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21 14:53:18

文档简介

宜宾市翠屏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共6页,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 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B.家鸽的长腿和毛腿
C.小麦的抗锈病和不抗锈病 D.水稻的早熟和玉米的晚熟
2.人体上皮细胞每天都在新生和脱落,其产生新细胞的方式是
A.有丝分裂 B.无丝分裂 C.细胞凋亡 D.细胞分化
3.生物学实验中,常需要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时,滴加染液后应立即用95%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B.用藓类叶观察叶绿体时,制作的临时装片要向载玻片中滴一滴生理盐水
C.用洋葱表皮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需要用到高倍显微镜
D.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后若未及时漂洗会导致后续无法染色
4.下列哪项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基因的表达
C.存在胰岛素基因 D.存在叶绿体
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B.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高
C.细胞分化能形成不同的组织 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6.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端粒”结构被形象地比喻为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时钟”,它会随着细胞分裂而变短。恶性肿瘤细胞具有一种高活性的端粒酶,它能维持癌细胞端粒的长度,使其无限制扩增。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端粒的长度可决定细胞的寿命
B.端粒酶和端粒的化学本质相同
C.正常细胞分裂次数有限是因为缺少高活性的端粒酶
D.细菌中无端粒结构
7.下列关于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胎儿发育过程中既有细胞分裂和分化,又存在细胞凋亡和衰老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的变化
C.细胞分裂、分化和凋亡都与基因有关
D.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对机体都是不利的
8.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的概念及实例,对应正确的是
A.相对性状——豌豆花的红色和腋生
B.去雄——去除父本黄色圆粒豌豆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C.性状分离——F1高茎豌豆自交,F2中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豌豆
D.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个体
9.在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亲本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后代的
A. B. C. D.
10.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乙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最多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图丙个体自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则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11.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B.形态、结构及大小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C.分裂间期经过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
D.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进行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12.马和驴的体细胞中分别有32对和31对染色体,骡是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代,而骡却不能繁殖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骡是马和驴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骡的体细胞中含有63条染色体
B.马和驴的受精卵经过正常的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发育成正常的骡子
C.骡的睾丸或卵巢中的原始生殖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无法形成配子
D.骡的睾丸或卵巢中的原始生殖细胞由于染色体来源不同而不能增殖
13.某果蝇的基因位置及染色体组成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XDXd
B.图示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3对等位基因
C.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4个生殖细胞
D.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一定能产生4种配子
14.遗传物质及其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实验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萨顿以蝗虫为实验材料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沃森和克里克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发现了DN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同时标记T2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艾弗里的实验表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15.细胞中在进行DNA复制时所用的引物不是DNA,而是RNA,DNA单链结合蛋白与解旋后的DNA单链结合,使单链呈伸展状态而有利于复制。如图是原核细胞中环状DNA复制过程的DNA单链结合蛋白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的DNA分子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DNA单链结合蛋白能使氢键断裂,DNA双链打开
C.酶②会延着两条模板链的5'→3'移动
D.补齐移除RNA引物后留下的缺口时,需要酶②参与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且呈线性排列
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可作为萨顿假说的依据
C.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D.摩尔根通过F1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的测交实验,验证了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
17.一个DNA分子有500个脱氧核苷酸构成,其中含100个胸腺嘧啶。该DNA经过诱变,DNA上的一个碱基C变成了5-溴尿嘧啶(BU),BU可与碱基A配对。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经过诱变之后的DNA中含有100个腺嘌呤和150个鸟嘌呤
B.若诱变后的DNA分子经2次复制,可产生2个正常的DNA
C.若诱变后的DNA分子经3次复制,共需要胞嘧啶1046个
D.若诱变后的DNA分子经3次复制得到的子代DNA加热后可得到5种单链片段
18.能发出绿色荧光的水母DNA上有一段长度为5170个碱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实验发现,转入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水母一样发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以在小鼠细胞内复制
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小鼠体内复制2次需要41 360个脱氧核苷酸
C.水母和小鼠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水母和小鼠的DNA中(A+C)/(G+T)的值相同
19.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其中常染色体11对,22条,雌雄相同;性染色体在雄性中为一条,为XO,雌性中为两条,为XX)。某科研小组对蝗虫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正常细胞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组 乙组 丙组
染色体数目(条) 11或12 22 46
A.乙组细胞中可能含有染色单体
B.甲组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或卵细胞
C.丙组细胞含同源染色体,联会可形成23个四分体
D.甲组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
20.某种遗传病与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用A/a表示)或X染色体上的基因(用B/b表示)发生突变有关。研究发现,在正常男性群体中,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十分之一,同时带有两种致病基因的胚胎致死。调查某家族该遗传病的患病情况,得到如下系谱图,已知和无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且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和的致病基因只能分别来自亲本的、
B.为纯合子的概率为0,的基因型为或
C.若与再想生二胎,则推测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59/80
D.和生一个正常儿子的概率是100%,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0
第II卷 非选择题(60分)
21.(10分)图甲、乙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丙为该动物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细胞分别对应图丙的_____段;图丙中,AB段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
(2)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相比,不同点是:动物细胞的_____(填细胞器)在图丙的AB段倍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填图丙中字母)时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现了一个_____,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22.(14分)细胞与生物一样都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下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其中 A、B、C、D 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请据图回答:
(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实验室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是:取材→解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片,将制成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首先找出__________(时期)的细胞,因为该时期______________。
(2)图中 B 表示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_。
(3)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____。解释细胞衰老原因的“端粒学说”中的端粒,其化学成分为 _____________。
(4)细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等方式,其中细胞凋亡是指_____________。对人体来说,在A、B、C、D、E 五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非糯性水稻的胚乳和花粉含直链淀粉,遇碘变蓝色,糯性水稻的胚乳和花粉含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花粉经减数分裂形成,相当于雄配子。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___________。
(2)若取F1的非糯性水稻的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呈蓝色花粉和呈橙红色花粉的比例约为 _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验证了 ____________定律。
(3)请写出亲本(P)的基因型(用A、a表示):____________。
(4)纯种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子一代植株抽穗时,套上纸袋,让其自花传粉,所结籽粒中,非糯性和糯性的比例应为 ___________,若子二代非糯性水稻有120株,从理论上推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约 ___________株。
24.(10分)某研究小组在南极冰层中发现一种全新的病毒,为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用具:该病毒核酸提取物、DNA酶、RNA酶、小白鼠及等渗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1)实验步骤:
①取健康且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小白鼠若干,随机均分成四组,编号分别为A、B、C、D。
②将配制溶液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请完善下表:
组别 A B C D
注射溶液 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RNA酶 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_________ 该病毒核酸提取物 _________
③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各组小白鼠的发病情况。
(2)结果预测及结论:①A、C组发病,B、D组_________(填“发病”或“未发病”),说明D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②A、D组未发病,B、C组发病,说明是_________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3)从实验组A、B两组可以看出该实验控制自变量时采用的是_________(填“加法”或“减法”)原理。
25.(14分)萨顿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他及其他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图解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填“孟德尔”、“萨顿”或“摩尔根”)。
(2)萨顿运用____________方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上述实验的实验现象是F1(雌蝇、雄蝇)全是红眼,F2红眼和白眼,数量比是3∶1,上述果蝇杂交实验现象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萨顿的假说。根据同时期其他生物学家发现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的事实,摩尔根等人提出以下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从而使上述遗传现象得到合理的解释。不考虑眼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情况)
(3)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方法力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以下的实验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
上述测交实验现象并不能充分验证其假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为充分验证其假设,请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再补充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选用果蝇杂交亲本为___________(写出实验亲本的基因型,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为B、b。提示:亲本从上述测交子代中选取)。
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如果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在常染色体上。宜宾市翠屏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C 2.A 3.D 4.D 5.B 6.B 7.D 8.C 9.A 10.D 11.D
12.D 13.C 14.D 15.D 16.C 17.C 18.B 19.D 20.D
21.(1) CD、DE 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
(2) 中心体 EF 细胞板
22.(1) 漂洗 染色 分裂中期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2) 细胞分化/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 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 DNA-蛋白质(复合体)
(4)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A、B 、C、E
23.(1)非糯性
(2) 1:1 基因分离 (3)Aa和aa
(4) 3:1 80
24.(1) DNA酶 等渗生理盐水
(2) 未发病 RNA (3)减法
25.(1) 相对性状多且明显、培养周期短、成本低、容易饲养、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繁殖率高
摩尔根
(2) 类比推理 支持
(3) 控制眼色的基因无论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实验结果皆相同 XbXb和XBY 雄性与亲本中的雌性具有相同性状,雌性与亲本中雄性的具有相同性状(所有雄性都白眼,所有雌性都红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