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1课件:单元归纳提升2第2单元 细胞的自我保障(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1课件:单元归纳提升2第2单元 细胞的自我保障(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8-03 18:1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特点及判断方法
(1)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相关计算(2)结构特点:
①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数量关系)
②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位置关系)
(3)判断方法:
①判断依据:该有机酸是否同时具备氨基酸的两个结构特点。
②判断步骤:
第一,看数量→此有机酸含有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
第二,看位置→此有机酸中是否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2.蛋白质的形成及相关计算
氨基酸缩合形成蛋白质由上图可以看出:
(1)参与缩合的是相邻两个氨基酸中与中心碳原子相连的氨基和羧基,而不是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
(2)氨基酸缩合时,参与缩合的氨基和羧基已不存在,形成的多肽化合物的一端是一个氨基,另一端是一个羧基(不是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因此,对于一条多肽链来说,它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3)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结构,结构简式为—CO—NH—或—NH—CO—,每形成一个肽键就脱去一分子水。4.蛋白质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的计算
(1)蛋白质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存在的位置:
位于蛋白质中多肽链的两端、氨基酸的R基中。
(2)计算公式:
蛋白质中游离的氨基(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的氨基(羧基)数
5.蛋白质中元素种类和数目的计算
(1)掌握氨基酸在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2)计算方法——反应前后元素数目的变化:6.蛋白质中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的计算
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数
7.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导致相对分子质量变化的原因。
①形成肽键时,每形成一个肽键就脱去一分子的水,相对分子质量就减少18。
②若形成二硫键,每形成一个二硫键就脱去两个H,相对分子质量就减少2。
(2)计算公式: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所有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18×脱去的水分子数-2×二硫键数
注:若不涉及二硫键,则公式中不需减去“2×二硫键数”。 (2013·济南高一期末)人体免疫球蛋白中lgG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完全水解需要破坏的肽键数分别是(  )
A.764 760     B.760 760
C.4 764 D.4 760
【解析】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每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4条肽链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是4个,蛋白质完全水解所破坏的肽键数就是缩合时所形成的肽键数。
【答案】 D蛋白质与核酸的比较 (2013·延安高一期末)下图所示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的种类约有20种
B.a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C.B是人的遗传物质
D.A的种类在神经细胞与表皮细胞中相同,B则不同【答案】 D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
1.从结构上看
(1)细胞核与细胞质可以通过核孔相互沟通。
(2)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相互连接构成细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统”。
(3)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可以通过囊泡相互转变。细胞是一个高度有序的整体 2.从功能上看
细胞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虽不相同,但它们是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
3.从调控上看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的整个生命活动主要是由DNA调控和决定的,整个细胞形成了一个高度有序的调控系统。
4.从与外界环境关系上看
细胞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每一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因此,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从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看
(1)细胞核不能脱离细胞质而独立生存,这是因为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均由细胞质提供。
(2)无核的细胞质也不能长期生存,因为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其寿命较短。
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说明细胞只有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切成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生活,无核的一半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无法生存。如果在去核三天后,再植回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则生活正常。根据上述结果回答问题。
(1)正常细胞中核与质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核部分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单独的细胞核不能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去核后三天,再植入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则生活正常,该实验与(2)进行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该实验充分说明,核质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只有保持细胞的完整性,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无核部分因失去细胞核的控制和调节作用而不能继续合成蛋白质和酶,导致细胞很快死亡。单独的细胞核缺乏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供应,不能正常生存。
【答案】 (1)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2)失去了细胞核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3)细胞核失去了细胞质中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供应
(4)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专题对点演练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