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四)
第四章 种群
第五章 群落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浙江高考)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龄(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存活数(只)
1 00
801
789
776
764
734
688
640
571
439
252
96
6
3
死亡数(只)
199
12
13
12
30
46
48
69
132
187
156
90
3
3
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数据来源于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解析】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7岁(平均生理年龄)以后大量死亡,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应为凸形,该生物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答案】 B
2.根据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下降型国家
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下降型国家
D.甲属于人口下降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解析】 本题考查对种群特征的理解和识图能力。
【答案】 B
3.(2010·安徽高考)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物种8
物种9
物种10
甲类群
样本1
55
10
0
15
12
0
42
0
21
10
样本2
52
30
0
23
13
0
41
0
22
12
样本3
44
20
0
20
15
0
39
0
20
11
乙类群
样本1
33
40
12
40
0
10
25
11
15
22
样本2
35
60
10
41
0
12
30
14
27
21
样本3
33
50
18
35
0
11
25
12
16
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甲类群的丰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解析】 由图表信息可知,甲类群中含有7个物种,而乙类群中含有9个物种,所以乙的物种丰度大于甲;在甲类群中物种1的种群密度最大,物种10的密度最小;而乙类群中物种2的种群密度最大,物种6的种群密度最小。对于物种4来说,乙类群种群密度大于甲类群,对于物种7来说,甲类群种群密度大于乙类群。
【答案】 C
4.(2012·湖州检测)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种群丰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度的大小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解析】 物种丰度是测量物种数目与取样中所有物种个体数之和的比值。
【答案】 C
5.如图所示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三点中b点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内斗争也最强烈
B.c点种群增长率明显减少只是由种内斗争引起的
C.处理好这种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K值的大小
D.当这种生物与环境达到协调与平衡后,K值将固定不变
【解析】 A项中b点时种内斗争不是最激烈的。B项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明显减少的原因除种内斗争外,还有种间斗争等的影响。D项中生物与环境达到平衡后,并非K值就会固定不变,因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种群的K值。
【答案】 C
6.(2012·福建高考)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解析】 纯茶园的物种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0月份的杉茶园的物种数最大,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同时,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这样,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为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物种的丰度。人类活动会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
【答案】 C
7.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中,从树冠到地面可以看到有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其中树冠层对群落影响最大
B.一般来说,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相对越少
C.就水平结构而言,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很少是均匀分布的
D.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可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如群落的季节性变化即属时间结构
【解析】 一般来说,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动物种类相对越多。
【答案】 B
8.啄木鸟、鸵鸟分别是哪一个生物群落的代表动物( )
A.森林、沙漠 B.沙漠、苔原
C.森林、草原 D.草原、苔原
【解析】 啄木鸟是森林群落的一个主要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代表动物,而鸵鸟是三大草原上通过进化失去了飞翔能力的一种鸟类。
【答案】 C
9.(2011·安徽高考)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解析】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其最初演替属于原生演替;旅游时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该岛屿上发生的原生演替为漫长的演替过程。
【答案】 B
10.右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甲、丙、乙
【解析】 三种蜂从卵到成虫的生存率,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从题目给出的条件看:叶蜂产卵于叶上,以后任其自然生长,故生存率较低;泥蜂能够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生存率较叶蜂高;而蜜蜂的幼虫直接由工蜂喂养,生存率最高。
【答案】 A
11.右图为自然条件下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
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D.c处的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 种群数量波动时,上升段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下降段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处增长速率接近零,所以捕捞后的种群数量应在“S”形增长曲线的b水平,这样既能获得最大产量,又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可以持续获得鱼类资源,而灭鼠却正好相反,必须降至b以下,种群数量恢复较慢,从而能有效控制鼠害。
【答案】 D
12.在炎炎夏日的夜晚,我们看到大量的蚊子和蝙蝠出来活动,而在白天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身影。这体现了群落的什么结构( )
A.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时间结构
D.群落的空间结构
【解析】 此现象体现了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即群落的时间结构。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4分)生物种群的数量常常随着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种群自动调控的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由图解可看出,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环境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解表示某村镇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解可以看出:灭鼠时只采用鼠药、鼠夹等杀死老鼠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原有的数量。请结合图解解释原因,并提出完善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群是一个________系统,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________而变化的,这就是所谓的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以及________的改变引起的。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有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两大类。
(4)下列两图中的甲图表示绵羊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甲 乙
①t2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在乙图中绘制绵羊进入该岛屿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解析】 (1)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环境阻力将加大。(2)降低种群数量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小环境容纳量,简单的灭鼠可能导致种群发展阻力减小,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的局面发生。(3)种群是一个动态系统,其个体数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其种群数量可受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的调节。(4)①种群数量达K值后,可因食物、空间及其他因素制约而停止增长。②绘制种群增长速率曲线时,应注意t1为钟形曲线顶点,t2~t3增长速率为0。
【答案】 (1)增大 出生率、死亡率 (2)减小环境容纳量是降低种群数量最根本的途径。简单的灭鼠并不能降低环境容纳量,杀死一批老鼠后,种群发展的环境阻力减小,出生率增加(或上升),死亡率减少(或降低),老鼠的数量很快会恢复到原有的数量。结合灭鼠,应严密储粮,保护老鼠天敌,清除垃圾以使环境阻力增大,才能更有效地将老鼠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值。
(3)动态 时间 种群数量波动 出生率 死亡率 环境条件 外源性 内源性
(4)①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②如图
14.(12分)下图为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据图回答:
(1)夏天,一个层次性较好的湖泊自上而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层。
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
(2)浮游植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在________,动、植物遗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________。
(3)在冬、夏等不同季节,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植物种类,生物的分布和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垂直分布决定的。这些生态因子在垂直分布上的层次越多,水生群落所包含的____________也就越多。
【解析】 据图可知,一个层次性较好的湖泊自上而下可以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等4层。浮游植物都要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其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表水层,而动植物遗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因底泥层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答案】 (1)表水层 斜温层 静水层 底泥层
(2)表水层 底泥层
(3)光 温度 含氧量 生物种类
15.(14分)[实验探究]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形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呈“S”形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5)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其自变量为时间,因变量为酵母菌种群数量。表格的设计应体现在这些关系。
【答案】 (1)环境中资源和空间逐渐变得有限
(2)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需要 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增大稀释倍数
(4)
时间(d)
菌数
次数
1
2
3
4
5
6
7
1
2
3
平均
(5)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或pH或溶氧量等)变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