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1 09:1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辽朝
元朝
金朝
西夏
建立:契丹族首领耶律阿宝机,定都上京
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农耕民族事务。
北面官负责游牧民族事务。
建立: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
猛安谋克制:兵农合一,节约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加速封建化
大定之治:金世宗被誉为小尧舜
蒙古崛起: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建立蒙古汗国。
元朝建立:忽必烈即位。
行省制度:特点:中央集权兼地方分权。
意义: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促进了边疆地区发展
在吐蕃设宣政院、在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在台湾设巡检司
四等人制、回族形成
建立:党项族首领元昊,定都兴庆府
制度:模仿北宋
因俗而治
加速封建化进程
促进民族融合
意义
契丹
建辽
北宋建立
党项建西夏
女真建金

灭亡
北宋灭亡
金迁都燕京
1115年
1125年
1127年
1153年
916年
960年
1038年
蒙古汗国建立

灭亡
忽必烈即位
改国号元
南宋都城沦陷
南宋灭亡
元朝灭亡
1279年
1368年
1234年
1260年
1271年
1276年
1206年
时间轴
辽夏金政权的建立
政权 辽 西夏 金
时间 916-1125 1038-1227 1115-1234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女真族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都城 上京 兴庆府 会宁/中都
与宋关系 长期对峙、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一 、辽与西夏
1、辽朝
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制度:(1)南北面官制:北面官负责契丹游牧民族事务,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2) 迁徙中的行营成为政治中心。
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统治。
2 、西夏: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
1、契丹族——辽
从图片中可得出契丹人社会生活相关的那些信息?
1、服饰、发型富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
2、牵马表明契丹人游牧生活方式;
3、铁马鞍表明契丹冶铁业发达
1.辽的制度建设:①南北面官制
南北面官制 南面官 负责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北面官 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特点 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影响 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民族交融、推动契丹封建化
萧峰原名乔峰,但真正父亲是契丹人萧远山,所以改姓萧。与慕容复并称“北乔峰,南慕容”,曾任丐帮帮主,在得知是契丹后裔,被迫退位。萧峰因助耶律洪基平息叛乱,受封为南院大王。不久为阻辽帝攻宋,以断箭自尽于雁门关外。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 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 七月中旬 避暑、议政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猎虎
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的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1.辽朝的制度建设:②四时捺钵
契丹帐
[北宋]苏颂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党项族——西夏
2、西夏的制度建设
制度:
(1)制度基本沿袭北宋;
(2)一制二称:
汉式官称、本民族官称
特点:学习汉文化,保持民族特色
西夏诸帝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仿造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3、女真族——金
特点: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女真民族管理系统。
猛安谋克制
金朝的制度建设
内容 每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平时耕作,战时出征。
特点 兵农合一,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影响 ①节约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②促进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率3000骑兵打败10万辽军
大辽强盛时,契丹贵族是何等威风,想怎么虐待女真人就怎么虐待。女真地区的土产,如人参、貂皮要大量上交给辽国。1112年春,辽天祚帝往混同江钓鱼,要求所有的女真酋长,都要来朝觐。酒宴上,天祚帝想调戏一下这些女真酋长,于是要求他们跳舞;别的首领都乖乖听话,只有完颜阿骨打就是不跳。辽天祚帝大怒,要诛杀之。但在手下人的劝说下放过了阿骨打。天祚帝没想到的是,自己放过的是一个后来灭亡大辽国的敌人。在辽朝的天祚帝收到阿骨打要造反时,天祚帝漫不经心地说道:“那带10万人去教训教训他。”天祚帝万万没想到,自己10万人的军队却被仅有3000余人的军队打败了。
女真人正是靠猛安谋克制,成功地消灭了雄踞东北亚的辽帝国,并将南方的宋朝打得只剩下半壁江山。女真满万,天下无敌。
女真原本采取部落联盟形式,各部落相对独立,互不隶属,可汗虽然是老大,但也不能强制命令其他部落首领言听计从。小弟们听话的程度要看双方的实力与心情。草原民族虽然强悍,但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所以战斗力不高。
猛安谋克制最大的功能就是把草原分散的状态打造成了铁板一块,加强了可汗的集权领导。
猛安谋克人户平时从事农业生产,闲置的时候进行训练,有战事被征发,自置鞍马器械出征,其家口仍留家生产。一个猛安谋克户可拥有牛120头,奴隶1000口,土地176顷。朝廷赐予猛安谋克户这么多的土地,却不用纳税。猛安谋克户唯一要做的是服兵役,上战场打仗。
如何认识辽、西夏、金的管理制度?
1、特点:
(1)学习汉族政治制度、同时保留本民族
的特色;
(2)“蕃汉分治”、因俗而治。
2、原因:
辽夏等统治的北方地区和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生活方式存在差异。
3、认识:
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并促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交融。
三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蒙古崛起: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
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2、元的建立:1260年,忽必烈即位。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
3 、元朝统一: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完成统一。
4 、元朝的地方治理:
(1)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2)在吐蕃,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3)在西域,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
(4)在台湾,在澎湖设置巡检司。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无一失败 。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铁木真崛起于草原之前,各部落如同一盘散沙,仇杀不断。当时中国北方区域处在女真金朝统治之下。金朝对蒙古其实行“ 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
1146年,蒙古部首领 俺巴孩汗被 金熙宗以“惩治叛部法”的名义钉死在 木驴上。铁木真9岁时,父亲被仇敌毒死。留下了两个寡妇和七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同时,族人抛弃铁木真母子,使铁木真一家跌入苦难的深渊。
铁木真绝地求生,逆势崛起,打败了所有的仇敌。
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被拥立为大汉,被尊为成吉思汗!
蒙古汗国建立后,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1211年,野狐岭之战发生,成吉思汗指挥十万大军集中打击45万金国大军,蒙军大胜,金国几乎丧失了所有精锐。据统计,成吉思汗征服了720多个民族,先后剿灭了40多个多家,6亿多人口臣服于成吉思汗的统治。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伐西夏时在途中去世。
铁木真统一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灭西辽、西夏、金。招降吐蕃,兼并大理,远征中亚、西亚、东欧
蒙古汗国
俄罗斯
中亚
印度河流域
西夏

对外
对内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在蒙古王公贵族眼里,忽必烈是个绝对的异类。因为忽必烈在一大批汉人儒生的“诱骗”下,居然实行汉化政治,还获得了一个儒教大宗师的可笑称号。
在蒙古人的脑子里,占领了一块地方,就是把庄稼烧掉,汉人全部杀掉,然后种草放牧养羊,骑马兜风。这才是最滋润的生活。可是忽必烈居然不杀汉人,还允许他们种田。于是蒙古贵族纷纷向蒙哥告状,要求打压忽必烈。但是在军事方面,忽必烈相当强悍,拿下大理,收复吐蕃,蒙哥要攻打南宋,还真离不开忽必烈。
蒙哥三路大军在攻打南宋的过程中,突然战死,忽必烈和四弟的王位争夺开始了,忽必烈在汉人的劝说下,抢先自立称汗,四弟阿里不哥也自立称汗,两个汗,互不认可。最后忽必烈用武力摆平了四弟。巩固了大汗的地位。
忽必烈与文天祥的耐力大比拼
文天祥年仅二十就高中进士,之后进行的殿试,也拿到了第一名。当时的南宋风雨飘摇,大半江山已丧失,元军来势汹汹,文天祥为了抗元,把自己的家底也贡献了出来,招兵买马,打算与元军死磕到底。
但朝廷的投降派太多,文天祥的努力没能阻止蒙古的铁蹄。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忽必烈爱才心切,立马派人去劝降,而且许诺,只要效忠于元朝,便会给他宰相做。可是文天祥只忠诚于南宋皇帝,一心只想以身殉国。
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三年,忽必烈不断以金钱美女高官劝降,文天祥纹丝不动,只求一死。最后,忽必烈在这场耐力大比拼中败下阵来,下令将文天祥斩首。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至元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大举征伐南宋,在襄阳、樊城遭到宋军顽强抵抗。元军围城5年,却始终未能攻克。世祖遣使到波斯,征调回回炮匠制作回回炮。以回回炮攻樊城,所击无不摧陷。
1.驿传制度:修筑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
(二)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政治制度
中央:一省二院制
宣政院
皇帝
枢密院
中书省
御史台
地方:行省制
边疆管理
吐蕃:宣政院
军事
行政
监察
吐蕃
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军务)
台湾:设澎湖巡检司(行政管理职能)
行省制的特点:
犬牙交错
性质:既是中央派出机构,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权力大而不专,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行省制的意义
权力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三、元朝的民族关系
1.回族的形成
2.四等人制
评价:导致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加速了元朝灭亡
等级 名称 民族 目的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第二等 色目人 原西夏人、畏兀儿人、回回等
第三等 汉人 北方的汉族,已入居中原的契丹和女真人
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
《元典章》规定:蒙古人杀死汉人,只需仗刑五十七下,付给死者家属烧埋银子即可。汉人殴死蒙古人,则要处以死刑。汉人、南人不得持寸铁"。
评价元朝大一统
(1)积极:
①政治:加强对地方尤其是边疆的管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经济:形成全国交通网络,便利经济文化交流;
③民族: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也融合形成新的民族。
(2)消极:“四等人制”加剧了民族矛盾,加速元的灭亡。
明和清都比此前的中华帝国版图大出了一两圈,这其实是元代确定的框架和范围。
——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
政权 辽 宋 西夏 金 元
时间 916-1125 960—1127—1279 1038-1227 1115-1234 1271-1368
民族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女真族 蒙古族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北宋:赵匡胤(宋太祖) 南宋:赵构(宋高宗) 元昊 完颜阿骨打 忽必烈(元世祖)
都城 上京 北宋:东京(汴京/开封) 南宋:临安 兴庆府 中都 大都
主要制度 南北面官 中央:二府三司+台谏 猛安谋克 行省制、四等人制
灭亡于 金 金灭北宋,元灭南宋 蒙古 蒙古 明
辽宋夏金元概况
课堂小结
辽夏金元的统治
多民族政权并立·因俗而治:辽、西夏、金
政权建立
辽、西夏、金
统一历程
辽:南北面官制、四时捺钵制
西夏:番汉官制,仿宋而建,
一制两称
金:猛安谋克制
制度建设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元朝大一统重建·因地制宜:元朝统一
巩固统一的措施
民族关系
评价元之大一统
”四等人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