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检测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早出现的战场。中华民族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一二·九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合作的形成
C.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D.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3.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的事件是( )
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D.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4.下列选项描述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5.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其中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是外力迫使的。"外力"是指( )
A.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如图标语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得到初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卢沟桥事变爆发 D.台儿庄战役胜利
7.“劝蒋﹣﹣扣蒋﹣﹣释蒋”这一过程反映了一个历史事件,与这一事件相关的人物是( )
A.姚子青 B.张学良 C.佟麟阁 D.杨靖宇
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
B.日军占领沈阳
C.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D.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9.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A.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B.南昌起义
C.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
D.遵义会议
10.﹣位日本老兵前来日本当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地方下跪谢罪。这个地方应该是( )
A.柳条湖 B.平型关 C.卢沟桥 D.台儿庄
11. 下表是“日本第5师团下辖各联队侵华一年来损失情况表”(1937年7月至1938年5月31日)(单位:人)。表格说明了 ( )
A.第5师团作战不力
B.各联队作战任务不同
C.第21联队作战勇猛
D.日军遭到激烈的抵抗
12. 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由此可见,台儿庄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前方将士不怕牺牲
B.后方同胞大力支援
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蒋介石的正确领导
13. 关于下面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民族抗战初期国民党作出了重要贡献
B.三次会战的目的是配合敌后战场的开辟
C.正面战场消极抗战导致节节败退
D.相持阶段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14. 如下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
A.北伐胜利进军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敌后抗战 D.正面抗战胜利
15. 日军高级参谋吉原矩中将回顾说:“当时并未重视中共军,视其为在我占领地区内潜伏的国民政府残兵部队或与抗日杂牌军相差无几之军,确信不久将可扫荡歼灭而不重视。对共产党实施‘政潜军游’之巧妙执着之活动、逐渐扩张提升其势力之实态,惜未能十分认识。”这段材料说明 ( )
A.敌后战场抗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B.日军对敌后战场的抗战由轻视到重视
C.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
16.刘雯要做一期历史综合实践的小报,她选取了以下内容∶晋察冀根据地、地道战、麻雀战等。据此判断,小报的主题应该是( )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
17.2021年7月1日,如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其中有一枚标注“中流砥柱”的邮票。该邮票上有“毛泽东《论持久战》封面、延安革命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群众团结抗战的浮雕”。该邮票旨在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最终实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的抗日战争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8.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中共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定(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9.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由此可见,抗日战争的胜利( )
A.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从根本上消灭了法西斯主义
C.捍卫了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20.“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此后漫长的时间里,举国上下无论是何民族,是何立场,不论男女老少,不管身处何地,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最终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说明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全民族抗战 B.美国和苏联的援助
C.日本综合国力下降 D.国际的谴责
二、非选择题
2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的光明道路作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作于1927年的词
材料二: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这首词反映的是共产党人发动的什么起义?起义受挫后,通过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人从中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途中召开哪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为了实现材料三中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兵谏行动,史称什么?
22.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之一。以下是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的图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 1 )根据图片信息,分别写出与图一和图二有关的重要会议的名称。
( 2 )在图三所示地点,中国共产党又召开一次重要会议,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及意义。
( 3 )感受红色旅游,你有什么体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围绕“抗日救亡”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
1-5AABBB 6-10BBDCC 11-15DCACB 16-20CADAA
21、(1)秋收起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道路。
(2)红军长征或长征;遵义会议。
(3)西安事变。
22、(1)图一:中共一大;图二:遵义会议。
(2)名称:中共七大;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3)中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学习先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23、示例一 论题:中华民族意识觉醒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论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东北的爱国军民自发抗击日军侵略,东北抗日人民革命军就是其中突出代表。1935年华北事变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国内更多力量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中共发表抗日宣言,爱国军民持续抵抗,学生掀起了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国共两党达成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各族人民、社会各界、各民主党派广泛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实现了全民族的伟大抗战。
结论:中华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抗日斗志,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示例二 论题:国共合作(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论述:日本不断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双方调整政策,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淞沪会战爆发后,国民党发表庐山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之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互相配合,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各族人民纷纷投入抗日洪流,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结论:由此可见,国共合作(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