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生物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其中1-12小题,每题2分;13 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 某紫花植物自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红色:白色=9 : 3 :4则子代中基因型纯合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A. 1/3 B. 3/16 C. 3/8 D. 1/4
2.某正常男性个体的细胞中肯定含有Y染色体的细胞是
肝细胞 ②次级精母细胞 ③精细胞 ④成熟的红细胞 ⑤精原细胞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⑤ D.①②③⑤
3.番茄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两株不同性状的番茄杂交,F1中的红果:黄果=1 : 1,高茎:矮茎=3 : 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Rr和Ddrr
B.F1中高茎番茄自交,所得F2中的高茎番茄占3/4
C.R、r和D、d基因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D.R、r基因与D、d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4.已知某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染色体互换,该细胞在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细胞是
A.基因型为AB,ab的细胞 B.基因型为AABB.aabb的细胞
C.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 D.基因型为aaBB.AAbb的细胞
5.“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描述了同一双亲的后代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特点。下列叙述与这种遗传现象有密切关系的是
A.四分体中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 B.减数分裂I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D.自然状态下精子的数量远多于卵细胞的数地
6.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7.某双链DNA分子中,一条单链中(A+T)/(C+G)=a.且(A+C)占该链的比例为b,则其互补链中(A+T)/(C+G)的值及(A+C)占该互补链的比例分别是
A.a, b B.1/a, b C.1/a, 1-b D.a, 1-b
8.为了进一步探究DNA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设计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用到的技术手段有同位素标记、离心
B.若在实验中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用35S和32P分别标记的两组细菌,则实验结果与原实验相反
C.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D.T2噬菌体和细菌所含的核酸中嘌呤总数并非都一定等于嘧啶总数
9.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和翻译的模板不同 B.转录和翻译所需要的原料不同
C.翻译时.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 D.细胞中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
10.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心法则既适用于真核生物又适用于原核生物
B.DNA的复制过程不属于遗传信息的传递
C.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可在大肠杆菌的细胞核中进行
D.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存在A-T的配对
11.某种植物甲(aa)在20°C免时开白花,同种植物乙(AA)在20°C时开红花,同种植物丙(AA)在 30°C时开白花。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有关基因型和表型及其相互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体的表型根本上是由基因决定的
B.生物体的表型可能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丙植物的种子种植在20 °C时又开红花.该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D.由材料可知.该植物的花色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2.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图示可知,+RNA和-RNA上都含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
B.过程②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过程④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
C.不可利用抗生素类药物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
D.新型冠状病毒和HIV的增殖过程都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原料、能量等条件
13.自然条件下兰花的杂交后代不易萌发。科研人员用四倍体品种绿宝石和二倍体品种春剑进行杂交,获得大量优质杂交兰,并对其进行染色体观察与计数,培育过程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培育成功杂交兰不可通过种子繁殖
B.从杂交兰组织中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观察染色体并计数
C.所得杂交兰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20条
D.由杂种胚繁殖得到的大量杂交兰性状一致
14.如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相应的生物有一个染色体组或三个染色体组
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15.某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该生物性原细胞(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图中的四种配子。下列关于这四种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配子一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该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配子二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该变异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C.配子三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原因可能是含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
D.配子四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时A或a基因缺失
16.养鸡业中,母鸡的经济效益比公鸡好,但鉴别小鸡的雌雄存在一定困难。家鸡染色体上的基因B使鸡爪呈棕色,不含基因B的个体鸡爪呈粉色。遗传学家利用X射线处理母鸡甲,最终获得突变体丁,流程如图所示(染色体未按实际大小比例画出),由此实现多养母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以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B.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可区分乙、丙个体
C.③过程中,丙与bbZZ的公鸡杂交,子代中有1/2为bbZWB
D.将突变体丁与bbZZ的公鸡杂交,可通过观察鸡爪颜色对子代进行性别鉴定
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17.(14分)图1、图2、图3表示细胞中的相关过程(图2中甘、丙等表示甘氨酸、丙氨酸等),请据图回答:
(1)
(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图2表示____过程。图1所示③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图1过程进行时,需要________酶参与。
(2)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图2中的一个d上结合多个b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c表示________,丙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终止密码子位于丙氨酸密码子的________(填“左”或“右”)侧。
18.(8分) 研究发现控制长毛兔的毛长与腿长的基因分布见下表,请分析回答:
基因 B、b T、t E、e
控制性状 毛长 毛长 腿长
所在染色体 常染色体L 常染色体H X染色体
(1)兔的毛长性状由_______等位基因控制。控制兔的毛长与腿长的三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是_______。
(2)已知控制毛长的显性基因B与T具有相同的累加效应。基因型为bbtt的毛长为2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毛长1厘米。BBtt与bbTT个体交配产生F1,F1雌雄交配得F2的表型有________种,F2中表型与亲代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19.(10分)某红花植株群体中出现了一株白花植株,经检测发现出现的该白花植株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的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从而引起基因_____的改变。红花基因可以突变为白花基因或紫花基因等,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
(2)若该白花植株的突变只涉及一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突变后为杂合子,则该突变为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3)经检测发现,红花基因突变为白花基因后,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但翻译合成的肽链缩短,其原因可能是_____。
20.(16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现运用你所学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问题。已知某植物(2N=24)的正常植株(A)对矮生植株(a)为显性。
(1)如图为这种植物(基因型为Aa)减数第一次分裂_____期部分染色体的示意图。图中显示了_____条染色体,如果1号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A,则2号上对应片段上的基因最可能是_____(填“A”或“a”)。
(2)若该植物AA(♀)×aa(♂)时,A基因所在的那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则母本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_____或_____条,若产生的卵细胞能顺利受精并发育,则所结种子胚的基因型应该是_____或_____。此种变异类型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
21.(12分)肝豆状核变性为人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关基因为A/a),其主要病因是患者的ATP7B基因突变,正常人中约有1/90的人为该病致病基因携带者。如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家族遗传系谱图。
(1)下面遗传系谱图中,不可能属于肝豆状核变性遗传病家族系谱图的是_____。
(2)假定甲家族中有人患有此病,遗传系谱图如图甲,则Ⅱ-4的基因型是_____。Ⅱ-4与Ⅱ-5生出患病小孩的概率为_____。
(3)假定丙家族中有人患有此病,遗传系谱图如图丙,该系谱图中Ⅱ-4和Ⅱ-5准备生育二孩,为避免患病儿的出生,Ⅱ-4怀孕后应对胎儿进行_____。
A.性别检测 B.染色体数量检测
C.染色体结构检测 D.基因检测
(4)研究发现,该遗传病患者在不同年龄段都可发病,主要集中在5~35岁。由这一事实可得出_____(多选)。
A.该病致病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
B.该病致病基因的表达可能与其他基因的表达相关
C.该病致病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相关
D.患者的寿命随该病致病基因的复制次数增多而变短
(5)ATP7B基因的突变类型较多,如表为两种突变类型的ATP7B基因编码的多肽链氨基酸序列变化情况。
突变类型 氨基酸序列变化
Ⅰ 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
Ⅱ 近30%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突变类型Ⅰ和Ⅱ发生的原因依次可能为_____(填编号)。
①复制时发生了某碱基对的替换
②转录时发生了错误
③翻译时发生了错误
④复制时发生了某碱基对的增减
⑤染色体片段缺失
⑥染色体片段重复
连城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其中1-12小题,每题2分;13 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B B D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C C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17.(14分)
(1) 翻译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
(2)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3)tRNA GCA 右
18.(8分)
(1)两对 三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2) 5 3/8
19.(10分)
(1)增添、缺失或替换 碱基序列 不定向性
(2)显性
(3)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改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20.(16分)
(1)四分体时(前) 4 a
(2)13 11 AAa a 染色体(数目)变异
21.(12分)
(1)丁
(2)AA或Aa 1/540
(3)D
(4)A B (5)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