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理解“学习之道”
——把握思辨性文章的观点
必修上第六单元微专题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专题导入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他说:“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要求党员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与此同时,习近平更提倡实干,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他曾用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告诫党员干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
想一想,围绕“学习之道”,习主席主要给了哪些建议?
专题目标
1.整体把握本单元文章的基本内容。
2.理解文章从不同角度阐发的学习之道。
3.结合文章名言警句谈出自己的体会。
任务一
流利诵读,熟悉文本。
活动过程
1.读准确字音。
2.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
3.读出感情。
活动过程
欣赏示范朗读,感受其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的把握,感受其情感的表达。
重点字音:
木直中(zhòng)绳
其曲中(zhòng)规
虽有(yòu)槁暴
日参省(xǐng)
知(zhì)明
须臾(yú)
跂(qǐ)
舆(yú)
舟楫(jí)
生(xìng)非异
骐骥(qí jì)
驽(nú)马
锲(qiè)
镂(lòu)
爪(zhǎo)牙
螯( áo)
穴(xué)
活动过程
欣赏示范朗读,感受其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的把握,感受其情感的表达。
愚昧(yú)
句读(dòu)
或不焉(fǒu)
相师(xiāng)
谀(yú)
郯子(tán)
苌弘(cháng)
老聃(dān)
蟠(pán)
经传(zhuàn)
贻(yí)
疏通古文大意,首先要落实诗句中的词义,同学们可就老师展示诗句中标红的重点词进行解释,可分组计分。
任务二
疏通字词句,理解文意。
活动过程
词义
句意
段意
文意
活动过程
劝学
《荀子》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 )。”
靛青( )蓝草( )取得,但( )蓝草颜色深;冰,是水(遇冷)( )而成,但它比水寒冷。木材直得( )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 )。即使又( )了,它也不会再( )了,(这是因为)用火烤使它成这样的啊!所以木材( )就直了,( )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的言行( ),就能( )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
停止
中
从
比
凝结
符合,合乎
同“煣”,用 小火烤
圆规
枯晒
挺直
经过墨线比量
金属制的刀斧
检查、省察
见识明达
活动过程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我( )整天苦苦地思索,比不上( )的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经( )来向远处望,(结果)比不上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上高处( ),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加( ),但听的人会听得特别( )。( )车子远行的人,并不是( ),却能( )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水,却能( )江河。君子的( )(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不过是善于借助( )罢了。
曾经
片刻
踮起脚后跟
招手
劲疾
清楚
借助
善于奔走
达到
横渡
同“性”,天性
外物,含各种客观条件
活动过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 );汇集水流成为( ),蛟龙就会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得到( ),( )圣人的心怀。所以不积累( ),就无法( )千里之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跳跃一次,(毕竟)不能超过十步远;( )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这正像( )东西,用刀刻一下就放下它(不刻),(即使是)朽木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可以( )(成器)。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可以)上吃泥土,下喝( ),(这是)因为用心专一。螃蟹(虽然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但如果)离开蛇和鳝鱼的洞,它就没有可以寄居存身的地方。(这是)因为用心( )。
浮躁、不专一
在这里兴起
深渊
非凡的智慧
具备
每一小步
到达
骏马
劣马
刻
雕刻
地下的泉水
活动过程
师说
韩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代( )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 )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 )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 )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 );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 ),( )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 ),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求学的人
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
谁
本来
把他当作老师
从师的风尚
哪里去考虑
因此
道理存在的地方
活动过程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 )很远,( )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 )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 ),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 )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 )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 ),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 )的。
想要
超出一般人
尚且
低于
……的原因
对于
那些
文辞的休止和停顿
不知句子(如何)停顿
明智
活动过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 )人,( )。士大夫这类人,说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之类的话,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差不多,( )( )。”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 ),(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 ),现在他们的见识( )反而( )(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那些
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
恢复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觉得是近乎
谄媚
看不起
竟
赶不上
活动过程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圣人没有( )的老师。孔子曾师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 )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 ),如此( )。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学习了,( ),向我学习。我( )他能够遵行( ),写这篇《师说》来( )他。
固定
比不上
学问技艺各有专长
罢了
全
不受时俗的限制
赞许
古人从师之道
赠送
根据两篇古文的文意,给其划分层次,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要观点,并探讨两篇古文在探讨学习问题时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任务三
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第二层:第②段
第三层:第③段
第四层:第④段
论证学习的意义。
论证学习的作用。
论述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态度。
《劝学》
第一层:第①段
提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
活动过程
第二层:第②段
第三层:第③段
第四层:第④段
批判当时的坏风气。
以孔子为例,论证从师的正确态度。
交代写作的缘由,发出倡议。
《师说》
第一层:第①段
中心论点
阐述师的作用和择师的标准。
第一层:古之学者必有师//
第二层:师者,所以……师之所存也。//
活动过程
《劝学》
《师说》
观点:学不可以已
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态度、方法。
强调重视师道,反对“耻学于师”。
学习之道
活动小结
理解文意,把握观点
诵读文本
疏通诗意
内容归纳
把握观点
《劝学》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不可以已”
《师说》
理解“学习之道”
——把握思辨性文章的观点
必修上第六单元微专题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活动导入
阅读习近平关于文风改进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应该提倡什么样的文风?
2.围绕“短”文风,文中写了党历史上哪些人物的优良事迹。
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节选)
任务一
了解背景,整体感知。
活动过程
篇目 写作背景 主要内容
《反对党八股》
借助助读资料,了解《反对党八股》的写作背景,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活动过程
篇目 写作背景 主要内容
《反对党八股》
抗战时期,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纠正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我们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运动。毛泽东于1941年5月和2月分别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是“三著”的收官之作,矛头直指当时存在于党内的老八股、老教条和洋八股、洋教条的作风。
本文深刻地揭露了党八股的罪状和它对革命工作的危害,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内容,阐明了抛弃党八股、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重大意义,是毛泽东同志一篇很有特色的战斗檄文。
点拨:
任务二
划分层次,梳理内容。
活动过程
在文章中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结合内容,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每个层次的内容,初步理解作者的观点。
篇目 观点 层次 层次主要内容
《反对党八股》
活动过程
篇目 观点 层次 层次主要内容
《反对党八股》
第一层
(①)
第二层
(②-⑨)
第三层
(⑩)
具体分析批判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及其危害,并提出纠正的办法。
重申党八股对革命的严重危害,提出正确观点。
概括指出党八股有八大罪状,引出下文具体分析与批判。
第⑩段:
要使得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点拨:
活动过程
篇目 重要层次 层次主要内容 八大罪状
《反对党八股》
第二层:第②-⑨段
具体分析批判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及其危害,并提出纠正的办法。
罪状一: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罪状二: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罪状三: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罪状四: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罪状五: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罪状六: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罪状七: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罪状八: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重要层次分析:
任务三
结合背景、内容,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活动过程
1.小组讨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反对党八股》
观点
我们应该禁绝一切空话,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文风。
活动过程
2.写议论文,要求有现实针对性,即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进行引发议论。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看看作者针对哪些问题进行了批判,并结合文本,分析其表现与危害,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篇目 具体问题 表现/危害 观点
《反对党八股》
分析提示:
我们应该禁绝一切空话,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文风。
篇目 具体问题 具体表现 具体危害
《反对党八股》
活动过程
点拨:
党内的老八股、老教条和洋八股、洋教条的作风日益严重。
罪状六: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罪状七: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罪状八: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中心论点:我们应该禁绝一切空话,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文风。
罪状一: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罪状二: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罪状三: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罪状四: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罪状五: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活动过程
3.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请结合文本关键句、段落,对两篇文章的论据加以梳理,以此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篇目 论据(典例) 论点
《反对党八股》
我们应该禁绝一切空话,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文风。
篇目 论据(典例) 分论点 驳 立
《反对党八股》
活动过程
点拨:
空话连篇,
言之无物。
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①“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②“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③“斯大林的演说”与“我们的老爷写起来”;
④长篇巨著《资本论》
①鲁迅的话——剥削阶级流氓无产者惯用的手段;
②《苏联共产党历史简要读本》
①延安城墙上的标语:“工人农民联合起来争取抗日胜利。”
②“对牛弹琴”
①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
②比如军事指挥员,他们并不对外发宣言,但是他们要和士兵讲话,要和人民接洽,这不是宣传是什么?
内容充实,言之有物。
实事求是,宣传真理。
有的放矢,尊重对象。
语言丰富,生动活泼。
–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
–理论论据
–理论论据
–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
篇目 论据(典例) 分论点 驳 立
《反对党八股》
活动过程
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①中药铺的药柜子上有许多抽屉格子,每个格子上面贴着药名,当归、熟地、大黄、芒硝,应有尽有。这个方法,也被我们的同志学到了。
①拿洗脸作比方,每天洗脸,洗完之后要仔细照照镜子,以防不妥。
②“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
/
善于分析,解决问题。
责任心强,有益于人。
影响全党,有益革命。
传播出去,利国利民。
–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
点拨:
活动过程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我们应该禁绝一切空话,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文风。
内容充实,言之有物。
实事求是,宣传真理。
有的放矢,尊重对象。
语言丰富,生动活泼。
善于分析,解决问题。
责任心强,有益于人。
影响全党,有益革命。
传播出去,利国利民。
提倡正确做法
反对或批判错误观点做法
点拨:
论点:我们应该禁绝一切空话,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文风。
强调树立实事求是、生动活泼有趣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在实践中学习,辩证地看待一切学习对象。
《反对党八股》
背景
内容
活动小结
活动作业
阅读毛主席的其他文章,结合《反对党八股》的内容,谈谈你的体会。
理解“学习之道”
——把握思辨性文章的观点
必修上第六单元微专题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活动导入
想一想,上文与本文之间有什么关系。
“且介”二字来源于鲁迅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且介”其实读作“租界”。1935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将“租”与“界”的“禾”与“田”去掉,表示鲁迅先生不愿将自己国家的“禾”与“田”让给帝国主义。二字形象地讽刺了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且介”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也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
“且介”来源
任务一
了解背景,整体感知。
活动过程
篇目 写作背景 主要内容
《拿来主义》
借助助读资料,了解《拿来主义》的写作背景,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活动过程
点拨:
篇目 写作背景 主要内容
《拿来主义》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路线,主张“全盘西化”,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本文主要批判了当时国民政府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论点。
任务二
划分层次,梳理内容。
活动过程
在文章中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结合内容,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每个层次的内容,初步理解作者的观点。
篇目 观点 层次 层次主要内容
《拿来主义》
活动过程
篇目 观点 层次 文章主要内容
《拿来主义》
第一层
(①-④)
第二层
(⑤-⑨)
第三层
(⑩)
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⑦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任务三
结合背景、内容,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活动过程
1.小组讨论:本文的观点是什么?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拿来主义》
观点
面对中外文化,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活动过程
2.写议论文,要求有现实针对性,即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进行引发议论。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看看作者针对哪些问题进行了批判,并结合文本,分析其表现与危害,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篇目 具体问题 表现/危害 观点
《拿来主义》
分析提示:
面对中外文化,我们应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篇目 具体问题 表现 实质 危害
《拿来主义》
活动过程
点拨: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清政府的“闭关主义”
国民党政府的“送去主义”
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
先送古董
又送古画、现代画
还要送活人
落后挨打
拿来主义:面对中外文化,我们应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盲目骄傲自大
崇洋媚外,
投降主义。
文化、经济侵略政策。
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深受其害,
后果严重。
帝国主义的“送来主义”
活动过程
3.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请结合文本关键句、段落,对两篇文章的论据加以梳理,以此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篇目 论据(典例) 论点
《拿来主义》
面对中外文化,我们应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篇目 论据(典例) 态度 论点
《拿来主义》
活动过程
点拨2: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拿来主义
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国家相继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①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
②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
③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④“煤”
①国民党政府和美国在华盛顿签订五千万美元的“棉麦借款”协定,购买美国的小麦、面粉和棉花。这里指的可能是这一类事。
②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排外
媚外
被侵略
面对中外文化,我们应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活动过程
(1)阅读第⑧自然段,深入理解何为“拿来主义”。
思考:
①“大宅子”比喻什么?
②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4.阅读文章⑧-⑩段的内容,精准理解、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活动过程
①“大宅子”比喻什么?
大宅子
文化遗产
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活动过程
②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请分别从表现、态度以及实质的角度加以分析。
第一种错误态度
“徘徊不敢走进门”
懦弱无能,不敢面对。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者。
“反对旧主人,怕被染污”
第二种错误态度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不分好坏,全盘否定。
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保存自己的清白”
第三种错误态度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不分好坏,接收一切。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羡慕宅子的旧主人”
孱头
昏蛋
废物
活动过程
姨太太
送药房
鱼翅
鸦片
烟枪烟灯
吃掉
喻文化精华
喻腐朽的封建文化
喻精华糟粕并存的文化
喻文化糟粕
送,毁掉
走散
(2)精读第⑨⑩段,分析“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
对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拿来主义:
面对中外文化,我们应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论点:面对中外文化,我们应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强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拿来主义》
背景
内容
活动小结
活动拓展
论点:我们应该禁绝一切空话,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文风。
论点:面对中外文化,我们应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强调树立实事求是、生动活泼有趣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在实践中学习,辩证地看待一切学习对象。
强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学习之道
辩证的眼光
批判的思维
思考:《反对党八股》与《拿来主义》在学习之道上的共同之处。
《拿来主义》
《反对党八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