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0 01:2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搜集与人们生活变化有关的材料,进一步掌握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讲述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变化,尤其是我国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加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学习目标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1.我国人民生活变化经历了3个阶段
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新中国成立前
经济恢复物价稳定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
1
3
5





4
2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黑、灰、蓝(“蓝蚂蚁)
中山装制服;(严肃、呆板)
布票是商品短缺时代的产物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衣着丰富多彩。服饰已经不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一顿稠来两顿稀,多下红薯少下米。
大人勒紧裤腰带,莫让小孩哭肚饥。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票证时代
粮票是按照年龄,确定每人每月的粮食分配数量。当时十三、四岁的男孩子,一般的定量是每月不到二十市斤(十公斤)。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粗粮(即玉米面),三分之一是细粮(即大米、白面),因此就需要用“粗粮票”、“面票”和“米票”来区分。
粮票的票面额一般是1市斤、3市斤、5市斤、10市斤、1市两和2市两。在餐馆里吃一碗米粉是一角二分钱,二两粮票;一根油条是七分钱,一两粮票,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从1953年我国发布《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命令开始,五花八门的票证进入了老百姓的生活,吃的、穿的、用的,没有票证有钱也“寸步难行”。1993年,全国粮油购销体制改革,粮油价格放开,“票证年代”也宣告全部终结。
票证数十年间的存废,反映了我国经济由落后到快速发展、物资由贫乏走向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巨变。
布票粮票背后的大历史: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B.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C.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B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不仅解决温饱问题,还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荤素搭配
粗细搭配
绿色食品
营养均衡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改革开放前的
农村
改革开放前,
城市里的筒子楼
改革开放前的
室内设施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早得到改善。
六十年代住草房,七十年代建瓦房,八十年代加走廊,九十年代盖楼房,现在实行建洋房,盖处别墅讲花样。
壹·日常生活的变化
从生活单一到休闲娱乐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后
相对单一
生活谋生
休闲娱乐
享受生活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343.4 133.6
1990年 1510.2 686.3
2000年 6280 2253.4
2017年 36396.2 13432.4
——部编版教材第99页
2021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贰·交通通讯的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
交通条件落后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汽车、火车、飞机、高铁等多种交通工具

2018年末,中国铁路总里程13.2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了5倍,高铁通车里程达到了2.9万公里,世界第一,高速公路总里程14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也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中国成为基建狂魔,祖国天堑变通途。

贰·交通通讯的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



宝安县邮电局
电报按字收费
电话亭打电话
普遍使用电话,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贰·交通通讯的不断发展
贰·交通通讯的不断发展
1.电信事业
(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贰·交通通讯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贰·交通通讯的不断发展
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2、互联网
贰·交通通讯的不断发展
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问题探究: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经济方面: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科技方面: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领导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人民方面:全国人民的辛勤努力
环境方面:和平稳定的环境
……
课堂小结
社会生活
的变迁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交通的不断发展

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通信的不断发展

生活方式变化
日常生活
的变化
饮食结构单一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住房拥挤,设施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信息传递更快捷简便,改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随堂练习
1.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2.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迀,决定变迀的根本因素是( )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D
C
随堂练习
3.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4.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