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0 22:3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中国近代史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目标导航
标准解读
学习要点:两弹一星与航天技术;杂交水稻;信息化技术发展;普及义务教育。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延伸:初步理解教育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
知识结构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而排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一经演出,便广受欢迎。1964年10月16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与作品创作和演出的人员。也正是这一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传来,会场沸腾,举国欢庆。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成就非凡。
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1、两弹一星:
(1)含义:
指核弹(原子弹与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原因:
①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
②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
材料1:抗美援朝战争中,麦克阿瑟狂妄地建议,美国应投掷20至3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朝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
材料研读
结合材料,想一想: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3)发展 成就 核弹 原子弹
氢弹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钱学森(1911—2009)
(3)代表人物:
“导弹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
人物扫描:钱学森,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1924—1986)
人物扫描:邓稼先,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赴美留学,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1958年的一天,在二机部部长办公室里,邓稼先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中国自己的原子弹谈何容易,那时中国还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缺乏资料,外国的研究成果又都严格保密。邓稼先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后来,他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成功。
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逝世。研制原子弹是国家机密,所以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着,直到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广为人知。
各国原子弹与氢弹成功研制的相隔时间 法国 美国 苏联 英国 中国
8年零6个月 7年零3个月 6年零3个月 4年零7个月
2年零8个月
“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钱学森
“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邓稼先
“两弹一星”精神: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
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
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
(4)意义:
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
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相关史事
1986年,根据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等科学家的建议,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为高技术研究的重点,促进高技术研究的发展。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展开研究,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此外,国家还制定了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多项科技发展计划。在这些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优秀科技人才,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2、太空漫步:
90年代
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2008.09
1999.11
2003.10
神舟一号无人飞行试验开启飞天之旅
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杨利伟)
神舟七号完成太空行走(翟志刚)
神舟十二号完成交会对接首次进入自己空间站
2021.6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培育: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推广:
20世纪90年代,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3)荣誉: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为“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4)意义:
解决吃饭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相关史事
1979年5月,美国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访华时,我方送给他1.5千克杂交稻种。这些种子被带回美国试种后,表现出明显优势,比美国当地的水稻良种增产33% 93%。这引起了威尔其的极大兴趣。1980年,威尔其来华与中方正式签订了中国杂交水稻的技术转让合同。这是我国农业第一个对外技术转让合同。袁隆平等人也应邀赴美国进行技术指导。
袁隆平对外普及杂交水稻
2000年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2、青蒿素:
(1)培育: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获奖: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
材料:当时找不到能配合的药厂,课题组只好用7口水缸作为实验室的提取容器,里面装满乙醚,把青蒿浸泡在里面提取试验样品。乙醚有刺鼻的味道。当时设备设施简陋,没有排风系统,更没有防护用品,大家顶多带个口罩。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复一日的工作,屠呦呦与同事们除了头晕眼胀,还出现鼻子流血、皮肤过敏等症状。
(4)意义: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治愈率很高,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第一个问鼎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问题思考
1979除了课文中提到的科学家外,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还有许多,如李四光、华罗庚、钱三强、陈景润等。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方针:
195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话剧《茶馆》
2、发展:
[1]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2]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文化自信
相关史事:1978年以来,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如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电影《大决战》、大型舞剧《丝路花雨》等。电视艺术也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电视剧、电视节目,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知识拓展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发展迅速,成就巨大。
中国政府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20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中等教育取得长足进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满足多种教育需要。高等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建成一批重点高校,师资雄厚,学科、专业丰富,培养了大批人才。
科教兴国
夯实基础
1.在“文革”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较大起伏,但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
①爆炸第一颗氢弹 ②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突破
③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④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文革”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较大起伏,但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有,1967年爆炸第一颗氢弹,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①③④正确,A项正确;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突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突破,这一时期已经不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排除②,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夯实基础
2.在万千中国人忍饥挨饿的困难时期,袁隆平选择了躬耕稻田,经过不懈的努力,当再次被问及中国是否可能再次面临粮食危机时,他果断回答:“不可能了!”袁隆平的贡献是( )
A.以铁人志制服大庆井喷 B.靠赤子心改变兰考旧貌
C.用原子弹保卫国家安全 D.凭杂交稻端稳中国饭碗
【答案】D
【详解】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D项正确;铁人是石油工人王进喜,排除A项;焦裕禄靠赤子心改变兰考旧貌,排除B项;邓稼先是两弹之父,设计了原子弹和氢弹,排除C项。故选D项。
夯实基础
3.青蒿入药,最早见之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梦溪笔谈》《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极大地提高了疟疾的治愈率,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为研制出这种新型有效药物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钟南山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极大地提高了疟疾的治愈率,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结合所学可知,屠呦呦的科学贡献是发现青蒿素,为青蒿素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A项正确;袁隆平1973年研究出籼型杂交水稻,排除B项;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排除C项;钟南山,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成果丰硕,实绩突出,D项正确。故选A项。
夯实基础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电影《英雄儿女》、动画电影《大闹天宫》、话剧《茶馆》《龙须沟》,小说《红岩》等深受群众喜爱。这些成就的取得,直接得益于( )
A.“三个面向”的提出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双百”方针的提出
【答案】D【详解】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电影《英雄儿女》、动画电影《大闹天宫》、话剧《茶馆》《龙须沟》,小说《红岩》都是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深受群众喜爱。这些成就的取得,直接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D项正确;1983年“三个面向”的提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排除A项;1995年,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排除B项;1953——1957年我国实施“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