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6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要求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2.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第一章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4.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5.通过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生命的运动性、事物发展变化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规律。
●课标解读
1.明确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细胞有丝分裂的周期性。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并概述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3.运用曲线图描述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教学地位
细胞增殖是必修一的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细胞周期的认识和图像的识别。细胞增殖是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近三年的高考中,对于有丝分裂的特点、实验都考查过,特别是对有丝分裂的实验和特点相结合的考查较为突出,还将会从实验背景入手结合遗传变异等综合考查分裂的过程及特点等。
●教法指导
1.对于较抽象的有丝分裂过程,采取多媒体展示动画直观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观察归纳,难点的突破采取以分裂过程为主线,学生归纳的方式进行。
2.对于细胞分裂的过程可采取“角色扮演法”:由每位学生扮演一条姐妹染色单体,并让带有相同字母卡片的学生手挽手站在一起,代表复制后的染色体。8位同学可以任意站在一个模拟细胞的圆圈(可预先在地上用粉笔画出)中,再形象地表现出有丝分裂的前期(“散乱”)→中期(“排队”于“赤道板”)→后期(手臂分开,着丝粒分裂)→末期(“分家”)的染色体变化行为。 ●新课导入建议
1.介绍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鸟类的卵细胞最大,是肉眼可见的细胞(鸡蛋的蛋黄就是一个卵细胞);棉花纤维、麻纤维都是单个细胞;成熟西瓜瓤和番茄果实内有亮晶晶小粒果肉,用放大镜可看到,它们是圆粒状的细胞;神经细胞的细胞体,直径不过0.1 nm,神经纤维可长到1 m以上。再用PowerPoint展示不同类型细胞大小的比较,让学生体验细胞的大小,由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多细胞生物体积的增加还有赖于细胞增殖,导入课题。
2.生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是这样。 就在你坐在课堂学习的时候,你身体内就有许多细胞在分裂,有些细胞 在生长,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刚刚结束自己的生命历程。 生长,增殖,衰老,凋亡……细胞的生命历程大多短暂,却都对个体的生命有一份贡献。 屏幕分别播放象和鼠的生活画面。象与鼠的个体大小相差悬殊。讨论: (1)细胞体积增大,可以使生物体生长吗?为什么? (2)请推测构成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
3.人体大约有1014个细胞,但我们知道最终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人的红细胞平均寿命只有120天,其他正常的细胞也都有一定的寿命。同学们从这些事实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吗?( 指出细胞可以通过增殖来增加细胞数量或进行繁殖。)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本节课题。 ●教学流程设计 步骤2:教师通过【正误判断】,以学生抢答的方式检查课前预习效果。 步骤3:结合教材,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利用例1巩固提高。 步骤4:结合教材,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帮助学生认识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特点,利用例2巩固提高。步骤5: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3,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的数量变化规律,利用例3巩固提高。 步骤6:结合教材,通过【课堂互动探究】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方法。 步骤7: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然后识记结论语句。 步骤8:通过【当堂双基达标】进行当堂检测验收,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演示结束1.实验过程影响细胞分裂的因素 2.限制细胞大小的主要原因
(1)细胞的 影响着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2)细胞核要对细胞活动进行控制。
3.真核细胞的三种分裂方式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1.为什么大小不同的琼脂块NaOH的扩散速度却相同?
【提示】 因为NaOH溶液的浓度相同,琼脂块材料相同。有丝分裂 连续分裂一次分裂结束
下一次分裂结束DNA的复制
蛋白质分裂期3.分裂期(以高等动物细胞为例)
图示 时期 变化特征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中心粒纺锤丝星射线细胞板由中部向内凹陷
5.意义
(1)特征:将亲代细胞的 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 中。
(2)意义:在细胞的亲子代间保证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染色体两个子细胞细胞前后代遗传物质2.(1)染色体、纺锤体、核膜、核仁的变化正好相反的两个时期分别是什么?
【提示】 前期和末期。
(2)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加倍分别发生于哪两个时期?
【提示】 间期和后期。1.特点
分裂过程中不形成 ,也不出现 。
2.过程
(1) 先拉长,中央部分变细断开。
(2)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
(3)实例: 的无丝分裂。无丝分裂 纺锤体染色体细胞核蛙的红细胞3.无丝分裂过程中,还会发生DNA复制吗?
【提示】 会发生DNA分子的复制。 1.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提示】 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和体积之比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2.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所占时间较长。(×)
【提示】 分裂间期所占时间较长。
3.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相同。(×)
【提示】 不同,前者是中心体发出星射线组成纺锤体,而后者是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锤体。
4.无丝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问题导思】
①何种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②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之间有什么关系?细胞周期概念的理解
1.概念理解
(1)条件: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已分化的成熟细胞和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如洋葱表皮细胞和精细胞都没有细胞周期。(关键:连续分裂的细胞)
2.表示方法
(1)扇形图:
从A点→B点→A点(顺时针),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方向不能逆转。
(2)线段法:
B+C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虽然A+B所持续时间长度和B+C是一样的,但因为细胞周期的起点是分裂间期,所以A+B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正确理解细胞周期的“间期”
1.间期≠间歇期。
细胞在间期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间期又可分为G1期(主要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和核糖体增生)、S期(DNA复制)、G2期(主要合成分裂所需的蛋白质)三个时期。 (2013·洛川期末)如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温度对植物a→b段的生理活动没有影响
B.图中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C.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D.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审题导析】 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点是:
(1)明确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2)明确细胞周期中每阶段的生理活动。
【精讲精析】 A项,a→b是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酶,而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B项,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是一个细胞周期,按顺时针a→b→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C项,扇形图表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时间比例,不表示具体时间,甲图中b→a与丙图中b→a所占扇形面积有差异,但所用时间可能相同;D项,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由同一着丝粒连接着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 C【问题导思】
①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的显著特点分别是什么?
②在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什么?
③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有什么异同?
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特点 1.植物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关系
(1)当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2)当无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DNA=1∶1。
(3)染色体数=着丝粒数。
3.与有丝分裂有关的四个细胞器
(1)核糖体:间期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中心体: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高尔基体:末期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4)线粒体: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 如图表示同一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分析回答:
(1)该图所示细胞为________细胞。若按分裂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________。图④所示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期,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表示DNA分子数:染色体数=2∶1的是图________。
(3)图________表示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图________。
(4)与图②中细胞板形成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导析】 正确解答该题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2)明确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数目、DNA数目、染色单体数目的特点。
(3)明确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区别。【精讲精析】 (1)因为②中有细胞板形成,该图所示细胞为植物细胞。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变化特征可知,①是前期、④是中期、③是后期、②是末期。④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2)、(3)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DNA分子数∶染色体数=2∶1。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
(4)细胞板将形成新的细胞壁,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答案】 (1)植物 ①④③② 中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2)①④ (3)④ ③ (4)高尔基体
【问题导思】
①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染色体数和染色单体数是如何变化的?
②有丝分裂中DNA数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在什么时期?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的数量变化 1.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DNA含量、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的变化(生物体细胞中DNA含量为2C,染色体数为2N)
2.细胞中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和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1)a→b,l→m的变化原因都是DNA分子复制。
(2)g→h,n→o的变化原因都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2)c→d,n→o的曲线变化很相似但所处时期不同,c→d表示末期,n→o表示后期。
(4)c→d→e,i→j→k的变化原因都是一个亲代细胞分裂成两个子代细胞。
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曲线类型的判断方法
1.间期数量开始加倍 DNA数量变化曲线。
2.后期数量开始加倍 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 (2013·平阴高一测试)如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可在①时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D.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审题导析】 正确解答本题,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1)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一直存在,而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分裂后就会消失。
(2)明确细胞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变化特点。
【精讲精析】 图①中染色体(a)、染色单体(b)和DNA(c)数目的比值为1∶2∶2,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图②与图①相比,染色体加倍,染色单体为零,不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图③与图②相比,染色体和DNA数恢复为正常值,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答案】 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1.原理
(1)细胞核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2)根尖、茎尖等部位的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旺盛,可用于植物有丝分裂过程的观察。
2.选材
(1)选择染色体数目较少的生物,便于染色体的计数。
(2)选择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大的细胞,易观察到分裂期细胞。
(3)选材部位一般为根尖或茎尖。3.过程
(有丝分裂参考图例) 4.注意事项
(1)剪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根尖,同时注意剪取的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左右,此时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2)解离充分,细胞才能分散开来,细胞才不会重叠。
(3)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应注意染色不能过深,否则显微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4)压片时用力必须恰当,过重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未分散开来,二者都将影响观察。 铝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在人和动、植物体内的含量却较低,有文章报道,铝对植物生长有益,但在一定的条件下铝对植物也有毒害作用。请设计实验探究三氯化铝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提示,细胞分裂情况可用细胞分裂指数来衡量,即分裂中期细胞数与所观察的细胞总数之比)
(1)实验材料:市售优质无污染洋葱,1.0 g/L的AlCl3溶液,解离液,龙胆紫溶液,蒸馏水,镊子,烧杯,培养皿,显微镜等。 (2)实验步骤:
①将两个洋葱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洁净培养皿中,在室温下培养生根,每天换水一次。约38h~48h后洋葱萌生新根。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培养相同时间后,各取A、B培养皿中洋葱根尖数个,制成临时装片。
④观察A、B根尖分生区各1 000个细胞,分别计算分裂指数。
(3)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大于B,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和B相差不大,说明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
③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小于B,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明确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
一般情况下,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实验材料来分析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本实验的目的为“探究三氯化铝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再结合实验材料中的“1.0 g/L的AlCl3溶液,蒸馏水”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经过三氯化铝处理的洋葱根尖细胞。
【答案】 (2)②在A培养皿中加入1.0 g/L的AlCl3溶液,B中加等量的蒸馏水
(3)①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③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本 课 知 识 小 结
网 络 构 建
结 论 语 句
1.右图表示细胞分裂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表示分裂间期
B.乙→甲表示分裂期
C.一个细胞周期指甲→甲的全过程
D.一个细胞周期指乙→乙的全过程
【解析】 此题的隐含条件存在于简化后的图形中。仔细分析该图形,显示隐含在其中的分裂方向及两段时间长短等条件;图中乙→甲为细胞周期的间期,甲→乙为细胞分裂期。
【答案】 D2.(2013·延安期末)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解析】 菠菜是高等植物,细胞内没有中心体,纺锤体的形成是植物细胞的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锤体。
【答案】 A3.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过程甲→甲是一个细胞周期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增殖及从图形中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判断。图a中出现细胞板,表明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图b为无丝分裂,而人的红细胞只能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形成,而不是由红细胞自身分裂产生的。图c,据图知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图中乙至乙是一个细胞周期。图d中的根据“着丝粒排中央”和有同源染色体的特点,判定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单体数为8条,故选D。
【答案】 D4.如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三个阶段,a是染色体数,b是染色单体数,c是DNA分子数,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解析】 按照有丝分裂中各成分的数量变化关系,可以推知图甲为前、中期细胞,图丙为末期细胞或刚进入间期的细胞。图乙从a(染色体)、c(DNA)的数量关系看,应为后期,但此时b(染色单体)数应为零,而此图中b并不为零,故不是有丝分裂过程的某个阶段。
【答案】 B5.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左图表示的是________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期。
(2)右图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区段是________。左图的下一个时期相当于右图中曲线的哪一段?_______ _____。(3)左图表示的细胞中有________个DNA分子,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
(4)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主要是________。
【解析】 (1)在有丝分裂图像中,判断是动物细胞图还是植物细胞图,主要看所绘制的图形是圆形还是方形(方形表示细胞壁),另一方面看是否有中心体。如果是圆形,有中心体,则为动物细胞图,若为方形,则为植物细胞图;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属于有丝分裂中期。 (2)细胞周期的时间界定为上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体现在该图中则为O~c这个阶段;左图的下一个时期是后期,相当于右图中曲线的a~b。(3)在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的个数等于染色单体的个数,在没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数;该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后期的一半,与其他各时期相同。(4)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答案】 (1)动物 中 (2)O~c a~b (3)12 6 (4)DNA 课后知能检测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课件47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要求
1.说明细胞的分化。
2.分析人体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的功能。
3.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课标解读
1.通过实例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
2.理解细胞全能性并能说出其应用。
●教学地位
细胞分化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动物细胞核全能性的具体应用——克隆技术又是当今生命科学的热点。本节内容既是对细胞结构、功能、分裂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学习遗传、变异打下基础。同时,本节知识与当今许多科技新进展热点问题都有紧密地联系。近三年的高考中,对于细胞分化的实质与基因的表达的综合考查较为突出。●教法指导
1.细胞分化的概念,内涵较深刻,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可通过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图像信息,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物个体发育过程,植物个体发育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早期胚胎中彼此相似的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发育为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不相同的细胞,从而认识细胞分化的重要意义。
2.全能性的理解也比较抽象,要结合有丝分裂来学习这部分内容。从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繁殖而来的,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具有本物种特征的DNA分子的角度,得出细胞全能性。 ●新课导入建议
1.投影展示人体发育的图片,提问:一般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受精卵之后,会发生如图中展示的一系列变化,那么所产生的细胞完全相同吗?原因是什么?引出新课。
2.你知道什么是白血病吗? 俗称“血癌”。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的发生恶性增生,并浸润体内各脏器、组织,导致正常造血细胞受抑制,产生各种症状。通常如何治疗呢? (放疗、化疗,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手段是骨髓移植)。为什么骨髓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呢? (骨髓中有造血干细胞,可以产生新的血细胞)。这些形态多样的血细胞是怎样产生的? 导入课题。课前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81~8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1、2”。 ●教学流程设计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本节课题。 步骤2:教师通过【正误判断】,以学生抢答的方式检查课前预习效果。 步骤3:结合教材,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特点及实质,利用例1巩固提高。 步骤4:结合教材,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帮助学生认识细胞的全能性,利用例2巩固提高。 步骤5: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然后识记结论语句。 步骤6:通过【当堂双基达标】进行当堂检测验收,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演示结束细胞分化 个体发育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普遍性1.同一个体的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吗?产生不同细胞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相同。都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发育而来的,产生不同的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1.概念
(1)细胞类型: 的植物细胞。
(2)实质:具有发育成 的潜能。细胞的全能性 高度分化完整植株脱分化发育成完整植株(2)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 仍具有全能性。
③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 和____能力的细胞,如骨髓中的 能增殖和分化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细胞核分裂分化造血干细胞2.细胞的分化程度与细胞的全能性存在怎样的相关性?
【提示】 一般呈负相关。
1.细胞分化只发生在个体发育的胚胎时期。(×)
【提示】 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个体发育过程中。
2.细胞分化形成的细胞一般会保持分化后的状态,不可逆转。(√)
3.生物体内所有的细胞都要发生细胞分化。(×)
【提示】 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发生分化。
4.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问题导思】
①如何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
②细胞分化的基础、实质是什么?
细胞分化的理解
1.四个特点
(1)持久性: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
(2)稳定性:一般说来,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3)不可逆性:已分化的细胞一般不能再回到分化前的状态。
(4)普遍性: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2.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含义:同一个体的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但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图示:3.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比较
(1)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区别和联系:
(2)细胞分裂、细胞分化与个体发育的关系:
①图示分析:
②深化分析:
个体发育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大多数多细胞生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分化逐渐发育为成体。其中,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主要过程。1.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2.细胞分化是伴随整个生命过程的,但在胚胎时期达到了最大程度。 (2011·北京高考改编)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
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B.砍伐后的树桩长出新枝条
C.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
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审题导析】 正确解答该题应特别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明确细胞分化的结果。
(2)明确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区别和联系。
【精讲精析】 A项,断尾壁虎长出的新尾巴为器官,是由不断分裂的细胞群经过分裂分化逐渐形成的;B项,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的新枝条是由茎、叶等器官构成的,所以要由不断分裂的细胞群经过分裂分化逐渐形成;C项,骨髓造血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细胞分裂过程不发生细胞分化;D项,造血干细胞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得来的。
【答案】 C【问题导思】
①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细胞的全能性?
②什么是干细胞?它分哪些类型?在医学上有何应用?细胞的全能性与干细胞
1.实现全能性的三个条件
(1)离体:细胞脱离原来的母体,单独培养。
(2)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3)适宜的环境条件。2.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比较
在下列自然现象或科学研究成果中,能为“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A.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
B.蜜蜂的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雄蜂
C.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
D.小鼠腺细胞的自我复制
【审题导析】 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点是:
(1)明确体现细胞全能性实例的起点是已分化的细胞。
(2)明确全能性表达的终点是产生生物个体。
【精讲精析】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的全能性。A、C、D三项中涉及到的均为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并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即没有把细胞内所有的遗传信息表达出来。B项中未受精的卵细胞能够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 B 本 课 知 识 小 结
网 络 构 建
结 论 语 句
1.细胞分化是指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是:普遍性。
3.已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4.已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1.(2013·延安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B.生物体通过细胞分化,细胞之间逐渐发生了稳定性的差异
C.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D.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种类发生变化
【解析】 个体发育首先是细胞经有丝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在此基础上,不同细胞选择表达不同的基因,从而实现细胞分化,但分化的细胞内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分裂是分化的基础,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 D
2.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不使细胞数目增加
B.分化的细胞呈现出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
C.细胞分化的前途在胚胎发育早期就已决定,不能逆转
D.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改变
【解析】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分化是形态、结构、功能上的改变。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性,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种类未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学生根据斯图尔德做的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实验,认为细胞可以脱分化,即分化可以逆转,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性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即在生物体内。
【答案】 D
3.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有密切关系
B.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C.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时期
D.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解析】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不仅发生在胚胎时期,也发生在生物体的其他生命过程中,但在胚胎时期分化程度达到最大。
【答案】 C
4.果蝇的受精卵经过9天的发育成为成虫,下列果蝇细胞中既具有全能性又没有分化的细胞是( )
A.受精卵 B.幼虫的体细胞
C.蛹的体细胞 D.雌虫的视觉细胞
【解析】 卵细胞具有较高的全能性,但它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卵细胞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成为没有分化的细胞,具有较高的全能性。B、C、D中所指的细胞都已经进行了分化。
【答案】 A5.(2012·德州期末)请据图回答:
(1)①→②、①→④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③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_。
(3)③→⑤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⑤所示的各细胞群中,具有分裂能力的是标号________所示的细胞群。
(5)若从②中取一个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结果产生了一个新个体,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组成②③④的细胞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上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________。【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和①→④细胞形态和结构都发生变化,属于细胞的分化;①→③是2个细胞变成4个细胞,属于细胞分裂;③→⑤是细胞体积增大,属于细胞的生长。高度分化的细胞离体培养成一个完整个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 (1)细胞的分化 (2)细胞的分裂
(3)细胞的生长 (4)①③⑤
(5)细胞的全能性
(6)形态 结构 生理功能 组织 课后知能检测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课件48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要求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2.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认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第三节 癌症的发生与防治
●课标解读
1.掌握癌细胞的特征。
2.掌握致癌因子的种类和癌细胞的成因。
●教学地位
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本节课内容与生活方方面面包括饮食、居住等密切相关,即癌症既是生物学热点,又是医学界与社会的热点。在近三年的高考中,多以背景材料为载体考查癌细胞的特征及预防等。●教法指导
1.利用多媒体图片及提问形式总结癌细胞的三个重要特征:恶性增殖的“不死细胞”;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细胞”;黏着性下降的“扩散细胞”。
2.对于细胞癌变的内因可让学生尝试绘出简洁明了的概念图(如下图所示)。
●新课导入建议
1.导言:今天上课,我先给大家介绍几位明星(梅艳芳、李媛媛、罗文、马三立、帕瓦罗蒂等)。(屏幕展示) 在我们为这些优秀的人物的英年早逝而深深叹息时,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夺去他们生命的罪魁祸首——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癌症的信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细胞癌变的知识。2.人类在地球上没有天敌,但却有着威胁人类生命的敌人——疾病,其中“四大杀手”是指哪四种疾病呢?(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及糖尿病)其中癌症是全世界首要的死因之一。据世卫组织估计,如不进行干预,2005年至2015年期间将有8400万人死于癌症。为了倡导新的方法促进各组织间的合作,加快癌症研究、预防及治疗等领域的进展,为人类造福,定于每年的2月4日为“世界癌症日”。2013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你了解癌症吗?”。癌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如何预防癌症呢?导入课题。
课前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84~8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1、2”。 ●教学流程设计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本节课题。 步骤2:教师通过【正误判断】,以学生抢答的方式检查课前预习效果。 步骤3:结合教材,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帮助学生理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利用例1巩固提高。 步骤4:结合教材,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帮助学生理解癌变机理,利用例2巩固提高。 步骤5: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然后识记结论语句。 步骤6:通过【当堂双基达标】进行当堂检测验收,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演示结束1.概念癌细胞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 。
(2)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 下降,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 和 。
(3)癌细胞 发生改变。
(4)癌细胞无 现象。
(5)癌细胞的 异常。无限增殖黏着性扩散转移形态结构接触抑制蛋白质表达
1.癌细胞的增殖方式是什么?与之相应的变化是什么?
【提示】 有丝分裂 有些酶的活性增强,刺激细胞连续分裂。1.致癌剂分类与实例(连线)
【提示】 ①—b ②—c ③—a癌的发生与防治
2.细胞癌变的机理
(1)与癌有关的基因:
①原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参与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以 的形式存在。
②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被称为细胞 的“制动器”。非激活异常增殖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3.癌症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1)预防措施:远离 ;改变不良的__________和行为。
(2)治疗手段:外科手术、 、 等。致癌因子生活习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2.癌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与正常细胞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根本原因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1.癌细胞能无限增殖,代谢旺盛,细胞内核糖体少,线粒体多。(×)
【提示】 癌细胞内核糖体多。
2.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增多,细胞间黏着性降低。(×)
【提示】 糖蛋白减少。
3.原癌基因主要调节细胞周期,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的不正常的增殖。(√) 【问题导思】
①癌细胞具有哪些特点?
②癌细胞具有转移性和失去接触抑制性的原因是什么?癌细胞主要特征的理解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
(1)不死性:条件适宜时,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而且分裂迅速,细胞内的核糖体大量增加,代谢异常活跃。
(2)迁移性:癌细胞分泌一些酶分解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导致癌细胞之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分散和转移。
(3)失去接触抑制性:正常细胞贴壁生长汇合成单层后停止生长,称为接触抑制。而癌细胞即使堆积成群,仍然可以生长。如图:判断癌细胞的方法
1.从形态和结构方面:癌细胞一般呈球形,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
2.从代谢方面:线粒体和核糖体活动旺盛,为癌细胞分裂提供能量和蛋白质。 (2013·平阴高一测试)吸烟是人体摄入化学致癌物质的主要途径,从香烟的烟雾中可分析出20多种化学致癌因素。有的细胞受到化学致癌因素的作用变成癌细胞。下列属于癌细胞主要特征的是( )
A.无限增殖,形态改变
B.表面糖蛋白数量增多
C.细胞周期长,核糖体数量减少
D.癌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正常细胞一样
【审题导析】 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点是明确癌细胞是无限增殖的细胞,细胞周期相对较短。
【精讲精析】 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细胞周期相对较短,由于不停分裂,核糖体数量增多,同时由于无限增殖而导致染色体改变。
【答案】 A
【问题导思】
①细胞癌变的机理是怎样的?
②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是什么?癌变的过程 1.癌变机理
2.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关系
(1)原癌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它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抑癌基因与原癌基因共同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起着调节作用。
(3)癌变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分裂,而这种异常分裂机体又无法阻止而造成的。对致癌基因的正确认识
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本来就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正常细胞中都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癌细胞的形成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不是由其他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011·山东高考改编)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基因发生突变均能引发细胞癌变
B.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C.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D.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审题导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明确细胞发生癌变的机理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精讲精析】 癌变的机理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不是其他基因发生突变;石棉和黄曲霉素都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癌变细胞在人体中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并进行清除;癌细胞内酶活性较强,细胞代谢旺盛。
【答案】 C
本 课 知 识 小 结
网 络 构 建
结 论 语 句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恶性增殖。
2.癌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
3.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4.引起癌症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吸烟、酗酒、高盐、高脂、低纤维饮食。 1.癌细胞在人体内容易转移,其原因是癌细胞( )
A.能无限增殖
B.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常变为球形
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下降
D.畸形分化,体积减小
【解析】 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些蛋白酶,降解细胞表面的某些结构,导致恶性肿瘤细胞间黏着性下降,使癌细胞易于扩散到周围健康组织。
【答案】 C2.(2013·平阴期末)下列有关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
B.仅存在于健康人的染色体上
C.仅存在于被致癌病毒感染但尚未发病者的染色体上
D.仅存在于癌症患者的染色体上
【解析】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细胞中,整个生物体体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而来,遗传物质都相同,都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答案】 A3.一个患有原发性胃癌的病人,体检时发现肝部也有癌细胞,这是因为( )
A.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B.胃部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C.癌细胞能够分散和转移
D.癌细胞膜表面产生新的膜抗原
【解析】 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易发生变化,细胞能够分散和转移,产生新的膜抗原。题干中的实例说明癌细胞能够分散和转移。
【答案】 C
4.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 )
A.通过减数分裂不断增殖
B.都有染色单体
C.都在合成蛋白质
D.DNA含量都相等
【解析】 癌细胞的特点之一就是能无限增殖,即具有细胞周期,而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没有细胞周期的,故排除A项。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故排除B项。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的DNA含量与分裂前、中、后期的细胞的DNA含量是不相等的,排除D项。而只要是活细胞,就能合成蛋白质。
【答案】 C
5.大剂量电离辐射使动物产生放射病,其原因是( )
①细胞膜被破坏 ②破坏催化基本代谢过程的酶 ③杀死了消化道中的共生细菌,从而导致一些种类的维生素供应不足 ④破坏DNA,干扰细胞增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电离辐射是导致生物细胞癌变的物理致癌因子之一。大剂量的电离辐射施于供试动物,首先对动物细胞产生伤害,细胞膜遭到破坏,继而对催化基本代谢过程的酶及控制遗传的DNA产生不良影响,致使其结构改变,严重干扰了新陈代谢过程和细胞增殖的进行。同时也会杀死对动物有利的共生菌,而影响到动物对其共生菌制造的维生素的吸收,出现代谢障碍。可见,大剂量的电离辐射因以上不良变化而使动物产生放射病。
【答案】 D
6.(2012·西安联考)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常见癌症,楚尔·豪森发现HPV(人乳头瘤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宫颈癌疫苗就是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来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由资料可知人乳头瘤病毒是引起宫颈癌的________类致癌因子,该因子的作用是使正常细胞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发生结构改变,从而导致癌变的发生。
(2)对患宫颈癌的患者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化疗”、手术切除和“放疗”,或相互结合综合治疗。请问,在切除肿瘤后,还要进行“化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化疗”能够控制病情恶化,是因为化学药物抑制了肿瘤细胞分裂间期的________,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癌细胞的产生是由于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结构改变,导致细胞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的结果。致癌因子通常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如电离辐射、X射线等)、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根据癌变的机理,人们在治疗癌症时常采用化学疗法与物理疗法,它们的机理分别是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及杀死癌细胞。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必须经过DNA的复制,因此“化疗”时常通过化学药物抑制或阻止癌细胞的DNA复制,某些药物还可干扰癌细胞中RNA与蛋白质的合成。
但“化疗”有明显的缺陷,即化学物质在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的分裂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放疗”即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Χ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Χ射线、电子束、中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照射患处,杀死癌细胞。因此,“放疗”对患者全身的正常细胞的影响小。
【答案】 (1)病毒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2)癌细胞易扩散、转移 DNA的复制 抑制肿瘤细胞分裂的目的 课后知能检测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