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三、学情
七、板书设计
二、教材说明
六、教学流程
五、教法、学法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一、教学理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教材说明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1、学生学科知识的储备情况: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基础。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已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3、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三、学情
1、知识目标: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
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学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六、教学流程
2、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活动三: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活动四、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揭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活动一:认识长方体的面
活动二:认识长方体的棱与顶点
3、丰富素材,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填空题 判断题 计算题
操作题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
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讨论(1)
1.长方体有几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
3.哪些面相同
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
每相对的4条棱相等
(按照相等的棱长可分为3组)
讨论(2)
1.长方体有几条棱?几个顶点?
2.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以相等的棱长为一组可分为几组?
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长
宽
高
12条棱可以分成4组长\宽\高.
讨论:
1.正方体的面有几个 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的棱有几条 有什么特点
3.正方体的顶点有几个
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长方体
正方体
一. 填空:
1. 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 顶点。( )面积相等,( )的4条棱长相等。
2. 正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 顶点。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 ),每条棱长都( )。
6
12
8
相对的面
相对
6
12
8
正方形
相等
二、 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 面积相等。 ( )
√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5)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四六二十四条棱。 ( ) (6)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 ) (7)相对的4条棱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 )
√
×
×
×
三、分别计算每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
7厘米
5厘米
2厘米
5厘米
5厘米
5厘米
3厘米
7厘米
3厘米
(1)
(2)
(3)
四、操作:
将8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并分别指出长、宽、高。
这节课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明朗、突出重点,抓住特点,通过比较,使学生很容易记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最终达到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目的。
七、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8个
正方体 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12条长度都相等 8个
总之,本课我努力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出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动手实践:有独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猜想,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想象,有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力求让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
整节课的教学,我和我的孩子们在轻松的活动中获得了发现,在激烈的讨论中明白了道理,在愉悦的合作中享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