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0 22:3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中国古代史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目标导航
标准解读
学习要点:吏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学习提示:初步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知识结构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01、明太祖 朱元璋
02、明惠帝 朱允炆
03、明太宗 朱棣
04、明仁宗 朱高炽
05、明宣宗 朱詹基
06、明英宗 朱祁镇
07、明代宗 朱祁钰
08、明宪宗 朱见深
09、明孝宗 朱佑樘
10、明武宗 朱厚照
11、明世宗 朱厚熜
12、明穆宗 朱载垕
13、明神宗 朱翊钧
14、明光宗 朱常洛
15、明熹宗 朱由校
16、明思宗 朱由检
→好玩乐
→好神仙
→好女色
→好奢华
→在位一个月
→好木工
→勤政+多疑
休养生息,洪武之治
建文新政,宽刑减赋
雄武弘文,远迈汉唐
德化休养,开创治世
仁宣之治,民不知兵
北伐失利,废除殉葬
力挽狂澜,选贤任能
外无强敌,万民乐业
宽厚仁慈,躬行节俭
明朝
十六帝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④宦官专权。
相关史事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2、社会动荡:
朝政混乱
中央控制力下降
法纪松弛
贪赃枉法
土地兼并
农民
流离失所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期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
——《明清史料》甲编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背景:
政治腐败 赋税沉重 阶级矛盾尖锐 连年大旱
材料:(1628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
明末旱灾
明末鼠疫
2、概况:
(1)发展壮大:
李自成的队伍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人物扫描: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材料研读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规定了严明的军纪,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2)推翻明朝: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率军攻破北京城,明王朝灭亡
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1611-1644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从明熹宗手上接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他一方面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重现明皇朝当年辉煌景象,雷厉风行地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阉党之祸逐渐澄清。另一方面,他疑心重重,频繁更换和滥杀大臣,以致众叛亲离。他执政时期所面对的主要敌人:其第一为明末的文官集团,其二为崛起的满清,其三为农民军。最终这位比前朝几代皇帝都要贤明的君主,“非亡国之君,当亡国之运”,自缢在煤山的清风明月下。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①努尔哈赤:1616年统一女真,建立后金。
②皇太极: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
次年改国号为大清。
努尔哈赤
皇太极
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清朝建立对全国的统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直到清朝后期,旗人还享受官俸,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败落无能。后来,人们还把享有特权而又不务正业的人称作“八旗子弟”。
沈阳故宫:这是清初的皇宫,建成于1636年,有 300多间房屋。在国内现存的皇宫建筑中,它的规模仅次于北京故宫。
2、清兵入关:
明朝灭亡后,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击败李自成的军队。
3、统治全国:
清朝统治者以北京为都城,消灭明朝政权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清兵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巩固满洲人对全国的统治,颁布“剃发令”, 因引起汉族的不满和反抗,以致发生了多次喋血惨案,但清统治者却始终如一地推行剃发易服制度。
夯实基础
1.明朝中期景泰至成化这几十年,王府庄田比明初增加了7.5倍,勋戚贵族庄田比明初增加4.7倍。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农民起义 C.土地兼并 D.皇室内乱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王府庄田比明初增加了7.5倍,勋戚贵族庄田比明初增加4.7倍”可知,明朝中后期,藩王和勋贵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兼并,这成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C项正确;自然灾害,农民起义和皇室内乱也都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但材料反映的只是藩王和勋贵进行大规模土地兼并,扩大庄田的内容,没有展现明末的自然灾害,农民起义和南明皇室内乱对明朝灭亡的影响,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夯实基础
2.明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所有统一国家中最为强大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标志着明帝国灭亡的历史事件是( )
A.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B.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占领北京城
C.努尔哈赤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D.皇太极指挥清军入关入主中原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故明朝灭亡的标志是李自成率百万农民军攻陷北京城,B项正确;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此时起义军尚未占领北京城,明朝政权尚在,排除A项;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国号大金,此时明朝政权尚在,排除C项;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排除D项。故选B项。
夯实基础
3.“杀牛羊,备酒酿,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这是李自成挥师进攻北京城时城中流传的歌谣。与这一歌谣无关的史实是( )
A.明朝末年政治腐败 B.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C.明末阶级矛盾尖锐 D.明代中后期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夯实基础
3.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李自成挥师进攻北京城时城中流传的歌谣”并所学可知,题干歌谣与李自成起义有关,与明代中后期经济明显发展无关,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明朝未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由于该歌谣与李自成起义有关,而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明末阶级矛盾尖锐是李自成起义爆发的重要原因,因此与歌谣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因此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与题干歌谣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故选D项。
夯实基础
4.某同学的历史笔记本上写了这样一组词句: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与明朝交战、建立八旗制度。与这一组词句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朱元璋 B.努尔哈赤 C.耶律阿保机 D.吴三桂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B项正确;元朝末年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势力不断壮大,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建立明朝,排除A项;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辽,排除C项;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力图统一全国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排除D项。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