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下 4.4月相 随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下 4.4月相 随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2 09:0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 4.4月相 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第19届亚运会原定于2022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在杭州开幕。下列有关这天的说法合理的是(  )
A.月相是新月 B.宁波地区昼夜等长
C.地球运行到图中③④之间 D.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今年3月24日我国南部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月掩金星”天象:金星的光芒被月亮掩盖,如同日食一般。下列模拟图能表示当时金星、地球、月亮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3.2022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六),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发射成功,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当天的月相是(  )
A. B. C. D.
4.2022年6月5日(农历五月初七),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顺利将神舟14号载人飞船送人预定轨道;下午5点42分,神舟14号载人飞船完成和空间站核心舱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天的月相是上弦月是平衡的
B.这一天起接下来一周内,白昼逐渐变短,夜晚逐渐变长
C.对接成功后的组合体运行时可视为绕地球做匀速运动,则组合体受力
D.对接成功时,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是运动的
5.2021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初九)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传回拍摄的火星全景日落视频,视频中还能听到呼呼的风声。下列有关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这一天地球运动到①和②之间
B.探测器与地面控制系统靠超声波传递信息
C.传回的视频中能听到风声,说明火星上有大气层
D.三天前,若天气晴好,宁波夜空可以看到满月
6.金星是地球的近邻,是除太阳和月球外全天最亮的天体。我国古代称之为“太白”。当它早晨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或“晨星”;当它黄昏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星”或“昏星”。如图是某时刻地球、月球、太阳、金星池金星的运行位置,此刻地球上P点能观察到的是(  )
A.晨星、上弦月 B.晨星、下弦月
C.昏星、上弦月 D.昏星、下弦月
二、填空题
7.某天晚上,小科写完作业后,在朝南的窗台前把玩放大镜。突然,家里停电了,就在周围变暗的时候,小科惊奇的发现自己的书桌上居然出现了一个小月亮,他很好奇,于是结合所学的凸透镜知识开始思考:
(1)小月亮应该是月亮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此时桌面到放大镜中心的距离L,与放大镜焦距f之间的关系是   。
(2)这天农历的大致日期可能是 。
A.初一 B.二十二、三 C.十五、六 D.初七、八
8.“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就是描述夏至的诗句。今年夏至日是6月21日,农历五月二十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图1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则夏至这天地球位置在图中的   位置。
(2)当晚的月相最接近图2中的   (填字母编号)。
9.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有规律地变动(如图所示)。
(1)在位置1时,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月相是   。
(2)从位置1到位置2,月相变化刚好经历了一个周期。这个周期表示    (选填“农历”或“公历”)一个月。
三、解答题
10.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我国始终致力于探月和深空探测领域,以期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作出中国贡献。
资料一: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实现了人类在月球背面首次软着陆。
(1)如图甲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及看到的月相为
A.黄昏,上弦月 B.清晨,上弦月
C.黄昏,下弦月 D.清晨,下弦月
(2)小应画了一幅科幻画一心中的月球(如图乙),图中呈现了类似地球上雨后"彩虹"光晕。月球上真的有彩虹吗 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资料二∶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
火星距离地球很遥远,若距离取 5.5×1010米,则着陆组合体通过电磁波信号与地面控制中心通信,信号来回需要多少时间 (电磁波的速度为3×108m/s)
(4)着陆后,"祝融号"火星车从着陆器中驶出。已知火星车质量为240kg(g火=3.76NKg),共有6个车轮,若每个车轮与火星表面的接触面积为4.0×10-3m ,求"祝融号"对火星水平平整表面的压强。
11.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发现,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所示)。
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多少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怎样的?
12.“嫦娥四号”圆满完成任务,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五战五捷”。
(1)月球表面地形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   ,即月坑。
(2)2018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初七),“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为后期“嫦娥四号”圆满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当天晚上的月相接近   。
答案解析部分
1.C
新月是农历的初一,此时月亮在地球和太阳之前,整夜不见月亮;满月是农历十五,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月亮整夜可见;③是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④为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①是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②是春分日,时间为3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A. 月相是以农历的日期为主,农历八月十五,是满月,所以A错误;
B. 2022年9月10日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人来说昼长于夜,B错误;
C.③是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④是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间是9月23日左右,所以9月10日 ,地区运行在③和④之间,正确;
D.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故答案为:C.
2.A
日食现象可能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此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月食现象可能发生在农历的十五,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
今年3月24日我国南部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月掩金星”天象:金星的光芒被月亮掩盖 ,说明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挡住了太阳的光,所以A正确;
故答案为:A.
3.B
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
月相农历十一月初六是上弦月,右边一半暗,左边一半亮;A是峨眉月,在农历初三初四;C是满月,在农历十五;D是下弦月,在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
故答案为:B.
4.A
(1)在一个月中,上半月为上弦月,下半月为下弦月;
(2)每年的夏至大约在6月22日左右,此后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夜晚时间逐渐变长;
(3)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A.6月5日在上半月,月相是上弦月,故A正确;
B.6月5日还未到达夏至,则在接下来一周内,白昼时间继续延长,黑夜时间继续变短,故B错误;
C.对接后组合体围绕地球做曲线运动,此时受力不平衡,故C错误;
D.对接成功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时,神舟十四号的位置保持不变,那么它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A。
5.C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春分,时间是每年的3月22日;②是夏至日,为每年的6月22日、23日;
③为秋分,为每年的9月22日,23日;④为冬至日,为每年的12月22日,23日;新月在农历的初一;上弦月在农历的初七初八左右;满月在农历的十五;下弦月在农历的二十二和二十三左右;
A. 2021年7月18日,该日在②夏至日和③秋分日之间,A错误;
B. 探测器与地面控制系统靠电磁波传递信息,因为在外太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错误;
C.传回的视频中能听到风声,说明火星上有大气层,正确;
D. 今天是农历的六月初九,三日前为农历的初六,宁波的夜空可以看见上弦月,D错误;
故答案为:C.
6.B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的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转,所以此时的P点即将从黑夜进入白天,所以P点看见的金星是晨星;此时月球的左半边被照亮,地球上P点看过去的月球的左半边是亮的,右半边是暗的,所以该月相是下弦月;
故答案为:B.
7.(1)f(2)D
u为物距,v为像距,f为焦距;(1)当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u=2f,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当f<u<2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u=f,不成像;(5)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新月,整夜不见月亮,在农历初一;上弦月,东半边亮下半边暗,在农历的初七。初八左右;满月,在农历的十五、十六;下弦月,为农历的二十二和二十三,东半边暗,西半边亮;
(1) 小科惊奇的发现自己的书桌上居然出现了一个小月亮, 实像可以出现在桌面上说明此时成的是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所以月亮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镜u大于二倍焦距(>2f); 桌面到放大镜中心的距离L为像距,在f(2)在天空中上北下南,左东右西,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月相东面一半量,西面一半暗,是上弦月,在农历的初七初八;
故答案为:(1)f8.(1)甲
(2)C
(1)夏至为6月22日,秋分为09月22日。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1)根据图1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甲为夏至日,乙为秋分日,丙为冬至日,丁为春分日。
则夏至这天地球位置在图中的甲位置。
(2)农历五月二十三,为下弦月,当晚的月相最接近图2中的C。
9.(1)新月或朔
(2)农历
月相变化规律是:新月——峨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被太阳直射的月球部分,这就是满月。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朔月;而当首度再见到月球明亮的部分时,称为“新月”。当地月联线和日地联线正好成直角时,我们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直射的部分的一半,这就是上弦月。
(1)在位置1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朔月;
(2)从位置1到位置2,月相变化刚好经历了一个周期。这个周期表示农历一个月。
10.(1)D
(2)这不是月球上的彩虹。地球上雨后“彩虹”光晕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雨滴色散形成的,而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因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液态水,因此不会下雨,故不具备“彩虹”光晕形成的条件。
(3)
(4)火星车对地面的压力F=G=mg火星=240kgx3.76N/kg=902.4N
火星车对地面的压强:
(1)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由题图分析解答。
(2)根据月球的大气特点分析解答。
(3)根据速度公式解答。
(4) 根据压强公式计算。
(1)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由题图可知,图中人所在位置为晨昏线,地球自西向东转,即将进入白昼,所以时间是清晨,上弦月是黄昏出,夜半落,而下弦月是夜半出,清晨落,由时间可推算出此图应为下弦月。
故选D。
(2)这不是月球上的彩虹。地球上雨后“彩虹”光晕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雨滴色散形成的,而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因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液态水,因此不会下雨,故不具备“彩虹”光晕形成的条件。
(3)
(4)火星车对地面的压力F=G=mg火星=240kgx3.76N/kg=902.4N
火星车对地面的压强:
11.(1)一圈
(2)不能
(3)相同的。
对“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的实验结果的分析,并结合该模拟实验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相似点进行推测。
(1)在转动过程中,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这实际上说明一角硬币转动的角速度和与它1元硬币转动的角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也转了1圈。
(2)由于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所以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不出月球在自己转动。
(3)从上面的模拟实验中可以知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时,1角硬币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自己也转了1圈,由此可推测出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月球自己也转动了一圈,它们的时间是相等的。
12.(1)环形山
(2)上弦月
(1)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 ,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有环形山。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
(1)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
(2)农历初七为上弦月,因此2018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初七),“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为后期“嫦娥四号”圆满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当天晚上的月相接近上弦月。
故答案为:(1)环形山(2)上弦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