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古诗《题西林壁》
读一读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作品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1084年,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路过江西游庐山,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题西林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准重音。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书写,题写。
不能辨别、认识。
因为。
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
面貌,诗中指庐山所呈现的景象。
根据注释理解诗的含义。
题西林壁
诗文解读
横看
正面
题西林壁
诗文解读
侧看
侧面
诗文解读
远看
题西林壁
诗文解读
近看
抬头仰望
低头俯视
古诗含义:
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写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古诗含义: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明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果倒装句
题西林壁
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
根据意思背诵诗歌。
题西林壁
思考:
1.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处在什么位置看庐山的?
2.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题西林壁
思考: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处在什么位置看庐山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角度:
正面
侧面
位置:
远
近
高
低
启示: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会不同。
题西林壁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不能被局部的假象迷惑。
拓展生活
你还知道哪些因为看了局部而忽略整体的错误吗
在生活中和学习中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