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冲刺最后压轴卷01(安徽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历史冲刺最后压轴卷01(安徽卷)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9 21:4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历史冲刺最后压轴卷01【安徽卷】
历 史
(考试时间:60 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玉为美、以玉为贵、将玉比德、崇尚玉,是中华文明的特点之一。下面出土的玉器文物可以印证中华文明( )
A.先进丰富 B.稳定发展 C.多元一体 D.民族交融
2.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这表明唐太宗主张( )
A.平定外患 B.民族融合 C.选贤任能 D.轻徭薄赋
3.宋代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能烧制出冰裂纹瓷器,风格独特,艺术价值高,景德镇也逐渐成为瓷都,造船业集中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宋末年官府对市舶事务设置“专置提举”。这反映出宋代( )
A.重视海外贸易收入 B.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D.商业税赋逐渐减轻
4.明清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下列人物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抗击外来侵略 B.民族关系发展
C.中外友好往来 D.君主专制强化
5.《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这一时局出现的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6.在这场战争后,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有言:“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体现的共同之处是( )
A.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 B.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C.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8.此次战役是在山西大同对日军的一场伏击战,以八路军获胜告终,有力配合了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此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9.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这一运动的长处在于可以快速动员、组织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防灾抗灾能力,改变了个体农业的稳产高产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一运动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人民公社化
10.某初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一组历史图片。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中国( )
A.对外交往的成就 B.民族团结的进步
C.国防建设的成就 D.民主制度的完善
11.下表罗列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史实,对其共性分析正确的是( )
名称 时间 人物 地点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古印度地区
基督教 1世纪 传说中的耶稣 巴勒斯坦地区
伊斯兰教 7世纪 穆罕默德 阿拉伯地区
A.发源于亚洲 B.真实人物创立
C.传播于同一民族 D.形成于同一时期
12.罗马法指出,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要达成协议,债务人通过一定的仪式将自己置于债权人的控制之下,若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有权直接用锁链拘禁债务人。这表明罗马法( )
A.维护私有财产 B.强调法官至上
C.体现人人平等 D.忽视法律程序
13.下面是1697年—1765年英国小麦出口量统计图。对此图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推动物种传播 B.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14.下图为近代非洲语言分布,造成这一分布的历史原因是( )
A.罗马帝国的专制统治 B.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
C.西方殖民者侵略扩张 D.非洲的教育基础薄弱
15.美国政府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安全威胁的判断表
发布年份 发布总统 安全威胁
1991 布什 潜在苏联威胁、地区争端
1997 克林顿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恐怖主义、国际犯罪、环境损伤等
2006 小布什 恐怖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15 奥巴马 恐怖主义、区域冲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气候变化等
由上表可知( )
A.美国对世界政治格局感到担忧 B.冷战政策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C.和平与稳定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D.美国威胁来源一直是恐怖主义
二、辨别改错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中国力量,世界瞩目。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东晋名医张仲景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成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北宋时期出现的“会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力地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震惊了世界。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1970年,神舟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时起,中国社会便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便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沉沦”.……近代中国社会“沉沦”有一个“谷底”,这个“底”出现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近代中国虽然“沉入深渊”,却出现了向上的转机,进步的力量开始酝酿和壮大,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跃出这个“谷底”后,中国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摘编自张海鹏《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
(1)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头二十年中国社会沉入“谷底”的表现。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化的角度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13至19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在全球化的早期阶段,一度形成了由资本主义的一元化主宰全球化的局面……但进入20世纪,这种一元化的局面逐步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化,对现行的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体系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和破坏。……为冲击和限制从根本上有利于西方资本和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奠定了力量基础。……世界经济的增长由以欧洲为中心、以少数西方国家为中心,逐渐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多元化。
——摘编自杨丽红《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政治版图的变迁》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新变化及其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变化”产生的影响。
四、活动与探究(共12分)
19.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61年 洋务派开始发动洋务运动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实行农奴制改革
1868年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1898年 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A_________正式开始
1921年 列宁宣布实施B_________
1933年 美国救治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
(1)完成A、B处史实填空,列举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两例。(4分)
(2)围绕大事年表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8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C B C A B D A D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A A C C C
16.(1)【×】(1分);“东晋”改为“东汉”。(1分)
(2)【×】(1分);“会子”改为“交子”。(1分)
(3)【√】(2分)
(4)【×】(1分);“神舟一号”改为“东方红一号”。(1分)
17.(1)表现:《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的统治,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等。(2分)特征:中国社会沉入谷底,同时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分)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阶级上的准备。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启。文化上: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为五四运动做铺垫。(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1)变化:由边缘变为中心;(2分)原因: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等等。(2分)
(2)新变化: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多元化(或:一元化到多元化)(2分)原因:社会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化(2分)影响:有利于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冲击现行的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体系;为冲击和限制从根本上有利于西方资本和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奠定了力量基础;等等。(2分)
19.(1)A:戊戌变法;B:新经济政策。民用工业:天津开平煤矿、湖北汉阳铁厂。(4分)
(2)示例:
观点:改革推动社会进步。(2分)
论述: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开始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为了应对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渡过了危机。(4分)
结论:综上所述,改革是在危机形势下的必经之路,正确的改革会扭转危机,推动社会发展。(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