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综合检测3第3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综合检测3第3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8-03 18:0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三)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大纲全国卷改编)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白细胞介素-2
C.甲是白细胞介素-2,乙是抗原
D.甲是白细胞介素-2,乙是抗体
【解析】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白细胞介素-2,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某种细菌体内的物质乙注入动物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反应,推知物质乙属于抗原。
【答案】 C
2.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祼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
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
D.机体已不能产生浆细胞
【解析】 缺少胸腺,造血干细胞不能分化产生T细胞,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功能下降;体液中有吞噬细胞,进入体内的细菌首先可能被体液中的巨噬细胞吞噬。细菌被裂解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有些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所以机体仍能产生效应B细胞(浆细胞)。
【答案】 A
3.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
A.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解析】 抗体具有特异性,B、C、D选项涉及的免疫均为特异性免疫过程,而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既可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A
4.“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骨髓库)的建立为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生命的曙光,彰显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患者与捐献者配型相合是骨髓移植的先决条件,否则所移植的细胞会被患者体内的“防御”系统当作“异己”成分进行攻击而造成移植失败,该系统是(  )
A.神经系统     B.免疫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血液循环系统
【解析】 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自己、排除异己,是人体的天然防御屏障,具有防卫、监控、清除的功能;神经系统起着神经调节的作用,这一调节在生命活动调节中起主导作用;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血液循环系统主要起着运输营养和废物的作用。
【答案】 B
5.(2010·福建高考改编)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效应B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有关知识。细胞免疫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效应B细胞、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答案】 D
6.(2011·重庆高考改编)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白细胞介素-2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解析】 某人注射美容制剂后而出现头昏等症状,应为注射肉毒杆菌外毒素过量而引起的不适症状,医生为其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抗体)进行治疗,目的应是“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抗原)”,故A正确。
【答案】 A
7.关于记忆细胞受刺激后引发的免疫反应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任何抗原刺激均会引发更强的免疫反应
B.受同一种抗原刺激记忆细胞才会发生效应
C.记忆细胞对抗原保持终生记忆
D.产生同样浓度的抗体所需时间比初体免疫更短
【解析】 记忆细胞引发的免疫是二次免疫,其特点是更强更快。记忆细胞只能对部分抗原保持终生记忆。
【答案】 C
8.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①巨噬细胞 ②辅助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效应B细胞 ⑥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解析】 巨噬细胞可以吞噬抗原、处理抗原,对所有抗原都具有作用,而没有选择性,不能特异性识别。辅助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都可识别抗原,并受到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效应B细胞可产生抗体,而不具有识别抗原的特征。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抗原(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之裂解。
【答案】 C
9.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巨噬细胞吞噬
【解析】 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是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程;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属于特异性免疫;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巨噬细胞吞噬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属于动物细胞工程,不属于免疫。
【答案】 C
10.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反应是指一些人对某种物质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
B.过敏反应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类
C.致敏原是指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
D.过敏反应没有个体差异
【解析】 过敏反应存在明显的遗传倾向,存在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可能有相同的致敏原,也可能有不同的致敏原,又可能有些个体不存在过敏反应。
【答案】 D
11.下列关于致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原是指能够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所以不可能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
B.抗原都是大分子,过敏原都是小分子
C.抗原对所有的人都是抗原,致敏原则是对部分人起作用
D.致敏原都是抗原,抗原也都是过敏原
【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致敏原,致敏原是体外的物质,致敏原有的是大分子,有的是小分子。同样的物质对某些人能引起过敏反应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不能发生过敏反应,所以说致敏原并不是针对所有人来说的,是对部分人起作用。而抗原则不同,抗原对所有的人都是抗原。
【答案】 C
12.(2012·海南高考)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存在T细胞
B.T淋巴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C.HIV感染人体可使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
D.在抗原的刺激下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解析】 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后迁移至血液中,A正确;大多数抗原物质在刺激B细胞形成抗体过程中需T淋巴细胞的协助,B正确,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辅助性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C正确;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的是浆细胞,D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4分)如图为特异性免疫的有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下列标号代表的细胞名称:
①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I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参与该物质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用同一抗原刺激⑤时,⑤就会__________形成大量的__________,产生更强的__________。
(4)若切除某小狗的胸腺,则其免疫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图中可知:①为淋巴干细胞,③为在胸腺中成熟的T淋巴细胞,④为攻击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的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②为B淋巴细胞,⑤为记忆细胞,⑥为产生抗体的效应B细胞,I为抗体,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一种分泌蛋白,与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当受相同抗原第二次刺激时,记忆细胞会很快产生大量抗体,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同时在体液免疫中呈递抗原。
【答案】 (1)①淋巴干细胞 ④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2)蛋白质 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
(3)增殖分化 效应细胞 特异性免疫反应
(4)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受到影响
14.(12分)右图为巨噬细胞杀灭病菌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发生这一过程之前,细菌肯定突破了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这道防线包括________屏障和________防御。
(2)图中所示过程是属于第________道防线,除此以外,血浆中的______(填物质)也在这道防线起作用。
(3)这种吞噬作用与细胞膜的________有密切关系。
(4)某人脚底刺入铁钉后出现红肿,医生担心他感染破伤风杆菌,立刻给他注射________进行免疫治疗。该方法属于________免疫。
(5)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______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的________不能识别并记住再次侵入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解析】 (1)图示为巨噬细胞杀灭病菌的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免疫作用,所以在发生这一过程之前,细菌肯定突破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各种管道黏膜的物理屏障及其分泌物的化学防御。
(2)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由白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血浆蛋白等构成。
(3)巨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包括了细胞膜的内陷、融合和断裂等现象,这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同时这种吞噬过程对各种病原体都起作用,没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注射抗破伤风抗体可医治破伤风杆菌感染者,该方法属于被动免疫,也是特异性免疫。
(5)炎症反应:当皮肤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时,微动脉毛细血管扩大、皮肤变红,毛细血管通过性升高,蛋白质和体液溢出,从而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血浆蛋白也会产生反应破坏病原微生物。
【答案】 (1)一 物理 化学 (2)二 血浆蛋白 (3)流动性 (4)抗破伤风抗体 被动(或特异性) (5)巨噬(或白) 非特异性 记忆细胞
15.(14分)(2011·北京高考)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图1 实验一流程示意图
图2 实验一结果图
图中箭头表示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时间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_______,说明血清中的___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_______,说明该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活化辅助性T淋巴细胞)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_。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辅助性T淋巴细胞或血清的______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图3 实验二结果图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辅助性T淋巴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辅助性T淋巴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B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故B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2)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由图2中注射血清的Ⅱ、Ⅳ组脾脏中活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活细菌数量增加较快)这一信息可推知:相应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中细菌的繁殖。注射A组小鼠T细胞的Ⅰ组脾脏中活细菌数量基本不增加,说明相应T细胞对细菌X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即细菌X为胞内寄生菌。(3)图2显示,在感染一天后注射T细胞或血清,即感染时间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1天。(4)由图3中三曲线对比可知:活化巨噬细胞可有效杀伤细菌X。(5)要证明活化T细胞释放了某种活化巨噬细胞的物质,需以某种物质(存在于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为实验变量,以体内无活化T细胞的B组鼠的巨噬细胞为材料,以对细菌X的杀伤力为观察指标设计对照实验。
【答案】 (1)对照
(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
(3)细菌X 前1
(4)活化巨噬
(5)a、d、f
(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