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运动和力 单元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运动和力 单元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0 22:2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检测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
A.石头滚落下来 B.音乐声传入人耳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梨树上结出了梨
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思想斗争 B.骏马在草原上奔驰
C.九 一二运动 D.原子核外的电子在线核运动
下图所示事例中,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A.检查相框是否挂正 B.用力拉弹簧
C.往墙上敲钉子 D.往前推箱子
小华用矿泉水瓶做验证实验(如图所示):他用水平力轻轻推动瓶子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用相同的水平力轻推瓶盖时,瓶子翻了。他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作用点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大小有关 D.与以上三者都有关
下列物体中物重最接近1牛的是(  )
A.一袋方便面 B.一张学生课桌
C.一枚大头针 D.一块砖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在静止时没有惯性,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B.跳高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C.赛车在高速行驶时不容易停下来,是由于速度越来越大惯性越大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2倍,乙车行驶的时间与甲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3:1,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A.3:2 B.2:3 C.1:6 D.6:1
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旁放一磁体,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用玻璃球代替钢珠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B.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一辆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
A.卡车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卡车的支持力
B.卡车所受的重力和卡车对地面的压力
C.卡车对地面的压力和路面对卡车的支持力
D.地面对卡车的摩擦力和卡车对地面的摩擦力
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每次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直线方向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木块的运动状态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每次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由表可知(  )
实验次数 木块运动状态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静止 0.3
2 静止 0.4
3 加速直线运动 0.7
4 匀速直线运动 0.5
5 减速直线运动 0.3
A.第1、5两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B.第2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第5次的
C.第1、2两次实验中,拉力均小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D.第3、4、5三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同
如图所示将一只笔筒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笔筒受到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笔筒
B.桌面对笔筒的支持力与笔筒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笔筒的支持力与笔筒(含笔)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笔筒对桌面的压力与笔筒(含笔)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如图所示为一名消防队员正在进行模拟演习训练。为了节省时间,他沿着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匀速向下滑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他向下滑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他与钢管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C.他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向上的
D.他受到的摩擦力是阻力
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压住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
B.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
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跟容器的形状和底面积的大小也有关
B.液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则液体的压强也一定越大
C.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但液体内部不存在压强
D.同种液体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加,使得河水的密度   ,河水对堤坝的压强    。(以上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所示),其中甲是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乙是相同   比较   。
看着刚刚学会爬行的孩子在地板上爬行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下表是小明纪录小刚和小兰爬行时的情况。
时间(秒) 1 2 3 4 5
小刚爬行的距离(米) 0.3 0.5 0.75 1.25 1.75
小兰爬行的距离(米) 0.4 0.8 1.2 1.6 2.0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1)匀速爬行的速度是   。
(2)另一个孩子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月球车“玉兔二号”到达月面开始巡视探测;同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两器互拍,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假设你将来到月球上旅游时,向地球上的亲朋好友发送无线电信号,试想你的“祝福”到达地球的时间约为   s。(已知地月距离约3.84×105km,无线电信号传播速度与光速相等)
我们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同一小车分三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采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平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   ;使用同一辆小车是为了使水平支持面受到的   相同.
②小车在   表面上滑行的最远;小车在   表面上速度变化得最快.
③由实验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滑行距离越   .
④从这个实验可推理得出:如果小车没有受到阻力作用,它将   .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如图甲是小婷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婷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钩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婷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婷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婷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如图所示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小的小车,并且要使水平桌面    (选填“光滑”或“粗糙”)些.
(2)在两盘中放上不同质量的砝码,可以探究两个力的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实验中,保持两个托盘中砝码的质量相等,然后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   保持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5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再经过2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
(1)大炮距坦克多远?
(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声音每秒传播340米)
某学校开展“制作太阳能动力小车”的项目,某同学制作的小车质量为200克,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厘米2。则:
(1)小车的重力为多少牛
(2)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3)某次测试中,小车在阳光照射下行驶30米用时100秒,该次测试中小车的速度为多少
第三单元检测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A
【解析】在物理学上,将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石头滚落下来,那么石头相对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音乐声传入人耳、太阳光照射大地、梨树上结出了梨,都不包含位置的改变,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C、D不合题意。
故选A.
B
【解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解答】解:
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物体的位置如果发生了变化,就说它做了机械运动,思想斗争、九 一二运动、原子核外的电子在线核运动都不是机械运动;B中骏马在草原上奔驰,骏马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B.
A
【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原理。
利用重锤线检查相框是否挂正,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道理;
故答案为:A.
A
【解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解答】“推动瓶子底部”和“推动瓶盖”时,二者的作用点不同,因此他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A
【解析】首先对选项中物体的质量作出合理的估测,然后利用公式G=mg得到重力,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A.一袋方便面的质量在100g=0.1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0.1kg×10N/kg=1N左右,符合题意;
B、一张学生课桌的质量在1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10kg×10N/kg=100N左右,不符合题意;
C、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在50mg=5×10-4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5×10-4kg×10N/kg=5×10-3N左右,不符合题意;
D、一块砖的质量在3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3kg×10N/kg=30N左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D
【解析】(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等无关。
A.足球在静止和运动时都有惯性,故A错误;
B.跳高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较大的速度,这样在起跳后能够经过更长的距离,故B错误;
C.赛车在高速行驶时不容易停下来,是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就越来越大,那么克服摩擦力做功时经过的距离越大,而它的惯性保持不变,故C错误;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故D正确。
故选D。
B
【解析】【解答】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 ;
故选B。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时注意物理量的对应关系。
D
【解析】(1)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2)铁磁性物质在磁场中会受力磁力的作用;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变运动,由运动变静止,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
(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判断。
A.磁体对钢珠会产生引力的作用,而对玻璃球没有吸引力,故A错误;
B.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会受到磁体产生的引力,故B错误;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方向和速度不断改变,即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C错误;
D.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A
【解析】解:A.卡车静止,卡车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卡车的支持力是平衡力关系,A正确;
B、卡车所受的重力和卡车对地面的压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B错误;
C、卡车对地面的压力和路面对卡车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错误;
D、地面对卡车的摩擦力和卡车对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错误.
故选A.
平衡力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D
【解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结合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第1次实验中,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拉力与静摩擦力相等,即f=0.3N。在第4次实验中,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即f'=0.5N。第5次实验中,木块虽然做减速运动,但是它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滑动摩擦力不变,还是0.5N,故A错误;
第2次实验中,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拉力与静摩擦力相等,即f=0.4N,而第5次实验中受到的摩擦力为0.5N,故B错误;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第1、2两次实验中,拉力均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故C错误;
第3、4、5三次实验中,虽然木块的运动状态不同,但是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C
【解析】(1)对笔筒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2)(3)(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共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前者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后者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A.笔筒受到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故A错误;
B.桌面对笔筒的支持力作用在笔筒上,而笔筒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二者没有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桌面对笔筒的支持力与笔筒(含笔)受到的重力,二者作用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和同一物体上,为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笔筒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笔筒和笔的重力之和,大于笔筒的重力,则二者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
A
【解析】A.他向下滑,因为是匀速下滑,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A错误;B.他与钢管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正确;C.他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向上的,正确;D.他受到的摩擦力是阻力,正确;
故选A
动能大小和质量与速度有关,要判断动能大小先要比较质量和速度的变化情况;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D
【解析】 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等。由此可知:两手指受到的铅笔的压力相同。由于铅笔的两端的受力相同,右边的受力面积小,由 可知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故选D
因为铅笔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而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等。根据公式P=F/S即可判断压强的大小。
D
【解析】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由公式p=ρgh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A.由p=ρgh可知液体压强跟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与容器的形状和底面积的大小也无关,故A错误;
B、液体压强与液体受到的重力无关,故B错误;
C、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故C错误;
D、由p=ρgh可知同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变大;变大
【解析】泥沙含量增加,水的体积不变,根据公式 可知河水的密度变大,
河水的密度变大,根据公式P=ρgh可知河水对堤坝的压强变大
知道影响密度和液体压强的因素
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标志牌处距离北京还有30km;45
【解析】【解答】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北京30km”表示的意思:标志牌处距离北京还有30km;
∵ ,∴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时间: 。
掌握交通标志牌的含义,会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1)0.4米/秒
(2)变速
【解析】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两人的速度,然后分析速度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得到:
小刚的爬行速度分别为:0.3m/s、0.25m/s、0.25m/s、0.3125m/s和0.35m/s;
可见,小刚做的是变速运动;
小兰的爬行速度为:0.4m/s、0.4m/s、0.4m/s、0.4m/s和0.4m/s;
可见,小兰在做匀速运动。
(1) 匀速爬行的速度是 0.4m/s;
(2) 另一个孩子做变速运动。
1.28
【解析】根据公式计算“祝福”到达地球的时间。
【解答】“祝福”到达地球的时间。
速度;压力;木板;毛巾;小;慢;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对于该实验要明白其基本的原理: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然后比较三次实验在同样的初速度下所产生的不同结果,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解:①该实验要比较的是小车在阻力不同的路面上滑行的距离,这样就要求我们控制变量:初始速度,而从同一点滑下,可以保证每次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使用同一辆小车是为了使水平支持面受到的压力相同;②分析三个不同水平面上,我们就可以发现,三个小车主要不同为距离的不同,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所受阻力的不同,所以小车在木板表面上滑行的最远;小车在毛巾表面上速度变化得最快;③由三个水平面上距离的不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滑行距离越远.④从这个实验可推理得出:如果小车没有受到阻力作用,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①速度;压力;②木板;毛巾;③小;慢;远;④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相反
(2)不能
(3)把小纸片剪成两半
(4)A
【解析】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1)二力平衡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故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
(2)当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已经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了,此时平衡状态就会打破,故不能平衡。
(3)把小纸片剪成两半,使得一个物体变成了两个物体。
(4)二力平衡时尽可能要排除其它力的干扰,而小明的实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比较大,更易影响实验结果,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相反;(2)不能;(3)把小纸片剪成两半;(4)A
(1)光滑
(2)大小
(3)不能
【解析】解:(1)应该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这样可以保证小车受桌面的摩擦力很小,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车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砝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3)实验中保持F1和F2相等,用手拉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是否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故答案为:(1)光滑;(2)大小;(3)不能.
(1)要探究二力平衡条件,要尽量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中通过调整砝码盘中砝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3)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当两个力满足四个条件时,才是一对平衡力,即“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合力为0.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解:(1)炮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反坦克炮的时间:t=2s,
根据v=s/t可得,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s=vt=340m/s×2s=680m;
(2)炮弹飞行的距离s′=s=680m;
炮弹的速度:v′=s′/t′=680m/0.5s=1360m/s.
答:(1)大炮距坦克680m;
(2)炮弹的飞行速度为1360m/s。
【解析】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关键是炮弹飞过去和声音传回来的距离是一样的,炮弹的飞行快慢不知道,但声音的传播快慢是知道的,所以要利用声音传回来的时间来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1)求出炮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反坦克炮的时间,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反坦克炮与坦克之间的距离;
(2)知道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从开炮到炮弹击中目标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炮弹飞行的速度。
(1)小车的重力G=mg=0.2kg×10N/kg=2N;
(2)小车对地面的压力F=G=2N,
则小车对地面的压强:;
(3)小车的速度为:。
【解析】(1)根据G=mg计算出小车的重力;
(2)根据F=G计算出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计算出小车对地面的压强;
(3)根据公式计算出小车的速度。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