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岳麓历史选修三课时作业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岳麓历史选修三课时作业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8-04 08:51:45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苏德战争的说法有误的是 (  )
A.战争爆发前,苏联对德国的侵略野心认识不足,备战工作做的少
B.苏联领导人对希特勒的冒险性估计不足
C.德军在战争初期很快突破防线,长驱直入
D.苏联军民同仇敌忾,与德军展开生死搏斗,誓死保卫国家
【解析】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对德国的侵略野心有清醒的认识,做了大量备战工作,故A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2.二战期间,莫斯科战役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第一次打败了德国陆军
B.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争
C.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
D.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战局
【解析】 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战局。
【答案】 D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希特勒感到很欣喜:“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一个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丘吉尔也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某重大事件”应该是(  )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解析】 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故希特勒、丘吉尔和蒋介石从各自立场发出上述感叹。
【答案】 B
4.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  )
A.都是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
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C.直接决定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命运
D.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
【解析】 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都是德日法西斯以突然袭击方式发动的进攻,故答案选D项。
【答案】 D
5.(2013·宜昌高二检测)19 ( http: / / www.21cnjy.com )41年3月11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租借法案。根据法案规定,总统可以向“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售、转让、交换、租借或以其他方法处理……任何国防物资”。该法案的实施(  )
A.使美国总统突援了宪法赋予的权力
B.扩大了美国对受援国的影响
C.推动了战后资本的扩张
D.表明美国终止了中立立场
【解析】 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对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援助,表明美国实质上已放弃了“中立”立场,与英国结盟。
【答案】 D
6.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二十六国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宣言发表后,……已成为反侵略之中心,于是我国遂列为四强之一;国家之声誉及地位,实为有史以来空前未有之提高,甚恐受虚名之害,能不戒惧乎哉?”文中省略的应是(  )
A.苏、美、英、法      B.中、美、英、法
C.中、美、英、苏 D.英、美、苏、意
【解析】 二战中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是中国、美国、英国和苏联,此时法国已经投降,故C项正确。
【答案】 C
7.(2013·嘉兴高二检测)《全球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记载:“到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但也是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正当士兵们在地下室,在屋顶上,在下水道里短兵相接时,两支苏联军队……以巨大的钳形包围了德军。”这座城市是(  )
A.莫斯科 B.库尔斯克
C.斯大林格勒 D.伦敦
【解析】 据材料中“9月中旬”“以巨大钳形包围了德军”可判断该城市为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
【答案】 C
8.(2013·临沂高二检测)下列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途岛海战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③《联合国家宣言》 ④阿拉曼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解析】 ①②③④的时间分别是1942年6月、1942年7月、1942年1月和1942年10月。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材料一 图一漫画题为“不会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染!”左边床上的人(美国)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右边床上依次是: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
图二
材料二 图二是1942年7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 邮票中心印有“抗战救国”字样。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并列。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一漫画反映的时间及政策,评述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外交政策。
(2)图二反映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有何积极意义。
【解析】 第(1)问从漫画中美国人的话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不与任何一方往来,是中立政策的体现,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时间和评述。第(2)问从时间和“抗战救国”可知是美国已参加到反法西斯战争中来,再结合所学有关美国参战的影响来回答意义。
【答案】 (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或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政策:中立政策。
评述:这一政策发展了美国的对外贸易,但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导致战争规模扩大。
(2)变化:由中立政策调整为抗击法西斯侵略。意义:加强中美在抗击日本法西斯方面的合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5年各国军舰吨位统计简表(单位:万吨)
国家 西班牙 法国 英国 俄国 其他国家 合计
吨位数 6 22.83 60.93 16.73 15.39 121.88
——摘编自《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1922年《五国海军条约》规定的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单位:万吨)
英 美 日 法 意
52.5 52.5 31.5 17.5 17.5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15~1922年美国海军实力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2)有人认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法西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侵略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中途岛海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摘自《美国占领日本初
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3)材料三所标榜的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
【解析】 调用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综合问答。
【答案】 (1)变化:美国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军实力微不足道变为与英国并驾齐驱的一流海上强国。原因:美国19世纪末成为工业强国(经济强国);一战中大发战争财,经济实力迅速膨胀,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一战中与一战后大力发展海军,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海权意识强化。(任答三点即可)
(2)不正确。理由:战争虽然起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加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作用,但是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以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罗斯福与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法西斯威胁全人类。意义:中途岛海战后,太平洋战场的形势发生重大转折,美国转守为攻。
(3)消除日本对美国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扩张美国在东亚的势力。一、选择题
1.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瑙河、巴尔干半岛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
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解析】 据“意大利”“非洲沙漠”等信息可判断,材料中政治人物所指的是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答案】 C
2.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唯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
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C.与日本、意大利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解析】 德、日、意利用反共产主义旗号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迷惑英、法等西方国家,达到扩军备战的意图。
【答案】 C
3.二战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德国吞并奥地利
【解析】 A项发生于1935年,B项发生于1936年,C项发生于1931年,D项发生于1938年。
【答案】 C
4.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与以往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  )
A.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进行的
B.是在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
C.具有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性质
D.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
【解析】 20世纪30年代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民族解放战争主要是抗击法西斯国家侵略,故D项正确。
【答案】 D
5.1938年5月,英国外交大臣致电法国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部长说:“一旦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得到和平解决,法国政府不应对英国政府的态度抱有任何错误的幻想。”此语的含义是(  )
A.向法国表示英法共同行动的愿望
B.告诉法国英国不会采取军事行动
C.英国政府不会单独与苏联采取联合行动
D.希望法国不要放松军事行动的准备
【解析】 英国在苏台德区问题上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错误的幻想”指法国希望英国采取军事行动,故含义正确的是B项。
【答案】 B
6.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③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 ④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解析】 20世纪30年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推行“中立政策”时,法西斯德国、意大利、日本在世界各地点燃战火,故②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反映其企图建立世界霸权,故④错误,可用排除法,A项正确。
【答案】 A
7.如图是有关希特勒与斯大林关系的讽刺性漫画。图中新郎结婚的目的在于(  )
A.化解苏联对德、日反共条约的疑虑
B.方便德国与东南欧独裁政权的合作
C.壮大德国实力以恫吓美国的干预
D.免除德国后顾之忧以便对付英法
【解析】 插图信息反映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使德国免除后顾之忧,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答案】 D
8.1937年初,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来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围困中的马德里,借了钱买救护车支援共和国政府。1940年他写成《战地钟声》一书。指出“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这里他所说的“为你而鸣”指(  )
A.西班牙内战 B.波兰战败
C.法国投降 D.奥地利遭德国吞并
【解析】 法国长期推行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其结果是1940年首先遭到德国进攻,宣布投降。故C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
材料二 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一切降临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
——1938年10月5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辩论词
材料三 ……不论德苏协定属于什么性质,它都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改变英国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并且决心加以履行。……我希望向您重申我的信念: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战争将是所能出现的最大灾难。……我看不到德波之间有什么问题不能够以及不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得到解决。我们已经准备并将一直准备协助创造条件来进行这种谈判……
——1939年8月22日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张伯伦与丘吉尔的辩论源于何事?二者的观点有何不同?
(2)用世界大战爆发后的有关史实给以上辩论作一个回答。
(3)与张伯伦的辩词相比较,他写给希特勒的信反映了什么问题?
【解析】 第(1)问第一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根据时间“1938年10月”及“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不抵抗路线”等关键信息不难判断答案;第二小问提炼材料信息总结归纳即可。第(2)问依据所学史实回答即可完成。第(3)问既要注意英国态度变化又要注意张伯伦的基本立场并没有变化。
【答案】 (1)《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不同点:①对《慕尼黑协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评价不同:张伯伦认为解决了“最后的”“最危险的”问题,丘吉尔认为是“最严重的后果”。②对以前实行的绥靖政策的看法不同:张伯伦认为是成功的,丘吉尔认为是失败的。③对绥靖政策前途的预测不同:张伯伦认为是“通向稳定”,丘吉尔认为是走向“灾难”。
(2)二战爆发后,德国并没有向英法预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那样在灭亡波兰后进攻苏联,而是将战争重心转到西线。法国沦陷后,又发动大不列颠之战,英国为其绥靖政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说明英国的态度与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时有所变化,对波兰危机作出了较强硬的表态,但英国仍寄希望于绥靖政策。
10.阅读下列图文资料:
材料一 苏联与德国缔结条约是真正的祸水西引,实行了比英法更甚的绥靖政策。
——帅桥昌《又一种绥靖》载《世界史研究动态》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慕尼黑协定》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欧洲大战前夕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或者说苏德条约是继英法之后苏联掀起的又一个绥靖高潮。
——孙红旗《苏联与绥靖政策》
材料二
二战初期波兰形势图
请回答:
(1)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目的各是什么?
(2)材料一中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英、法绥靖政策的继续?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局限性。
【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约签订的目的。第(2)问应从绥靖政策的实质是纵容侵略来思考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其的一致性。第(3)问图片信息反映苏、德共同瓜分波兰的史实,指出其大国强权政治和侵略行径。
【答案】 (1)目的:苏联自保;德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困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条约在实质上纵容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
(3)苏、德签署秘密协定,共同瓜分波兰,加速了波兰灭亡进程,其行径是大国强权政治和侵略行为。综合检测(三)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  )
A.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解析】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战败国,条件苛刻的对德《凡尔赛和约》使德国复仇主义思想滋长,而日本是一战的战胜国,当时并不存在民族复仇主义问题。
【答案】 D
2.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希特勒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
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
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以反对共产主义为幌子,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符合题意。
【答案】 C
3.1936年11月,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意大利加入,结成三国轴心。它们打着反共产国际旗号的原因有(  )
①不愿过早刺激西方大国 ②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侵略的巨大障碍 ③与英、法、美的矛盾激化 ④加强三国之间的友好合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法西斯轴心国同盟签订《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产国际协定》具有双重目的,一是反苏反共产主义,二是不愿过早刺激西方大国、迷惑西方大国。当时英、法、美等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③时间不符合史实。④不符合“反共产国际”的旗号。
【答案】 A
4.“他们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捷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文中的“狼群”是指
(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解析】 本题考查英法绥靖政策,“狼群”指德国等法西斯国家。
【答案】 C
5.《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捷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英法保证捷新边界不受侵略;当捷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已告解决时,德、意也将对捷提供保证。由此可知《慕尼黑协定》的实质是(  )
A.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
B.保护捷克的利益
C.维护德国利益
D.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解析】 《慕尼黑协定》标志着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答案】 A
6.1936~1939年的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被史学家称为“小二战”。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德、意法西斯势力企图控制西班牙,派出大量军队直接参战
B.支援西班牙人民的“国际纵队”包括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华侨等
C.苏联政府派遣精锐部队参战,给予了极大的援助
D.它的性质可以说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
【解析】 在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中,苏联政府提供大量的援助,但没有派遣军队参战。
【答案】 C
7.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
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B.在德国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准备
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
【解析】 据“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可判断,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首要目的是避免两线作战。
【答案】 A
英国首相丘吉尔与美国总统在大西洋军舰上
8.(2013·东营高二检测)观察右面历史照片,促使两巨头这次会晤的背景是
(  )
A.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
B.欧洲溃败和苏德战争爆发
C.日本突然发动太平洋战争
D.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
【解析】 插图信息指1941年8月英美发表《大西洋宪章》时英美领导人会晤。当时世界大战形势是欧洲溃败,苏德战争爆发,其余各项时间错误。
【答案】 B
9.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性错误(  )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9月3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的方针;会后英、美联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5年5月,美军攻占柏林,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A.1处错误        B.2处错误
C.3处错误 D.4处错误
【解析】 1939年9月1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军突袭波兰;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转折性战役;1943年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
【答案】 D
10.201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下列关于二战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⑤客观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解析】 ①②③④⑤均符合史实,故A项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2013·济南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种种条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是由1919年巴黎和会确定下来的,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所承认的国家,所划定的国界,以及所达成的协议条款。在30年代那个时候,无论是德国、意大利、日本或者苏联,它们一概不满意这些条件,它们是“修改主义”的国家或不满意的国家,德、意、日三国是要通过发动战争来改变事态的,大不列颠、法国和美国是满意的国家,都不指望通过改变条件去获得什么好处,不过,另一方面,它们对于那些条件都已失去信心,并且不情愿为了维护这些条件去冒打仗的危险。这些国家在1919年订立过一项条约,然而在十二年之后,它们不愿意实践了。那几个不满意的国家把巴黎和会上所承认的国家、所划定的边界和所达成的协议通通践踏了,而英、法、美国家却长时期并且尽可能地袖手旁观,不闻不问。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30年代德国、意大利、日本不满意这些条件的原因。(9分)
(2)说明大不列颠、法国和美国“不情愿为了维护这些条件去冒打仗的危险”而采取的对策,并加以简要评价。(11分)
【解析】 第(1)问首先应明确德、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不满意的条件指一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所作出的规定,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不满的原因。第(2)问“不情愿……冒打仗的危险”指纵容法西斯侵略,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再对其进行评价。
【答案】 (1)原因:巴黎和会、华盛顿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议对德、日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制裁;1929年经济大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法西斯势力上台,鼓吹民族主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对策:绥靖政策。
评价:纵容了法西斯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法、美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最终遭到法西斯侵略。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台,吾民父母之乡也。吾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之田庐在于是,子孙在于是,祖宗丘墓在于是。台亡,吾民将安归乎?诸公皆健者,义博云秋,气吞百川,际此生死存亡之交,何兴乎来,执挺以为刘(永福)公助。庶几人自为战,家自为守,成则建造新邦,熠跃千古,败则举吾民之骨血与全台俱尽焉!是亦亡国之荣也。
——徐骧(?~1895年)
材料二 
台湾光复仪式
材料三 2012年4月16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美国演说时宣称,东京将“购买”钓鱼岛。9月10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以20.5亿日元的价格,从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手中买下钓鱼岛中的3个岛屿,将其“国有化”。9月11日,日本政府和“土地权所有者”签订交易合同。
请回答:
(1)结合历史背景和斗争方式,分析徐骧抗日斗争失败的原因。(4分)
(2)指出台湾光复的时间,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台湾得以光复的原因。(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为什么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8分)
【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中“庶几人自为战,家自为守”的信息回答。第(2)问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史实回答。第(3)问结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实回答即可。
【答案】 (1)原因: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甲午战败,割台弃台;人民自发抗日,孤立无援。
(2)时间:1945年。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战斗;中国全民族团结抗战;台湾人民长期不懈的抗日。(3)因为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已明确规定,日本法西斯必须将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的钓鱼岛等岛屿归还中国,所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行径,公然蔑视和破坏了现有国际法准则,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否定。一、选择题
1.德、日、意法西斯运动兴起的社会根源不包括(  )
A.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
C.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
D.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
【解析】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出现于1922年,B项错误。
【答案】 B
2.一战后,法西斯运动提出的纲领和目标有(  )
①对外侵略扩张 ②推行极权统治 ③实行议会民主制 ④鼓吹民族优越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法西斯对内推行独裁极权统治,摒弃议会民主制,故③错误。
【答案】 B
3.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弃关税壁垒
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解析】 A项只符合德、日两个法西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而C、D两项又不符合史实,只有B项体现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共性,即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楷模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加强。
【答案】 B
4.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直接因素有(  )
①资本主义国家设置关税壁垒引发关税大战 ②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争夺世界市场 ③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 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威信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注意题意“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④属对国内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故A正确。
【答案】 A
5.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中日民族矛盾开始迅速上升
C.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体制确立
D.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 “二二六”政变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体制确立。
【答案】 C
6.“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 http: / / www.21cnjy.com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据“日本”“东三省”等关键词可判断,该童谣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
【答案】 B
7.(2013·银川高二检测)有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
希特勒在演讲
A.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的普遍支持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解析】 回顾教材知识结合对题干的理解可知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8.在二战期间,基督教牧师马丁·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莫勒曾这样忏悔:“当他们杀共产党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杀工会分子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分子……当他们杀我时,没有人替我说话,因为已经没人了。”据此判断,材料中的“他们”应指(  )
A.垄断资本家 B.封建地主阶级
C.法西斯分子 D.德国犹太人
【解析】 在二战期间,犯下材料中的所述滔天罪行的是法西斯分子。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2013·济宁高二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1919年的一幅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
材料二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1927年《田中奏折》
(1)观察漫画,解读“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含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重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田中奏折》认为对中国的征服关键问题在于什么?日本是怎样落实的?
(3)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解析】 第(1)问需结合1919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巴黎和会上对中国山东问题的处理回答。第(2)问关键问题应据材料“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思考分析。第(3)问原因用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影响需从中、日、世界格局三方面分析。
【答案】 (1)含义:利用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影响: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爆发了五四运动。
(2)关键问题:征服满蒙。落实:1931年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
(3)原因:明治维新后“大陆政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影响;日本军部将中国东北视为日本“生命线”,企图独占中国东北;张学良“易帜”威胁到日本在东北的利益,军部确立武力占领东北的方针;蒋介石集中力量围剿红军,为其提供时机。
影响:对日本:提高了军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日本的政治地位;对中国: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抗日救国运动高涨;对世界格局: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防部队中的服役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普遍兵役为依据。德国和平(时期)陆军……由12个军团和36个师组成。(注:当时德军每个陆军师的编制约为1.4万人)
——《德国国防法》(1935年)
材料二 每一个德国男子都有服兵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义务。……凡应服兵役者,遇下动员令时,应听从国防军调遣。……战时和遇特别紧急状况时,德国国防部长授权可以扩大应尽兵役义务的德国男子的范围。
——《德国兵役法》(1935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共同问题?
(2)对比《凡尔赛和约》的相关内容,说明主要不同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产生的影响。
【解析】 第(1)问以《德国国防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德国兵役法》的各项规定为依据,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德国撕毁了《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第(2)问结合《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军备的具体内容,逐条进行对比,得出不同。第(3)问深化认识,德国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答案】 (1)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
(2)不同:德国陆军总数不受限制,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可用于战争。
(3)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一、选择题
1.“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该文献资料最早见于(  )
A.《开罗宣言》       B.《波茨坦公告》
C.《德黑兰宣言》 D.《雅尔塔协定》
【解析】 给出的四个文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最早的是A项。它向世人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这与材料的意思是相符的。
【答案】 A
2.(2013·石家庄高二检测)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中,为了不失去“上场取得最后一分,以决定全局胜利”的机会,罗斯福说服丘吉尔同意了斯大林的一项建议,客观上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这次会议是
(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解析】 德黑兰会议期间斯大林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建议,1944年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答案】 B
3.被法西斯国家所侵占欧亚各国人民的抗战与抵抗重要历史意义在于
(  )
A.直接导致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灭亡
B.形成打击法西斯的第二条战线,加速法西斯国家失败
C.显示了欧亚各国人民不屈精神
D.揭露法西斯残暴统治本质面目
【解析】 欧亚被占领区各国人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抗战与抵抗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打击法西斯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同盟国作战,加速法西斯国家灭亡。
【答案】 B
4.(2013·嘉兴高二月考)阅读下表,从中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统计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4年8个月零8天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1945年5月8日 3年10个月零17天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8日 1945年9月2日 3年8个月零26天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13年11个月零16天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9日 1945年9月2日 25天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成部分 ②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③世界人民的团结合作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材料给出的是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主要国家反法西斯的情况,中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材料中“小计”一栏的时间统计看,容易得出②;整体分析判断出③也准确。但④从材料中看不出来。
【答案】 A
5.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好转,主要表现在(  )
①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②苏军转入战略反攻 ③北非战事结束 ④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指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故①时间不符。
【答案】 D
6.二战后期,主要大国为了争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对战后世界进行安排,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下列各项条款中,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是(  )
A.“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
B.“霸王战役应……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
C.“我们的宗旨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D.“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所得之结果,……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解析】 A项属开罗会议内容,B项为德黑兰会议内容,D项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属波茨坦会议内容,故C项正确。
【答案】 C
7.(2013·沈阳高二检测)“满天凉露压降 ( http: / / www.21cnjy.com )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中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作的背景是(  )
A.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C.1895年割占台湾给日本
D.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
【解析】 根据诗词中“降旗”、“武运”、“大和”等提示,应该理解为日本发动的所谓“武运长久”的侵略战争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所以应选B。
【答案】 B
8.漫画是对社会现实一种饶有兴趣但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乏深刻的反映。对下列漫画中“狄仁杰”和“元芳”对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备注:钓鱼岛是澎湖列岛的一个附属岛屿)(  )
A.具有狭隘民族主义的表现
B.含有“天人感应”的思维
C.缺乏相关的历史史实依据
D.应该辩证看待审慎的处理
【解析】 从二人的对活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A、B、D三项都准确。但C项说法不准确,因为二人的对话虽说主观性较大,但都是建立在“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史实基础之上的。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中割走了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等岛屿,二战后,战败的日本将其归还给了中国,在《开罗宣言》等国际文件中也重申了此精神,铁的历史史实,不容争辩。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战场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虽然美国海军主力集中于太平洋,但陆军主力的使用始终受到欧洲战场的限制。法国二战史学者亨利·米歇尔写道:“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 够,唯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材料三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如果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 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F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材料四 中国、美国和英国在二战中的损失对比表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残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 500万人 2 000多万人 62亿美元 5 000多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没有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简要评价中华民族进行的抗日战争。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出材料从中国战场的作用、地位、民族牺牲等角度反映了中国战场的贡献。第(2)问“结局”应结合材料三中“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等信息进行归纳,“原因”需要从中国的国内外形势方面进行思考。第(3)问联系材料信息,从重大贡献和民族牺牲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答案】 (1)中国战场的贡献。
(2)结局:中国如果放弃抗战,会使日军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军实现东西夹击,恶化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的支援。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枪炮沉没了,一场大悲剧结束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天空不再降临死亡,海洋只用于贸易交往,人们在阳光下可以到处行走。全世界一片安宁和平,神圣的使命已经完成。……我们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胜利的喜悦,从中领悟到决不能走回头路。我们必须前进,在和平中维护在战争中赢得的东西。
——麦克阿瑟
材料二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历史的态度有一句名言:宽恕,但不忘记,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也许不会降临在我们头上。
——丘吉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麦克阿瑟对二战的反思。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二战后欧洲人是如何践行材料中名言的?
【解析】 第(1)问提取材料一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场大悲剧结束了”“绝不能走回头路”“在和平中维护在战争中赢得的东西”的信息。第(2)问深刻把握材料给出“宽恕,但不忘记”的名言。结合欧洲特别是法德关系缓和合作的史实回答。
【答案】 (1)二战是一场大悲剧,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要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不断巩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
(2)法德两国摒弃前嫌,实现和解,共同促成欧洲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