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 2023 年度 5 月联考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B A C B D A D C B D B A B
【解析】1.火烧岩石,用冷水浇,热胀冷缩让岩石崩解破裂。这一过程体现的原理,类似于物理风化作用,
A正确;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都需要外力的参与,材料中没有显示有外力作用,BCD 错误。故选
A。
2.都江堰工程服务于成都平原,由内江入平原的水量应丰水期较少、枯水期较多,才更有效发挥其丰水期
防洪作用和枯水期灌溉的作用,故内江分流占比丰水期分六成、枯水期分四成不符合都江堰的作用,A、D
错误;丰水期内江分流占比较小,丰水期分四成,且内江水流量较小,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侵蚀河道,
河道较宽,C 错误;枯水期岷江水量较小,水位下降,内江河床较深,分流较多,故枯水期分六成,河床较
深,B正确。故选 B。
3.读图可知,外江位于凸岸,内江位于凹岸,根据弯道环流原理,表层水流向凹岸,底层水流向凸岸,泥
沙在外江一侧淤积,因此内江河道泥沙少,A错误,B正确;内江水流速度快,泥沙搬运能力强,结果会导
致泥沙进入平原多,不符合题意,C 错误;宝瓶口较狭窄,河流流速较快,不利于泥沙沉积,D错误。故选
B。
4.河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引黄灌区,容易出现盐碱化,A正确,塔里木盆地中部是沙漠,难以发展农用地,
B错误;秦岭南麓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形成盐碱化可能性小,C 错误;祁连山高寒地带难以进行农
业耕种,D错误,故选 A。
5.由图可知,林地的含盐量低于盐荒地,说明种植林木对降低盐碱化有较好效果,A错误;施有机肥的土
地比盐荒地的盐碱化有明显改善,B 错误;三种农耕地的含盐量比自然恢复的土地的含盐量低,农耕对降低
盐碱化有很好的效果,C正确;自然恢复效果不明显,D 错误,故选 C。
6.种植牧草增加地表的覆盖率,可以降低地表的蒸发量,从而降低盐分在地表的积聚,B 正确;对增加降
水量影响较小,A错误;无法使盐分向下运移,C错误;种植牧草可以截留雨水,增加下渗,提高地下水位,
D错误,故选 B。
7.该地资源开采殆尽,企业面临转型,A 错误;延伸模式主导性产业不变,不会发展新兴产业,主要是优
化产业结构,BC 错误;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同样的主要是想要实现企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D正确。故选 D。
8.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首先要考虑新产品与市场供需关系,才能确定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方向,A 正确;
资源已经枯竭,资源加工技术的改进不是转型的方向,也不存在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BD 错误;从
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影响转型的效果,但不是首先重点考虑的因素,C 错误。故选 A。
9.复合型模式是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结合,并不是单纯的新兴产业,A 错误;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弱,B
错误;劳动力更丰富廉价不会增强风险抵御能力,C 错误; 复合型模式主要是因为产业类型发展多样,产
业结构多元化,在抵御风险中其能力更强,D 正确。故选 D。
10.由图及材料可知,独立型小城镇离中心大城市较远,处于乡村腹地,与其他两种小城镇相比腹地范围
大,协作能力差。独立型小城镇地处偏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由于远离大城市,独立型
小城镇的流动人口较少。综上所述,C对,排除 ABD。故选 C。
11.由图及材料可知,网络型小城镇之间交通联系密切,应当立足此项优势,进行差异化分工,打造特色
产业集群,B对;依附型小城镇位于大城市边缘,最适宜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以及吸引逆城镇化引起的
人口迁移,A、D错;独立型小城镇是广大乡村地区的中心,可以吸引乡村腹地人口定居,C 错。故选 B。
12.随着区域快速交通线网的完善,地处偏僻乡村的独立型小城镇逐渐融入交通线网的产业分工系统中,
成为网络型小城镇,D对;独立型小城镇远离大城市,很难成为大城市边缘的依附型小城镇,C 错;依附型
小城镇与大城市距离较近,随着城镇化及交通的发展,可能成为大城市市区的组成部分,AB 错。故选 D。
13.由图中信息可知,广东、山东、江苏等东部地区电力消费总量为最大的地区,B 正确。由图可知,辽宁
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不是电力净调出区,A错误。陕西用电量小于发电量,不是电力净调入地区,C 错误。
东部地区省份总体用电量大于发电量,西部地区总体发电量大于用电量,东部和西部地区明显是发电和用
电不具有空间一致性,D错误。B 正确,ACD 错误。因此,本题应选 B。
14.四川发电量大,但水电比重高,持续的干旱使得河流径流量减少,发电量减小,导致四川用电荒,而
山西等省发电以火电为主,发电量就会比较稳定,故 A 正确;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居民用电都可能影响
用电荒,但不是用电荒影响的主要因素,BCD 错误。故答案选 A。
15.高峰期间减少工业用电量,可以减少用电量,但同时影响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营,故不是最合理的措施,
A错误;电力资源分布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完善跨省跨区域电力互剂可以有效解决电力资源的供需矛盾,缓
解用电紧张地区的电力资源不足的局面,B 正确;提高燃煤火力发电的比重,加剧环境污染,C 错误;负荷
中心不一定具有开发太阳能的条件,D错误。故答案选 B。
二、非选择题:
16.(1)石油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西北地区风能、太阳能丰富;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业市场萎
缩等。(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5 分)
(2)夏季,河西走廊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较长,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
冬季风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夏季利用太阳能发电,冬季利用风能发电,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
和风能,使发电量大且稳定,提高发电效率。(每点 2 分)
(3)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改善本地环境
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利于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可持续发
展等。(每点 2 分,任答 3 点)
17.(1)俄罗斯民用汽车品牌少,产量小,长城汽车的产品在其汽车市场能上有较强的竞争力;零部件本地
化率高,减少零部件的运输费用;全工艺整车制造,降低关税,从而减少生产成本,降低汽车市场销售价
格。(每点 2 分)
(2)位于俄罗斯西部,靠近欧洲市场;地处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交通便利,便于零部件和汽车产品的运输;
图拉市的乌兹洛瓦工业园区工业基础雄厚,协作条件好。(每点 2 分)
(3)(车窗、坐椅等)配加热装置;增强轮胎防滑性能;(地广人稀,行驶的路程长)加大油箱容积;(俄罗
斯人体型高大)增加车的宽度与高度。(每点 2 分)
18.(1)有利: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沙漠广布,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廉价。(每点 2 分)
不利:风沙多,风沙常覆盖太阳能面板,影响发电效率;沙漠白天升温快,太阳能面板温度高,影响发电
效率。(每点 2 分)
(2)光伏面板遮挡阳光,降低地面温度,减少水分蒸发,便于牧草生长;冲刷清洗光伏面板的废水,为牧
草生长提供灌溉用水。(每点 2 分)
(3)大面积的光伏面板能减少水分蒸发,降低风速,有利于荒漠化治理;光伏面板之间种植牧草,有利于
降低面板温度,提高发电效益;拓宽农业生产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每点
2分)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 2023 年度 5 月联考
高二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2023 年 5 月 18 日下午 15:50—17:05 试卷满分:100 分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成都平原的地方,为无坝引水工程。岷江江心所筑分
水堰称为鱼嘴,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
瓶口。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合理,并且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进水能力时,
水和沙会自动从飞沙堰排出,大大提高了防洪抗旱效果。据此,完成 1-3题。
1.李冰父子采用火烧岩石的方法使岩石爆裂,凿穿玉垒山,开通宝瓶口,引水入成都平原。
以上处理岩石的方法所蕴含的原理类似于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2.鱼嘴通过“四六分水,二八排沙”,达到防洪抗旱的良好效果。关于内江分流占比及主
要成因正确的是
A.丰水期分六成,河床较深 B.枯水期分六成,河床较深
C.丰水期分四成,河道较窄 D.枯水期分四成,河道较窄
3.都江堰工程千年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有效地处理了泥沙问题。进入成都平原的
泥沙量较小的原因是
A.飞沙堰将泥沙阻挡在内江一侧 B.内江位于凹岸,表层水流入,含沙量小
C.内江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 D.在宝瓶口处流速减慢,泥沙在内江沉积
高二地理试题 6-1
某地是我国最主要的盐碱土分布区,原生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某科研
团队选择当地主要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盐碱土改良实验。下图为“试验区五种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剖面中含盐量统计图”。据此,完成 4-6题。
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河套平原 B.塔里木盆地中部
C.秦岭南麓 D.祁连山高寒地带
5.该研究对治理盐碱地的启示是
A.尽量减少林木种植 B.施有机肥作用不大
C.农耕利于表土脱盐 D.自然恢复效果最佳
6.种植牧草对土壤含盐量变化的影响机制主要是
A.增加当地降水总量 B.减少地表水分蒸发
C.促使盐分向下运移 D.降低区域地下水位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往往面临转型模式的“抉择”。复合型模式是延伸模式
与更新模式的结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常选择的转型发展模式,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
展中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下图为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 7-9题。
7.推测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共同特点是
A.扩大资源开采 B.改变主导产业
C.发展新兴产业 D.延长产业链
高二地理试题 6-2
8.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重在考虑
A.产品与市场供需关系 B.资源加工技术的改进
C.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D.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9.复合型模式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主要原因是
A.新兴产业竞争力强 B.城市经济实力增强
C.劳动力更丰富廉价 D.产业类型发展多样
德国城市等级体系合理有序,小城镇依托协作的产业集群、便捷的区域交通、宜居的
空间品质,在促进区域就业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的小城镇可以被划分为依附型、
网络型、独立型三类(见下图);依附型小城镇位于大城市边缘;网络型小城镇之间交通
联系密切,与大城市距离适中;独立型小城镇深入乡村腹地,远离大城市。据此,完成 10-12
题。
10.与其他两种小城镇相比,独立型小城镇
A.流动人口较多 B.就业机会较多
C.协作能力较差 D.腹地范围较小
11.为立足区位优势促进产业发展,网络型小城镇应
A.积极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 B.打造差异化特色产业
C.吸引乡村腹地人口定居 D.吸引逆城镇化人口迁移
12.随着区域快速交通线网的完善,三类小城镇最有可能的演变方向
A.依附型转化为网络型 B.依附型转化为独立型
C.独立型转化为依附型 D.独立型转化为网络型
2022年 8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长江流域连续出现高温晴朗天气,四川等地区出现
“电荒”。下图为“2022年各省份发电量及用电量(不合港澳台)统计图”。据此,完成
13-15题。
高二地理试题 6-3
13.对图中电力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辽宁省为电力净调出地区 B.东部地区电力消费总量最大
C.陕西省为电力净调入地区 D.发电和用电具有空间一致性
14.四川与山西同为电力输出大省,但四川出现“电荒”,该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
C.产业结构 D.居民用电
15.增强电力供应抗风险能力的合理措施是
A.高峰期间减少工业用电量 B.完善跨省跨区域电力互剂
C.提高燃煤火力发电的比重 D.负荷中心大力开发太阳能
第II卷(非选择题,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5 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玉门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因油而兴,在整
个二十世纪,被视作“一油独大”,曾是新中国
石油工业的摇篮。但历经长期发展,矿竭城衰,
企业破产,经济逐渐衰败,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
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玉门市聚焦“双碳”目标,
向新能源产业转型,追光逐风,着力打造“中国
新能源之都”,右图为河西走廊略图。
高二地理试题 6-4
(1)石油工业曾是玉门市长期唯一的支柱产业,21世纪初被迫开始了向新能源工业
转型之路,简述玉门市进行能源工业转型的原因。(5分)
(2)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并实现季节互补,请评价其合理性。(6分)
(3)简析玉门市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对当地的有利影响。(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俄罗斯国产民用轿车的品牌少、产量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长城汽车公司
在俄罗斯图拉市的乌兹洛瓦工业园区建立了生产厂(图拉工厂)。这是中国汽车企业在海
外建立的首个全工艺整车制造厂,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率达到65%,生产流程集“冲压、焊
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于一体,产出的SUV车型主要销往俄罗斯国内及周边的欧洲国
家(如下图)。
(1)从市场角度,说明长城汽车选择在俄罗斯建立海外首个全工艺整车制造厂的原因。
(6分)
(2)结合地理位置,分析图拉市对长城汽车选址吸引力强的原因。(6分)
(3)为更符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与中国相比,指出图拉工厂生产的长城 SUV在配
置上作出的适应性调整。(8分)
高二地理试题 6-5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磴口县(图 1)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全县 69%的土地都是沙漠,多年平均大
风日数 12.5 天,起沙风次数每年在 200-250次以上。磴口县利用当地资源引入光伏发电
项目。观测发现,当光伏面板的温度升高时,光伏发电效率呈现降低的趋势。
2012年磴口县开始“沙漠治理、光伏发电、种养殖相结合”的光伏治沙模式(图 2)
同时,通过“公司+农户”、“农户总承包”等扶贫产业化合作机制,让经过培训的农民参
与到电站运营之中,园区内清洗光伏板、浇灌、修剪杂草等工作,大部分由当地农民完成,
同时他们通过种养殖获得收益,从而实现了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磴口光伏治沙项目给沙
漠带来绿意,治沙面积已达 1700多亩,使沙漠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 8%提高到 70%以上。
(1)评价磴口县光伏发电的区位条件。(8分)
(2)分析磴口县光伏面板对电站内种植牧草的有利影响。(4分)
(3)简述磴口县光伏治沙模式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6分)
高二地理试题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