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冲刺填空题特训(3)(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冲刺填空题特训(3)(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2 10: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中考特训 填空题特训(3)
1. 人体感染了新冠病毒容易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最终体温回归正常并恢复健康一一“阳康"。
(1)体温的变化通过产热和散热来调节,当病人处于高温持续期即体温维持38.5℃,此时产热量Q1和散热Q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2)感染病毒期间,医生建议多补充蛋白质来增强免疫力,早餐妈妈准备了鸡蛋、白粥、红薯、牛奶,提供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有_______。
(3)“阳康"后仍然要防止再次感染,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出发,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2. ClO2作为一种高效消毒剂,对绝大多数细菌及青霉、木霉、曲霉等真菌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ClO2受热或见光易分解,在50℃时分解为Cl2和O2。
(1)细菌和真菌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2)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3)根据材料信息,写出ClO2的一种保存要求:________。
3. 小科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硝酸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Ba(NO3)2=BaSO4↓+2HNO3
(1)此时溶液的pH______ 7(选填“<”或“=”或“>”)
(2)此反应为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3)如图“●”“o”“△”表示烧杯内溶液中的不同离子,其中的“△”表示____离子。
4. 金属镓具有独特的性质,而被人们称为“神奇金属”。
(1)镓元素在元素周期农中的信息如图甲所示,则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2)金属镓在室温下是固态,放在手上很快变为液态。此时金属镓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3)当液态镓接触铝制易拉罐时,镓原子会进入铝原子的空隙,从而使易拉罐破裂,其微观过程如图乙。此过程是__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5.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多在春秋季节爆发的病毒性流行感冒。
(1)甲流爆发时其病毒会产生不同的类型,这是由于病毒会发生________。
(2)医生建议人们每年要接种最新甲流疫苗,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 其属于________。
(3)新鲜大蒜中含有蒜氨酸,当大蒜被切开后,蒜氨酸会生成大蒜素。大蒜素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能溶于酸性溶液,遇热很快失效。大蒜作为调味品,主要有以下几种食用方法:
①将大蒜与食物一起煮熟后食用 ②将生蒜切碎泡醋,食用大蒜醋③将大蒜切片生吃
若人们想食用大蒜预防甲流,请选择一个你支持的食用方法并说明理由:________。
6. 小文在探究“小灯泡电功率与电压关系”的实验时,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电源为3节新干电池,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1)图乙是小文在一次测量中电压表V1指针位置,其示数为______伏。
(2)实验中小文发现两只小灯泡亮度差不多,接下来应该如何操作才能完成探究?
(3)一段时间后,小文发现电压表V2无示数,电压表 V1仍有示数,根据此现象,判断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
7. 龙抬头这天(农历二月初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
(1)龙抬头月球出现在图中的位置_______。
(2)疥疮是指因疥螨寄生在皮肤而引起人传人的传染性皮肤病。传染过程中传染源是______。
(3)芥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促进体内一些白细胞的生成,从而提高免疫力。从免疫方式来看,这种免疫属于______。
8. 科学中普遍存在着“系统与模型" 。人体可看作一个生命系统,时刻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1)蛋白质在人体小肠中被消化分解成________后才能被吸收。
(2)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________作用强度大于异化作用。
9. 二氧化碳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人类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 CO2。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锻烧首次制得 CO2,并完成了如图甲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如图乙,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缓慢通入300毫升 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______毫升。
10.2022冬奥会在我国北京和张家界举行。
(1)我国选手任子威以约1分26.8秒的成绩获得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冠军,在这次比赛中任子威的平均速度为______米/秒(精确到0.1 米/秒)。
(2)速滑运动员的运动系统主要包括骨、骨骼肌和______。
11.关于静电学的研究,科学家们经历漫长的探究过程。
材料一:公元前585年,泰勒斯发现用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一些绒毛等轻小物体。
材料二:1746年-1752年,“电学之父”富兰克林在研究静电现象时,有如下发现:
①带有电荷的尖锐导体之间容易产生电火花。
②用风筝收集的雷电(天电),它可以产生一切摩擦电(地电)所能产生的现象。
③手摩擦玻璃瓶后,两者带不同电荷;当两者再次接触后,电荷抵消不再带电。
(1)小明将摩擦过的琥珀靠近带负电荷的小球,现象如图所示,请判断琥珀所带电荷种类是____。
(2)某同学基于富兰克林发现进行了推测,其中合理的是_____(可多选)。
A、物体的尖端可能容易放电
B、地电和天电本质是一样的
C、摩擦会产生电荷
D、只有摩擦才能使物体带电
E、带不同电荷的物体接触后可能会发生电荷转移
12.浩瀚的宇宙中,太阳和月球是地球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1)四季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该变化主要与_____有关。
A、地球绕太阳公转 B、地球绕地轴自转 C、月球绕地球转动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的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某地学生发现一年中操场上旗杆正午的影子总在ab之间移动如图甲,请推测该地操场所在区域可能位于图乙的_______。
A、① B、② C、③ D、④
13.超重、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
(1)不良饮食习惯是造成个体超重肥胖的原因之一。据调查,18.9%的中小学生有经常饮用含
糖饮料的问题,若人体吸收的葡萄糖过多,多余部分会转变为_____。
(2)平衡膳食和参加体育运动,是预防肥胖的主要方法。①国家卫计委推荐我国成年人每天
吃蔬菜300g~500g, 水果200g~400g,原因是水果蔬菜不仅含能量少还富含_____等营养素。
②体育运动时需要大量能量,这些能量是通过体内组织细胞_____消耗有机物释放出来的。
14.公园里有一艘游船乙被风吹到了湖中央,管理员乘坐另一艘游船甲,将绳子套在乙船上,然后站在甲船上用力拉绳子,将两船连接到一起(如图所示),随后开动甲船将乙船带回岸边。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管理员拉动绳子,甲、乙两船会运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_________。
(2)甲、乙两船质量都是200千克,人的质量是50千克,则甲船比乙船排水量要多_____米3。
15.竹子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泛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1)竹子的茎呈圆柱形、中空,叶子呈狭披针形。竹子的这些性状特征是由______决定的。
(2)竹鞭是竹子的地下茎,竹子可采用竹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埋于土下10~15厘米,一段时间后可长出新竹。该生殖方式属于______ (选填 “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3)竹子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请解释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没有水流出的原因________。
16.2023年3月,科学家将含氢、氮和镥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作为材料制成导体,放置在“金刚石压砧”装置中并加压后(如图),在室温下进入超导状态,导体不再有电阻。
(1)从物质的分类来看,这种室温超导材料属于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如图实验中,两块金刚石挤压产生了超大的压强,请写出一种增大压强的方法______。
(3)某一段电阻为250欧的导线,通过其电流为8安,若这种室温超导材料能够得到应用,那么每分钟可以减少______焦热量的损失。
17.2022年1月,南太平洋汤加的火山连续爆发,导致该岛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1)如图所示是世界地图上引起此次火山爆发的两大板块,为了快速寻找到汤加的位置,小温建议先在图上沿曲线AB附近寻找,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
(2)喷出的岩浆来自地球的_____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3)除了火山会改变地表形态,请再举一个因为外力作用而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______。
18.生命系统是一个稳定与变化的系统,其稳定状态通过调节来实现。
(1)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身体会产生较多热量,为防止体温升得过高,身体将加快散热,使体温维持稳定。写出此时散热的一种方式:________。
(2)水盐平衡对于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体内水分不足,肾脏产尿量就会减少。据图分析,原尿中大部分水分被重吸收回血液的部位是__________。(填序号)
19.观察工具的使用和发展越来越深入,如下表。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小科制作了蚕豆叶下表皮装片,如图所示。
①在制作过程中,下列器材需要用到的有_________。(可多选)
A、试管 B、镊子 C、胶头滴管 D、载玻片
②图中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这是细胞_____的结果。
( 2 ) 关于观察工具的发展, 下列观点正确的有_______。(可多选)
A、现代观察工具能够使我们的观察更加细致,因此接下来没有用到肉眼和放大镜的地方
B、我们观察事物必须借助观察工具的帮助
C、我们要更加进一步地认识世界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D、人们对于观察工具的认识和深化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的过程
20.据悉,中国是野生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尤其是江西省东乡县的野生稻最为有名,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野生稻经受了各种灾害和不良环境的考验,形成了稳定的遗传特性。最大的优点也是最突出的一个性状,就是抗寒。科学家们用耐冷的东乡野生稻跟栽培稻进行杂交,其后代既有耐冷的也有不耐冷的。请回答,
(1)野生稻这种耐冷性状是由______控制的,这种性状是可以通过杂交来进行转移的。
(2)东乡野生稻逐渐形成了耐寒的遗传特性是_________的结果。
21.氯化镁粉末中混有少量杂质,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为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根据将所需物质先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的方法,设计流程如下。
(1)写出滤渣A的物质名称  。
(2)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   。
(3)步骤③中乙溶液是    。
22.科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利用气球可以完成很多科学实验,请分析回答:
(1)科学教材中,在一只气球表面画上一些小圆点,用打气筒持续向气球充气,观察到小圆点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如图甲所示。该实验可以模拟__________。
(2)气球动力小车(如图乙)项目是小学科技节的创新制作内容。小车前进涉及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丙,用燃烧的蜡烛给加水的气球加热,气球不会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3. 小明用蜡烛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甲,用广口瓶将正在燃烧的蜡烛罩住发现蜡烛逐渐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广口瓶中的水最终从A上升到B。查阅资料发现,蜡烛燃烧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若不考虑二氧化碳溶于水,消耗的氧气体积应该_______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铜丝罩住点燃的蜡烛(如图乙),发现蜡烛会熄灭,小实提出猜测:①可能是铜丝内氧气被消耗完;②可能是铜丝将热量散到空气中,使可燃物达不到着火点。于是设计了图丙A、B两种方法验证,请任选一种方案说明猜想成立时对应的现象:_________。
24.氧气常用来供给呼吸和冶炼金属,人们对它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资料一:1703年德国学者施塔尔创立了“燃素说":燃烧时物体释放“燃素”,变成煅渣。即:物体的质量-燃素质量=煅渣质量。
资料二:1772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加热硝酸钾(KNO3) 、氧化汞(HgO)和碳酸银( Ag2CO3)都放出了“火气" (氧气),他证明了这种气体也存在于空气中,还发现当物质在这种气体中燃
烧后,该气体就消失了。
资料三:不久后,拉瓦锡将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如图),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容器中气体体积大约减少了五分之一。随后他将产生的红色粉末收集于另一容器中加热,发现又生成了汞和另一种气体。这种气体的体积恰好等于之前曲颈瓶空气减小的体积。于是他提出氧气体积占空气五分之一。
(1)请举一个不支持“燃素说"观点的例子。_________。
(2)从物质组成角度分析,材料二中舍勒加热上述物质都能放出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
(3)拉瓦锡能用汞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利用的是汞以下性质中的________。(多选)
A、汞和氧气发生反应的速度非常缓慢
B、汞不与空气中除氧气外的其他气体反应
C、汞在常温下为液态,氧化汞为固态
D、汞受热后易挥发,会变成汞蒸气
E、氧化汞分解的温度高于汞和氧气发生反应的温度
25.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明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______。
(2)小明推测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是______。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 他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_。
26.近年来,我国的内陆湖泊、池塘等区域经常爆发“水华”现象。下表为科研人员治理某池塘水华过程中,测得的水体中各种生物的密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生态系统的成分划分,草鱼都属于_______。
(2)写出治理 66 天后,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此次治理水华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可多选)
A、池塘藻类密度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B、本次治理中,科研人员投放了无齿贝和草鱼。
C、根据水草和藻类的种群密度,可知两者属于竞争关系。
D、治理后,池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定减少了。
E、科研人员继续投放田螺,可增加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
27.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步骤如下:
①按图所示连接器材(锥形瓶的实际容积为VmL),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用注射器吸取70℃硫酸铜溶液V1mL,然后将注射器针头上移到橡皮塞内,这样针头就被橡皮塞封闭了。拔掉橡皮塞,向锥形瓶里注入70°C硫酸铜溶液V2mL,接下来,取足量的白磷放入燃烧匙的铜质小勺里,迅速塞进橡皮塞,观察现象。
③燃烧结束后,待锥形瓶内温度冷却到70℃左右,立即用力把注射器针头下推,使针头露出橡皮塞,注射器里的硫酸铜溶液喷入锥形瓶,最终活塞停留在V3刻度处。
④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步骤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步骤③中,若锥形瓶内温度降至室温后再将注射器中针头推下,会使测量结果偏大,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中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为________ (用实验中相关字母表示)。
28.“血液循环”的发现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2世纪,盖仑通过解剖各种动物,认为心脏只有两个腔,血液先由肝脏制造出来,进入心脏右腔,再由心脏两腔间的隔膜进入左腔,然后与肺吸入的空
气在左腔混合形成生命所需要的精气,流到全身且最终被人体吸收,如图所示。
材料二:16世纪中期,塞尔维特发现血液经由肺动脉进入肺静脉,与空气相混合后流入左心房。
材料三: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哈维计算出心脏每半小时搏送出的血量超过全身的血液总量,用镊子夹住活体动物相应的血管,观察血管的状态,发现了血液是由心脏泵压出来,从动脉血管流出,流向全身,然后再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即血液是循环运动的。
(1)材料一中血液与氧气混合形成的“精气”其实是________。
(2)心脏每一次搏动的输出的血量约为70mL,以每分钟心脏搏击72次计算,每半小时由左心室进人主动脉的血液流量应为_______L。
(3)结合材料二或材料三,指出盖仑的错误观点并说明理由。
29.小科学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镁比铜活泼。他准备通过实验来比较镁和铜的活动性。他取来试管、硫酸铜溶液和打磨光亮的镁条等,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当镁条放入硫酸铜溶液时,观察到哪些现象能作为支持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证据: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在混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的镁条质量为m克,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将所得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仍然为m克,则生成的气体与铜的质量比为_______。
30.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往往由多种材料组成,如图是温州市街道垃圾桶的材料组成。
(1)按照物质的组成来分类,垃圾桶的三种材料中,___________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垃圾桶的铁质外筒很容易生锈,请你提一条防止生锈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材料的回收利用,有利于材料的综合利用。实验室里有一杯含 Al(NO3)3、Cu(NO3)2、 AgNO3的废液,小明向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滤液从蓝色变成浅蓝色,过滤得到滤渣。则滤渣中回收到的金属一定含有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Q1=Q2 (2)鸡蛋、牛奶 (3)配戴口罩
2. (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4
(3)低温、不见光、密封(答对一点即给2分)
3. (1)< (2)复分解 (3)NO3-(硝酸根)
4. (1)31 (2)熔化 (3)物理
5. (1)变异
(2)保护易感人群
(3)选用②,大蒜切碎后其中的蒜氨酸会生成大蒜素,大蒜素溶于醋中,食用可预防甲流;或选用③,大蒜切碎后其中的蒜氨酸会生成大蒜素,食用可预防甲流。
6. (1)1.2
(2)将其中一只小灯泡换成规格不同的
(3)灯L2短路(或电压表V2断路)
7. (1)1 (2)被疥螨寄生的人 (3)非特异性免疫
8. (1)氨基酸 (2)同化
9. (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Ca(OH)2+CO2=CaCO3↓+H2O
(3)100
10.(1)11.5 (2)骨连结
11.(1)负电荷 (2)ABE
12.(1)A (2)D
13.(1)脂肪 (2)①维生素、膳食纤维、水 ②呼吸作用
14.(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0.05
15.(1)基因
(2)无性生殖
(3)晴朗的白天,植物蒸腾作用旺盛,光合作用也需要水,所以导管中没有水残留
16.(1)纯净物
(2)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3)9.6×105
17.(1)AB是板块交界处,多火山 (2)地幔 (3)风力、流水、冰川等
18.(1)汗液蒸发散热(或皮肤直接散热) (2)②
19.(1)BCD 分化 (2)CD
20.(1)基因 (2)自然选择
21.(1)硫酸钡 (2)氯离子 (3)稀盐酸
22.(1)宇宙在不断地膨胀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温度达不到气球的着火点
23.(1)消耗了氧气,没有了助燃剂
(2)大于
(3)A:可以验证①,若通入氧气后,蜡烛能够长时间燃烧,说明猜想①正确
B:可以验证②,若换用导热性较差的材料后,蜡烛能够长时间燃烧,说明猜想②正确
24.(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质量增加
(2)物质中都含氧元素
(3)BCE
25.(1)能与稀盐酸反应(或不与水反应)
(2)FeS
(3)人体胃内含有胃酸能与黑色物质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Cl2
26.(1)消费者 (2)藻类→无齿贝→草鱼 (3)BCE
27.(1)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温度降至室温,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小于燃烧前,与大气的压强差增大(合理即可)
(3)
28.(1)动脉血
(2)151.2
(3)血液通过心脏中的隔膜由右腔直接流入左腔的观点错误,血液是经由肺动脉进入肺静脉后流入左心房。(或血液流到全身且最终被吸收的观点错误,血液流向全身后又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即血液是循环运动的)
29.(1)镁条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硫酸铜溶液蓝色逐渐变淡) 
(2)5:96
30.(1)塑料顶盖 (2)刷油漆等 (3)银、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