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集训--第10讲:小升初作文实战指导(三)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集训--第10讲:小升初作文实战指导(三)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0 13:5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小升初作文实战指导(三)
以“题×××”为标题的古诗你知道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题李凝幽居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你“没听过”的盛唐名诗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朝·常建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幽静的处所
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初日照射下山上美丽的景色
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清澈淡秀的影子
尘心,俗念
只留下
理解重点词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朝·常建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勾勒清晨时分禅房四周的环境
小路弯曲幽深,后禅院景色幽静迷人
暗示人像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
营造一种万籁俱寂的境界
使动用法
以声衬静
理解古诗大意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曲径通幽蕴含了深刻的的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2.如何理解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由地飞鸣欢畅的情态;
“空”写出了诗人见到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
这句诗情景交融,它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感受生动地表现出来。“悦”“空”两字进一步表现了寺院环境的幽静。
3.“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正因为山中万籁俱寂,禅院的钟磬之音才更加清晰,袅袅传来不绝于耳,凸显出禅院的空寂,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
温故而知新
1、 按要求填空.
“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③不受约束,随便。
(1)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垃圾桶踢下楼去。 字意是
(③不受约束,随便)
(2)瞧,盆子里的水漫出来了。 字意是
(①水过满,向外流)
(3)剩下一个义项可以组词为
( 漫山遍野、漫无边际 )。
2.按要求写句子。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改成反问句:
《蒙娜丽莎》难道不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吗?
(2)贝多芬弹得很纯熟,感情很深。 改成感叹句:
贝多芬弹得多么纯熟,感情多么深厚啊!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改为陈述句:
这山中的一切,个个都是我的朋友。
3.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当人们面临困境,仍不愿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时,常常用 ( )来勉励自己。
2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景观吗?
黄河:
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长江: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成语填空
人们常用高山流水 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用
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
2、补充古文名句。(每空1分)
(1) 鲁迅先生说过:“
(2) ,此花开尽更无花。
(3) 轻诺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4) 大漠沙如雪,
精美绝伦、惟妙惟肖
叹为观止、妙笔生花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必寡信
燕山月似钩 。
不是花中偏爱菊
知识在线
(一)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感情等最重要的方法。
运用细节描写要注意:
细节要尽量 典型,富有表现力。
细节要真实。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片段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和爸爸的细致、热心。
"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大侄子赶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儒林外史》片段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大侄子赶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着眼泪,走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如果将这段描写,写成
“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妻子明白他的意思,挑出一茎灯草,他就断气了。”
效果如何?
作者通过精心的构思,首先设计出两个侄子和奶妈一而再、再而三地作出种种错误的猜测,以引起读者的好奇或猜测,直到妻子猜对了才"没了气"。这个细节留给读者的印象时十分鲜明强烈的,严监生这个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打虎》片段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这一段有哪些细节描写?
《武松打虎》片段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这个细节描写中,着意写了武松的三次“闪”,表现出武松的机警灵活处变不惊的性格和非凡的武功,突出了武松的形象。
知识巩固(一)
1.有人给两个画家出了同一道题,叫《安静》,要他们各自画一张表达该主题的画。你觉得他们可以画什么
正午的荷花,东湖的落日,孤寂的路灯,无人的图书馆阅览室……
2.如果一人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好像一面镜子,湖中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另一个人则画了一条激流直泻的瀑布,旁边有一棵小树,树的一根小枝上有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可爱的小鸟正在酣睡。
问:请你思考一下,哪个画家画得更好 为什么
后者更好。前者的画,虽然安静,但缺乏活力,没有生命美;而后者描绘直泻的瀑布与酣睡的小鸟,通过动静的细节对比,更加突显出内心的静然,不仅给了读者美的享受,还有深刻的启示。
3.你最好的朋友是谁?想一想他的习惯性动作是什么,用一个细节描写,把朋友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
开头与结尾
(二)写好开头与结尾
开头结尾对文章主题的揭示,整体结构的完美,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一个开头,往往直接影响到读者是否有兴趣读完文章;好的结尾,能让读者久久回味,难以忘怀。
古人是这样说开头与结尾的:“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有一个原则必须遵循,这就是:
开头要有利于开展主题,有利于作者展开思路,同时要能引起读者注意;
结尾要收束全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持久的韵味。
文章的开头的基本要点是 “简、快、新”。
“简”,就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这是常用的一种开头方法。
“快”,就是无需多方铺垫,不要曲笔回环,啰嗦絮叨,直接交代写作动机,或者揭示全篇内容。
“新”,就是新颖新奇,与众不同,不落俗套。
当然,无论你使用什么方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达到让文章一开始就能吸引住读者。
几种常见的开头方式:
1.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好奇是人的天性,设置悬念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这种开头能使读者产生浓厚兴趣,激发看下文的欲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如《我的老师》开头一段:
“那天,上课铃响了好久,一向很守时的李老师却没有进教室。同学们都很纳闷。”
2.引用名言警句,提示主旨。
《幸福的声音》开头 :
“作家朵拉有一句名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滴有自己声音的水。这句话启发了我,我觉得每一份幸福也正如那一滴有自己声音的水。你可以选择它滴落的方式,但它的声音你别无选择。”
开头引用作家朵拉的名言,由孩子的声音转到幸福的声音,自然入题,又能吸引读者注意。
3.巧用修辞,营造气势。
例如,用排比,营造气势;用设问,引人思考;用比喻,形象生动。
作文《让》:
 “当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已成为千古美谈,当六尺微巷已为众人所称颂、赞扬,面对那一枚枚闪烁着金光的世乒赛金牌,面对所谓“垄断”的层出不穷的质疑,我不禁疑惑,我们是否应该让出它们 ”
  开头运用设问,把疑惑与思考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和自己一起思考,颇具吸引力。
4.描写景物,渲染气氛。
开头描绘出特定环境下的景物,能渲染出一种特有气氛,为全文定下感情的基调,还能交代环境,烘托人物,迅速地将读者带到特定的情境中。激发作者的共鸣。
《对话》的开头:
 “随着一场淅淅沥沥的冷雨,一阵阵凉风扑面而来,花枯了,树谢了,一股股冷意已不知不觉的渗入了千家万户。”
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股凄凉肃杀的氛围,为下文“我”与梧桐树的对话作了反面铺垫,很好地衬托了梧桐树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品德。
结尾
文章的结尾在文中同样重要,从结构上看,它可以点题、首尾呼应、收束全文; 从内容上说,它有突出人物品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等作用。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1.格言警句、诗词名句结尾
明月挂天际,静夜人无声,惟有思绪独往来,美好人生影,静心细寻觅,吾辈该努力,披衣伫立不肯栖,愿望树常绿!我的愿望树来了,愿望就是我背靠的一棵大树!
作者巧妙地化用了苏东坡的《卜算子》的诗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个结尾,借助了苏东坡原诗的意境,又根据文章的主题作了改变,营造了一种清幽恬静的意境,与文章主体部分相呼应,给读者留下久久的回味。
2.景物烘托法
指用精彩的语言描绘景物,创造出既有诗情又具有丰富思想含义的艺术画面,以此突出作品主题,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如: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隔在两代人之间的那层隔膜也被雨后的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融为一体,没有距离。(《雨中品读》)
结尾精心描画了一幅雨后夕阳落霞的和谐美丽的画面,暗示作品中的主人公(两代人)的矛盾得到化解,达到了相互理解。
3.抒情式结尾
能够表达作者心中激扬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
花谢了,叶还绿着;泪水流过了,我们可以重新绽开微笑;失败了,我们可以再一次拼搏。我相信,最终我会微笑着告别母校。(《我的初中生活》)
作者用抒情的语句,精要地总结了文章的内容,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信心。为全文画了一个优美的句号。
小结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丰富多彩的,不同题材,不同主题,不同体裁,不同作者,开头和结尾的写法也不同。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更不必抄袭别人的文段。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写出满意的作文。
最强王者
一.在你的老师中,你最喜欢哪一位?你能用一个细节描写表现出他(她)的性格特点吗?
二. 请用一个场面的细节描写,表现你们班的体育课。

三.请以《我不敢相信》为题,运用 开头结尾技巧,写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1.开头——制造悬念,调动兴趣式: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最亲近最信赖的人,作了伤害你的事情,你怎么办?
2. 开头——引用名言警句,提示主旨式:
三国时的东吴大将吕蒙说过一句名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它告诉我们,人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可我就差点犯了一个大错,误解了一位好心人。
3.开头——描写景物,渲染气氛式:
四.请以《我不敢相信》为题,运用 开头结尾技巧,写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结尾——景物烘托式:

5.结尾——抒情式:

我的课堂我做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