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7张PPT):探究外国小说的社会内涵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共27张PPT):探究外国小说的社会内涵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0 06:2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探究外国小说的社会内涵
选择性必修上第三单元微专题三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活动导入
本次活动,我们来解读小说对民族文化及社会历史风貌的反映。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中外古代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所以又称为“语言艺术”,现代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体裁,在各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
——《辞海》
文学不可避免地反映时代背景、社会生活,也表达对历史的总结、评判以及对其发展方向的主观愿望。
托尔斯泰的作品被誉为“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任务一
认识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
活动过程
想一想,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包括哪些方面?
精读本单元四篇小说节选,找出能表现小说社会环境的相关内容。
活动过程
篇 目 社会环境相关内容 对社会环境的认识


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特定社会背景。
社会环境包括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状况的描写。
社会环境可从生活工作的硬件环境及人物活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
《大卫·科波菲尔》
《复活》
《老人与海》
《百年孤独》
对大海、老人、鲨鱼的描写
马孔多小镇的面貌
布恩迪亚家族人物活动及相互关系
对监狱的描写、对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二人关系的交代
货行环境人物
米考伯家的生活状态、监狱
大卫与米考伯一家的交往
任务二
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
活动过程
精读小说社会环境描写的相关内容。分析社会环境的特点,进行批注。
1.概括环境内容。
社会环境描写分析
2.分析社会环境特点。
4.思考社会环境描写作用。
3.联系小说创作背景,分析小说的社会内涵。
1.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营造意境。
2.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4.交代了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
5.揭示、暗示或升华文章的主题。
生活工作场景
场景一:小童工在货行艰辛劳作
场景四:失学者、孤儿街头流浪
场景二:米考伯夫妇的生活困境
场景三:欠债破产者的监狱生活
《大卫·科波菲尔》
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
活动过程
环境描写表现货行环境的恶劣:外部狭窄、泥泞;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
批注1:
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恶劣环境,又衬托了“我”压抑灰暗的心境。
表现“我”的不幸遭遇和艰难的童年,让人心生同情,
《大卫·科波菲尔》
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
活动过程
批注2:
展现了十九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味追逐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和法度情理的丑恶行径,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童工制度的指责,批判其严重侵犯人权,不合人道。
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
《大卫·科波菲尔》
我现在已经记不起这些船主要开往什么地方,不过我想,其中有些是开往东印度群岛和西印度群岛的。我现在还记得,这种买卖的结果之一是有了许多空瓶子。于是有一些大人和小孩就着亮光检查这些瓶子,扔掉破裂的,把完好的洗刷干净。
……
对童工伙伴及其家境的交代。
展现了十九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进一步在世界范围扩张。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对底层人民的压榨和剥削,追逐私利。英国社会表面的繁荣之下是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现实。
活动过程
《大卫·科波菲尔》
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部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
环境描写是对米考伯住宅的描写,突出了米考伯先生一家生活的窘境。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米考伯先生被追债与入狱做铺垫。
也从侧面烘托了米考伯夫妇二人爱慕虚荣、乐天知命的人物形象。
侧面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繁荣表象下的贫富悬殊。
活动过程
批注:
对霍普金斯船长一家的描写。
《大卫·科波菲尔》
在它附近会看到一个院子,穿过那个院子,再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一个监狱看守。最后,终于看到了一个看守(我真是个可怜的家伙),我想到了罗德里克·蓝登关在监狱里时,跟他同狱的只有一个人,那人除了身上裹的一块破地毯外,一无所有。
这段对监狱的描写突出了监狱的简陋,同时交代了“我”的活动:米考伯先生入狱,“我”前去探监,突出了“我”的善良和对友情的珍惜。
活动过程
《大卫·科波菲尔》
暴露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活动过程
《复活》
1. 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堕落
聂赫留朵夫大学时是一个纯洁、热忱、朝气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作风随便,诱奸玛丝洛娃使其怀上孩子,又将其抛弃。
2.玛丝洛娃的遭遇
玛丝洛娃原本善良、纯朴、天真无邪,自从被聂赫留朵夫引诱和抛弃后,沦落为妓女,又不幸被诬告为毒害他人的凶手,陷于冤狱之中。她失去了灵魂,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充满厌恶。
3.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
大海:
有时美好有时残酷
养育了很多人
神秘
有无穷力量
马林鱼
生存的物质基础
鲨鱼: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老人与海》
活动过程
马孔多的位置
活动过程
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普赛人,纵使他们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没有意识到失眠症的危害,将之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布恩迪亚家族
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偶尔透进来一道光,最终被卷入小镇一代代破败的循环之中。
马孔多的居民
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几个相同的名字。家庭人员缺少沟通。
偏僻,难与外界沟通。
闭塞,保守,排外。
缺乏沟通。
《百年孤独》
①小说中所写的这些情节有何象征意义?
马孔多的居民失眠症蔓延之后都失眠了,不久又患上了健忘症,连日常用品的名字都忘了,于是只好在每件物品上贴上标签,注明名称、用途等信息。可是遗忘仍然以一种不可挽回的状态蔓延下去。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的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失忆。患者会慢慢习惯无眠的状态,然后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这个情节的象征意义是耐人寻味的,这个经历了许多沧桑变化的马孔多小镇,正是拉丁美洲大陆的象征。作者在这里通过对马孔多居民患失眠症的描写,暗指拉丁美洲人民由于无法摆脱愚昧落后、孤独封闭和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正在逐渐麻木地遗忘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忘了想要摆脱命运控制的初衷。
活动过程
问题提示:
②哪些情节表现魔幻的特点?
如奥雷里亚诺的预言,他仿佛能够看到未来的事情,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又如人们得了失眠症之后,“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一时间家里仿佛满是访客。丽贝卡坐在厨房角落里的摇椅上,梦见一个和自己相貌极其相似的男人,他身着白色亚麻衣裳,衬衫领口别着一粒金扣,给她带来一束玫瑰。陪伴他的还有一位女士,用纤细的手指拣出一支玫瑰簪在她发间”……这些奇幻的因素与真实的描写水乳交融,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许多神秘气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活动过程
任务三
理解小说的创作主旨
活动过程
联系小说创作背景,理解小说的创作主旨。
篇 目 创作背景 创作主旨




《大卫·科波菲尔》
《复活》
《老人与海》
《百年孤独》
故事背景依托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的英国因其强盛而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表面上看,城市繁荣喧闹,道路车水马龙,交通四通八达,仿佛积聚了数不清的财富,一切似乎都是一幅太平盛世的模样。表面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但实际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处于上层社会的贵族和资产阶级享受着广大劳动者创造的优渥物质生活,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底层贫民终日劳作却依旧食不果腹的凄惨境遇,还有童工问题、孤儿问题、教育问题等诸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小说带有自传色彩,许多内容的取材来源于狄更斯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全书以深刻反映作家个人生活和际遇为基调。
活动过程
《大卫·科波菲尔》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
活动过程
随之,他世界观发生激变,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抨击社会现实,揭露俄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列夫·托尔斯泰在此背景下创作出的《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复活》
小说创作的背景是在战后,社会世风日下,努力拼搏的价值观日益被人淡忘,和平时期弥漫着堕落的风气。作为一位一辈子崇尚勇气、奋斗的海明威感到,人生追求的是这个过程中的精神,结果都一样,再优秀也是一无所获,人与人的差别不在于开始和结果,而是过程。
海明威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塑造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圣地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老人与海》1950)。
活动过程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活动过程
《老人与海》
写作背景
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长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集中表现出来。书中将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百年孤独》
长期以来,拉丁美洲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西班牙等殖民者的入侵,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
“百年”指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孤独”“指拉丁美洲长期愚昧、落后、保守、僵化。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
活动过程
“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真”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且栩栩如生的世界。 
(1)“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
所谓本土色彩,是指拉丁美洲土著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这种魔幻的源泉。 
活动过程
(2)荒诞、夸张的描写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
作家充分发挥想象,置现实于神话氛围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张、渲染,增强了作品艺术感染力。比如,在丽贝卡要来马孔多之前,奥雷里亚诺先知先觉,“‘我不知道是谁,’他坚持道,‘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
活动过程
(3)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马孔多居民患上失眠症,之后开始失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把日常用品贴上标签注明用途。人们忘记了曾经发生的事情,忘记了马孔多的过去和现在。作者对失忆的描写,表现出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了巨大冲击,包含了作者对哥伦比亚以及拉丁美洲历史的反思。
活动过程
篇 目 社会现实 创作主旨




《大卫·科波菲尔》
《复活》
《老人与海》
《百年孤独》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
沙皇俄国贵族和农民地位悬殊的社会现实
一战到二战后美国社会的精神迷惘状态
哥伦比亚乃至拉美大陆社会生活现状
倡导“硬汉”精神,重塑人们内心的希望,治愈时代病。
反思拉美历史,思考拉美的未来。
批判社会中人性的缺失及道德的沦丧,表达了作者对患难与共、真诚与自强不息优良品质的肯定与赞扬。
对现实的无情批判,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的宗教博爱思想——“托尔斯泰主义”
活动小结
环境
人物
情节
现实社会
作者
读者
社会现实
活动作业
假如要把本单元小说拍成课本剧,请你为其中一个课本剧设计一个场景,先写出设计思路,注意突出环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