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次练习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断事如神(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10分)
( )1,人们把丹顶鹤和不老松画在一起,是因为松林适合丹顶鹤生活。
( )2.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更适宜吃外壳坚硬的种子。
( )3湿地水量丰富,水温适中,阳光充足,为许多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 )蜥蜴四肢发达,适于在水中生活。
( )5.蝗虫身体的颜色都一样,与生活在什么地方无关。
( )6.食物链总是从动物开始到植物结束。
( )7.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 )8.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食性越单一,生存的稳定性越小。
( )9.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可以给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
( )10.人类破坏食物链会打破生态平衡,最后遭殃的是人类自己。
二、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 )1、大马哈鱼洄游属于动物的 行为。
A.夏眠 B.迁徙 C冬眠
( )2、.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动物的
A.居住地B.栖息地C.生活区
( )3.下列鸟类随着季节变化不会迁徙的是
A.大雁B.家燕C.麻雀
.( )4、 常是食物链中的最后一环。
A.绿色植物B.杂食动物 C.肉食动物
(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以表述为
A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C植物→蝉→螳螂→黄雀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消除农田里的害虫,我们应该多喷洒农药
B.田鼠的数量减少会导致蛇和猫头鹰的数量减少
C.我们应该把对人类有害的动物全部杀死
( )7、.下列有关食物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食物网中,有些生物的存在仅是为了给别的生物提供食物
B.在食物网中,任何两种生物之间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C.食物网中,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会导致另外一种生物的灭绝
( )8.下列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阳光→草→鼠→狐 B.草→鼠→鹰 C.草→鼠→鹰→腐生细菌
( )9.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将留种区的地罩上,结果,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这是因为
A.植被被破坏 B.环境被污染 C.食物链被破坏
( )。10.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猛禽,雷鸟的种群数量就会
A.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 C.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 )11、啄木鸟的喙很坚硬,足上有四趾,趾端有钩爪;主要以虫子为食,它适宜在 生活。
A.沼泽 B.林 C.湖沼河流
( )12.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蝗虫,大多是 的。
A.黄色 B.黄褐色 C.绿色
( ) 13.制作生态瓶时,应先放入
A.泥沙 B.水草 C.动物
( )14.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氧气的是
A.细菌 B。植物 C.泥沙
( )15.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了增加收入,鱼塘里投放的鱼菌越多越好
B.为了节约成本,减少鱼塘里的水量
C,为了优化水质,在鱼塘中放人适量的水草
( )16.我们制作的生态瓶应该放在
A.阴暗处 B.有阳光的地方 C.任何地方
材料题:
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互花米草蔓延超过6万亩,挤占了当地物种生态空间,滩涂底栖动物密度降低60%,但自从互花米草被引入后、原本在此地生存的芦苇和海三棱镳草全部被取而代之。而海三棱草的球茎、种子是小天鹅、白头鹤等候鸟的食物,食物消失后,相应的候鸟也不再光厦。同时,互花米草叶片比较尖锐,致密的植株会阻截细小的泥沙,形成泥滩,使得底下的鱼类、沙蚕、泥螺、钩虾等无法生存,而这些原本也是部分候鸟的食物,
( )17、.外侵物种侵危害生态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使用价值 B.繁殖迅速,缺少天敌 C.阳光和水分充足
( )18、互花米草源产美洲,生于潮间带,种子可随风浪传播,单株一年内可繁隙几十、上百株。互花米草的危害描述错误的是
A.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互花米草蔓延超过6万亩
B.挤占了当地物种生态空间,滩涂底栖动物密度降低6O%
C.互花米草可以提高滩涂的绿化率
( )19、.互花米草被引入后,小天鹅、白头鹤等候鸟不再光顾的主要理由
A.互花米草的种子是小天鹅、白头鹤等候鸟的食物
B.海三棱镳草的球茎、种子是小天鹅、白头鹤等候鸟的食物
C.互花米草会使得鱼类、沙蚕、泥螺、钩虾等更好地生存
( )20、.互花米草引入的案例说法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的入侵,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B.海三棱镳草与互花米草可以相互不影响地生存
C.互花米草使得鱼类、沙蚕、泥螺等无法生存,候鸟缺少食物
四、排兵布阵(每题2分,共10分)
探究鼠妇是否喜欢阴暗环境的实验实验步骤
( )→( )→( ) →( )
A、先在盒内铺上一层湿土,然后用小刀将盒盖的一端裁掉,形成一个大的开口。
B、取20只鼠妇随机放到盒子里,并盖好盒盖,在开口上放一块透明的塑料片。
C、准备实验材料:鞋盒1个、湿土若干、小刀1把、鼠妇20只、透明塑料片
D、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停留的位置,并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结论是( )
A.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B.鼠妇喜欢光亮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