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试卷分值: 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0分)
1. 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 4 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的 b→a→b 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 甲图的 b→a 与丙图的 b→a 所用的时间一定是一样长的
C. 从 a→b,由于 DNA 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丁
2. 以下哪种变化不是在有丝分裂前期完成的()
A. 核膜消失 B. 着丝粒分裂 C. 染色体出现 D. 纺锤体形成
3. 细胞增殖有多种方式,下列对细胞增殖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增大与细胞的相对表面积有关
B. 原核细胞无染色体和纺锤体,一般进行无丝分裂
C. 动物细胞进行增殖时有中心体参与,某些植物细胞可能也有
D. 真核生物的体细胞一般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4. 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分辨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为
A. 分裂前期 B. 分裂中期 C. 分裂后期 D. 分裂末期
5.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②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③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
④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最多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6. 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会形成细胞板,将一个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
B. 过程④产生不同形态组织细胞,是不同细胞含有不同的DNA导致的
C. 过程①、②、③、④依次使细胞的全能性逐渐增加
D. 生物体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7. 中风,也叫脑卒中,起因一般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功能缺失,一般发病快,病死率高。近期,科研人员运用神经干细胞进行脑内移植治疗缺血性中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风患者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功能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和重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神经干细胞在参与损伤部位修复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
C. 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 神经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8.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细胞内的DNA和蛋白质,造成细胞衰老
B. 白细胞凋亡速度比红细胞快,因为白细胞不能分裂
C. 衰老的细胞会出现核质体积比例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的现象
D.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都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9.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老年期才开始出现衰老的细胞
B. 衰老细胞的新陈代谢速率加快,加速了细胞衰老
C. 细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是由基因决定的程序性死亡
D. 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认为,端粒受损会导致细胞衰老
10. 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B. 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C. 呼吸速率减慢 D.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11.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B. 联会后形成的一个四分体中含4个DNA分子
C. 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的时期,细胞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
D.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形成4个精细胞,但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2个卵细胞和2个极体。
12. 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是( )
A. 2对 B. 4对 C. 1对 D. 0对
13. 下列有关高等动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核中1/2的遗传物质
B. 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内,完成受精作用
C. 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是多种多样的,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可有多种表现型
D. 通过受精作用,使得子代个体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亲代的两倍
14. 如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B. b过程没有染色单体
C. c过程因着丝点断裂导致染色体加倍 D. a过程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15. 甲至丁为某生物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
B. 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依次为8、4、2
C. 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D. 乙是次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
16. 孟德尔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如高茎、矮茎)为研究对象进行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成功的揭示了分离定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的假说—演绎过程很完美,不需要验证
B. 杂合高茎与矮茎个体的测交后代中高茎占1/2
C. 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D. F1杂合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17. 关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假说演绎法中演绎推理的内容是进行测交实验
B. 羊的毛色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性状,一对白毛羊杂交得到4只小羊,小羊毛色为3只白色一只黑色
C. 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的彩球应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后进行一下次抓取
D. 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18. 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自然条件下,将纯种高茎与纯种矮茎间行种植,收获矮茎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继续播种,长出的植株将表现为( )
A. 都是高茎 B. 都是矮茎 C. 1高茎:1矮茎 D. 3 高茎:1矮茎
19.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豌豆杂交时对父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B. F1测交将产生4种(1∶1∶1∶1)表现型的后代,是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C.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自由结合
D. 选择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是因为其自然条件下是纯合子,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0. 下列有关单基因遗传的推理不正确的是( )
A. 隐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子 B. 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子
C. 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难以独立确定 D. 后代全为显性,则双亲必均为显性纯合子
21.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了接近3:1的分离比,下列属于满足分离定律的必需条件是
①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合子
②每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等位基因完全显性
③各代配子数目相等且发育良好及正常受精
④实验的群体数量大,个体数量足够多
⑤雌、雄配子数目相等且结合受精的机会相等
⑥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①②③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22. 小鼠的体色有黄色和黑色之分,黄色和黑色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有人利用该小鼠进行遗传实验,结果如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一组:黄鼠×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
第二组:黄鼠×黄鼠→黄鼠2396、黑鼠1235
A. 从第二组数据分析可知,小鼠体色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B. 第一组实验中黄鼠的基因型为Dd,黑鼠为dd
C. 第二组实验中子代黄鼠:黑鼠2︰1是由于DD个体不存在
D. 第二组实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都为Dd
23. 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因子B控制,但只在男性身上表现。一个非秃顶男性与一个女性结婚,生下的男孩长大以后表现为秃顶,则这个女性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 bb B. Bb C. BB或Bb D. BB
24. 纯合黄色圆粒豌豆和纯合绿色皱粒豌豆杂交产生F1,F1产生的雄配子种类数及比例是( )
A. 2种;1∶1 B. 3种;3∶1
C. 4种;1∶1∶1∶1 D. 4种;9∶3∶3∶1
25. 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用黄色皱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做亲本,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26. 下列各组表现型相同的是()
A. DDEE和Ddee B. DdEE和Ddee C. DdEe和DDEE D. ddEe和DdEe
用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部是黄色圆粒,F1自交得F2,在F2中杂合的绿色圆粒有2400个,推测纯合的黄色皱粒有()
4800个 B. 2400个 C. 3600个 D. 1200个
28. 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
A. EeFfGg×EeFfGg B. EeFfGg×eeFfGg
C. eeffGg×EeFfGg D. eeffgg×EeFfGg
29. 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与DDTt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推测子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各有()
A. 2种、4种 B. 2种、6种 C. 3种、4种 D. 3种、6种
30. 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型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
B. 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型相同
C. 相同环境中,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 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0分)
31. 如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部分时期示意图,分析回答:
(1)只考虑一个细胞周期,该图示缺少处于 ______ 期的示意图。
(2)图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用字母表示)。
(3)D图中1结构称为 ,其向四周扩展会形成 .
(4)DNA与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之比为2:1:2的图示是 (用字母表示).
32. 下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填“雌性”或“雄性”)个体。
(2)图A细胞含有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中含有__________个DNA分子。
(3)图B细胞正在进行____________(填“有丝”或“减数”)分裂,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每个子细胞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33. 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请回答:
(1)黑色和棕色显性性状是 .
(2)若用B与b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上述两头黑牛的基因型 ,子代棕牛的基因型 .
(3)若用甲雄牛与多头杂种雌牛相交配,共产生20头子牛,若子牛全为黑色,则甲雄牛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若子牛中14头为黑色,6头为棕色,则甲雄牛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10.0分)
34. 已知豌豆的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现有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代的表现型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如下图。据图回答:
(1)亲本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代中黄色圆粒所占比例为_________,其所对应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喀什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答案
【答案】
1. D 2. B 3. B 4. B 5. A 6. D 7. D
8. B 9. D 10. A 11. B 12. D 13. C 14. D
15. B 16. B 17. C 18. B 19. D 20. D 21. C
22. A 23. C 24. C 25. C 26. C 27. D 28. D
29. B 30. A
31. 间;BCAD;细胞板;细胞壁;BC
32. (1)雄性
(2)2;2
(3)减数;2
33. (1)黑色;
(2)Bb、Bb;bb;
(3)BB;Bb
34. (1)YyRr;yyRr
(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3)3/8;YyRr、YyRR
【解析】
1.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由细胞周期概念可知,细胞周期具有方向性。此扇形图中,按顺时针方向,分裂间期为a→b段(扇形面积更大),分裂期为b→a段(扇形面积更小)。
A、由分析可知,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甲图中的a→b→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
B、不同植物细胞周期不同,故尽管甲图的b→a与丁图的b→a所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不同,但是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B错误;
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得DNA含量加倍了,但染色体并未加倍,C错误;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丁,因为其分裂期所占比例最大,D正确。
故选D。
2. 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质消失,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粒断开,姐妹染色单体消失,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翻倍。
着丝粒断开是有丝分裂的后期发生的,有丝分裂的前期的特征是核膜核仁消失,染色质消失,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B符合题意。
故选B。
3.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掌握细胞增殖的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制约了细胞体积无限增大,A正确;
B.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而蛙的红细胞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以二分裂进行繁殖,B错误;
C.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都有中心体,与细胞增殖过程的纺锤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
D.真核生物的体细胞一般通过有丝分裂增殖,D正确。
4. 【分析】
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简单题。此题中,考生只需识记分裂中期时的染色体行为特点,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
【解答】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而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规则地排列在赤道板位置,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故 ACD均错误,B正确。
故选B。
5. 【分析】
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片的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观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解答】
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①正确;
②制片的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所以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②错误;
③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③正确;
④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越长,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最多,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 【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分析题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这会导致细胞数目增多;④表示细胞分化,这会导致细胞种类增多。
【解答】
A.图示为动物细胞,其分裂过程中不会形成细胞板,A错误;
B.过程④产生不同形态组织细胞,是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导致的,B错误;
C.过程①、②、③、④依次使细胞的全能性逐渐降低,C错误;
D.生物体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D正确。
故选D。
7. 神经干细胞已发生了轻度分化,属于成体干细胞,能分化形成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不具有全能性,D错误。
8. 细胞中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细胞内的DNA和蛋白质,造成细胞衰老,A正确;白细胞凋亡速度比红细胞快与其自身功能密切相关,B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故核质体积比例增大,C正确;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都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D正确。
9.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解答】
A.细胞衰老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A错误;
B.衰老细胞的新陈代谢速率减慢,加速了细胞衰老,B错误;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C错误;
D.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认为,端粒受损会导致细胞衰老,D正确。
10.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衰老后,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代谢速率减慢,A错误;
B、细胞衰老后,多种酶的活性降低,B正确;
C、细胞衰老后,呼吸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慢,C正确;
D、由分析可知,细胞衰老后,由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正确。
故选A。
11.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减数分裂的实质是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以得到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得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数目,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一次,联会后一个四分体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四个DNA分子,B正确;
C.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的时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细胞中可能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D.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的数量,而且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的过程是不连续的,所以要观察减数分裂最好选择雄性生物的,D错误。
12. 【分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次级精母细胞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3. 【分析】
本题考查了高等动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精子形成过程中需要变形,变形后精子中基本不含细胞质;明确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出现了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掌握受精作用的过程及特征,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即可。
【解答】
A.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核中1/4的遗传物质,A错误;
B.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没有进入卵细胞,B错误;
C.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是多种多样的,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可有多种表现型,C正确;
D.通过受精作用,使得子代个体的细胞中的染色体与亲代的相同,D错误。
故选C。
14. 【分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其中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b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d表示有丝分裂。
【解答】
A.d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其全过程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B.b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c过程因受精作用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互换,D正确。
故选D。
15. 【分析】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象辨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列知识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
A.由上面分析可知,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乙→丙→丁,A错误;
B.由图可知,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依次为8、4、2,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甲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乙都有同源染色体,丙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无同源染色体,C错误;
D.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是初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也可能为极体,D错误。
故选B。
16. 【分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掌握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方法、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方法。
【解答】
A.假说演绎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A错误;
B.杂合高茎与矮茎个体的测交后代中高茎和矮茎各占1/2,B正确;
C.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高茎和矮茎比为3:1,C错误;
D.F1杂合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D错误。
故选B。
17. 【分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具体步骤及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假说演绎法中演绎推理的内容是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A错误;
B.羊的毛色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性状,一对白毛羊杂交得到4只小羊,亲代白毛羊的基因型不确定,小羊毛色不一定为3只白色一只黑色,B错误;
C.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的彩球应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后进行下一次抓取,C正确;
D.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错误。
故选C。
18.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严格自花、闭花授粉的,不会杂交,只能自交,所以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的的性状仍然是矮茎,综上所述, B正确,ACD错误。
19. 【分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人工异花授粉的具体过程;识记假说演绎的步骤及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
A.豌豆杂交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A错误;
B.F1测交将产生4种表现型比例相等的后代,属于演绎推理,B错误;
C.自由组合定律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是随机结合,C错误;
D.选择具有自然条件下是纯合子,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特性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D。
20.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个体的显隐性关系和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杂交,有两种情况可以作出判断,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有另一个新的相对性状出现,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只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在完全显性的生物个体中,显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或Aa,隐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
【解答】
A.隐性性状的个体(aa)是纯合体,A正确;
B.由于显性纯合体的后代必定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所以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体(Aa),B正确;
C.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可能,因而难以独立确定,C正确;
D.后代全为显性,双亲可以为显性纯合体,也可以有一方为显性杂合体(AA×Aa)等,D错误。
故选D。
21. 【分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知识点,熟知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
【解答】
①出现3:1是杂合子自交的结果,子一代是杂合子,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合子,符合题意;
②孟德尔研究的分离定律时要求是每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等位基因完全显性,符合题意;
③各代配子数目不一定相等,但要保证配子发育良好及正常受精,不符合题意;
④实验的群体数量大,个体数量足够多,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符合题意;
⑤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数量,孟德尔实验中强调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不符合题意;
⑥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2.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知识点,考查学生能应用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
【解答】
A.从第二组亲本是黄鼠与黄鼠,后代出现了黑鼠,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现象,且子代黄鼠:黑鼠2︰1,小鼠体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
B.从第二组实验结果可知,小鼠体色黄色对黑色是显性;分析第一组数据可知,第一组是测交实验,所以第一组实验中黄鼠的基因型为Dd,黑鼠为dd ,B正确;
C.第二组实验中子代黄鼠:黑鼠2︰1是由于DD纯合致死导致的,C正确;
D.分析第二组数据可知,发生了性状分离现象,是杂合子交配的结果,所以第二组实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都为Dd,D正确。
故选A。
23. 由题意可知,非秃顶男性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一个非秃顶男人(bb)与一个女人(B_)结婚,后代男孩长大后为秃顶(BB或Bb),说明这个男孩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由此可推知这个女人遗传因子组成是Bb或BB。
故选C。
本题属于从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如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受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因子B控制,但只在男性身上表现,这说明显性遗传因子B的表现是受性别影响的。据此答题。
本题以人类的秃顶为素材,考查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中信息准确亲本及这个男孩的遗传因子组成,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24. 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1:1:1: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有9种,表现型有4种,且数量比是9:3:3:1。
纯合黄色圆粒(YYRR)豌豆和纯合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产生F1(YyRr),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产生的雄配子种类数有4种,且比例是YR:Yr:yR:yr=1:1:1:1,C正确。
25.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判断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再根据题干要求计算概率。
【解答】
用黄色皱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做亲本,F1的基因型为YyRr,F1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据此作答。
由以上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YyRr,F1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其中能稳定遗传(纯合子)的个体的比例为×=,重组性状为黄色圆粒、绿色皱粒,占F2的比例为。
26. 【分析】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型、表现型的概念,能根据基因型判断个体的表现型,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
【解答】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A_、B_表示为显性性状,而aa、bb表现为隐性性状。
A、DDEE表现为双显性性状,而Ddee表现为一显一隐,A错误;
B、DdEE表现为双显性性状,而Ddee表现为一显一隐,B错误;
C、DdEe和DDEE均表现为双显性性状,C正确;
D、ddEe表现为一隐一显,而DdEe表现为双显性性状,D错误。
故选:C。
27. 【分析】
本题考查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熟知实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题目较简单。
【解答】
由于子一代全部是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假设控制基因分别是Y和y;圆粒对皱粒为显性,假设控制基因分别是R和r。根据题意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是YyRr,子二代中杂合的绿色圆粒的基因型(yyRr)占的比例是,纯合的黄色皱粒的基因型(YYrr)占的比例是,所以推测纯合的黄色皱粒有1200个,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28.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理解测交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测交是指F1与隐性类型(每一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的个体进行杂交,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
A.EeFfGg×EeFfGg三对基因都是杂合子的自交组合,没有一对基因是测交的,A错误;
B.EeFfGg×eeFfG中只有第一对基因是测交,其余都是杂合子的自交组合,B错误;
C.eeffGg×EeFfG中前两对基因是测交,第三对不是,C错误;
D.eeffgg×EeFfGg中有一方三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另一方都是杂合,所以三对基因都是测交,D正确。
故选D。
29.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的问题是常用的一种答题方法,过程简单,考生需重点掌握。
【解答】
根据题意分析: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Dd×DD→DD、Dd,Tt×Tt→TT、Tt、tt,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
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与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可以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Dd×DD子代的基因型有2种,表现型1种,Tt×Tt子代的基因型有3种,表现型2种,故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与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2×3=6种,表现型1×2=2种。
故选:B。
30.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型、表型、环境之间的关系。
【解答】
AD.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如同卵双胞胎基因型相同,哥哥在野外工作较黑,弟弟在室内工作较白,A错误;D正确。
B.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B正确;
C.相同环境下,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C正确;
故选A。
31. 解:(1)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图中只有分裂期,还缺少分裂间期;分裂间期,细胞中只有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由以上分析可知,A细胞处于后期,B细胞处于前期,C细胞处于中期,D细胞处于末期,因此先后顺序依次是BCAD;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即图中C图细胞所示的时期。
(3)D图中1结构称为细胞板,其向四周扩展会形成细胞壁。
(4)图中B和C细胞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2:1:2.
故答案为:
(1)间 DNA的复制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BCAD C
(3)细胞板 细胞壁
(4)BC
分析题图:图示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部分时期示意图。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中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出现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
本题结合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部分时期示意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识记、理解和掌握的能力。
【解答】
(1)图B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应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又由于其细胞质发生均等分裂,因此可判断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即该动物为雄性个体。
(2)据图分析可知,A细胞所处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四分体;此时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因此每条染色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
(3)由于图B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由(1)可知B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其分裂后产生的每个子(精)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
故答案为:
(1)雄性
(2)2;2
(3)减数;2
33.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裂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中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进而判断出亲本和子代的基因型,再根据亲代的基因型判断子代是黑牛的概率。
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解答】
(1)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黑色为显性性状,棕色为隐性性状。
(2)黑色相对于棕色是显性性状,则子代棕色牛的基因型为bb,两头黑色牛(B_)生出棕色牛(bb),则这两头亲代黑牛的基因型都为Bb.
(3)上述两头亲代黑牛的基因型均为Bb,它们再产生一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判断黑色子牛是否为纯合子,可采用测交法,即用它与隐性个体杂交,所以选棕色牛。
(4)杂种雌牛的基因型为Bb,雄牛X与多头杂种雌牛相交配,产生的20头子牛,若全为黑色,则说明雄牛甲很可能是显性纯合子,其基因型最可能是BB;若子牛中14牛为黑牛,6头为棕色(bb),即黑色:棕色≈3:1,则甲雄牛的基因型最可能是Bb。
故答案为:
(1)黑色
(2)Bb、Bb bb
(3) C
(4)BB;Bb
34. 【分析】
本题结合柱形图,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知识点,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分析柱形图:黄色圆粒豌豆(Y_R_)与绿色圆粒豌豆(yyR_)杂交,后代中黄色:绿色=1:1,属于测交,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圆粒:皱粒=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
【解答】
(1)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中黄色圆粒与绿色圆粒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
(2)根据柱状图可知,后代中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3:1,则后代中黄色圆粒占,同理,黄色皱粒占,绿色圆粒占,绿色皱粒占。故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3)由于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因此F1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所占比例为,F1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YyRr。
故答案为:
(1)YyRr;yyRr
(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3)3/8;YyRr、Yy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