说出了美国的全部目的吗?如果没有,美国的目的还有什么?【解析】 第(1)问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首先要明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据此答出三者的建立过程;对其原因的分析要联系当时的实际情况和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及二战的教训来考虑。第(3)问可抓住材料要点从教材中寻找答案。第(4)问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答案】 (1)图一:世界银行;图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2)过程:①1944年,美国等44个国家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建立货币、金融、贸易的国际组织;②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③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这样,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原因:①各国吸取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主张建立有效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②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③美国的经济实力及各大国的推动。
(3)重要意义: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②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③有利于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4)罗斯福没有说出美国的全部目的。美国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来确立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 课时作业(二十二)课件57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程标准
多媒体原始呈现本课课标,并离析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纸币正面图案由门和窗组成,象征合作和坦诚精神;背面是象征联系纽带的桥梁图案。纸币上的建筑图案样式既有古典式、罗马式,也有哥特式等建筑风格,折射出欧洲文化传统的深厚积淀。
你知道欧元是如何诞生的吗?它的诞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案例二——文字导入
2005年5月,欧盟宪法(草案)先后在法国和荷兰的全民公决中遭到否决,引起世界瞩目。你知道欧盟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吗?为什么欧盟的动向会引起世界的瞩目?欧盟宪法的制定和表决反映了欧盟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演示结束欧洲联盟 文化传统 欧洲统一 两极格局 欧洲煤钢共同体 罗马条约 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条约 欧洲联盟 经济政治 欧元 北美自由贸易区 墨西哥 1994 产业结构 区域集团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区域集团化 澳大利亚 汉城宣言 中国 地区经济体 自由化 经济技术合作 经济集团化 【判断回扣】
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美苏“冷战”的威胁。(×)
【提示】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美苏“冷战”的威胁,而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联系的需要。因为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欧洲经济一体化才具有物质前提。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一体化不可能取得实际进展的根本原因。2.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提示】 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而不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于1951年,它的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同时也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步伐。
3.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经济政治联盟。(×)
【提示】 与欧盟相比,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不是一个经济政治联盟,贸易区成员之间虽然享受减免关税的待遇,但没有形成关税同盟,它们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4.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全部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
【提示】 亚太经合组织既包括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各成员之间差异明显。欧洲一体化进程 史料一 欧盟完成第六次东扩,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吸收为成员,欧盟成为了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达4.8亿、疆域400多万平方千米、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欧元的全球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经济总量与美国不相上下。史料二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2000年后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不确定的时代。……西欧经济的增长率仍将低于美国,这是因为欧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过去对西欧统一会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期望值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欧元启动后,欧元区的出口也没有达到预期的增长。德国的结构改革比较迟缓,影响了欧洲经济的表现。欧盟东扩对欧洲经济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欧盟与东欧早有协议,东欧产品可以进入欧盟国家市场,所以东欧国家入盟后较之以前几乎没有差别,区别只在于它们是法律上的欧盟成员还是事实上的欧盟成员。
——《国际金融报》(2002年10月30日第四版)(1)根据史料一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的原因。
【提示】 地域上接近;民族文化传统接近;内部经济联系密切;联合自强,应对超级大国的威胁。
(2)史料二对欧盟的发展持什么态度?请依据史料扼要阐述。
【提示】 态度:怀疑。2000年后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对欧盟未来经济发展前景不能抱有大的幻想。西欧经济的增长率仍将低于美国;欧元区的出口增长没有达到预期;欧盟东扩不会给欧洲带来较大的市场。(3)由经济统一到政治统一。欧盟是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4)规模由小到大。最初有6国,后来几次扩大,至今已有20多个成员国。【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
2.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集团的利弊 史料一 2011年11月13日,胡锦涛在APEC峰会上发表题为《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周年,对中国参与世界和区域经济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具有特殊意义。
史料二 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产品进口关税平均下降84%,而墨西哥对美国的产品进口关税只下降43%;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同时,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部门有10~15年的缓冲期。(1)结合史料一分析中国加入APEC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 为中国领导人开展首脑外交和对外宣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场所。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渠道。
(2)出现史料二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史料所述现象是由于墨西哥与美国、加拿大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且在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造成的。【解析】 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经济差距较大,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面临很大挑战。“侵略”的说法与史实不符,这一段材料也不能体现“弊大于利”,排除A、D两项。与B项相比,C项显然不是材料最能说明的,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的比较【解析】 它们都是区域性经济集团组织,都倡导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其出现都是②描述的结果。③说法错误,只有欧盟的合作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
【答案】 B一、选择题
1.下列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石油输出国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解析】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答案】 A2.李明同学计划借去伦敦观看奥运会之际到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游历,为了旅行方便,他去银行兑换的货币最好是( )
A.英镑 B.法郎
C.欧元 D.马克
【解析】 法、德、意等国使用欧元,可以通用,方便旅行。
【答案】 C【解析】 阅读图中的国旗,主要有三个国家在签字,即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这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时的场景,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实现了各自的优势互补,故选D项。
【答案】 D4.首先倡议成立亚太经合组织的国家是( )
A.澳大利亚 B.日本
C.美国 D.菲律宾
【解析】 亚太经合组织是由澳大利亚首倡的、首批拥有12个成员国的经济区域集团。
【答案】 A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欧洲文明的共同背景下,欧洲确实存在着统一的根本因素。这种因素有着共同的、根深蒂固的古代文化和犹太基督教的背景。他们在同异族文化接触后,既显示出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又表现出了欧洲文明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欧洲统一,贤哲之梦》材料二 两次惨烈的世界大战使欧洲人重新思考战争与和平的观念。……必须寻求新的更有效的途径,这就是联合,即一体化。
——《欧洲统一:从客观到主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材料三 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
我们还应该为欧洲的一体化记上另外一大功:欧洲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和平。
——《欧洲由对抗走向统一,国家间相互
制衡是必要条件》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作者认为“欧洲文明的普遍性和统一性”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走向统一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因素。
(3)你认为欧洲统一过程中怎样做到永远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统一产生的历史影响。
【解析】 本大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处理历史材料以及迁移教材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不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答案】 (1)共同的欧洲文化和共同的宗教信仰。
(2)①政治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美苏争霸威胁西欧安全。②经济原因: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经济联系的增强,西欧国家要求维护自身的利益,摆脱美国的控制。③思想文化原因:西欧人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大致相同。
(3)在国际事务中必须以维护自身的利益为转移。
影响:①政治上,加速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进程,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②经济上,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崛起。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有不利的一面。课时作业(二十三)课件60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程标准
多媒体原始呈现本课课标,并离析出具体知识点,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案例二——文字导入
在一次盛大宴会上,来自中国、俄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的贵宾聚集一堂,各国来宾纷纷夸耀自己国家的文化。他们拿出本国的国粹——酒,来彼此相敬,中国人拿出古色古香的茅台,瓶盖一开,沁人心脾,举座皆惊,俄国人拿出伏特加,法国人拿出大香槟,意大利人拿出葡萄酒,德国人拿出威士忌,只有美国人两手空空。只见他不慌不忙的走上前来,把各国的名酒兑在一起,举杯相敬,说:这就是我们美国的酒——鸡尾酒。看完以上的小故事,你或许会认为:美国是将拿来主义发挥到极致的国家。然而,它却在另一个层面启示着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吸收世界经济的营养,为我所用,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地发展,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你知道什么是全球化吗?它的影响是什么?演示结束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经济联系 世界市场 交通运输 信息 跨国公司 两极格局 市场经济 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法制化 贸易自由化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市场经济 世界贸易 认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利也有弊,但总的来看是机遇大于挑战,利大于弊。因此我们不要盲目悲观,也不要盲目乐观,而应该正确对待中国入世问题,趋利避害,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判断回扣】
1.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展中国家。(×)
【提示】 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发展中国家既有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2.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一体化。(×)
【提示】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而不是全球一体化,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是同一概念。全球一体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础上,由各国政府间签订一系列的协议和条约,并建立相关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将各国之间形成的经济融合关系从法律和组织上确定下来。由此可见,全球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实现全球一体化首先要实现劳动力、资本、商品、服务等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但这最基本的一点,目前还远未实现。因此,全球一体化目前仅表现为一种发展趋势,尚未正式起步。3.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永久性正式国际组织。(√)
【提示】 与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协定不同,世贸组织是一个具有国际法人资格的永久性正式国际组织。
4.因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风险和挑战,故发展中国家应反对经济全球化。(×)
【提示】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收益和风险上的影响并不均等,但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 史料一 一个英国前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在一个法国隧道里发生了车祸,车是装配着荷兰引擎的德国车,司机是一个喝多了苏格兰威士忌的比利时人。他们被当时骑着日本摩托的意大利狗仔队追逐。手术是美国医生做的,用的是巴西的药!
——[美]贾格迪什·巴格沃蒂史料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1999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全球贫富分化的速度仍在加快,世界三大富豪的财富目前已超过35个最贫穷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或相当于全球6亿居民的收入总和。然而,目前全世界有13亿贫困人口,比5年前增加了3亿,第三世界的贫困问题尤为严重。
(1)史料一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这种趋势是什么?
【提示】 全球化。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2)史料二反映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什么现象?
【提示】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分化加剧,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日益贫困。【解析】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对发达国家有利;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是相互联系的,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具体的表现形式,对经济全球化既有推动作用,也有矛盾的一面。故②④错误。
【答案】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史料一 我一直认为入世后既不会遭遇洪水猛兽也不会一夜之间发生经济奇迹。
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但有时难免会飞进一两只苍蝇。
——(中国入世谈判的最后一任团长)龙永图史料二 例如,我们要参与全球竞争,要加入WTO,但谈判进行得那样艰难和旷日持久,其中固然有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设置种种非经济因素的政治障碍;同时也确实有我们自己的发展水平问题。作为“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后来者”,中国只能在发达国家早已制定的条款和“游戏规则”上进行“讨价还价”。
(1)我们应如何应对“苍蝇”?
【提示】 我们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抵御外来经济的竞争和冲击。(2)我国是如何努力改变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后来者”地位的?
【提示】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谋求国际合作,争取改变原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加入WTO;合理利用现有规则,趋利避害。(2)挑战与应对:①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会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激烈的竞争,有些行业会受到冲击。②中国的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解析】 A项是基本策略;经济全球化是趋势,反对是错误的,B项错误;C项是手段之一;D项错误,1995年,世贸组织已建立。
【答案】 A【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1.2001年12月在卡塔尔多哈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时,龙永图、石广生感叹:“为了这一天,黑发人谈成白发人”。
2.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山东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开展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1.相互矛盾
区域经济集团具有排他性。虽然它有利于经济集团内的贸易自由化以及成员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但仍带有浓厚的集团色彩的贸易保护主义,使统一、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地割裂了,因此,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矛盾与冲突的一面。2.相互促进
区域经济集团也具有开放性。任何一个区域经济都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一个阶梯,即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最终结果。但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二者将同时存在,并行发展。【解析】 提取材料信息“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可以判断区域集团可以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 C一、选择题
1.20世纪末,导致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因素包括( )
①国际格局的变化 ②科技革命的发展 ③跨国公司的推动 ④各种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活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 20世纪末,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科技革命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跨国公司提供资金,各种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活跃等,都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答案】 D2.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
A.可以平等地享受风险和机遇
B.起着相同的推动作用
C.都主张实行高度贸易自由化
D.处于不同的受益地位
【解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凭借其在资本、技术、规则方面的优势,处于主要受益者的地位。
【答案】 D3.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组织的宗旨是( )
A.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
D.促进贸易自由化
【解析】 世界贸易组织是为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而产生的,其宗旨就是为了推动贸易自由化。
【答案】 D4.“1.世界分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2.世界分享了中国市场准入的红利”“3.世界分享了中国降低壁垒的红利”。这是一篇文章的三部分的标题,由此判断,这篇文章的总标题最可能是( )
A.《“开埠”170年,上海走向世界》
B.《“入联”40年,中国在长大》
C.《“改革开放”30年,世界跟着变》
D.《 “入世”10年,世界得到了什么?》【解析】 材料的三个标题可以概括成两句话“世界从中国分享了红利”“世界通过中国的经济增长、市场准入、降低壁垒而分享了中国的红利”。综合分析,其与中国的入世关系紧密。
【答案】 D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材料二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材料三 2010年6月26日,多伦多警方在G20领导人峰会会场附近与反全球化示威组织爆发冲突。6月27日早晨,多伦多市区恢复平静。当地警方表示已逮捕了480人。据悉,约有2 000名示威者参加游行。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哪些国家?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问题有哪些。
(4)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解析】 解答第(1)问要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词“信息网络化”“市场化”。第(2)问首先明确“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发达国家,然后结合材料回答第二小问。第(3)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要辩证地、全面地看待经济全球化。
【答案】 (1)全球的信息网络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2)发达国家。材料二说明了经济全球化会给发达国家,即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风险加大;主权安全面临威胁;生存环境恶化。
(4)经济全球化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长远看,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勇敢应对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做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课时作业(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