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 1.1声音是什么 【课件(共19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 1.1声音是什么 【课件(共19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5-20 20:40: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声现象 声音是什么 教学设计
课题 声音是什么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①认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②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并记住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③理解波的定义并理解声音是一种波;④了解回声测距的原理,掌握回声测距的计算。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体会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拥有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回声测距的原理以及计算,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在启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先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大家听到了各种声音师:同学们刚刚听完一段音频,请大家思考声音从哪里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接下来我们带着疑问开始本堂课的学习,学习声音是如何产生、如何传播的。 思考:声音从哪里来的? 创设情境
讲授新课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①引导学生用手边的物体,纸、橡皮筋、水杯等等发出声音,观察物体在发声和不发声的区别②把手指放在声带位置,说话时,手指有什么感受?③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感觉到音叉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①播放声音传播的视频②随堂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上,另一位同学在同一张桌子离耳朵较远的地方轻敲桌子,耳朵可清晰的听见敲桌声,然后两人互换.固体也能传播声音.③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传声声速:引导学生回忆电视电影中看过的情景,讲解“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听声”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啼声,人耳可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的火车轰鸣声.问题: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入声速的概念,并能表明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固体物质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空气中:(15°C)340m/s回声:引导学生展现已有感性认识:对着高山喊话,在大礼堂中大声讲话等出现回声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为什么在屋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回声是否能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你知道哪些?   结论: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我们可以利用回声做什么?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S=1/2v·t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思考发声不发声的物体的区别,发现规律,总觉得出结论观察实验现象、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归纳出实验结论: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记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记忆:听到回声的条件 练习:回声测距的计算 培养学生从实验中观察现象,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声现象有一定的掌握,并且通过声现象的学习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
课堂练习 见配套学案,配套课件PPT
课堂小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板书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真空中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声现象
—— 声音是什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奇妙的声现象:生活中的声音
蝉鸣
猫叫
吉他
思考: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
同学们可以尝试说话的时候摸一摸自己的声带,感受说话时声带是什么状态?
一、声音的产生
一本书——翻书
一个直尺——伸出桌面少许,拨动
一杯水——搅动
感受共同特征:都在振动
活动:假如给你一本书、一个直尺或者一杯水,你怎么使它们发出声音呢?
作出猜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验证猜想
实验二:敲击音叉观察现象,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感受其振动,音叉停止发声后再观察是否振动
实验一: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是否振动
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更明显的观察到鼓面的振动?
得出结论: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观察声现象
转换法:我们将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或者测量的现象,用其他直观的现象或者容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的方法叫转换法。
学生活动
得出结论: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学生活动:
我们刚刚都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呢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它们是因为哪些物体振动发声的呢?
你能举一些发声的例子吗?
风声
翻书声
敲门声
水流声
下雨声
......
二、声音的传播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想一想:
为什么我们能听到钟声?钟声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呢?
二、声音的传播
水将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水波
类比推理
与水波相似,音叉振动使它周围的空气像水一样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形成声波,传到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耳听到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
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也需要无线电互相联系,这是为什么呢?
演示实验:
在抽真空的过程中,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小,说明真空中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二、声音的传播
请一位同学读下列诗句:
1、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3、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思考:
除了空气,还有什么能传声?
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真空中不能传声
做一做:
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上,另一位同学在同一张桌子离耳朵较远的地方轻敲桌子,然后两人互换。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
人们在很早以前就曾采用多种方法来测量声速 。1635年,有人利用类似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声速 , 1738年,法国的几位科学家借助炮声测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37 m/s,鉴于当时的测量工具十分简陋,能得出这样的结果,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
1、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速)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小。15 ℃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2、固体传声快且能量损失小,所以固体的传声效果最好。
3、声速不但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温度有关,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
例题1:
一门反坦克炮,瞄准敌军坦克射击,经0.5s观察到坦克爆炸起火,再经过1.5s听到传来坦克爆炸声,求坦克被击中时距离反坦克炮多远?
解:由速度公式可以变形得到
s=v·t=340m/s×1.5s=510m
答:所以坦克被击中时距离反坦克炮510m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
例题2: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击一下管子,你认为甲同学可能会听到几次敲击声,为什么?
答:2次.
声音在铁管中传递速度快,在空气中传递速度慢,如果距离足够远到两次声音间隔为耳朵可以分辨的时间,则会听到两次.如果距离太近则只能听到一次.如果水管是有水的,并且距离足够远,那么最多能听到三次敲击声.
四、回声
回想看到的电影中对着高山喊话,生活中在大礼堂中大声讲话会出现什么现象?
四、回声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一部分声音会被反射回来,产生回声。
2、人耳能够分辨的回声必须与原声间隔0.1秒以上。要想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人与反射声音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7m。
3、如果间隔时间小于0.1s,人耳不能区分原声与回声,此时回声起到加强原声的作用。
4、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弱。
5、除了被反射的部分外,还有部分声音会绕过障碍物,这就是我们能够听到隔壁房间声音的原因。
四、回声测距
回声测距是利用声音的反射进行测量,测距公式是:
四、回声测距
例题3:
小强喜欢军事节目,他记下了一个节目表述的问题:一艘潜艇静止在海面上向下发出超声波,经过8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此处海底的深度为__________m;探测海底深度后该潜艇潜入水中,在水中某一深度处以54km/h的速度向正前方做匀速直线运动,为避免碰触暗礁,向正前方发出超声波信号,从发出信号到经暗礁反射后收到反射信号用了4s,当它接收到反射声波的时候距离暗礁_________m(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解:
(1)潜水艇静止在水面上时距离海底的深度:
(2) 潜艇的速度
由题意得:4s时间潜水艇与声波信号走的距离的和等于潜水艇刚发出声波时距离暗礁距离的两倍,即:
s潜+s声=2s′,即 v潜t′+v声t′=2s′
所以,潜水艇刚发出声波时距离暗礁距离为
因此潜水艇接收到反射声波的时候距离暗礁的距离:
s″=s′﹣s潜=3030m-15m/s×4s=2970m。
6000m
2970m
课堂小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声是一种波,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真空中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
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340m/s;
回声是由于声波的反射,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