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下 4.3地球的绕日运动 随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下 4.3地球的绕日运动 随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2 09:0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 4.3地球的绕日运动 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将迎来第19届亚洲运动会,此时地球所在位置处于图中的(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2. 2023九龙湖半程马拉松将于4月22日开赛,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与宁波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以及对地球公转轨道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出处:21教育名师】
A.直射点从②处向南运动,昼变短,地球处于甲→乙
B.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昼变短,地球处于乙→丙
C.直射点从①处向北运动,昼变长,地球处于丁→甲
D.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昼变长,地球处于丙→丁
3.为了更好地学习地球运动,小宁自制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如图所示是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运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21cnjy.com
①以光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
②同时要保持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
③该演示能模拟四季更替
④旋转一周,光线的直射范围是30°N~30°S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如图,小明将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将地球仪放在灯旁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该装置能模拟的自然现象是(  )
www.21-cn-jy.com
A.昼夜更替 B.板块运动 C.四季更替 D.月相变化
5.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白昼和黑夜 B.月相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四季变化
6.小丽分别于去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节气的正午时间,在学校操场同-地点以相同角度拍了如下所示的四张照片其中拍摄于夏至日的是(  ) 2·1·c·n·j·y
A. B.
C. D.
二、填空题
7. 2022年国庆和中秋正好在同一天,这样的情况非常少见,上一次出现还是在2001年。
(1)当天太阳光直射于   半球,宁波昼短夜长。
(2)在这一天三个星球间的位置关系,是____
A. B.
C. D.
8.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 6月5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选填“A”“B"“C”或“D”)。
(2)飞船外层的烧灼材料是返航地球时抵抗外壳剧烈燃烧的材料,由玻璃纤维材料和酚醛塑料的环氧树脂材料复合而成,这种材料在热流作用下能发生熔化、蒸发、升华、侵蚀等变化。其中,升华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1279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测影楼(如图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一年中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在“量天尺”上移动(如图乙),影子最长时刚好落在量天尺的最北端。
www-2-1-cnjy-com
(1)横梁在阳光下会形成影子的原理是    。
(2)若在纬度更低的瑞安建造一座相同的测影楼,使影子最长时也刚好落在量天尺的最北端。与登封的量天尺相比,该量天尺的长度   (选填 “更长”“相等”或“更短”)。
10.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传递出中国独特的文化韵味。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说明中国很早就掌握了一年中四季更替的时间规律,四季更替的现象与地球的   (选填“自转”或“公转”)有关。2月4日开幕式当天恰逢“立春”,地球处于图中A位置,当天绍兴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填选“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
【来源:21cnj*y.co*m】
三、实验探究题
11.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的现象。某同学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杆影长度会随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图1为一天中杆影长度随时间的变化,图2为不同季节杆影长度的变化。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版权所有:21教育】
(1)一天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2)一年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所在的地方正午的杆影朝向   方。因此,他处于   半球。21·世纪*教育网
(4)据图1,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最   。
(5)据图2,将此知识运用到建筑学上,要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   日的楼影来计算。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四、综合说理题
12.产生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C
乙图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转,所以丙是秋分,时间为9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丁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甲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乙图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转,所以丙是秋分,时间为9月22日左右;丁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左右;甲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2日左右;所以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将迎来第19届亚洲运动会 ,该时间段,地球处于在丙和丁之间;
故答案为:C.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C
地球绕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半球移动,北半球节气为春分,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昼逐渐变长;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节气为夏至,此时北半球球昼最长夜最短。每年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半球移动,北半球节气为秋分,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昼逐渐变短;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节气为冬至,此时北半球球昼最短夜最长。由图甲可知,①为春分,②为夏至,③为秋分,④为冬至;由图乙可知,甲为夏至,乙为秋分,丙为冬至,丁为春分。
2023九龙湖半程马拉松将于4月22日开赛,此时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因此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并逐渐向北回归线移动,并且北半球的昼逐渐变长。图甲表示从①向②移动,图乙表示地球处于丁→甲之间。
故答案为:C。21*cnjy*com
3.B
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转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地球的公转所引起的现象有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节气的划分;
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转动, 所以以光源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①错误;②同时要保持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旋,正确;地球的公转,所引起的现象有四季的更替,所以③该演示能模拟四季更替,正确;旋转一周,光线的直射范围是23.5°N~23.5°S,错误;
故答案为:B.
4.A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旋转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会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日出日落等现象。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周期性运动,会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板块碰撞会形成山脉,板块张裂会形成裂谷和海洋。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性的变化,地球上观察到的被太阳照亮的月球形状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产生月相的变化。
该实验模拟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会引起昼夜更替,A正确。
故答案为:A
5.D
地球公转会产生四季,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等的变化。
太阳的东升西落与白昼和黑夜都是地球自转导致,AC错误。月相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B错误。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会产生。
故选D。
6.D
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年内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当北半球是夏至日即6月22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冬至日即12月22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影子最长;春分日即3月21日或秋分日即9月23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影子也就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D符合题意。
故选D。21·cn·jy·com
7.(1)南
(2)A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新月是农历的初一,此时月亮在地球和太阳之前,整夜不见月亮;满月是农历十五,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月亮整夜可见;
(1)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当太阳光直射于南半球,宁波昼短夜长;
(2)中秋节的月相是满月,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所以A正确;B是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C是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D是新月(农历初一);
故答案为:(1)南(2)A
8.(1)B
(2)物理
B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顺时针转动,所以A是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间为3月22日左右,C位秋分,时间为9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赤道;D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间为9月22日;
(1)B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顺时针转动,所以A是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间为3月22日左右,C位秋分,时间为9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赤道;D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间为9月22日;6月5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B;21教育网
(2)升华是指固体物质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1)B(2)物理
9.(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更短
竿影产生的原因有两条:第一该物体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第二,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同一物体,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
(1)影子的形成原因是物体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其次是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横梁在阳光下会形成影子的原理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瑞安和登封都在北半球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但是瑞安的纬度比登封低一些,所以瑞安的太阳高度角更大。相同高度的大楼,泰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所以若在纬度更低的瑞安建造一座相同的测影楼,使影子最长时也刚好落在量天尺的最北端,那么该量尺的长度更短;
故答案为:(1)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更短21*cnjy*com
10.公转;昼短夜长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是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的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天称为夏至日,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赤道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为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24节气的划分说明中国很早就掌握了一年种四季更替的时间规律,四季更替的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有关,2月4日开幕式当天恰逢立春,地球处于图中A位置,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绍兴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故答案为:公转;昼短夜长。
11.(1)地球自转
(2)地球绕 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发生改变
(3)北;北
(4)大
(5)冬至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1)一天之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地球自转,使得日光与立杆处角度发生变化。
(2)一年之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轨道有一夹角,该夹角使得一年之中太阳与立杆处的照射角度发生变化。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所在的地方正午的杆影朝向北方,因此,他处于北半球。
(4)从图1可以看出,一天中,正午的杆影长度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大。
(5)据图2,将此知识运用到建筑学上,要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冬至日的楼影来计算。
12.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如果地球是直着身子绕日公转,太阳光始终照在赤道上,各地的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不会随季节发生变化。但是太阳绕日公转的轨道面与地球自转的轨道面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我们称之为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各地的太阳高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产生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
了解产生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如果地球是直着身子绕日公转,太阳光始终照在赤道上,各地的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不会随季节发生变化。但是太阳绕日公转的轨道面与地球自转的轨道面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我们称之为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各地的太阳高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产生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