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中举了!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1905年被废除。
童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生员(秀才) 举人 贡士 进士 (状元)
作者介绍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又号文林山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由富而贫,饱尝了世态炎凉,对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对人们的思想腐蚀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儒林外史 科举制度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学习目标:1.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当时人们思想的影响。2.学习小说对比手法、夸张的讽刺艺术。 快速自渎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自渎提示:
1、课文写了怎样的一些事情,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出来吗?
2、谁是主要人物?
3、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用意?注意读准字音
作揖yī 带挈 qiè 星宿xiù相公xiàng 避讳huì
兀自wù 荼毒tú 解元 jiè
绾了头发wǎn 细丝锭子dìng
醉醺醺xūn 腆着肚子tiǎn
啐在脸上cuì 范进从20岁起屡试不中,苦苦挣扎,直到54岁才得了个秀才。邻里的揶揄、胡屠户的责骂,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他内心压抑着一种不平之气,但又相信命运憎人,自安于卑微屈辱的地位。他时时热切盼望中举,又从没料想到那一天真的会到来。当他已完全习惯那种饥寒、屈辱、寄生的可怜地位,已麻木到在胡屠户那种难堪的辱骂面前点头称是的时候,突然看见“第七名亚元”的大红报帖,他那被失败和屈辱所窒息了的一切欲望和自尊心,以及多年来郁结的怨愤和悲哀突然活跃起来,他的神经无法承受,情不自禁的喜极发疯。 33 《范进中举》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中举前和中举后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写范进中举之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12) :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以
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课文结构 : 研读课文思考: 比较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况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动动脑筋,
动动手,
看谁找的快.1~2段内容,说说中举前范进的家境如何,
他的社会地位如何?每日小菜饭 不知猪油味 饿了两三天两眼看不见 乡试无盘费现世宝 癞虾蟆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贫贱3~12段内容,说说中举后范进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拿蛋送酒的 背米捉鸡的 搬桌拿椅的 称兄连谊的 送银赠房的才学高 品貌好 天上星宿 贤婿老爷富贵中举前中举后生活境况社会地位处事态度住茅草屋,吃小菜饭不知猪油味饿了两三天
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有拿鸡蛋送白酒的,有背斗米捉两鸡的,有搬桌拿凳的,胡屠户送肉送钱,张乡绅送银赠房被丈人骂作“现世宝”
“癞蛤蟆”“尖嘴猴腮”邻里无人理会邻居众人口口声声“范老爷”
报录人献计治疯
丈人称他“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拜会,称兄联谊甘受屈辱
唯唯连声
(不顾一切去参加乡试)对张奉迎自如
对胡势利虚伪合作研讨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及张乡绅对他的 态度 各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