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考试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与世界许多古文明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成为中国建筑一大特色。据《史记·秦始皇本纪》
记载,两千余年前的奏代宫殿建筑是相当惊人的:“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
宫谓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
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题以为阙。”从这种文字资料可以看出,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
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
相互接连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的。它重视的是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始皇陵的规
模格局也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从现在挖掘的极为片断的陵的前沿兵马俑坑情况看,整个场面简直是不
可思议的雄伟壮观,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螕美。不同的是,它是平面展开的整体复杂结构,不是一
座座独立自足的向上堆起的比较单纯的尖顶。“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
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
学风格—中国民族的实践理性之美。
第一,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中国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
居住的场所。祭拜神灵的场所则又始终贯彻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的、象
征超越人间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
表。从而,平面铺展、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暖和的木质等等,
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提供的是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它体现了理性
精神,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在这里,建筑群体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楼台亭
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巨大的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
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因素占着明显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意识构成了
许多宗救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
第二,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
中国建筑不是以单个建筑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简单的基本单
位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了结构方正、透迤交错、气势雄浑,对称中有变化、多样变化中又保持
统一的整体风悦。
第三,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占有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汉以后),
使本应是异常沉重的往下压的屋顶,反而随着线的曲折,显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配以宽厚的正身和
阔大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而无头重脚轻之感,体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感
【高一语文试卷·第1贞(共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