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朝阳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朝阳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0 17:17:35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下)期半期考试
高二年级数学试题
分值: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若集合,集合,则等于(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用列举法写出集合,对集合取并集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集合,又集合,
所以.
故选:C.
2. 已知向量,则“”是“”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得出,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可判断.
【详解】解:∵,向量,,
∴,即,
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可判断:
“”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3. 6名同学到甲、乙、丙三个场馆做志愿者,每名同学只去1个场馆,甲场馆安排3名,乙场馆安排1名,丙场馆安排2名,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 ).
A. 120种 B. 90种 C. 80种 D. 60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场馆安排,对6名同学依次分组,利用分步乘法原则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首先安排甲场馆的3名同学,即;
再从剩下的3名同学中来安排乙场馆的1名同学,即;
最后安排2名同学到丙场馆,即.
所以不同的安排方法有:种.
故选:D.
4. 我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提出了“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也就是利用圆的内接多边形逐步逼近圆的方法来近似计算圆的面积.如图的半径为1,用圆的内接正六边形近似估计,则的面积近似为,若我们运用割圆术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圆的内接正二十四边形,以此估计,的面积近似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求得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的面积,由此求得的面积的近似值.
【详解】,
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的面积为.
故选:C
5. 函数的部分图象大致形状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得函数为奇函数,且在上,,据此排除分析可得答案.
【详解】解:根据题意,,其定义域为,
则有,即函数为奇函数,排除、;
又由当上时,,,,则有,排除;
故选:.
6.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中,点F是棱上的一个动点(不包括顶点),平面交棱于点E,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存在点F,使得为直角
B. 对于任意点F,都有直线∥平面
C. 对于任意点F,都有平面平面
D. 当点F由向A移动过程中,三棱锥的体积逐渐变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A:验证是否为零即可;B: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即可判断;C:证明⊥平面即可;D:证明∥平面即可.
【详解】对于A,易知,故与不垂直,故A错误;
对于B,连接、AC、EF,则平面平面=EF,
若∥平面,则∥EF,显然仅当F和E为所在棱中点时与EF才平行,故B错误;
对于C,连接、、、、、,
由AB⊥平面得AB⊥,易知⊥,
∵AB∩=A,AB、平面,∴⊥平面,
∴⊥,同理可证⊥,
∵∩=,、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故C正确;
对于D,连接、、,
∵∥,平面,平面,
∴∥平面,则F到平面的距离为定值,
又△面积为定值,故三棱锥F-体积为定值,故D错误.
故选:C.
7. 疫情之下,口罩成为家家户户囤货清单中必不可少一项,某新闻记者为调查不同口罩的防护能力,分别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购物平台购买了7种口罩,安排4人进行相关数据统计,且每人至少统计1种口罩的相关数据(不重复统计),则不同的安排方法有( )
A. 6000种 B. 7200种 C. 7800种 D. 8400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安排方法分三类,第一类,3个人统计1种,1个人统计4种,第二类,2个人统计1种,1个人统计2种,1个人统计3种,第三类,1个人统计1种,3个人统计2种,然后利用先分组后排列计算即得.
【详解】由题意可知安排方法分三类:
第一类,3个人统计1种,1个人统计4种,有(种);
第二类,2个人统计1种,1个人统计2种,1个人统计3种,有(种);
第三类,1个人统计1种,3个人统计2种,有(种);
故总的安排方法有(种).
故选:D.
8. 已知函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实数,总存在实数使得,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将问题转化为求函数没有最小值问题,利用导数法求函数的最值的步骤,但要注意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可知,的定义域为,
因为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实数s,总存在实数t使得,
所以函数在上没有最小值,

当时,当时,;当时,,
所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当时,取得最大值为,
值域为,在内无最小值,因此.
当时,令,,
,当时,;当时,;
所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当时,取得最大值为,显然,
即,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直线与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当时,有两个根,不妨设,
当或时,;
当或时,;
所以在和上单调递减,在和上单调递增.
所以在与处都取得极小值,
所以,不符合题意,
当时,,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
当时,;当时,;
所以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当时,取得最小值为,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D.
【点睛】关键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问题转化为求函数没有最小值,利用导数法求函数的最值步骤,但在研究与的大小关系时,借助函数的图象,得出对分和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有选错的得0分,部分选对得2分).
9. 在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和与二项式系数和之和为128,则( )
A. 二项式系数和为64 B. 各项系数和为64
C. 常数项为 D. 常数项为135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先根据题意,分别对四个选项一一验证:
求出n=6,得到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对于A: 二项式系数和为,可得;
对于B:赋值法,令,可得;
对于C、D: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可得.
【详解】在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和与二项式系数和之和为128,
令,得各项系数和为,二项式系数和为,则,得,即二项式系数和为64,各项系数和也为64,故A、B正确;
展开式的通项为,
令,得,因此,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故D正确.
故选:ABD.
【点睛】二项式定理类问题的处理思路: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进行分析.
10. 函数部分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直线是函数图像的一条对称轴
B. 函数的图像关于点对称
C. 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D. 将函数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像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根据给定的函数图象,结合“五点法”作图求出函数解析式,再逐项判断作答.
【详解】观察图象知,,函数的周期,有,
由得:,而,则,,
对于A,因,则直线不是函数图象的对称轴,A不正确;
对于B,由得:,则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B正确;
对于C,由得:,
则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C正确;
对于D,,D正确.
故选:BCD
11. 若时,关于的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值可以为( )(附:)
A. B. 3
C. D.
【答案】BC
【解析】
【分析】采用参变分离的方法可得恒成立,令,利用导数可求得的单调性,由此可得,进而确定的范围,对比选项可得结果.
【详解】由题意知:当时,恒成立;
令,则,
令,则,
当时,恒成立,单调递增,
所以,即恒成立,
在上单调递增,,
,即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故选:BC.
【点睛】思路点睛:解决本题中的恒成立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采用参变分离的方法,将恒成立的不等式转化为,由此可将问题转化为最大值的求解问题.
12.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该平面上一动点,记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和,且,设点运动形成曲线,点,是曲线上位于轴上方的点,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B. 面积的最大值为
C. 的最大值为 D. 的最小值为
【答案】CD
【解析】
【分析】设,根据题意和两点求直线斜率公式计算化简求出点的轨迹方程,即可判断;结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即可判断;根据椭圆的定义和三角形三边的大小关系即可判断;结合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可得,当时取得最小值,即可判断.
【详解】对于选项:因为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为该平面上一动点,记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和,且,
设点,则,,
由,得,
整理,得,
即动点的轨迹方程为,故错误;
对于选项:当点运动到椭圆的上顶点时,的面积最大,
此时,故错误;
对于选项:
由椭圆的定义,得,
而,
当且仅当、、三点共线且点位于第四象限时等号成立,
所以,故正确;
对于选项:
如图、为椭圆的准线,由圆锥曲线统一定义得,
得,,
(其中),有,
当即时,取得最小值,
此时,,得,,
所以,故正确.
故选:.
三、填空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若复数满足(其中是虚数单位),则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设,再代入,利用复数相等的概念得到,再求.
【详解】设,
则,
因为,
所以,解得,
所以,.
故答案为:.
14. 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确定常数项对应项数,再代入得结果.
【详解】,
令得,,
所以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故答案为:
15. 7个人站成一排,若甲、乙两人之间恰有2人.则不同的站法种数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结合排列与组合知识及捆绑法解决即可.
【详解】分为3步:
①将甲乙2人排成一排,有种情况;
②在其他5人中任选2人,安排在甲乙之间,有种情况;
③将4人看成一个整体,与剩余3人全排列,有种情况,
则不同的站法共有种.
故答案为:.
16. 对于定义在上的函数,若存在距离为的两条直线和,使得对任意都有恒成立,则称函数的,有一个宽度为的通道.给出下列函数:①
;②;③;④.其中在区间上存在通道宽度为1的函数有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的序号)
【答案】③④
【解析】
【分析】①根据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即可得出的值域,进而判断出结论;②根据,,可得的值域,进而判断出结论;③,,根据图象是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部分,利用渐近线,即可判断出结论;④,,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值域,进而判断出结论.
【详解】
在区间上单调递减,
,因此不存在宽度为的通道;
②,,
,因此不存在宽度为的通道;
③,,
函数图象是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部分,
其渐近线,故可取另一直线为,
满足在上有一个宽度为的通道;
④,,
,,
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
时,函数取得极大值,且,
又,时,,
则,满足,
则函数在区间上存在通道宽度为的函数,
取,,
则对任意都有恒成立.
故答案为:③④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7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并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7. 函数在处有极值,且其图像在处切线与平行.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求函数的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差
【答案】(1)单调递增区间是和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2)4
【解析】
【分析】(1)根据极值点是导函数对应方程的根,可知为的根,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有,列出关于的方程组,求解可得到函数的解析式,令和,即可求得函数的单调区间;
(2)根据(1)可得的根,再结合单调性,即可得到函数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从而求得答案.
【详解】(1)函数,
函数在处有极值当时
① 函数图像在处的切线与直线平行,②
由①②得,,则
令解得或,令解得,
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和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2)由(1)可知 令即解得,
函数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函数在处取得极大值c在处取得极小值
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差为.
【点睛】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属于基础题.
18. 在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1)求A;
(2)若的面积为,求的值.
【答案】(1)
(2)
【解析】
【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与求出,进而得到;(2)结合第一问求出的和,的面积,得到,,再用余弦定理求出.
【小问1详解】
因为,由正弦定理得:,所以,因为,所以,因为,所以;
【小问2详解】
的面积为,因为,的面积为,所以,解得:,故,所以
19. 已知数列是首项的正项等比数列,是公差d=2的等差数列,且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___________,求的前n项和.
请在①;②.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上面的横线中,并加以解答.
【答案】(1),
(2)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和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列出关于q和的方程组,解之即可;
(2)若选①:由(1)可得,利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计算即可;
若选②:由(1)可得,利用错位相减求和法计算即可得出结果.
【小问1详解】
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则,
根据题意,由,,
可得,
即,解得或(舍)
所以,.
【小问2详解】
选①解析:由(1)可得,
所以
所以
选②解析:由(1)可得,
所以①
则②
①-②得

所以.
20.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菱形,平面平面,,为棱的中点.
(1)证明:;
(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分析】(1)连接AC,BD交于O,取AD的中点F,连接EF,利用面面垂直性质定理证得PF⊥AC,然后利用菱形证得BD⊥AC,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AC⊥面EFP,从而证得结论;(2)利用垂直关系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坐标和向量的坐标,设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求解即可.
【详解】解:(1)连接AC,BD交于O,取AD中点F,连接EF,
∵PA=PD,∴PF⊥AD,
又∵面PAD⊥面ABCD,AD面ABCD,
∴PF⊥面ABCD,∴PF⊥AC,
又∵EF为△ABD中BD边的中位线
∴平行且等于
又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则BD⊥AC,
∵PF,EF面EFP,PFEF=F,
∴AC⊥面EFP,又PE面EFP,

(2)连接BF,∵,则△ABD为正三角形,
∵F为AD的中点,则BF⊥AD
又∵面PAD⊥面ABCD,AD平面PAD,
∴BF⊥平面PAD,
又DF平面PAD,∴BF⊥DF
以F为原点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F-,
设AD=2,则PA=AD=BP=2
则,
∴,
∴,,
设平面EPC的法向量为,
∴,即,令,得,
同理,设平面PCB的法向量为,
∴,即,令,得,
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由图可知为锐角,

故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21. 已知过抛物线的焦点向圆引切线(为切点),切线的长为.
(Ⅰ)求抛物线的方程;
(Ⅱ)作圆的切线,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求的最小值.
【答案】(Ⅰ);(Ⅱ)9.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Ⅰ)由切线长定理可得,即,
解得:或,结合可得结果;(Ⅱ) 直线方程为,
代入得,根据韦达定理,利用焦半径公式可得,由直线与圆相切,则有,,从而可得,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结果.
试题解析:(Ⅰ)因为圆的圆心为,,
由切线长定理可得,即,
解得:或,
又,,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
(Ⅱ)设,直线方程为,
代入得,

得,,
由抛物线的性质得:,
.
又直线与圆相切,则有,即,,
因为圆在抛物线内部,所以得:,
此时.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时,取最小值,
即的最小值为.
22. 已知函数,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1)求、的值;
(2)如果当,且时,,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0]
【解析】
【详解】(1)
由于直线的斜率为,且过点,故即
解得,.
(2)由(1)知,所以

考虑函数,则.
(i)设,由知,当时,,h(x)递减.而故当时,,可得;
当x(1,+)时,h(x)<0,可得 h(x)>0
从而当x>0,且x1时,f(x)-(+)>0,即f(x)>+.
(ii)设00,故 (x)>0,而h(1)=0,故当x(1,)时,h(x)>0,可得h(x)<0,与题设矛盾.
(iii)设k1.此时,(x)>0,而h(1)=0,故当x(1,+)时,h(x)>0,可得 h(x)<0,与题设矛盾.
综合得,k的取值范围为(-,0]
点评:求参数的范围一般用离参法,然后用导数求出最值进行求解.若求导后不易得到极值点,可二次求导,还不行时,就要使用参数讨论法了.即以参数为分类标准,看是否符合题意.求的答案.此题用的便是后者.2022-2023学年(下)期半期考试
高二年级数学试题
分值: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若集合,集合,则等于( )
A. B. C. D.
2. 已知向量,则“”是“”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6名同学到甲、乙、丙三个场馆做志愿者,每名同学只去1个场馆,甲场馆安排3名,乙场馆安排1名,丙场馆安排2名,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 ).
A 120种 B. 90种 C. 80种 D. 60种
4. 我国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提出了“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也就是利用圆的内接多边形逐步逼近圆的方法来近似计算圆的面积.如图的半径为1,用圆的内接正六边形近似估计,则的面积近似为,若我们运用割圆术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圆的内接正二十四边形,以此估计,的面积近似为( )
A. B. C. D.
5. 函数的部分图象大致形状是( )
A. B. C. D.
6.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中,点F是棱上的一个动点(不包括顶点),平面交棱于点E,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存在点F,使得为直角
B. 对于任意点F,都有直线∥平面
C. 对于任意点F,都有平面平面
D. 当点F由向A移动过程中,三棱锥的体积逐渐变大
7. 疫情之下,口罩成为家家户户囤货清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某新闻记者为调查不同口罩的防护能力,分别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购物平台购买了7种口罩,安排4人进行相关数据统计,且每人至少统计1种口罩的相关数据(不重复统计),则不同的安排方法有( )
A. 6000种 B. 7200种 C. 7800种 D. 8400种
8. 已知函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实数,总存在实数使得,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有选错的得0分,部分选对得2分).
9. 在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和与二项式系数和之和为128,则( )
A. 二项式系数和为64 B. 各项系数和为64
C. 常数项为 D. 常数项为135
10. 函数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直线是函数图像的一条对称轴
B. 函数图像关于点对称
C. 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D. 将函数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像
11. 若时,关于的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值可以为( )(附:)
A B. 3
C. D.
12.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该平面上一动点,记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和,且,设点运动形成曲线,点,是曲线上位于轴上方的点,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B. 面积的最大值为
C. 最大值为 D. 的最小值为
三、填空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若复数满足(其中是虚数单位),则________.
14. 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________.
15. 7个人站成一排,若甲、乙两人之间恰有2人.则不同的站法种数为________.
16. 对于定义在上的函数,若存在距离为的两条直线和,使得对任意都有恒成立,则称函数的,有一个宽度为的通道.给出下列函数:①
;②;③;④.其中在区间上存在通道宽度为1的函数有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的序号)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7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并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7. 函数在处有极值,且其图像在处切线与平行.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求函数的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差
18. 在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1)求A;
(2)若的面积为,求的值.
19. 已知数列是首项的正项等比数列,是公差d=2的等差数列,且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___________,求的前n项和.
请在①;②.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上面的横线中,并加以解答.
20.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菱形,平面平面,,为棱的中点.
(1)证明:;
(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1. 已知过抛物线的焦点向圆引切线(为切点),切线的长为.
(Ⅰ)求抛物线的方程;
(Ⅱ)作圆的切线,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求的最小值.
22. 已知函数,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1)求、的值;
(2)如果当,且时,,求的取值范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